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本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合理的条件之下,适当地提高生命的质与量并非不可能之事。历史上这些长寿帝王的养生之术确有值得后人借鉴的方法。
本书参照古代长寿帝王的养生之术,对照现代科学解释,为读者展现一幅古今通用的养生画卷。
让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养生之术为今人所用,焕发新的生机。
一日发现·一日一调养。
长寿帝王必有长寿之道,颐养天平必有养生之术,乾隆帝只喝西山泉水,明太祖朱元璋喜吃豆腐。
西汉诸帝平均寿命还不到40岁,唯独汉武帝活过了70岁,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活了82岁,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长的皇帝康熙,是清代一位长寿的帝王。
**章 悉数长寿帝王之共性
一、一日三餐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饮食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古代皇帝中有几位非常重视饮食保健之道,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清代康熙和乾隆皇帝都是饮食保健方面的专家。
忽必烈兼并南宋的过程中,大量吸收儒家学说,做为治世之道,将儒学中的精华之一——中庸之道,也用于养生保健方面。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保健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不及之。”适中或适可而止的道理是中国许多养生文献中反复强调的原则。
康熙认为,要使身体健康,关键在于饮食得宜。在平时,要注意选择那些有营养的食品,并注意各种食品之间的搭配,不能有所偏食,更不能暴饮暴食以致形成积滞。他又认为,胃是人体消化饮食、产生精力的重要器官,应当妥为保护,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胃的消化及适应能力各异,有些人嗜食冷物,而另一些人则一吃凉东西就肚子疼。因而,每个人都应该对自身的情况加以注意,合理进食。
饮食有节
古代养生家强调饮食必须定时、适量、有规律,这叫“饮食有节”。一般来说,饮食的规律性是按照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安排而定,这样使摄入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适应人体的消耗,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证进食与消化过程协调一致,使吃进的食物能充分地被消化吸收。
【养生史话】乾隆节饮食,慎起居
清朝乾隆非常注意“节饮食,慎起居”。他说:“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所好之食不可多食。”又说:“老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蔬菜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
一是清代皇帝一日只吃两餐。早膳多在早6时开始,有时也会推迟到早8时。晚膳多在12时至午后2时。用现代观念看,这应算是午餐。两次正餐之后,如果饿了便可各加一顿小吃。
俗语说:“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根据一日三餐食物分配比例,早餐应占全日总热量的30%~35%,午餐应占全日总热量的40%,晚餐应占全日总热量的25%~30%。
无论是对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来说,吃好早餐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影响整天精力的大问题。由于早餐对血糖的多少具有直接影响,特别是影响大脑的能源物质,故劳动中消耗的能量常常通过早餐得到补充,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因此,平时人必须保持血糖的正常水平,才会感到全身舒适、精力充沛、思路清晰、反应敏捷。
那么,早餐的主食应该是什么?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对200名志愿者进行分析,于饭前和饭后各测一次血糖,结果发现,早餐只吃淀粉类食物后,血糖下降很快,几乎整个上午血糖都低于正常水平;而早餐除了吃淀粉类食物以外,还加上蛋白质和脂肪性食物,其血糖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而且身体也感到舒服。
在吃同样午餐以后,继续测试血糖,发现早餐中含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人,在整个下午血糖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而早餐以淀粉类食物为主的人,午餐血糖上升短时间后即行下降。这是什么道理呢?
