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圣严法师在美国多次禅七中的开示集结,旨在阐释牛头法融禅师的《心铭》诗偈。圣严法师以自身丰富的禅修经验,厘清开悟者与各阶段修行者的境界层次,指出修行者所应具有的正确态度,与应避免落入的陷井,并从实修的角度,详尽地解说止与观、定与慧、话头与公案的本质与作用,为这首古老诗偈中所叙述的玄妙禅境,开启了一条解行并重的修行大道。
修行的重点应该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有目标是好的,但在修行时,就要把目标放在一旁,只管修行。修行就像旅行:你和其他旅人来到同一座机场展开旅程。每个航班都有自己的起飞时间、目的地和抵达时间。你买自己的机票,坐上自己的位子,其他人则坐上他们的位子。一旦上路,就没必要担心路途或抵达的时间。你终于会到达目的地,就和其他人一样。
《禅无所求》为李连杰,罗大佑,林青霞,张国立联合推荐·缅怀恩师。
《禅无所求》是圣严法师在美国多次禅七中的开示集结,旨在阐释牛头法融禅师的《心铭》诗偈。圣严法师以自身丰富的禅修经验,厘清开悟者与各阶段修行者的境界层次,指出修行者所应具有的正确态度,与应避免落入的陷井,并从实修的角度,详尽地解说止与观、定与慧、话头与公案的本质与作用,为这首古老诗偈中所叙述的玄妙禅境,开启了一条解行并重的修行大道。修行的重点应该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有目标是好的,但在修行时,就要把目标放在一旁,只管修行。修行就像旅行:你和其他旅人来到同一座机场展开旅程。每个航班都有自己的起飞时间、目的地和抵达时间。你买自己的机票,坐上自己的位子,其他人则坐上他们的位子。一旦上路,就没必要担心路途或抵达的时间。你终于会到达目的地,就和其他人一样。
插图:
第一次禅七心性不生
一、念头是虚幻的
心性不生,何须知见?
法融禅师开宗明义就说:“心性不生。”这正是佛陀本人所教导的:所有的念头都是虚妄的。参加禅七的人经常在意昏沉和散乱心,然而,这些念头来来去去,原先并不在心里,也不是永远存在的。因此,我们称它为妄念,因为佛教认为所有的时间现象都是虚妄的。如果散乱心不是虚妄的,它就会永远存在,也永远不会改变;如果昏沉不是时间现象,就会永远昏沉。事实上,当心集中时,散乱就会消失;当心清醒时,昏沉就不见了。因此,昏沉和散乱心都是虚妄的。打坐也是虚妄,但我们用它来使妄心不致生起。
来打禅七而期望开悟、体验佛心,这是自我欺骗。的确,既然没有心这回事,也就没有佛心可言。在祛除妄念之后所体现的自性也是虚妄的,因此修行时想以佛心来取代妄心,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这是不是意味着你这辈子就一直用一种虚妄来取代另一种虚妄?《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当色消失时,也没有空可言。当妄心消失时,真心也消失;当妄心不动时,真心也就不存在。因为期望开悟,所以我们用功,但修行时心中不该存有那种念头。即使我们开悟了,也不该认为得到了任何东西。
在修行之前,人们不知道自己的妄心,认为自己体验到的每一件事都是真的。开始修行之后,他们得知心是虚妄的。当最后体验到开悟时,也许认为他们以真心取代了妄心。但《心,铭》否定了这种观念:如果心性不生,那么妄心和真心都不存在。临济禅师(卒于公元八六七年)说,求佛之心是轮回之心。
你们来这里修行,那就够了,除此之外不要寻求任何东西。“何须知见?”意思是说不该渴求知识。你也许认为终行,困难,但其实是容易的。只要放下你的知见——烦恼的源头——虚妄之心就会消失。散乱心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隐藏的部分就是你自出生以来所累积的所有知见。开始修行之道,首先就是要安定你的散乱心。
二、如同从梦中醒来
本无一法,谁论熏炼?
