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展开论述:
**章——德国广播电视制度的发展变迁。德国电视体制的变迁是和德国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在本章中,将变迁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动因与德国历史发展的大背景、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等结合起来展开论述。把德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即魏玛共和国和第三帝国时期,德国电视处于起步阶段,以中央集权广播电视体制为主;第二,“二战”后到1984年德国实行公法广播电视体制,处于公法体制的垄断时期;第三,从1984年开始,私营电视的出现给德国带来广播电视双轨制度。
第二章——当前德国电视双轨制下公法电视与私营电视的制度体系比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广播电视法制的角度考察德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制度保障,包括德国广播电视法制的基本状况和其中对双轨制度的相关规定;二是对双轨制度中的两大体系从财政来源、组织结构、传播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后对德国双轨制度的特点做出相应的分析和评价。
第三章——公法电视与私营电视在传播层面的竞争。双轨制度下,公私两大系统以竞争为主要特征,首当其冲的是节目竞争。二十年来,两大电视系统的节目策略在不断的调整变化中,这是本章的**部分;第二部分采用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节目结构、节目形态到节目内容进行比较;第三部分则关于德国电视的节目品质,德国的媒介政治体系中的核心是“多样化”,但由于公法电视与私营电视在节目竞争中也出现了“节目趋同”现象,如何保证多样化、保证节目品质成为讨论的对象。
第四章——公法电视与私营电视在经济层面(市场)的竞争。目前从整体上看,公法电视和私营电视在电视市场上基本平分秋色,并进行着激烈的竞争。由于公法电视和私营电视两大电视系统有着各自不同的财政来源和市场责任,电视市场对公法电视和私营电视有着不同的意义,因此**部分对电视市场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研究公法电视和私营电视对电视观众市场的竞争,第三部分研究公法电视和私营电视对电视广告市场的竞争。市场竞争带来的一些问题如市场原则对公益原则的入侵、私营电视的高度集中和私营数字付费电视的发展等则在第四部分探讨。
第五章——双轨电视制度的未来发展。从德国电视业的现状来看,当前的广播电视双轨制度呈现出一种激烈竞争和相对平衡的状态,但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公益原则与市场原则博弈后的结果。这个制度系统与媒介的生态环境、与外部的政治、经济、技术的发展变化始终处于一种互动中,所以这种博弈还在继续,双轨制度的未来发展,也就是博弈的结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本章**部分将从制度层面、政治层面、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来分别分析这两大系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第二部分讨论双轨制度的存在价值。尽管双轨制度在这20年的发展中,出现了种种危机,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更面临着挑战,但是从德国电视制度变迁的动因来看,从公法垄断到双轨并行是一种历史性的制度选择,其存在价值主要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打破公法电视长期的垄断局面,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实现权力的制衡;第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节目质量,以促进传播多元化。尤其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双轨制度在德国依然是作为民主社会的比较好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本章*后一部分,研究如何从法制层面、资金层面和节目品质层面等各个方面去保障公法电视的存在和功能,从而实现德国电视的平衡发展。
结语——中国广播电视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思考和分析德国的广播电视双轨制度对中国广播电视制度变革的借鉴意义。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现在。要对德国现行的双轨电视制度进行研究,首先要回顾德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和广播电视制度的变迁历史。作为世界上*早出现报纸的国家,德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比较早但发展道路较为曲折。德国的电视事业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1935年在柏林建立实验电视台并开始播出节目,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视事业被摧毁。“二战”结束后,德国新闻事业开始繁荣发展。目前这个人口为8200万的国家,拥有公共电视频道22个,是欧洲国家中拥有公共电视频道*多的,“在德国全境都能够接收到的私营电视频道有50个”。
曹晚红,现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获法学士学位。2008年获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7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作为访问学者赴德进修。主要研究领域为广播电视制度、新媒体编辑等。讲授《新闻写作》、《薪闻编辑》等课程。
张轩洋,新锐作家、影视策划人。短篇小说、专栏及言论等多见于国内知名杂志;长篇小说有《热血男人帮》《左岸情人》等作品。叶紫,晋江原创网第一批签约作者,畅销书作者,...
中国妇女 本书特色 本书对两千年来笼罩在中西方文明之间的神秘面纱作了某种原创性地揭晓。全书以中国家庭为横坐标,以中国历史为纵坐标,从政治、宗教和文学等各个方面作...
追寻男性杂志的意义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男性杂志市场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这一现象引发了学者的思考:就性别政治而言,男性生活杂志的兴起有何意义?这一...
中欧大讲坛·人文卷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欧大讲坛”之人文卷,根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演讲论坛的内容整理而成。本书中出现的十多位演讲者,均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作家王蒙...
中国八零后调查-社会深刻变革下一代人的七情六欲 本书特色 大型社会纸上真人纪录片、社会深刻变革下一代人的七情六欲蒲巴甲、高晓?、马永红、林夕、杨纳、彭乃恒真实演...
稳定论 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的虽然是探讨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但重点则放在维护社会稳定的诸多要素分析方面。例如,本书根据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领导人的关稳定和发...
《读书》2020年合订本 本书特色 《读书》2020年合订本是全年12期杂志内容合集,2020年《读书》刊发文章三百多篇,文章整体上兼顾思想性与可读性,倡导专业...
陇上学人文存:第六辑:李国香卷 内容简介 《陇上学人文存》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社科院负责编辑出版的省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精选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人文社会科...
《依然热爱生活》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真实故事集,取材于访谈类节目《凉子访谈录》,从500多名受访者中精选出20个倔强的灵魂,深挖
《傲慢与偏见》内容简介:本尼特先生有五个宝贝女儿,本尼特太太为她们的婚事操碎了心。新来邻居宾格利多金且帅,在一次舞会上,对
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 本书特色 本书在对“礼物”的分析中,根本问题是要探究人是如何与物以及通过物而与他人彼此互相关联的。通过...
传媒社会学 内容简介 本书对传媒社会学作了如下界定:传媒社会学是将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传媒研究中,分析传媒过程及其相关要素,考察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从而发现...
《绩效培养:企业培养项目最佳实践》内容简介:本书为用友大学的又一部力作,重在阐述用友大学在体系化人才培养项目方面的实践经验
插图本中国图书史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古代图书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全书共有十个部分,分别论述了书籍的起源、载体、印制技术等,讨论了中国古代图书的突出成就,总结...
黄道炫(近代史研究所),男,1966年生,江西赣州人。副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系,同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
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上.下册) 本书特色 《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套装共2册)》由佟大群所著,分清初、清中期和清后期三个阶段,将个案与专题等研究方法相结合,系统...
《自创区与自贸区联动发展》内容简介:本书首先界定了“双自联动”的维度与层次、要素与内容,通过对国内先进地区实施“双自联动”
中国城镇化道路 本书特色 《中国城镇化道路》:关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大师建言,中小城市及乡镇干部的必读经典。中国城镇化道路 内容简介 费老是一位始终坚持以学术服务...
李公朴文集(上下) 本书特色 面对国破家亡 ,一位爱国知识分子舍弃生命救亡图存的历程爱国民主人士走遍海内外,寻找救国之路,几经求索,*终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
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本书特色 学科知识的成长,这一涉及全方位文化迁移的现象,近些年一直引发世界各国从事相关学科研究的学者浓厚的兴趣。近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