其实是胃肠对淀粉的消化吸收很快,过多的糖一下子进入血液,使血糖升得很高,血糖过高就会刺激腺岛分泌大量胰岛素。胰岛素是专管调节血糖的,血糖高了,胰岛素就会促使肝脏和肌肉把血糖转化成肝糖元或肌糖元,或者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这样一来,突然升高的血糖又被胰岛素很快地处理掉了。
所以,光吃淀粉类食物,血糖的较高水平是短暂的。相反,胃肠道对含有丰富蛋白质和脂肪的肉、蛋、乳、豆之类食物消化吸收时间较长,食物中糖进入血液的速度是缓慢的,数量也较均衡。可见,早餐对人的一天影响很大。
从正常的饮食安排来看,每日三餐,每餐之间间隔5-6小时。一般混合性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约为4-5小时,而且脾胃也需要休息一定时间,才能恢复其功能。所以,两餐之间间隔5-6小时,是合乎脾胃的消化、吸收要求的。
早餐需要一定的数量和质量,绝不能敷衍了事。因为从上顿晚饭到次晨,经过大约12个小时的消化,基本上是处于空腹状态。如果早餐不吃、少吃或吃得不好,补充脏腑活动需要的水谷中精微不足,就会造成不到中午吃饭时间已经饥肠辘辘、头晕眼花、神疲乏力、注意力不能集中,以致影响工作效率。中餐是补充上午的消耗,为下午更好地进行工作继续做好供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中餐饱的含意就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应注意,适量多一些,好一些。
《饮膳正要》一书指出:“晚餐不可多食”。民间也有:“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的说法。现在看来,这样的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
晚餐少的含意包括食用的数量少和脂肪少。古代医家指出:“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不消和积聚。”因为晚上睡觉,活动量是降低至*小值,如摄入过多营养物质,容易造成营养过剩,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日久天长,人会发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容易产生心血管疾病。同时,晚餐过饱,会增加胃肠负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以致影响睡眠。这叫做饮食过饱,造成“胃不和,则卧不安”。
谨和五味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谨和五味,即恰当地训配饮食五味,使人体获取丰富而全面的营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1.食宜清淡
提倡素食为主,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并辅以豆类、蔬菜、瓜果、植物油等,少食肥甘酒肉等食物。
2.食勿偏食
人体生理的正常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所以要合理搭配食物,切忌偏食。偏食五味,往往会引起病变,有损健康。如过食酸,损胃气,伤人筋骨,使牙齿酥软;过食咸,能伤骨伤血,使“肌肉短缩”、“伤肺使人咳”,令皮肤变黑;过食甘,能使人脘腹胀满,易成消渴病;过食苦,能使人胀满或呕吐;过食辛,能使人筋脉弛缓,精神耗伤,头热目眩,伤血,久食发生痔疮、齿痛咽肿。
3.因人制宜
食物性味各异,人体体质有别,饮食选择与搭配要注意因人制宜。如木火体质的人,宜食清淡、润燥类食品;肥胖体质者,宜食清淡、利湿类食物;老年人直选平补、清淡养阴类食品。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成,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说明饮食内容多样化,互相搭配,过度偏食对健康无益。如“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酸而皮厚唇掀”,表示饮食应清淡,不宜太碱、太酸、太辣、太甜。
4.五味所禁
五味与五脏、五体有其特定的亲和性,五脏有病时对五味也有所要求,“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成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味养脏,各有其亲和性。长期偏食某种饮食,易致脏气偏胜而功能失调,或形成“膏梁”之变;同时,也可导致其他营养物质的匮乏而使机体失养,继而产生种种疾患。
中医提出“饮食有节,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明白地指出饮食节制与长寿有很重要的关系。因此,平日应该节制饮食,并且要定时定量,常保肠胃健康。
【养生名作】《饮食须知》
元代烹饪著作《饮食须知》的作者贾铭,字文鼎,自号华山老人,浙江海宁人。他生于南宋,曾在元朝任官职为万户,卒于明初,历经三代,活了106岁。明太祖朱元璋对于贾铭的饮食养生之道很感兴趣,召见他时,问他保养之法,他回答道:关键在于饮食。随后以他撰著的《饮食须知》呈进御览。贾铭在自序中说: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使重视养生的人知道物性有相反相忌,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检点,掌握适度。不然的话,丛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生祸害。因此,本书选录许多本草疏注中关于物性相反相忌部分成编,以便掌握饮食调配,避免因饮食调配不当而损害健康。
《饮食须知》全书八卷,**卷水类30种,火类6种;第二卷谷类50种;第三卷菜类86种;第四卷果类59种;第五卷味类33种;第六卷鱼类65种;第七卷禽类34种;第八卷兽类40种。另附几类食物有毒、解毒、收藏之法。这部书不仅对厨师取菜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如何实现有效社交》内容简介:何为有效社交?具体来说就是如何与人进行有效沟通,并且能灵活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在当今这个瞬息
糖尿病实效良方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精选了320余种行之有效、方便易用的中医良方,每种方剂分别介绍其组成、用法及功效...