打禅七的人有两个问题:想要抓住某个东西,却抓不住;想要摆脱自我,却摆脱不了。在跟自己挣扎时,反而为自己制造了更多的麻烦;在试着要泯灭自我时,反而使得自我更为顽固。并不只是某一个人如此,而是每个人修行时都会遭遇到问题。毕竟,如果没有问题的话,你早就开悟了。
法融禅师说:“本无一法,谁论熏炼?”在这里,“法”代表的是所有
圣严法师,1930年出生,少年出家,曾于高雄山中闭关六年,并留学日本,获得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杂志社编辑、教授、所长以及译经院院长等,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创建法鼓山、僧伽大学以及社会大学等。设立禅修、文教、慈善等基金会,而分支道场亦遍及欧、亚、美、澳等各大洲。他是一位教育家、作家,更是一位宗教家和国际知名的禅师,长年在国内外不遗余力地推动“心灵保护”、“种族和谐”及“世界和平”等工作。他所获得的荣誉奖项中,包括中山文艺创作奖、中山学术著作奖、斐德烈二世和平奖等十多种。出版著作一百多种,已有十多种语言的译著。他曾应邀为《中华日报》等各大报纸。及《天下》、《康健》等杂志撰写专栏。圣严法师的电视弘法节目《大法鼓》播出逾十二年,实用且生活化的内容,深获观众的好评,本套丛书即集结了该节目内容的精华。
易学应用 本书特色 作者被称为现代易经**人,主要特点是把易经与现代生活实际相结合。他的易经研究理论被称为“生活易经”。曾有学生在华尔街股市运用张氏易经卦法取得...
马克思的社会学 本书特色 亨利·列斐伏尔著的《马克思的社会学/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的基本命题可以表述如下:“马克思不是一个哲学家,也不是一个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或社...
简说哲学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哲学入门书,全书将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哲学问题分为七个专题加以叙述。在内容上,作者将哲学史上的相关内容梳理得简洁扼要、清晰流畅...
毓老师说庄子 本书特色 《毓老师说庄子》名为《庄子》,实则以《内篇》七章及《天下篇》为主,系毓老师于1978年-1979年讲述,以录音整理而成,*能保持毓老师讲...
画说论语--画说经典 本书特色 本书图文并茂,语言风趣,通俗易懂,便于小朋友们理解与欣赏。对小朋友们来说,这是一本有趣且生动的书,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且助其初...
冰鉴:中国识人第一书:典藏版 本书特色 中国识人**书。《冰鉴》原文仅2269字,本书对每篇加以详细的注释、翻译,并对其中的精华部分给以详尽的解析,以便读者更好...
南怀瑾选集(第三卷) 本书特色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现年85岁。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
老子研究 本书特色 《老子研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
经典与解释-米诺斯 本书特色 《米诺斯》:“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是续修中国古代典...
论语 本书特色 《论语(插图本)》是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新导读插图本小学初中部分。《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者记述孔子...
圣严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圣严大师文汇/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编著者王志远。 觉光法师宣读礼赞文今乃礼赞现代高僧者,寄禅、虚云、太虚、谛闲、印光、弘一、倓虚、来...
关于主体死亡的言说,如果将之视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表征,而不是一路时髦的话,那就会引起不安。毕尔格认为,应对这种不安的一
《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下卷)全书分为三个部分:1)艺术经验里真理问题的展现;2)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
无法之法 本书特色 《无法之法》是圣严法师阐明默照的修行与证悟之作。默照经常被称作“无法之法”,是禅宗史与大乘佛教史中发展出的非常微妙深...
形式与神韵-基督教良心与宪政.刑事诉讼 本书特色 英国不成文的宪法以及美国“看不见”的宪法究竟是什么?违宪审查以及合宪性推定的起源何在?世界宪政的发源地为什么是...
柏拉图及其 思想-严群文集之一 本书特色 本书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严群先生文集之一,包括四个部分:一、柏拉图,二、论柏拉图之爱迪亚斯,三、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伦理思...
论瓦尔特·本雅明 本书特色 瓦尔特·本雅明是德国思想家,1940年自杀,被誉为欧洲*后一位知识分子。他罕见地将才华和渊博结合起来,不是依据学科分类来安置主题,而...
翻译与语言哲学(修订本):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之六 本书特色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中国的理论——哲学的、文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当然还有翻译学的——必将伴随地球...
儒学人文小品 内容简介 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富矿。“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既从西方文化、文明中吸取营养,又从我国古...
苏非之道-伊斯兰教神秘主义研究 本书特色 《苏非之道:伊斯兰教神秘主义研究》是哲学宗教研究系列之一。全书共分六编,分别介绍了苏非主义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苏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