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自称“满洲”(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吉祥”),是中华民族56个成员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后官方将“满洲族”简称为“满族”。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形成较晚的一个民族,从“满洲”这一民族名称出现至今不过300多年的时间。然而,满族却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不仅很快建立了与明王朝分庭抗礼的民族政权,而且不久就挺进中原、统一天下,这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建立了延续260多年的中国*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帝国,尤其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康乾盛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曾创造出灿烂的满族文化。满族也因为其带有传奇色彩的发展历程和清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兴衰胜败,使这一民族及其文化现象成了研究者历久的关注热点和研究对象,以至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满学。
满族有过辉煌的过去,也有过痛苦的经历。满族,作为一个现代民族概念,是在辛亥革命的一片“反满、排满”口号中产生的。清亡后,八旗制度解体,包括满洲人在内的旗人不再是统治阶层(其实清代普通旗人也是受压迫和奴役的群体)。由于满族统治者所建立的中国*后一个封建王朝与中国近代史上的腐败屈辱相关,再加上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东北“扶持”清朝末代皇帝建立过伪“满洲国”,因而使满族的政治待遇曾受到一定时期的负面影响。旗人以及八旗后裔在此后数十年里饱受歧视和迫害,民族优越感、自尊心遭受严重的创伤,民族文化特征,心理素质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和扼灭。因此,在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原因,满族中的一些人改报了汉族,原有一些被编入满洲八旗同时也自称是满族的其他民族人口有部分也改报了民族成分。新中国成立后,“满族”以一个官方正式认定民族的身份,成为中华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从此,满族和中国境内各兄弟民族实现了法律上的平等,许多过去改为汉族的满族逐渐又恢复了自己的民族身份、民族尊严和民族热情。
《腰站村调查(满族)》内容简介:满族自称“满洲”(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吉祥”),是中华民族56个成员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后官方将“满洲族”简称为“满族”。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形成较晚的一个民族,从“满洲”这一民族名称出现至今不过300多年的时间。然而,满族却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不仅很快建立了与明王朝分庭抗礼的民族政权,而且不久就挺进中原、统一天下,这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建立了延续260多年的中国*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帝国,尤其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康乾盛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曾创造出灿烂的满族文化。满族也因为其带有传奇色彩的发展历程和清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兴衰胜败,使这一民族及其文化现象成了研究者历久的关注热点和研究对象,以至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满学。
插图:新中国成立后,腰站村满族传统繁琐礼仪大都改造或随着老辈们的去世而逐渐消失了,但在满族传统上形成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家庭和睦、邻里和气、互相帮助、讲究礼貌和卫生、遵纪守法、重视教育等优良传统习俗则一直沿袭至今。腰站村的肇氏满族在经历了近300年的发展变迁后,由于聚族而居,仍较多地保留了满族甚至女真人的古老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体现于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在婚丧嫁娶仪式上,尤其是办理丧事上,尽管时代变迁习俗变革,但在一些具体环节上仍然保留了满族传统方式。在村民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也多继承了满族的传统。之所以如此,是与肇氏家族为皇亲,长期对子孙进行严格的家庭传统教育有着直接关系。在腰站村调查中,调查组强烈地感受到,尽管腰站村人的服饰外表已经看不出多少满族特点,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风貌里,却能感受到活生生的“满族”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幼子继承制腰站村是“典型的满族村”。其中最典型的表现莫过于满族的家庭财产由幼子继承,这与汉族实行长子继承截然不同。腰站村至今仍然奉行这一继承制度,即使有了现行法律也仍旧保留了这一旧俗。老人的家产留给最小的儿子,并由最小儿子抚养老人。与汉族嫡长子继承制不同,满族早在女真人时期就盛行幼子继承制,在腰站村至今仍然保留并实行着这一传统习俗。在腰站村,凡老人与儿子同居共处的状况一般都是父母与小儿子同居共同生活,小儿子继承父母的最后财产同时也负责父母晚年的赡养,其他儿子则平时对父母的赡养问题基本上不予过问,遇到父母生病或去世时才共同出资料理。
周雪光,1982年复旦大学本科毕业;1981年参加南开大学社会学班培训;1991年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博士毕业。现任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组织管...
罗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史与北方民族史。专业代表作有《黑毡上的北魏皇帝》《王化与山险》《漫长的余生》,另有旅行文学...
煤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理论与实例 本书特色 本论著的上篇着力勾勒西方女性主义批判传播研究的理论、主要议题与质化方法,揭示全球媒介组织与权力体制仰赖政治经济与意识形...
《八十天环游地球》内容简介:英国人福格先生因和朋友打赌,带着绰号“万事通”的仆人从伦敦启程,开始了不可思议的环球旅行。他一
消逝在东交民巷的那些日子 本书特色 这是片方圆不到一平方英里的区域,离紫禁城不远,紧挨着北京内城的东南角。从1900年一直到1949年,它曾是外墙高筑、戒备森严...
可持续海洋安全问题与应对 本书特色 随着海洋同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海洋安全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问题之一。本书试图通过全球性和制度性视角审视国际海...
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的专著,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书中具体包括了:文学存在方式研...
重申解构主义 内容简介 《重申解构主义》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名著系列丛书之一。这一套外国文学名著选取布鲁姆、德曼、特里、德里达、伊瑟尔、费什、詹姆...
从奴隶到公民 内容简介 这些遭受屈辱和痛苦的人是怎么挺过来的?19世纪60年代起,英、法、美先后宣布废除奴隶制,并赋予奴隶同等的公民权,为什么直到1963年,马...
古典文献学术论丛:第一辑 本书特色 《古典文献学术论丛(第1辑)》: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科主办。古典文献学术论丛:第一辑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试...
《吴越春秋》内容简介:本书是东汉赵晔所著的一部主要记述春秋末期吴越二国之事的杂史。前五篇为吴事,起于吴太伯,迄于夫差;后五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外一种:婚姻与家族) 本书特色陶希圣作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主张用社会历史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并由此为现实问题寻找答案。《中...
《中国士绅:城乡关系论集》内容简介:《中国士绅》由七篇专论组成,取材于费孝通1947—1948年发表在国内报纸上的文章;1948年秋,
编辑推荐《与社会学同游》作者提醒我们,学习社会学一定不要丢掉人文关怀。本书生动地阐释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带领读者在社会学的世界里畅游。商品描述社会学是一场游戏:既...
《美国生活中的同化》内容简介:《美国生活中的同化》是著名社会学家米尔顿•M.戈登的代表作,该书开创性地提出了分析族群同化的变量
文化反思与价值重构-全球化与民族精神 本书特色 《文化反思与价值建构:全球化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研究丛书文化反思与价值重构-全球化与民族精神 内容简介 简介文...
中国档案修裱技术 本书特色 档案修裱技术,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园地中的一朵艳丽奇葩,是我国档案保护工作者世代相传的一笔宝贵财富。它在延长档案寿命、保护珍贵档案...
文津演讲录-之九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办的“文津讲坛”系列讲座讲稿的结集,共九篇,由厉以宁、陆学艺、袁靖、汝信、夏晓虹、刘秀荣等知名学者主讲,涉及...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内容简介 撰写传播学史的历史学家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E·M·罗杰斯通过传记式的编写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学...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研究》内容简介: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在中国颇具知名度,主要缘于其狄公案系列小说的创作及对中国古代性文化的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