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是人的高尚品德的一面镜子。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开展“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
读敬老书、做敬老事、写敬老文、评选敬老好文章。
《中华孝道故事》一书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开展“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的推荐读物。
所选故事立足于真实,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名人更有普通人;篇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富于哲理;篇后点评,画龙点睛;大师名家题词、配画,堪称具有全新时代精神、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新二十四孝”。
(上)近现代名人篇
1毛泽东给徐老祝寿
徐特立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即使在几十年之后,身为国家主席的毛泽东仍旧对师恩念念不忘。他曾经说过:“徐老是我在**师范读书时*敬佩的老师。”他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广为流传,用“土寿桃’’给徐老祝寿就是其中一例。
1937年初,适逢徐老六十大寿,也是毛泽东工作*繁忙的一个阶段。那时党中央由保安(今志丹县)迁来延安,毛泽东常常工作到深夜才能休息。1月31日晚,毛泽东又工作了整整一个通宵。到第二天黎明,警卫员看他一夜都没有合眼,于是又一次请他休息。他说:“我顾不上休息哟,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我老师徐特立的寿辰啊,他也是大家的老师,我还要写贺词呢!”说着,他提笔为徐老写了一封饱含情谊的长信,在信中热情颂扬徐老“革命**、工作**、他人**”的革命精神和道德情操。而作为徐老的学生,毛泽东这样写道:“您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您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这一番话不仅深深地感动了徐老,而且感染着后世为人学子的每一个人。
写完这封长信之后,毛泽东仍然顾不上休息,他连饭也不吃,就赶去寿堂亲自将祝寿活动的准备情况检查了一番,直到每个环节都落实了他才放心。
寿堂设在延安城东的天主教堂里,瓜子、花生、红枣伴着六十个热气腾腾的“寿桃”——大馒头,摆满了铺着红布的桌子。参加祝寿的人挤满了整个教堂,等待着徐老的到来。在大家的热切盼望中,徐老头戴一项鲜艳夺目的大寿帽,在毛泽东等人的陪伴下走进来,人们按捺不住兴奋和喜悦,纷纷起身祝贺。大家热情地将徐老团团围住,每个人都上前恭恭敬敬地向徐老敬献寿酒。在令人陶醉的喜庆气氛中,中国文艺协会的同志们朗诵了一首由丁玲、周小舟、徐梦秋等一起为徐老凑成的祝寿诗:
苏区有一怪,其名曰徐老。
衣服自己缝,马儿跟着跑。
故事满肚皮,见人说不了。
万里记长征,目录已编好。
沙盘教学生,A I U E O。
文艺讲大众,现身说明了。
教育求普及,到处开学校。
绿水与青山,徐老永不老。
毛泽东听了之后十分高兴地说:“前两句写的是长征时的神态,很好。‘衣服自己缝,马儿跟着跑’,真是这样,很真实。末尾两句也好,‘绿水与青山,徐老永不老’。”正在这时,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跑上来为徐老系上了一条红领巾。徐老笑容可掬,沉浸在欣慰与感动之中。毛泽东也亲自起身祝贺,真切地献上对老师的现场祝词:“老师,俗话说‘返老还童’,我们都祝您长命百岁!”
虽然真的能够长命百岁的人并不多,但这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真诚祝愿,也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它跨越了身份的差异,更跨越了时间的流逝。正是这一份真诚的情谊,成就了毛泽东与徐特立之间师生情的百年佳话。
点评:
领袖敬老师,传为人间佳话,更是后世楷模。
2周恩来敬老三二事
在中国共产党内,林伯渠、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被尊称为“五老”。他们是早期入党的一批党员,终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功勋卓著。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对他们尊爱有加。1959年8月24日,林伯渠在中南海紫光阁参加*高国务会议。会后,周恩来考虑到林伯渠年迈多病,身体不好,于是亲自陪送林老回家。正逢林伯渠两天后要率代表团赴蒙古人民共和国访问,于是他们就在林老家里商谈访问事宜。周恩来非常尊重党内老同志的意见,当林伯渠询问总理有什么指示时,周恩来亲切地说:“哪里,哪里!林老啊,您是党的老同志,我还有什么指示呢?您按照党的外交政策办就是了。”周恩来从不以领导人的身份自居,林伯渠每次出访或归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总是亲自到机场去迎送。
周恩来不但尊敬和关怀党内的老同志,对党外的老人也一样关心。1961年11月26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百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欢聚一堂,在全国政协礼堂参加专为他们举办的“百老庆寿大会”。这些老人家有的是在京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有的是各民主党派中央委员,还有其他社会知名人士。那天的庆祝大会之所以特别喜庆,不仅因为到会的老人家身份特殊,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次庆祝活动达百人规模,更因为大会的主持人是大家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大家都早早等在礼堂,期待庆寿大会开始,更期待总理的到来。周恩来准时到会为百老祝寿,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总理一来就立即向在场的老寿星何香凝走去。那时何香凝是民革中央主席,已经八十三岁高龄了,她见总理向自己疾步走来,连忙起身相迎。然而老人行动不便,不小心将手杖失落在地。周总理看到这一幕,急忙加快脚步迎上去,一面弯腰为她拿起拐杖,一面热忱地与何香凝握手祝寿。紧接着,总理向到会的老人一一问候祝贺。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总理真诚的关怀所感染。一个普通人的热情体贴尚能温暖人心,更何况是一个国家领导人的悉心关怀。
庆祝大会正式开始之后,周总理首先起立举杯为与会的老人们祝寿:“今天到会的百位老人,平均八十岁高龄,加起来就是‘八千岁’呀!人生望百,二十年后,我们百位老人再一起庆寿,那时大家真的要高呼‘万岁’了!”
