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历史文化散文,几年前我在黄裳先生散文研讨会上陈述过这样一种意见:作为一种文体正式提出来,确是为时不久;但其创辟并非始于今日,起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题未定草》等,都是文化散文的典范作品。这方面的代表作,还有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写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内蒙访古》。而黄裳的分别结集于二十世纪四十、八十年代的.《锦帆集》、《锦帆集外》、《花步集》、《金陵杂记》、《晚春的行旅》等,也都是上乘的历史文化散文。这一看法得到了与会诸君的赞同。
应该说,这一文体在中国文坛的盛行是其来有自的。且不说,我国有特别发达的史学传统,很早以前,就传下来“文史不分家”和“六经皆史”这样两句话;单就创作规律来考究,读者之所以欢迎,作者之所以热心,起码有下述诸多因由:
一是由于历史人物具有一种“原型属性”,本身就蕴含着诸多魅力,作为客体对象(比如秦始皇、康熙帝、曾国藩),他们具有一般虚构人物所没有的知名度,而且经过时间的反复淘洗、经久检验,头上往往罩着神秘、神奇的光圈;
二是从审美的角度看,历史题材具有一种“间离作用”与“陌生化”效果。同现实题材比较起来,历史题材把读者与观众带往陌生的时空,可以更好地进行审美观照。作家与题材在时间上拉开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审美欣赏。布莱希特说过:“戏剧必须使观众吃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对熟悉事物加以陌生化的技巧。”朱光潜先生也说,“年代久远常常使*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从前’这两个字可以立即把我们带到诗和传奇的童话世界”。是呀,我们小时候,不也常常被老祖母的“从前有一个什么什么”迷得如痴如醉吗?
“废墟是岁月的年轮留下的轨迹,是历史的读本,是成功后的泯灭,是掩埋着千般悲剧、百代沧桑的文化积存”。由于古代中国的史籍提供了足够的甚至是过量的信息,即便面对残墟野圹的“旧时月色”,熟悉古代文人传统的作家、诗人,也能以一缕心丝穿透千百年的时光,使已逝的风烟在眼前重现旧日的华彩。
今天一见到这对情人,德尔弗小姐就快言快语地说:“妥了,一切完备。你们握手吧!”歌德站在丽莉的对面,伸出手来,丽莉郑重而缓慢地把手放在他的手中。他们深深地呼吸一下之后,便猛然拥抱了。
古谚说“盛极必衰”,这话有很深的意义和根据。一当某种理想的情事成为现实的时候,一当人们相信这种情事已经告一段落的时候,那么,危机也便开始萌生了。说来也怪,丽莉仍是丽莉,歌德也还是歌德,关系明确之后,却各自觉得一宿工夫两人都发生了变化,变得懂事了,成熟了,心事复杂了——
两个原本无忧无虑的天使,一经“红绳系足” (这是借用东方的一种神话传说),便由过去的充满浪漫气息的天国实拍拍地降落在前路崎岖的大地上。这样一来,百端杂务,包括两人的日常生计,双方的家庭环境,以及不尽相同的脾性、习惯和生活情趣的磨合,都将不可避免地构成无法规避的现实考验。爱恋中的信赖意识是很强烈的,但是,当它碰上同它作对的现实的礁石时,难免会产生强大的张力。
显然,双方的家庭环境与地位有着很大的差异。丽莉一家在法兰克福是数一数二的望族,资财万贯,经常贵客盈门,许多流光溢彩的钱袋拥有者都聚集在她的周围。歌德每次出入她家时,为使自己与她经常往来的时髦朋友不致相形见绌,总要检点服装,常常是换了又换。可是,一个家庭几代形成的家风、家规、习尚却与衣物不同,那是难以随俗更换的。歌德虽然出身于新兴的市民之家,但长久以来,家中却盈溢着一种浓重的复古意味。父亲是一个收入微薄的帝国法律顾问,性格孤僻,喜欢清静,酷爱书画,这就难免与讲究派头、注重排场的女方家族格格不入。
订婚的下一步就是结婚。歌德的父母亲现有房舍远不宽敞,需要为新婚子媳加盖一处新的住房;而且,作为娇小姐,丽莉的日常生活已经习惯于奢华侈丽,这也不是一个清寒之家所能应付裕如的。因此,他父亲自始就不太热衷于攀这门高亲。他当然也很想有一个儿媳妇,但肯定不是这种终日沉浸在上流社会娱乐圈里的豪族小姐。即便是歌德本人也已经意识到了,如果可爱的丽莉要稍微延续她做姑娘时的处世派头与生活方式,便会在这不大讲究的新家里感到局促不安,觉得没有展现姿采与风韵的余地。而更大的障碍,还是两家的宗教信仰不同,丽莉家是加尔文派,属于革新教派;歌德家则是路德教派,彼此是很难调和的。
王充闾,国家一级作家,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兼任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散文随笔集《淡写流年》、《何处是归程》、《成功者的劫难》、《历史上的三种人》、《千秋叩问》等二十余种,诗词集《鸿爪春泥》、《蘧庐吟草》,学术著作《诗性智慧》等;另有“王充闾作品系列”七种、“王充间文化散文丛书”三种。散文集《春宽梦窄》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鲁迅文学奖”之后,连续两届被聘仟为“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评奖委员会主任。散文集《北方乡梦》泽成英文、阿拉伯文;《沧桑无语》、《龙墩上的悖论》分别在台湾尔雅出版社、台湾知本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
几多心影——叶嘉莹讲十家词 本书特色 《几多心影——叶嘉莹讲十家词》是词学大家叶嘉莹近几年在北京、天津两地所做演讲的整理稿,讲述唐五代至...
