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孚先生长期在香港文化界服务,与香港大多数知名作家过从甚密并对许多著名作家在香港的行止了解甚多。本书即是作者用独特流丽的文笔对当代著名作家在香港的活动情况和他熟悉的香港本土作家们作了精彩描述,他们当中有鲁迅、巴金、萧红、叶灵凤、聂绀弩;还有有香港文坛的拓荒者、早年的健笔,如曹聚仁、三苏、侣伦、刘以鬯,也有仍为当今读者熟知的作家金庸、梁羽生、董桥,还有女作家小思、西西、亦舒、林燕妮、钟晓阳等。作者饱满而风格化的笔触,着重展示了与香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们创作和人生的精彩之处,并将他们的人格文品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插入他们的趣闻轶事,令人读来如见其人。
《南斗文星高》:香港文学界的伯乐,金庸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催生婆,大陆文人眼里的两栖作家,董桥风靡大陆的推托。
《南斗文星高》内容简介:罗孚先生长期在香港文化界服务,与香港大多数知名作家过从甚密并对许多著名作家在香港的行止了解甚多。《南斗文星高》即是作者用独特流丽的文笔对当代著名作家在香港的活动情况和他熟悉的香港本土作家们作了精彩描述,他们当中有鲁迅、巴金、萧红、叶灵凤、聂绀弩;还有有香港文坛的拓荒者、早年的健笔,如曹聚仁、三苏、侣伦、刘以鬯,也有仍为当今读者熟知的作家金庸、梁羽生、董桥,还有女作家小思、西西、亦舒、林燕妮、钟晓阳等。作者饱满而风格化的笔触,着重展示了与香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们创作和人生的精彩之处,并将他们的人格文品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插入他们的趣闻轶事,令人读来如见其人。
......
#书摘#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兴趣显得更为广泛。梁羽生只是对文史之学有兴趣(对武侠小说的写作兴趣就不必说了),而金庸除了这一份共同的写作兴趣外,还对电影有兴趣,甚至对芭蕾有兴趣,记得他一段时间去学过芭蕾,在一次报馆的文艺演出中,他还穿上工人服,独跳芭蕾舞,尽管在艺术上那是不及格的,却是使人能够留下印象的。
——罗孚《金色的金庸》,收录于《南斗文星高》
近年忽然和香港的关系密切起来,也还是由于文字因缘,一个作家,总是用他的作品和人们打交道。“史无前例”的十年过去,中国在徘徊了一阵之后才大步前进,拨乱反正,局面不是一下子就马上天朗气清的,而且有些地方“左”手抓得紧,不肯爽爽快快地放开而开放。于是,有些作家的文章就先外后内,先在香港的报刊发表,再在内地的报刊刊出。巴金的《随想录》就是其中最著名的。这是他从一九七八年起陆陆续续写出来的随想式的散文,大约每周一篇,一年写它三四十篇,一年出一本小书,他打算出五本书,作为晚年留下的一点“痕迹”。《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已经出了四本,再写出一本,在这上面他就可以完成心愿了。《随想录》是总名。他当然还有更大的心愿,完成长篇小说《一双美丽的眼睛》和译完俄国作家赫尔岑的大著《往事与随想》。虽然是小书、小文章,却引起很不小的反响。由于讲的是真话,“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因此,很为人们所爱读。其中《回忆萧珊》一篇,情真意挚,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感动了许多读者。文章虽然首先发表香港,很快就流传到内地,后来又出了英文本,就更是流传到世界各国了。巴金的小说读者众多,但也有些人过去没有读过他的小说,只是从这些随想文章认识到巴金的可尊敬:敢说真话,敢于解剖自己,更敢于解剖“文革”。当有人对“伤痕”还想讳忌的时候,他却不理这些,照样敢说、敢写。这几年,长期不倦(虽在病中,依然挥笔),以大量篇章“彻底否定文革”的作家,他可以算得上是国中第一人了。他并不是没有受到压力的。读者从《真话集》的《怀念鲁迅先生》和《鹰的歌》这两篇文章就可以看得到。前一篇文章是在上海的《收获》和香港一家报纸同时发表的。港报登出的受到了斧钺之灾,凡是与“文化大革命”有关或者有“牵连”的句子都给删去了,甚至鲁迅先生讲述的他是“一条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的话也给一笔勾销了,因为“牛”,和“牛棚”有关。不是作者在《鹰的歌》中作出这样的揭露,人们就不可能知道在“四人帮”时代早已过去之后,还会发生这样的怪事。以至于作者忍不住又写了这样的话:“删削当然不会使我沉默。”当不能奋飞天空时,也宁愿像鹰那样,从悬崖滚下海去。这说得何等沉痛而悲壮!
