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命运多舛的文化刊物《万象》、《书城》在相继经历休刊复刊后,逐渐式微,更深入的走向精英知识分子小圈子趣味,一本由个人出资策划出版,以“有趣、有料、有种”为出发点的文化刊丛跃入我们的视野。《读库》就像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园地,它的实验性和新鲜感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本书为《读库(0805)》。
《读库》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从内容、装帧方面,被业界称为当下“Mook出版潮流”中**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本书是08年第5辑。
歌者夜行
2008年9月29日下午两点,周云蓬来到“海淀公园”。下午四点他应该跟乐队一起为明天“摩登天空音乐节”的演出调音。他没吃午饭,想早点儿到,在公园旁边随便吃点儿,但公园附近没有饭馆,他说算了,坐到露天的白色塑料椅上,等着乐手们的到来。明天,这里将全是卖烤肉的、卖汉堡包的、卖意大利面和咖喱饭的,可现在这里只有一张张空椅子。三点半,他给小河打电话,小河住北五环外的北七家,还在地铁里。他又打给鼓手张蔚,张蔚也是“超级市场”乐队的鼓手,这会儿或许已经在海淀公园里面调音了?电话那头,张蔚说,他不知道下午四点就要调音,刚出门。张蔚住在五十公里开外的通州。
放下电话,周云蓬没有说话。过一会儿,他说,我饿了。
那天下午他一直没吃上东西。四点半轮到他调音,他背着头天刚拿到的新琴,托人从美国买的一把一万多块钱的Tyler。明天要演出的舞台原本是海淀展览馆,并不适合做音乐演出,工作人员放了许多把小伞来减少回响,但吉他声听起来还是太硬太脆,不时还有啸叫声。旁边的场馆里是电音舞台,他必须一头扎入自己的反馈音箱里,才能假装听不见那边的音乐。五点钟,张蔚出现。三个人快速地合了几首歌,啸叫声一直没停。而乐队另一成员,贝斯大鹏还在重庆,他要明天中午才能飞回北京。
六点五十,周云蓬被热心的朋友送回他在清华的住处。走在暮色里,他有些烦躁,昂贵的新吉他不好使、话筒有啸叫、贝斯不在、调音乱七八糟,他还饿着肚子,这一切加起来让他无精打采。“明天你提醒我,买点白酒装在瓶子里带进去。”他说,“像这样,不喝点儿酒,怎么演啊?”
9月30日下午四点,周云蓬从海淀公园北门艺人入口处进场,不断有人问他:你就是周云蓬吗?我可以跟你合个影吗?他多半就停住脚,全身定格一下,没有表情。后来他说,他不爱照相,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相片是什么样,人对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总是不太情愿参与。还有人请他在节目单上签名,他犹豫一下,拿起笔,歪歪扭扭地写了一个“云”字,大大的,像幅画。
他的演出在七点钟,六点四十上台调音。他背着用惯的旧琴,一把古典吉他,琴盒里塞着一瓶酒。或许待会儿到台上,酒和音乐会像上螺丝一丝一丝越上越紧,*终紧紧把情绪和技巧咬合在一起,把他的情绪和台下观众情绪都咬合在一起。那酒是从超市买的十八块钱的张裕VS金奖白兰地,“很难喝”,下舞台后他说。那时他已经喝了三百五十毫升的三分之一。
五点,大鹏来了。六点二十,小河出现在后台。六点四十,张蔚从主舞台跑过来。人齐了。观众看到周云蓬.开始鼓掌。这是今年里他*大型的一次演出,他们热切地看着他,熟悉地跟他一起唱,在歌曲间隙熟门熟路地喊他的歌名:“唱《九月》!”“唱《一江水》!”“唱《中国孩子》!”
