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禅定的心,是苦痛绝望的指引、快乐人生的锁钥。以禅定克服深度恐惧的科学证明与解答藏传*年轻闭关上师的禅修经验与方法。美国《时代》《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他被科学证明是“世界上*快乐的人”。《根道果》一书特别适合以下三种人阅读——**种是追求知识的人,对科学、哲学、文学、文艺、生命……充满无限好奇,而且以各种方式追求;第二种是不快乐的人,即使看到外在世界混乱不堪,但内心苦闷却又无可奈何;第三种是已经接触佛法的人,却不知道佛法真正的道理在哪里。
《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是咏给·明就仁波切的亲身学习经验。在《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中,幽默的明就仁波切不仅以自身科学试验为例,结合佛法心要与科学原理,以*尖端的实验研究成果证明恐惧、不安、迷惑等大脑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心的禅定修持加以转化;而且还以非常亲切、轻松的叙述方式,用简单却清晰、浅显且丰富的故事和比喻,生动地表达出深奥抽象的佛教名相与科学术语的内涵,更以自己切身的经验描述禅修的初始与进程状态。即使是从未接触过佛法书籍的读者,也能深切领会明就仁波切这位世界上*快乐的人所要传达给社会大众的追求快乐的根本之道。
如果你是受过训练的佛教徒,那么,你就不会把佛教当作一种宗教,而会把它当作一门科学,一种透过技巧探索自身经验的方法。这些技巧让你能以非批判性的方式检视自己的行为和反应,而这些见解能让你逐渐认清:“哦,原来我的心就是这样运作的!我必须这样做才能体验到快乐,不要那么做才能避免痛苦的产生。”基本上,佛法是非常实用的。佛法告诉我们要从事能够助长平静、快乐和自信的事,并避免会引发焦虑、绝望和恐惧的行为。佛法修持的重点,并不在于刻意改变想法或行为,以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而是要认识到,无论你如何看待影响自己生命的那些遭遇,你原本就是良善、完整,且圆满具足的。佛法修持是去认出自心原本具有的潜能,换句话说,佛教注重的并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是认识到此时此刻的你,就如你自己一直深切期望的,是完整、良善,且本质上是完好健全的。你不相信,是吧?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也不相信。首先,我想坦白告诉大家一件事。打从童年开始,恐惧感和焦虑感就不断困扰着我。每当身处陌生人群之中,我就会心跳加速,冷汗直流。这种状况发生在一位转世喇嘛身上似乎很奇怪,因为转世者累世以来不是已经累积了许多善根(Gewa)善行吗?当时我所经历的不安根本毫无理由可言。我住在一个美丽的山谷,身边围绕的都是亲爱的家人、男女出家众,还有那些致力学习如何唤醒内在平静与喜乐的人。然而,焦虑感却与我形影不离。大约6岁时,我这种状况才开始有所缓解。在孩童好奇心的促使下,我开始爬上村落附近的山巅,探索历代佛法修行者终生禅修的各个山洞。有时我会爬进山洞假装自己在禅修,可想而知,当时我对禅修根本就一窍不通,我只是坐在那儿,心里不断持诵“喳嘛呢叭咪畔”——这是几乎所有西藏人,无论佛教徒与否,都耳熟能详的密咒。有时我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心里不断默念这个密咒,虽然我并不了解自己在做什么。但即使如此,我还是开始感受到一股平静感悄悄潜入心中。往后三年,我就经常在山洞中静坐,试图搞清楚到底该如何禅修。但是,焦虑感仍然持续增强,到最后演变成可能是西方医学所说的恐慌症。有一阵子,祖父会随意地给我一些简单的教导。祖父是一位伟大的禅师,但不愿公开自己的成就。后来我终于鼓起勇气,请母亲代我向父亲祖古·乌金仁波切请求,让我正式跟随他学习。父亲答应了,于是在接下来三年之中,他教导我各种不同的禅修方法。一开始我其实并不十分明白,我努力试着依照父亲所教导的
咏给·明就仁波切,1976年生于尼泊尔,父亲是20世纪禅修大师祖古·乌金仁波切。第十六世噶玛巴认证他是佛法高阶方便道大师咏给·明就仁波切的第七世转世。顶果钦哲仁波切则认证他是伟大的实修实证禅修大师恰杰·甘珠尔仁波切的转世。
咏给·明就仁波切不仅精通藏传佛教传统的实修训练与哲学训练,对现代科学文化也极为熟悉。至今已在全球巡回讲学近10年,并广泛与各阶层人士接触和交谈,包括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摇滚歌手、电影明星,以及所有想要超越与生俱来的痛苦而获得恒常喜乐的人。
聪敏、机灵的明就仁波切常以真诚和幽默的方式描述自己所亲身经历的禅修困境与状态,深受全球无数佛教与非佛教学生的喜爱。
菜根谭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教诲世人“去妄存真”的宝典。人心渐渐“失真”,便为“荣利所缠缚”,追逐着吞噬纯真心性的物欲,积淀起掩蔽纯真心性的“尘埃”,真心也就变成...
