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思想文化是一个复杂的难度颇大的研究领域,言其复杂,是因为它包罗的内容非常广泛甚至庞杂,如何取舍便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具体而言,哪些思想、理论、观点,哪些领域的问题和探讨,应该收入或者应该舍去,应该详细评介或者简略提及,令人十分头疼。因为,它或它们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能够反映思想文化宏观走向的问题。这里就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否可取,当然是对写作者学术眼界和功力的考验。更为困难的是,思想文化涉及哲学、文学、历史、教育、经济、政治、法律等众多学术领域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在学科专业划分日趋细密、研究日趋深入的情况下,要对每个领域的问题均有该专业所应有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文化思想史的框架内对某个专业问题的介说有可能(特别是在该专业领域的人士看来)并不周全、准确甚至可能是误读。此外,写入我们文本中的问题,是被认为能够反映整个思想文化走向的观点或探讨。还有很多问题,我们没有写入。那么,它们是否真的就不反映思想文化的走向呢?退一步讲,即使不反映思想文化的总体走向,它们是否就没有价值呢?如果有价值,为什么不写入呢?这确实是棘手的问题。由于我们的学识和功力所限,由于我们写作的宏观视角,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只能留下这一遗憾。
《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思想文化卷 1949-2000)》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思想文化卷 1949-2000)》内容简介: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思想文化是一个复杂的难度颇大的研究领域,言其复杂,是因为它包罗的内容非常广泛甚至庞杂,如何取舍便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具体而言,哪些思想、理论、观点,哪些领域的问题和探讨,应该收入或者应该舍去,应该详细评介或者简略提及,令人十分头疼。因为,它或它们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能够反映思想文化宏观走向的问题。这里就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否可取,当然是对写作者学术眼界和功力的考验。更为困难的是,思想文化涉及哲学、文学、历史、教育、经济、政治、法律等众多学术领域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在学科专业划分日趋细密、研究日趋深入的情况下,要对每个领域的问题均有该专业所应有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文化思想史的框架内对某个专业问题的介说有可能(特别是在该专业领域的人士看来)并不周全、准确甚至可能是误读。此外,写入我们文本中的问题,是被认为能够反映整个思想文化走向的观点或探讨。还有很多问题,我们没有写入。那么,它们是否真的就不反映思想文化的走向呢?退一步讲,即使不反映思想文化的总体走向,它们是否就没有价值呢?如果有价值,为什么不写入呢?这确实是棘手的问题。由于我们的学识和功力所限,由于我们写作的宏观视角,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只能留下这一遗憾。
这些检讨的共同特点是对个人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人生经历几乎全盘否定,包括价值观、学术艺术成果甚至人格。他们迈出的每一人生脚步、做出的每一重要选择几乎都是个人利益、名利思想、崇洋观念、改良主义、动摇投机、自高自大、自由主义等等驱使下的产物,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来讲没有真正的意义甚至起着阻碍的作用。从这些检讨里,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那痛苦、悔罪、真诚、希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理,感受到为了新生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包括知识分子最珍重的起码口头上最推崇的人格与自尊)的决心。大体上是在1952年5月以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进入最后一个阶段——组织清理阶段,高校大多是在暑假前完成了这一工作。到夏秋之交,整个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宣告结束。在组织清理阶段,知识分子必须向政府和组织老实交清自己的历史,并检举自己知道的反革命分子。在这一阶段,大多数知识分子没有再经历批评与自我批评阶段的那种严峻“考验”,因为许多历史问题已经在那个阶段大体讲清了或基本涉及了,所以相比之下可谓“轻松”过关。只是那些在前一阶段没有过关的被怀疑有政治历史问题的知识分子在这一阶段要接受“敌”或“友”的裁判。经坦白和检举,被认定有严重政治问题的人分别受到逮捕、管制和调离教学岗位等处分。虽然,中共中央指示,组织清理工作必须坚持“不追不迫,启发自觉”的原则。但是,有的单位还是发生了乱斗争、乱批判的过火行为,伤害了一些本来没有什么政治历史问题或者有些许问题但实在算不上反动的知识分子。由于组织清理时间较短,高校一般是三个星期左右,某些偏向的纠正亦较迅速,因而造成的消极影响尚不那么严重。
彭明(1924-2008),河南夏邑人。从1950年起,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3年任教授,1986年任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名誉会长,黄埔军校史研究会会长等职,是国内公认的五四运动史研究及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和中华民国史研究的学术大家。代表作有《五四运动史》。参与主编的著作有《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通史》、《中华民国史》、《从空想到科学——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考察》等。
导读利奥塔 本书特色 在诸如《后现代状况》、《歧争》、《力比多经济学》和《非人》等作品中,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激进地改变了人们思考当代文化的方式。他对知识、艺术...
