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遥远的往事》内容简介:任何一个作家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记忆,都是其重要的写作资源,俊科先生这部散文集的相当一部分篇章,就是写自己十八岁前在乡村经历的一些事情。比如**次吃牛肉,比如听广播,比如洗澡,比如过年,比如吃枣……俊科在讲述这一件件一桩桩乡村旧事时,变换着使用两种眼光:一种是亲历者的眼光。这使他的文字妙趣横生,使事件异常生动地重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一种听童话的感觉。
插图:《生死情》外祖父临去世前,拉着母亲的手交代说:“我死后,你们一定要照顾好你妈,她对我有救命之恩,这你知道。”母亲含泪点点头,说:“您放心,我知道。”外祖父在亲人们一片哀哭声中撒手而去,永远离开了我们。外祖父生前和外祖母关系非常好,这是他们那个村里的人和我们都知道的。外祖母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脸上大部分时间都一个表情,很少见她十分高兴的时候,也很少见她有不高兴的时候。但外祖母十分勤劳,家里家外,没有她拿不起的活儿。外祖父则是个乐天派,痛快人,脸上天天都带着笑容,说话声中透着爽快,好像从没有遇过什么愁事难事。外祖父眼很明,见到外祖母不高兴,从不去论谁对谁错,立刻说几句逗乐的话,不管外祖母笑不笑,自己先哈哈一笑转身就走,回来后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因此,两位老人吵嘴脸红的时候不多。但外祖母对外祖父有救命之恩,我们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外祖父、外祖母故去多年后的一天,和母亲闲聊,又翻出了外祖父临死前说的那句话。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思量半天,才对我们讲述了两位老人当年那段悲壮的往事。民国三十二年,也就是1943年,河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灾。春天干旱无雨,夏天暴雨成灾,粮食几乎绝收。度日如年的人们把收获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秋天,不料秋天又闹起蝗灾。据母亲讲,不知从哪飞来的蝗虫,飞起来遮天蔽日,嗡嗡作响。落到庄稼上,只听见“咔嚓、咔嚓”声响,不到一袋烟工夫,玉米成了光杆,谷子、高梁成了空壳,连一片叶子也没有剩下。人们饿急了,开始吃树皮、草根,吞盐碱土。村中能跑的人都“走西口”,到陕西一带逃荒要饭去了。有人走着走着,突然倒在地上就再也没有起来。村外的田野里、道路旁,都躺有被饿死的人。村中的屋檐下、房间中、院子里,被饿死的人躺在那儿尸体腐烂发臭,也没有人去收尸。真是“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就在那个时候,外祖父病了,病得不省人事,眼看就不行了。外祖母到七八里地外的一个村里去请医生。见到那个老中医,他说什么也不肯去。外祖母扑咚跪到他面前,求他无论如何也要去救外祖父一命。老中医说:“不是我不想去,只是我今年已七十多岁了,饿得走不动,哪还能再外出行医?”外祖母说:“没关系,我背您走。”外祖母年轻时个子很高,骨架也大,她背着那个老中医,一步一晃,几步一歇,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家。老中医给外祖父号号脉后说:“他没有病,是饿的,我无法救治,你娘俩别管他了,快到外地逃命去吧。”外祖母没有吭声,吞了两把粗糠,喝了几口凉水,又背着那个老中医送他回家。回来时,已经是半夜了。外祖母看着奄奄一息的外祖父,把母亲拉到跟前说:“闺女,你叔怕真的不行了,咱娘俩再尽尽心吧。你在家等着,我去村后地给你叔拔几个胡萝卜来吃。”母亲一听就急了。她知道村后地有几畦胡萝卜,蝗虫吃秋时把上边的叶子吃光了,萝卜留在地下,但被皇协军杂牌队给“号下”了,说是充当军粮,谁敢动一个萝卜格杀勿论。昨天夜里有两个不怕死的去偷萝卜,被乱枪打死在地里。见外祖母要去那里拔萝卜,母亲紧紧抱住外祖母的腿说:“妈,您不能去,昨天夜里被打死的人尸首还没收呢。”外祖母说:“我要不去,你叔活不过今晚,正因为昨天夜里刚刚打死过人,今晚站岗的会认为没人敢再去偷了,我这时候去可能会没事。咱不能在这儿等死。”外祖母拿着工具执意要去,她临走时对母亲说:“我走后,你守在咱家后门口,估摸着时辰,如果听见枪响,那娘肯定是回不来了,你千万别去给娘收尸,等你叔一闭眼,你就逃命吧。如果没听见枪响,娘大概没事,你听见脚步声,就给娘开门。”母女俩抱头痛哭一会儿,外祖母打开后门,消失在黑夜里。外祖母走后,母亲一步不离地守候在后门口,心悬得老高,只怕听见村后地枪响。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母亲焦急地从门缝里张望着外面。外边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静得让人害怕。但也让母亲感到宽慰,因为那说明外祖母很安全。终于,母亲听见了外祖母的脚步声,打开门,外祖母怀里抱着几个萝卜回来了。母亲的心才安定下来。外祖母把萝卜洗洗,切成片,煮熟了,先让外祖父喝点萝卜水,又喂了几片萝卜,外祖父才慢慢苏醒过来。最终是那几个萝卜,把外祖父从死亡的边缘救了过来。就这样,外祖父临死前都没有忘记外祖母对他的救命之恩。七十多年过去了。外祖母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度过了幸福的晚年,如今已故去多年。但母亲讲起这段往事,依然禁不住眼眶湿润,我们也被感动得流下泪来。令我们不解的是,外祖父、外祖母生前为什么从来没对后人说过?母亲说:“两位老人听信一句老话,叫‘气死不告状,饿死不做贼’,他们认为夜里去偷萝卜是件不光彩的事。”我告诉母亲:“外祖母对外祖父的行为那是生死情,外祖母的行为很光彩,很伟大,我们会永远记住。更何况那几畦萝卜也不是皇协军杂牌队种的。”
冯俊科,1972年参军,翌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现任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出版有《帝王治国策》、《西方幸福论》、《两槐居论稿》等专著和散文集《写在墙上的思念》、杂文集《有话直说》等。
這是一個不屬於戀愛或親情,純粹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故事。故事中的兩位主角一直探詢著,該為他們長期以來所編織的關係,冠上什麼名詞。毫無鋒利之處,卻能傷人的刀刃,是...
