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杰出代表和集大成者,世称“亚圣”。孟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孟子》一书中。在代,孟子和他的著作,等同诸子,地位并不显贵。有唐之初,依然如此。直到中唐由于韩愈的大力宣传和表彰,孟子之书初绽华采,社会地位迅速提升,被列为儒家经典。有宋之际,王安石推行变法,十分尊崇《孟子》一书中的民本、民生和制民之产的思想,并将其作为推行改革的理论依据,孟子及其著作的社会地位再次得以提升。直到宋朱熹将《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以为学校的基本读本,再到宋人编刻《十三经》,《孟子》被列为其一,至此,孟子及著作的显贵地位,才得以保持和巩固。但也有一点波澜和插曲。明代朱元璋读《孟子》一书,对于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等言论,大为恼火,认为孟子不当配享孔庙,将孟子像驱出孔庙,但大臣力谏,不得已又将孟子像请回孔庙,但他对孟子所持之论,仍心存疑惧,命人删节了《孟子》,不过朱元璋死后,《孟子》一书又恢复了它的原来面目。这是一个小小的历史闹剧,集聪明与愚蠢于一身的朱元璋,终究不能阻挡人民的意志。它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孟子》一书价值所在,因为它反映那个时代人民的要求,代表了人民的意志,讲了人民想讲而未敢讲的话,这便是《孟子》的精华,是《孟子》一书被人民所推崇而历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做人篇**
【本篇概说】怎样做人,应当有什么样的道德操守,这是有生民以来常说常新的永恒的课题。孔子和孟子是*早地探索这个问题的圣贤先哲。公元二千年后人类社会以及社会中人,依然需要积极地探索这个问题。有人类社会存在,人类就要面对怎样做人、遵循什么道德操守的问题。做人的问题是基本的问题,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懂得怎样做人,然后才能知道怎样从医,为师,做官,怎样与人相处。孟子继承了孔子有关做人的基本思想,其阐述更为具体明确,虽然讲在两千多年前,对于我们现代人怎样做人,树立何种道德意识,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孟子关于“做人”的论说,就其要者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明人禽之辨。人是动物,人又不是普通的动物。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与动物所差只有一点点。这“一点点”是个关键。有了这“一点点”,则人之为人;反之,则人之为兽。这一点点是什么?这就是良心。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因此良心又称为“善心”、“本心”、“仁义之心”。它是人的自然天赋,人人皆有。做人就是要保持这颗善良的本心。因此孟子说:“仁者,人也。”“仁者,人之安宅也;义者,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弗由”,则人同禽兽无异。仁义是做人的根本。
其二,知义利之分。孟子说:“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因此,为人不可为饥渴之需而见利忘义,不得其正,“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和熊掌,生和义,不能兼得之时,要守义而行,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义与耻是紧密联系的。义然后知是非,知是非方能辨荣辱。孟子说:“人不可无耻”,“耻于人大矣”。孔孟都非常愤恨那种为利而不择手段的做法。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在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也以寓言的形式,痛斥了那种为求“富贵利达者”而不守正道的无耻行径。
其三,守四端之德。仁义礼智,是做人四端:“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这“四端”,犹人之四体,不可或阙。
……
于文斌,1952年5月生,吉林省梨树县人,中文本科毕业。自青少年始,就喜读《易经》、《道德经》、《论语》、《孟子》等中国古代经典书籍,且人生阅历丰富,有较高的文学功力。作者撰写的《论语类解》一书,以其独特的编排方式和独到的人生感悟,为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而独辟蹊径,在《论语》编纂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该书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2007年6月14日,作者应吉林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之邀,到吉林大学作了题为《孔子的思想精髓与中国道德建设》的学术讲演。由于广大读者的支持和鼓励,作者又以两年多的时间,采用相同的编纂方式,夜以继日编写了《孟子类解》一书,以为和谐社会建设奉献一点绵薄之力。作者坚信,读者阅读此书,定会欣然以足,爱不释手。倘能有所取焉,无论是为士为官,从教从医,务工经商,都是借以立世为人、升德致道之一助耳。
日本哲学史 本书特色 纪念学界老前辈,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宗教学家朱谦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是我们学术界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我有幸在朱先生生前能不断得到他...
道德形而上学奠基 本书特色 康德编著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共分三章分别是:**章:从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识过渡到哲学的道德理性知识。第二章:从通俗的道德哲学过渡到道...
古代希腊哲学史料丰富,卷帙浩瀚,故古希腊哲学史常为多卷本,其第一卷则为“前苏格拉底”。本书循例以苏格拉底划分前后。苏格拉
悲剧的诞生 内容简介 该书是德国哲学家尼采**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写于1870-1871年间。从书名来看,本书是对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的悲剧的探讨,但实际上...
本书包括经典相学名著19部。此书汇集了影响深远的江湖派代表作《柳庄神相》、《神相全编》、《麻衣神相》、《水镜神相》、《相理
周予同先生是上世纪中国经学史的学术大师,他的著作代表了中国学术界研究经学史的最高水平。本书由周予同先生的学生当代著名学者
本书系清代著名学者孙德谦的重要著作,古文献学的必读之书。本书针对如何解读我国古文献经、史、子、集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见解,其
共产党宣言 内容简介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是对世界现代文明进程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理...
作者通过对20世纪最著名的两位学术大师海德格尔和德里达解读尼采的不同方式的系统论述,细致地分析了当代德国思想史和法国思想史
本书由美国当代著名的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罗蒂在其学术生涯的不同时期所发表的论文集结而成,内容涵盖了作者对实用主义的源
披云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论道德的社会性、“学而优则仕”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民族性问题试探、思维方式:传统·现代·后现代、大同理想与经济全球化、张良不是屯留...
清儒得失论---刘师培论学杂稿 内容简介 刘师培是晚清著名学者,其祖父和父亲均为经学家,刘师培继承家学乃至大成。本书辑其所作《清儒得失论》、《汉宋学术异...
《菩提心与道次第》主要内容:佛教在中国流传的两千多年中,和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并以其丰厚的思想义理深深影响着国人。正确认识
科学与宗教的对话 本书特色 本论文集收入了三位科学家和一位科学哲学家所写的关于科学和宗教问题的文章。他们提供了一种以对话的方式看待科学与宗教问题的视角,重新审视...
中国哲学传统深厚,诸家义理丰富多项,而思想有流变,不是无端而来,知其来处方知其去处,即有溯本归原的必要。本书纵线专就环绕
圣经的故事-(插画本) 本书特色 ☆ 全书采用四色印制,插图441幅,较为全面的反映了近代以来圣经艺术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 全书彩色精装,版...
你投胎前認識自己的父母嘛?你投胎時經歷了那些過程?你往胎時身心如何變化呢?《入胎經》一千多年來,未曾受到應有的重視。它蘊
玄圃畜艾-丁四新学术论文选集 本书特色 《玄圃畜艾——丁四新学术论文选集(珞珈中国哲学)》就中国传统哲学中多个重要命题,如先秦“情”概念与“感情”之间的关系、子...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 本书特色 现代思想大家梁漱溟晚年口述全文发表 体味梁漱溟出入儒释道三家的人生智慧 亦是了解中国近代文化与社会的重要参考这个世界会...
易象及其延伸易象延(上中下) 目录 作者简介一、爻象導言六畫之象及其特點正 之卦之象參象 承 **種情況第二種情況第三種情況第四種情況乘 **種情況第二種情況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