罗孚,原名罗承勋。1921年生于广西桂林。1941年在桂林加《大公报》,先后在桂林、重庆、香港三地《大公报》工作。任香港《新晚报》编辑、总编辑。编辑过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的《文艺》周刊。以丝韦、辛文芷、吴令湄、文丝、柳苏等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和文论、诗词等。著有《香港,香港》、《南斗文星高——香港作家剪影》、《燕山诗话》、《西窗小品》等,编有《聂绀弩诗全编》、《 香港的人和事》等。
苗族古歌叙事传统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母语文体的苗族古歌作为主要线索,采用多学科互融的方法,对苗族古歌的叙事传统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在中国...
传统节庆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间流行的传统节日,重点介绍这些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发展变迁,庆典形式及有关的风情习俗,突出民俗文化特点...
大家小书-词学十讲 本书特色 “大家小书”是北京出版社的学术品牌。本次出版的图书共有18种,有一半的图书增加了图片。典雅而大方,宜读且怡心!大家小书-词学十讲 ...
中国当代文学通论 本书特色 几十年来,孟繁华先生像一位惊涛骇浪中的弄潮儿,沉浸于中国当代文学之大风大浪,追溯其历史渊源,推动其汹涌思潮,呼唤其八方来风,采集其...
中国现代小说史 本书特色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上,《中国现代小说史》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夏志清以其融贯中西的学识,论述了中国自五四运动至六十年代初小说的...
学前儿童文学 本书特色 《学前儿童文学》:教师教育精品教材·学前教育专业系列。学前儿童文学 内容简介 简介《学前儿童文学》:教师教育精品教材·学前教育专业系列。...
1956年秋,药物研究所苏冠兰教授家,来了一个华侨打扮的不速女客。教授夫人叶玉菡热情迎接这位不相识的客人;但苏教授却显得又惊
本书的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英语求职信写作的基本知识,英语求职信实用范例,英语求职信常用语句。其中主体部分是求职信范例。
胡适与中国现代民俗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乡土情怀的积淀和民间文学的浸润、西方民俗意识的烛照与实验主义的导引、胡适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胡适与民俗学意义上...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 本书特色 《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现存*早的较为完整的医学典籍。它系统地反映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包含了从阴阳...
一个人的诗歌史 本书特色 著名诗人王家新等作序,一个古典时代的光荣和梦想,一代诗坛精英的成长历史和心灵史! 一部论述中国诗人生活史和创作史的诗学随笔,一幅中国新...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五集:长篇小说卷:二 本书特色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5集·长篇小说卷2)》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新文...
石林诗话校注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宋诗话中一部重要诗话,又作《叶先生诗话》,作者叶梦得。主要记录北宋诗坛掌故、轶事,同时也有作者的审美评价。尽管叶氏没有系统的理论构...
大学化学习题集 目录 目录**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节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示功图第二节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一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二指示功率三指示燃料消耗率和指示热效率...
文化与文艺-邓乔彬学术文集-第一卷 本书特色 《邓乔彬学术文集》为邓乔彬教授30多年从事古代文学与艺术研究成果的结集。本丛书按内容及篇幅分为12卷。丛书运用综合...
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50册套装)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海燕出版社出版★ 内容丰富,主题涵盖50部传统文化优秀典籍,从不同的角度将华夏文明史上的种种精彩...
唐诗宋词十五讲-(第二版) 本书特色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样式。《唐诗宋词十五讲(第2版)》作者葛晓音以深湛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中国文化精神中*绮眩精微...
科学人生:院士的故事 本书特色 在新中国50多年发展史上,无数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书写了壮丽的篇章,他们身上闪烁着光辉的科...
青山道场:庄禅与中国诗学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刘成纪先生研究庄禅诗学的一部力作。作者认为,中国诗学精神的诞生,脱不了道家哲学,尤其是庄子的影响。庄禅互渗和互照,...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值此时机,妖僧九嶷与一只四脚蛇妖为伴,游走天下,靠着坑蒙拐骗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不想,他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