总理一番风趣幽默的言谈,引得在座的寿星个个笑逐颜开。总理的亲切关怀,为老人们的心田盖了一床暖被,更为大家的精彩人生增添了一笔难忘的回忆。
不但是对社会知名人士,就是对普通人,周恩来也尽可能地给予力所能及的关怀。1943年,有个进步学生要从重庆到西安去,临行前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写了一封家信。父亲念子心切,千里迢迢赶赴重庆去看望儿子。然而通信不便,路途又很遥远,当父亲赶到重庆时,儿子已经离开了。年迈的父亲没有看到心爱的儿子,旅途的劳顿和心底的失落涌上心头,不能自已。而当这位老人听说周恩来此时正在重庆时,不禁感叹道:“如果能见到大名鼎鼎的周副主席,我也就不枉此行了……”周恩来听说这件事情以后,二话不说就前往招待所看望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老人的**个心愿未能达成,却在周恩来的努力下达成了第二个心愿,本来随口讲出的一种奢望,转眼成为了事实,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周恩来对他说:“您和我父亲的年岁差不多大呀!您应该是我的父辈了,前来看望您是应该的。”一句话说得老人心里无限温暖。他握着周恩来的手,犹如见亲人,更胜似亲人。周恩来和老人热情地聊了一个多小时,终于使老人如愿以偿,高兴地返回了家乡。
点评:
细微之处见精神。三件小事,充分体现了周恩来总理传承优秀文化、倡导敬老美德的风范。
3朱德深情忆母
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在家乡四川仪陇病逝。朱德万分悲痛,4月5日作《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以无限深情赞颂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寄托着深深的哀思。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母亲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地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农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籽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也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母亲*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
杨雄与《太玄》研究 内容简介 《杨雄与太玄研究》把考察杨雄的人生经历与研究他的重要著作《太玄》结合起来,通过考察杨雄其人的人生遭际,帮助读者理解《太玄》...
日本学者岛邦男先生是当代最著名的甲骨学者之一,在日本第一个以甲骨文论著获得博士学位。本书为作者20余年间根据甲骨分期整理全
厚黑学全集 本书特色 人问:“要如何才不失败?”我说:“你须先把厚黑史观、厚黑哲理与夫厚黑哲理之应用彻底了解,出面应事,才可免于失败。兵法曰,先立于不败之地,又...
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 本书特色 瓦格纳与尼采曾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维持了十年,当瓦格纳改变其音乐风格之后,尼采与他决裂,称他是一个狡猾的人,称听他的...
穷通宝鉴-白话评注-(全二册) 本书特色 《穷通宝鉴》为命学经典著作之一,原名《拦江网》,取“横江置网,一网打尽”之意。原书未署作者姓名和著作年代,但从书中大多...
《妙法莲华经》在日本圣德太子注《义疏》以后,此经便成为日本镇护国家的三部经之一,古来即受到尊信。最澄入唐学习归日本开天台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本书特色 汪东林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就到全国政协机关工作,并一直在我所在的全国政协直属学习组担任秘书多年。二十多年来,我自...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研究 内容简介 分析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产生于英美地区的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它主张用分析哲学和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工具重新...
心经与能量 本书特色 《心经与能量:修心养性 求索悟真》是整个佛学的总纲、总论、宗旨、精髓与核心。任何智者、学者,若想认识佛学之真谛,就万万离不开这个真理之源《...
享乐主义宣言 本书特色 《享乐主义宣言》是米歇尔·翁福雷重要的哲学著作,是其哲学理论集大成者,在法国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翁福雷推崇尼采和伊壁鸠鲁,推崇左派尼...
高僧大德说观音 本书特色 观世音信仰是中国人在吸收外来宗教之后的创新之举,是佛教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观世音信仰以其大慈大悲的奉献精神、往生...
生命的光色:观色学·超速记忆训练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中华道德根文化理论为指导,对《德道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这两句名言进行了生命科学理法同参的破解,就人类...
自然之道-老子生存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为了从根本上解救春秋末期人的生存危机,重整社会秩序和人生价值,老子以哲学的方式探究了人的生存问题,从人之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
西方政治思想的社会史-公民到领主 本书特色 从古希腊城邦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西塞罗和帝国时期的圣奥古斯丁,再到中世纪的阿奎那……艾伦?伍德在《...
Betweentheseventhandninthcenturies,theChinesemindbecamepreoccupiedwithaconceptof...
姥姥语录-增订本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姥姥与外孙女之间充满了爱的故事。倪萍以淳朴真挚的文笔描述了99岁高龄的姥姥与“我”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
西方哲学经典名著选读 本书特色 西方哲学的经典可谓汗牛充栋,即使是饱学之士,也不能读遍这些经典的全部。因此,读经典只能是选读。国外有不少西方哲学经典的选读本,所...
周易与养生 本书特色 《周易与养生》以医易相通为契机,抓住人人都关注、力求通过日常生活求得自我保健、健康长寿这一养生主题,分五篇进行了阐述。《医易篇》就祖国医学...
《春秋公羊学讲疏》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简介 段熙仲(1897-1987),安徽芜湖人,在东南大学中文系读书期间,师从胡小
旧约-漫画圣经故事-上篇 本书特色 一流画面,一流品质,不可不读的经典!用美式漫画的形式诠释《圣经》里旧约的故事,为**次接触《圣经》的读者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