他唱了首新歌,《一个人三次来北京》:“我想去动物园,却走到了通县,走得我两腿发酸。啊,北京北京,你就是个动物园,入被关在笼子里面。”观众开始轻笑。第二段,是“我”坐着汽车来,不小心开到立交桥上,“三天三夜在那桥上转。啊,北京北京,你就是个连环计,进来容易出去难。”观众大笑,鼓掌。“第三次来北京,我从那梦中来,租房子不要钱,警察也很可爱,房东有两个女儿一起爱上了我,搞得我心里很乱。”轰然大笑,不仅为了这歌里的幽默,或许还为这里头感同身受的体会,这温度相似的生活。掌声里的兴奋说明他正驾驭着近千人的情绪,漂浮在观众情绪之上,接近失重。
唱歌的人,嘴角也露出一丝笑意。但是还没完,下面的歌词又把温度降下来:“啊,北京北京,你永远不黑天,所有的人都无法再做梦。啊,北京北京,你的太阳永不落,所有的梦都被你戳穿。”歌词是幽默调侃的,但和声是高亢悲凉的。他的歌里经常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基调,幽默有一个悲凉的衬里,或者,悲凉到极点,反而笑起来。余烬的颜色不是黑而是暗红,比黑暗更黑处不是黑,而是光。
曾经他狂热喜欢舍斯托夫,以头撞墙与狂野呼告的哲学;如今他*喜欢的作家是契诃夫:“他把欢乐的事情写得那么辛酸,把心酸的事情写得那么欢乐,连死亡也是忧伤而温柔的。他把许多种复杂的情绪都调和在一起,我觉得好的东西的*高境界就是诗性。”
音乐停止,在欢呼和掌声中他站起身,台上每个人都在走来走去收拾东西,只有他站在原地,抱着吉他,静静地等别人来带自己下台。
**章 陆地航行
“那时我对自己提出的口号:像一个正常人一样。”
——周云蓬
周云蓬.1970年12月15日出生在辽宁沈阳铁西区,父母都是工人。幼年患上眼疾,“整个童年充满了火车、医院、酒精棉的味道”。失明的过程,对他来说“就像白天到晚上,是缓慢的,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一生”。在经过四下求医,包括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去过南方小镇求治于江湖偏方之后,九岁时,他彻底失明。
铁西区是沈阳的大型工业区,始建于1934年,由当时占领此地的侵华日军掌管主建。到了五十年代,苏联参与投资兴建。进入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工厂接二连三倒闭,下岗入口达七十多万。
周云蓬的音乐启蒙来自收音机短波里的邓丽君和刘文正。事隔多年,2006年5月8日,周云蓬和圈中朋友做了一个小型演出纪念邓丽君,文案出自周云蓬之手:
邓丽君,我们音乐的后娘,我们色情的大姐姐;如果你生在二十一世纪的北京.一定会成为若干地下乐队的女主唱。北京的沙尘暴将使你的支气管无比坚韧,北京强悍的摇滚音乐入绝不允许你至死未嫁抱恨终生。
我对老家的印象就是破破烂烂的。但音乐在生活中很普遍,人们对它甚至是狂热的。有一年春晚,张明敏唱了首《我的中国心》,第二天小商店就有放了,他们是拿小录音机对着电视录下来的,歌声里还夹着哇哩哇啦的噪音,那也牛。你要能有一盘盗版的张明敏的磁带,那就更牛了。
我们住的工人区,小胡同里一家挨一家,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生个炉子呛得要命,上厕所要走很远,又特别脏。那时特别渴望有自己的小房子。艳粉街离我家特别近,就丽站地。那条街特别乱,在我们心目中是出流氓的地方。
我爸爸是校办工厂的厂长,小时候经常有人到家里聊车床、螺丝、库房什么的,一点美感都没有。那种环境下,反而对音乐、对文学特别渴望。
那时有些从监狱刑满释放的年轻人,弹琴弹得比较好。好像每个胡同都有这样的人,现在你根本看不到了。晚上,在工人区的胡同里,人们都光着膀子,端着大盆洗澡,两三个小伙子,拿着吉他,在路灯下唱着羞涩的流氓歌曲,诸如“我是一颗蓝宝石”。
我们那时流传的好多磁带,是从监狱里流传出来的,要留着就好了。*早的是“铁门哪铁窗哪”,还不是迟志强,他是后来翻唱的了。也不知道是拿什么录的,听上去像小样。大家奉为经典,像听Nirvana一样听。那个时候,人们对于进监狱还是有一种浪漫情怀。进监狱一般都是因为打架,根本没有贪污这词,所以就是一些不会收敛的年轻人,人品上其实没什么大问题。