现代家庭疾病防治手册--呼吸病自助防治方案 本书特色 全书共分六个部分,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及呼吸常识、呼吸系统常见症状及其处理、呼吸系统常用检查、呼吸系统生理变化...
请专家来为您的健康护航:由国内最负盛名的健康专家洪昭光、胡大一、向红丁联袂亲自审定的权威读本,告诉你怎样才是健康生活的新
人性中的善与恶:恐惧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本书特色 如果人性本善,为什么有人会犯下*的暴行?如果天性为恶,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惜牺牲自己来帮助他人?究竟是什么促...
本书由德约科维奇(昵称小德)亲笔撰写而成。书中描述了他是如何在塞尔维亚的战火纷飞中走上网球之路的,此外,还包括小德回顾历
行为决定健康 本书特色 行为决定健康之思想,正是大众健康所追逐的方向,只要奉行其本意,健康就掌控在自己身上。 《行为决定健康》科普丛书中科学的理念,通俗的语言将...
认知治疗-新世纪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文库-39 本书特色 《认知治疗/新世纪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文库》编著者王昕、廖凤林。 本书在确定书稿结构、选择内容上进行了慎重...
津津有味谭(食疗卷)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关于食疗养生的经典著作。作者陈存仁师承国学大师章太炎、名中医丁甘仁、丁仲英父子;著名老中医之食疗食补全书,香港《星岛晚报...
微表情心理学 内容简介《微表情心理学》给你一双识人的慧眼,一把度人的尺度,让你灵活运用微表情心理学以便从体态上辨认人的性格,从谈吐中推断人的修养,从习惯中观察人...
《全脑教养法:拓展儿童思维的12项革命性策略》内容简介:父母的养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的父母还在为孩子报英语班
图解脊柱病自疗法 本书特色 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脊椎,对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很大帮助,本书就是重在向大家介绍脊椎保健和常见脊椎病的治疗,方便读者对脊椎有一个更...
老年人不生病的老偏方 本书特色 本书把包罗万象的健康老偏方放到您的手边,掌握并运用这些偏方,您的身体将健康强健。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民间古老的偏方更是中华医药宝...
心理学与读心术 本书特色 《心理学与读心术》告诉大家:人心并非深不可测,人的相貌、表情、言行举止里均蕴含着心理、情感的密码,掌握了“望、闻、问、切”这四种解码方...
一场错误的抗癌战争-真相-叁 内容简介 在历史上自人类正式展对开抗癌症的战争以来,因为使用了错误的武器,接爱了错误的领袖领导,打了一声错误的战争。这声战争的目标...
实用精神科医师处方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三十八章,**章至第十六章阐述了精神科用药的基本原则及抗精神病药、抗躁狂药(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催眠镇静...
《人性的弱点:如何赢得友谊并影响他人》自1936年问世以来,风靡全球80年,销量突破9000万册,千千万万的读者从中受益,获得前所
间质性肺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小百科 本书特色 间质性肺疾病,也称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是一组疾病的总称,目前已知的有200多种。由于问质性肺炎和(或)肺纤维化是...
《福格行为模型》内容简介:在这本书中,福格博士亲自拆解了他提出的福格行为模型,揭示了驱动人类所有行为的3个关键要素,解析了每
《汽车零部件企业管理制度和表格大全》内容简介:本书结合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管理实践,精选了常用、实用、通用的基本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