新文学的版本批评 本书特色 本书运用科际整合的方法对新文学版本和文本进行综合性研究,既有版(文)本个案的考释,又有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本书将版本研究和文学批评整...
惠特曼诗歌精选-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惠特曼是中国读者所熟知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贯穿了19世纪美国社会的发展、动荡和变迁,参与了一个不同于...
食之白话 本书特色 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的嘴和味蕾都开始精致化,不仅要把嘴管得有些质量,还得讲个品味,吃出个道道。美食家汪朗遍尝美食,脑子里又装满了饮食的历史渊...
鱼丽之宴 内容简介 《鱼丽之宴》是我“答客问”之类中的某些选篇,触及的话题虽只限于文学、艺术,因为也自有一番纷繁,故美其名日“鱼丽”如此则原想叙叙人生上的利钝成...
午后曳航 本书特色 少年登崇拜船员龙二健硕的身体和精神,然而当他从墙壁的缝隙窥见自己的母亲与龙二的相拥之姿时,他惊愕了。这个曾经与无聊的世间毫无关联的大海的男人...
《梁宗岱文集》汇辑梁宗岱先生已发表、出版的著译及部分未刊手稿,分类五卷:诗文卷、法译卷、评论卷、译诗卷和译文卷。所收作品
因为梦见你离开 本书特色 张悦然主编《鲤》超人气作家、上海才女张怡微的首部台湾小说作品,是大陆版的“这些人,那些事”。一直以来台湾在我心里就是一个巨大的电影院,...
古文观止新编 本书特色 《古文观止新编》这部选本是两个不见经传的选家——吴楚材,吴调侯一所选,原是作为家塾训蒙读本而编选,文入学士是不屑一顾的。但奇就奇在这部并...
杂事诗 本书特色 某一天福至心灵,突然想为我从小就喜欢的海河写一首颂诗。我想从私人的角度,写写一个注定生命有限的人,与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的关系。写完之后,我渐渐...
伦敦的叫卖声 本书特色 随笔是一种在英国有三四百年历史传统的文学样式。从18世纪开始,英国随笔蔚然成风,进入19世纪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题材更为广泛,作者的个性...
没有预约的旅程 本书特色 单身女子,自巴黎开始她的旅程,一路途经伦敦、牛津、米兰、威尼斯,漫游在欧洲*迷人的城市,不仅体验到鲜活的旅行乐趣,更收获了奇妙的爱情与...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著有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1901》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宣部精神文明...
阅读ABC 本书特色 在《名家文学讲坛:阅读abc》这本教导式的小书中,庞德遵循了“一切批评都是一种界说古典作家的尝试”。在希腊人中,庞德喜欢荷马和萨福,在罗马...
讨厌的小说 本书特色 面庞异常巨大而丑陋的孩子,身体发出恶臭、行为异常的老人,一扇可以获得永远幸福的房门,挤满了祖先的佛龛,重复做男友讨厌之事的女子,一栋...
当代学者文史丛谈--堪隐斋杂著 目录 序言堪隐说梦回忆《逸经》与《逸文》回忆知堂记大高殿和御史衙门题戊戌变法时蜀学堂通知旧柬释“大挑”我的状元师傅骆成骧自传学史...
安迪·沃霍尔自传及其私生活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全彩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1版1印★ 本书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采访的对象既是沃霍尔塑造的人,同时也是塑...
我心有歌:一个学生兵的朝鲜战场亲历记 本书特色 真实的故事永远比小说及其他文艺作品具有更大的震撼力。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捍卫祖国安宁的英雄人格,...
本书是作者十年诗歌写作作品的一部精选集,含有六十首左右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见证了当代女性的精神与身份的内涵,以及对当
闻一多:唐诗杂论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唐诗杂论;附录 楚辞校补两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类书与诗;宫体诗的自赎;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嘉州系年考证;杜甫;英译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