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文化的起源与演变》是由气象出版社出版的。
《中华龙文化的起源与演变》解答了四个问题:龙的真实情况,龙文化的结构与内容,龙、文化走向迷乱的原委,龙文化的醒世意义。《中华龙文化的起源与演变》*大亮点是确证了龙是龙卷风的古名。散见于大量占籍中的龙实况记录,是中国古人对龙卷风观察或体验的表述;奇异多样的龙图像是古人以象形与会意结合的思路对龙卷风各种动态的精彩描绘。龙是什么——这个几千年来众说纷纭、令人困惑的问题,终于有了个令人信服的科学答案。《中华龙文化的起源与演变》对文学、艺术、宗教、民俗、政治等领域的龙文化内容,分别作了解说,行文精练、准确、生动,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其中,对甲骨文、古文都作了白话译解;对龙的神话、龙的造型、甲骨龙卜辞、《周易》龙爻辞、龙的成语、《楚辞》及古诗文中龙的描写等都作出了新的科学解释,令人耳目一新。对兜文化走入迷雾的原因与过程,《中华龙文化的起源与演变》也作了系统考察,对流行的误解都举出实例予以分析反驳。中华龙文化史昭示: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巨大的潜力,但要将其充分发挥出来,持续发展而不停滞,必须特别重视两个条件科学和民主。这和五四运动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完全一致的。
插图:地的礼器或作发兵符信;有特磬、鼍鼓和此绘龙陶盘,是祭祀和巫术活动的礼器。可断定,墓主人为部落军事首领兼巫师①。此龙原型是双龙卷,在这里,古人想象它一兽头二身,二身可分可合,这是合体形态。体画卷曲,因迁就盘形。龙能吸物的特点以利齿衔木枝喻示之。双龙卷奇特,古人多有观察,后来特取名。《说文》:“龙,飞龙也,从二龙,读若沓,徒合切。”传抄中丢了一个双字,“就,双飞龙也,”即今所谓双龙卷。有些学者说此龙原型为蛇,为鳄,或名之蟠龙,均不妥。综上所述,原始社会龙造型,一开始即以动物作比喻。对龙的某一特点可有多种想象,故造型多样。造型材料先是天然的泥土、蚌壳、石、玉,后是在陶器上绘图,随生产进步而变化。龙造型的内涵是拜龙为图腾,以龙通地天,向龙祈雨,用龙镇宅镇墓,乘龙飞行等,都与龙的特点相关联,都与实际生活与心理的需要相关联,都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三、三代龙造型的主要类别及其演变夏商周三代龙造型是在原始社会龙造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夏之前期是社会转型期,周的后期是社会转型期,转型期的龙造型都有承先启后的变化。(一)二里头龙纹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距今3800一-3500年,早于商代文化,晚于龙山文化,其绝对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延续至商。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在今山西南部和河南西北部,与夏主要活动区域是一致的。偃师二里头先民在陶器上塑造了鱼、龟、蟾蜍、鸭、兔、绵羊、虎的生动形象,也有龙的形象(图5.9 ),一龙巨眼,利爪,周身有鳞,一龙一头二身,眼珠外凸。两龙眼眶涂翠绿颜料,浅刻线条内均涂朱砂②。二里头文物表明,刻画物形本相和会意比拟像,是两种长期并存的造型方法。这两个陶片龙纹,图5.9 a是夔一足,b是双龙卷的一种特殊形式。二里头人想象双龙卷为一个动物的头在云中,而二身伸下垂在空中。画法含蓄,不把二身垂下的形状画出来,耐人寻味。这种含蓄手法常见。这种龙纹盛行于商与西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第1期)。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5年5期);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商周考古》,文物出版社1979年出版。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六) 目录 唐代科举与文学的个案研究——贞元八年“龙虎榜”论黄庭坚的“情性说”郭祥正——元祐诗坛的落伍者从集注《楚辞》看朱熹晚年的屈子情怀《...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内容简介 本书以研究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引领读者深入贾府的家庭生活,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家庭,剖示传统社会的文化与伦理格局,演绎社会...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本书特色 本书对1900-1942年的华北乡村作了详细的个案研究。作者力图打通历史学与社会学的间隔,从大众文化...
词汇语义学-西方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视野 本书特色 本书是**本系统研究词汇语义学的专著,在该领域影响深远,被国外很多大学列为词汇语义学课的参考书。全书共分十二章...
章开沅文集-第十卷 本书特色 章开沅先生在诸多研究领域均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造诣精深,著作等身。《章开沅文集(第十卷 访谈录)》即涵盖其在辛亥革命研究、张謇研究...
中华姓氏通史·林姓 本书特色 林姓的始祖是商朝的王子比干,他直谏商纣王,忠而被杀,其子坚逃至长林山避难。周武王得天下后,追慕先贤,赐比干后人以林为姓。林姓受姓始...
《月冈芳年:月百姿》内容简介:这本书是最后的浮世绘大师月冈芳年最后的杰作。他从中国、日本的神话及历史故事中寻找灵感,把辉夜
智慧点亮人生书系--人类神秘现象 本书特色 爱因斯坦曾说:“我们所经历的*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人的主要情感,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起源。因为如果不再感到奇怪,...
北京琉璃烧制 本书特色 杜昕编著的这本《北京琉璃烧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琉璃是建筑重要构建,用于宫殿、庙宇等。琉璃烧制技艺是门头沟地区传统手工技艺。...
郑培凯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佩斯大学、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等学校,1998年到香港城市大学创...
宗臣史家 内容简介 《宗臣史家》主要内容: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特别是学术界实事求是学术空气与日渐浓,介绍和研究司马光的文章层出不穷。他们大多都能从...
汉语历史方言研究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是“江山语言学丛书”之一。本书从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言,朱熹与宋代方音,宋代福建文士用韵中韵阴入通押现象,宋代闽音次浊...
1982年,出生在静冈县。2010年,以出道作《外景》斩获第17届惊悚小说大赏。其他代表作有《修订》《重写》《地狱之门》《404 Not Found》等。
说话的精神 本书特色 “e批评丛书”是一套关于几十年代的中国文学评论。由十位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批评家所著,他们在九十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批评业绩,他们的...
密码传奇:从军事隐语到电子芯片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介绍密码学的科普读物,作者由浅入深地向读者介绍加密、脱密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揭开了许多历史故事背后与密码有关的...
这就是汉语 本书特色 王希杰编著的《这就是汉语》是一部语言学随笔集。作者对常见的语言事实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由点及面、从小见大地探讨了语言学的各种问题及语言...
孔子是个好老师 本书特色 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也是中国历史被捧上神坛的*著名的圣人,其实他*真实的面目是一位可亲可爱的老师...
民俗学概论 内容简介 中国现人民俗学,从1918年北京大不成立歌谣征集处那时算起到今天,已经足足经历了八十的岁月了。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中国民俗学的进程,并不是一...
梁宗岱:穿越象征主义/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21世纪,世界文化正面临一个新的转折。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原教旨主义,必须大力推进多极制衡和文化的多...
异物志辑佚校注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异物志》是我国古人写地志以《异物志》为书名之创始,不仅为宋以前各种名目繁多的《异物志》所承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