法国知识分子的世纪全3册--(萨特时代、纪德时代、巴雷斯时代) 本书特色 倘若巴雷斯没有出世,倘若巴雷斯没有写作,那么,他的时代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象,我们也会与现...
蒙求-中华蒙学经典 本书特色 《蒙求》是一部专讲历史典故的蒙学教材,成书于唐代,是现存同类蒙学书籍中*早的一部。本书收录了唐以前六百多条名人轶事,并将其总结成押...
藏族文学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古代藏族文学与现代藏族文学两大篇内容。涉及民间诗歌,民间故事,史传文学,当代诗歌创作、小说创作等。藏族文学 目录 序言鸟瞰藏族文学—...
颐和园传说 本书特色 崔墨卿和甄玉金编著的《颐和园传说》围绕着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园林建筑、人物风情、趣闻逸事,曾经产生过大量民间传说和故事。民间传说是人类文化的...
古汉语丛稿 本书特色 《古汉语丛稿》收录作者于1961—2013年间发表的与古汉语研究和古汉语教学有关的文章51篇,内容包括音韵、古籍考证、古书标点、古汉语词义...
古语趣谈 本书特色 《古语趣谈》由许嘉璐著,本书主要内容:汉字是语言交流的工具,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诙谐的语言、趣味横生的汉字,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承载的文化信...
国学知识大全-国民经典文库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吕思勉先生《国学概论》《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
学科领域主路径的分析方法与实证:基于科研大数据的研究 内容简介大数据是一个泛在的概念,各行各业都可能存在大数据。大数据存在的价值在于,科研人员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
读库-1701 本书特色 本辑《读库》是2017年*期,包含六篇文章:《想你时你在闹海》、《无穷大平话》、《话说晏阳初》、《品图读园》、《田伯母》和《声音》。1...
神驼马 目录 《神驼马》翻译断想王忠亮上中下神驼马 节选 黑夜到来,月牙儿高,伊万把麦地绕了又绕,走这里看看,到那里望望,*后来到灌木丛旁歇脚,一边数着天上的星...
古埃及生活-人类生活图卷 本书特色 这里聚集了生活在尼罗河两岸的所有古埃及人:法老、贵族、书吏、农民、手工业者、医生、科学家、奴隶、士兵、学生……这些男人、女人...
我心中的文化山水-我心中的文化山水 本书特色 这本书稿所收编的,大都是作者在香港《 文汇报 》写的专栏文章。大部分篇章是作者与文化人交往的及相关的文字。 书名《...
印度文化模式研究 内容简介 在印度、中国以及西方,关于印度文化和传统的书籍为数不少,其中,给戢留下*为深刻印象的当数A.L.巴沙姆的杰作《神奇印度》(The W...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本书特色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每个成语都是中华语言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晶,闪烁着历代先人的智慧之光。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字,却经...
文化杂交 本书特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各式各样的文化碰撞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激烈。从禅宗犹太教,到尼日利亚功夫,从宝莱坞电影,到萨尔萨和雷鬼音乐,杂...
《川味人间》是央视热映大型美食纪录片《川味》顾问曾颖最新力作。作者用54道菜肴,30余幅手绘画,书写舌尖上的人间情事,往日的川间烟火。追逐了多年的珍馐美味与仪式...
七武士-日本古代七位血性武士传奇 内容简介 《七武士》拣选七个日本古代传奇人物:以神出鬼没的奇袭战法著称的源义经;开游击战和山地战先河的楠木正成;人称“越后之龙...
[在这本书中同样包含了卡斯塔尼达一开始并不明白的教诲,所以如果没有看过,一定要看过以后再评论它。 网上曾有一段:路——唐望的观照,即是出自此书,在语句上稍有不...
江南符号-中华人文标志丛书 本书特色 本丛书是对中国传统元素、文化符号、人文标记进行扫描、梳理和记录。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现了传统文化韵味,忠实记录了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