本书是我国近世著名藏密行者──陈健民一生著、译的总集。并包含与陈氏有关的他人著述若干种。由于作者苦修藏密数十年且兼研教理
北大哲学门经典文萃。朱谦之选集 内容简介 朱谦之,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学家。字情牵,1899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被捕入...
辽金元佛教研究:第二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论文集 本书特色 黄夏年主编的《辽金元佛教研究(上下第二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论文集)》内容涵盖:辽金元佛教研究的启示、蒙元佛...
G.哈特费尔德(GaryHatfieId).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系亚当·西伯特(Adamseybert)讲席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近代哲学史、
上海浦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 本书特色 福楼拜说,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既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蒙田传记,也是一部趣味十足的...
三易洞玑 本书特色 黄道周,明末易学家,相关著作有《易象正》、《三易洞玑》、《易本象》。《三易洞玑》凡16卷,内容依次为《宓图经纬》上中下、《文图经纬》...
本书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学习、研究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文献。汉代有郑玄作注,唐代有孔颖达为之正义,都是古人对《礼记》的注释
颜氏家训 本书特色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 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维特根斯坦与《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清楚明白地梳理了《哲学研究》的主要观点,以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为线索,详细介绍了他的语言哲学和心理学哲学观点。这是一本...
英国自然神论--起源和结果/自然神论译丛(自然神论译丛) 本书特色 自然神论是17世纪产生于英国的一种宗教思潮,它在17、18世纪具有理性精神和自由思想的英国科...
易经鉴用-古今易学谋略详解 本书特色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古人曾有“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
在16和17世纪的中国,佛教信徒和儒学士人广泛地活跃于地方寺院及其捐助活动中。随着士绅数量的增长超过了帝国官僚机构需求的增长
本书是以造像记为中心对5、6世纪北方民众的佛教信仰进行研究的学术专着,作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发掘材料,独述己
傅佩荣-我读《论语》 本书特色 《傅佩荣文集:我读<论语>》: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灵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风凰卫视《国学天空》栏目主讲专家...
幸福的哲学: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本书特色 人*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这当然须免去物质之忧,但并非物质越多...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内容简介 大忙人,是那些汲汲于名利,为生存和发展奔波不止的人,其中多有事业成功、前途光明的人。但你在忙忙碌碌中是否曾意识到自己丢失了些什么,远...
读《易》见天心-大易智慧学 本书特色 越山守(著名学者)一部《易经》,几千年来,无数人走进去了,今天,也有无数人正在走进去或者正想走进去,我的朋友韩易,正是走进...
憨山大师佛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憨山大师是我国晚明佛教四大高僧之一,曾在晚明佛教的复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把大师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憨山大师...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特色 图说修行生活,妙文细说解脱;僧侣世界行走,趣解众生自由。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