是这种环境吧。这种耳濡目染,心里有这个种子,以后再从文字转行到音乐就非常顺利了。
晚上听收音机短波,有个节目叫澳洲之声,九点到九点半是个点播节目,主要放刘文正、邓丽君,一般都是:马来西亚的刘小姐,点给印尼的某某某,为他点播一首:《何日君再来》。
那时你听那种歌,简直是天籁!电台信号本身不清楚,你就拿着收音机,变着方向听。邓丽君的声音就从那里面传出来。那时刚开始发育,身边又没有任何爱情歌曲,你一听到邓丽君这种甜蜜的、异性的声音,真的是……音乐的震撼力,那个时候是*强的。
她是我们这批七零年代出生的人的音乐启蒙者,而且也是你对异性、对懵懂的爱情的*初想象。而且她那种歌,在那种环境里还是挺协调的。你用的是小砖头似的收音机,周围都是破破烂烂的,她的歌也都是小镇之类的情绪。你要是特白领,周围都是富丽堂皇,听那种歌倒挺怪的。
我上的是沈阳盲校,旁边就是沈阳师范学校,师范学生有时会来给我们念书。我发现那些抱着吉他唱歌的同学,总有师范女生去找他们。我不甘心被冷遇,就开始唱歌。那时吉他还没这么洋气,被称做六弦琴,而且弹琴的手法都是扫弦。吉他是二十多块钱买的“百灵牌”的二手吉他,学的**首歌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一个朋友手把手教会我的。
“我一直梦想着写作,当一个大作家。”多年后,三十八岁的歌手周云蓬这样跟我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偶像是托尔斯泰、泰戈尔。他喜欢去书店,进去就用深沉的嗓音问:请问,有没有《浮士德》?没有?那,《战争与和平》呢?那时他读书主要靠去图书馆借阅盲文书籍,而那里只有老版本的唐诗宋词称得上是文学书,结果就是,在“新民谣”的阵营里,除了相似的在城市里生活的小人物的感受,周云蓬的音乐里多了一种元素。因为信息的获得相对落后,因为盲人世界的限制,他反而迟缓地接上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那一条河,只有他会在人声鼎沸的酒吧里,不疾不徐唱起“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个气息,你可以管它叫做是:中国的。
我小时候,有一段无书可看,盲文书里就只有唐诗宋词,我看完,过一会儿,闲着无事拿起来又看一遍。后来看得几乎都能背下来。
盲文书,图书馆里都有。但它都是很老的书,比如《毛泽东选集》,还有一些按摩的书,文学类的极少,《红楼梦》全是洁本,涉及谈恋爱的都给你删掉。我恨透那些删书的人了。比如说,贾宝玉初试云雨,整个就给你砍掉。标题也全改成:狡诈的袭人,黛玉之死。盲文书好多都是那样的。但我的渴望会更强,想看更多的书。《飞鸟集》那时我几乎都看烂了,提上一句我就能对下一句。
那时总觉得只要看很多书,就会写得好,就玩命地找任何机会去看书。收音机里有文学节目就录下来,我录过史铁生、张承志,还有古诗词欣赏。录下来,反复地听。那时对阅读有病态的饥饿感。
……
张立宪,河北赵县人,著名出版人,作家。因喜好数字六,以老六自称,网名见招拆招。现居北京。参与创办《足球之夜》、《生活资讯》等杂志。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一些文艺类图书,如《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事关江湖》、《家卫森林》等,并出版有个人著作《记忆碎片》,新版名字为《闪开,让我们歌唱八十年代》。现任《读库》主编,跨工种作业,独立完成一本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涉及编辑、美术、财务、公关、销售诸领域。 以一人之力,创出中国出版界持续出版一种读书品牌《读库》的奇迹。无论从内容、版式还是到装帧,其追求完美及一丝不苟,均令许多出版界同行汗颜。其所开设的读书博客,成了“读库”迷实现诸种交流的良好平台。
苏州园林文化 本书特色 本卷主要论述了苏州园林文化形成的来源、形成过程,主要内涵,基本特征及在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园林文化对当地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历史...
是辞:钟爱清辉明月与造梦为真,人生追求自在随喜,自在过生活,随喜写故事。已出版作品:《误我嘉时》《南风入萝帷》《莫斯卡托》等。微博:@依然是辞
世界建筑人文故事-广场的故事 本书特色 遥想卢梭当年走过左岸的广场,找到旁边的一家咖啡馆,在下午的阳光下坐下,铺开稿纸,开始写他的《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尔》。今...
读库1003 内容简介 《读库》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圈内语)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本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
中国古代教育-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中国古代教育》提供给大家的一些事实是对我国古代教育的一次回眸,是对古代教育历程...
名人与时代—奥古斯都时代 本书特色 奥古斯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行政天才之一。罗马人的生活在他的统治下,有了全盘的改变;罗马帝国全境规模巨大的重建,在他的指挥下...
阿龙聊北京 内容简介 用独特的方式探寻古都风物,传承人文风情,讲述有着3000余年建城史和857年建都史的北京的历史风貌。用独特的视角探访北京的人文古迹,巷陌民...
公文写作通解,格式与规范处理全书 本书特色 胡珊瑚主编的《新编公文写作通解格式与规范处理全书》共分三编,详细介绍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释义,决议、决定、命令(令...
东北方言概念词典 内容简介 汉语语义系统研究是传统汉语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方言语义系统研究也是传统方言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的迅速发展,特别...
孝经传说图解-点校本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中国书店出版★ 《孝经传说图解》是以《孝经》为旨义,配以历代民间流传的孝行故事绘刻而成,图文宣传孝道,敬老爱亲,...
中国未解之谜大全-超值版 本书特色 零距离接触中国文化和历史,全方位透视人与自然。名人之谜,历史之谜,文化之谜,地理之谜,动植物之谜。中国未解之谜大全-超值版 ...
千家诗-中华蒙学经典 本书特色 《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蒙学经典格律诗选本。所选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
哈萨克族民间信仰与社会研究资料汇编 本书特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学与宗教学重点学科,新疆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重大民族宗教问...
学贾吟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季同在保台失败后,壮志未酬,深感痛心,于一八九六年赴湘黔考察矿物途中即景随笔,字里行间其忧国忧民之心可鉴。学贾吟 目录 序序前言汉口即...
旧时行业 本书特色 《旧时行业》共收录了表现老北京旧时行业特点的97幅画,每幅画配有文字介绍,形象地展现了旧时老北京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各种行业劳作的情形。本书...
内容简介22岁的萨宁在德国旅行,遇见19岁的女孩杰玛。萨宁对杰玛一见倾心,为此改变了回国计划,决定留下来——为了杰玛。杰玛已有未婚夫,但随着接触越来越多,杰玛终...
我之所思 本书特色 本书是“开卷书坊第三辑”之一种。作者精选近几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颇有影响力评论文章三十七篇,分三个专题,**部分评论中外小说,如《1q84》...
京極堂系列堂堂邁入第五部!我是山神之女,在水邊不停紡織,等待神的來訪,而後墜入深淵,化為絡新婦。為了求得安身之所,我細細佈下羅網,坐鎮其中。在網中,我就是神,我...
《人龙文虎:陈亮传》内容简介:本书系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书写的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以及爱国主义社会活动家陈亮。陈
酒暖春深:晋江文学城高人气作者。一个往着各种职业与喜欢个性十足的女性的人,且会把她们代入自己的文章。文中的女孩子可爱与帅气并存,个性十分鲜明,可以很甜美公主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