名家与荀子-牟宗三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牟宗三文集”之《名家与荀子》,该书是牟宗三先生*重要的著作之一,其思想深邃了明,文化义蕴丰富,即使是文集所收亦无不是文...
宗教研究方法讲记 本书特色 听名家深入浅出地给你讲些宗教知识!一部增长人文见识的必读书!宗教研究方法讲记 内容简介 该书系楼宇烈先生在北大多年讲授“宗教学研究方...
谢•亚•托卡列夫(1899-1985),苏联民俗学家、宗教学家。1899年生于图拉。192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40年以论文《十七-十八世纪雅
历史与文化论丛-[新校本] 本书特色 钱穆先生著作简体新校本,经钱胡美琦女士授权出版,以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所编《钱宾四先生全集》繁体版为本,进行重...
素书 本书特色 ◎经典全译本,附带解读及详细案例;◎张良凭此1360字,成为帝王师;◎人生哲学、处世艺术、情商锻炼、心灵修养、成功励志的集大成者;◎不玩厚黑学也...
论三位一体 本书特色 《论三位一体》是奥古斯丁重要的三部著作之一(《忏悔录》、《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论三位一体》侧重于从上帝三位一体本身的角度,来考...
当代西方学术经典译丛—道德哲学的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着对康德道德哲学的评说而展开的,并且由此散发到全部近现代西方道德哲学。本书分析了道德哲学和伦理学这两个概...
人生五大问题 本书特色 《人生五大问题》是法国著名犹太作家安德列.莫罗阿的一部代表作,内容涉及婚姻和家庭、友谊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艺术、经济和政治等每个人...
周易集解 本书特色 唐代李鼎祚的《周易集解》,远承汉《易》,近及魏、晋、唐《易》,后启宋明《易》学,更是清儒研究汉《易》的凭借。于义理与象数《易》学均有着极其...
苏轼哲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介绍了苏轼的哲学思想。从宏观上来看,苏轼首先是一位大文学家,追求审美意义上的超越之情是他哲学的一个特色。苏轼哲学以人生领域为...
蒋伯潜:四书读本(套装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蒋伯潜注释的四书通俗读本,被学界公认为继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后的四书注释本,为众多学者一致推荐,适合初学者,也...
人生轨迹的干支解读-新派命理简论 内容简介 新四柱学,以石破天惊的气势问世,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发展,在区区数年里,就以铺天盖地的规模占据了预测学的多半个江山。新派...
吹沙二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吹沙集》的续编,主要辑存了作者近几年所写学术论文、序、评、韵语等,也选录了《吹沙集》未收的几篇佚稿。本书内容分为九个部分。**、二部...
南怀瑾的16堂智慧课 本书特色 南怀瑾先生曾说:“人生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无论是做人...
邓晓芒演讲录-哲学与生命 本书特色 《邓晓芒讲演录(哲学与生命)》由邓晓芒所著,邓晓芒专攻德国哲学,也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他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
《周易本义》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学史上继王弼注、孔颖达疏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皆奉为正宗,对后世影响极
美学大辞典 本书特色 上海辞书出版社组织复旦大学等院校编纂的由复旦大学教授朱立元主编的《美学大辞典》(修订本),于2014年4月出版。本书是我社2010年出版的...
中国哲学辞典 目录 一画一气一以贯之一本一曲之士二画二程十七世纪思想十义十六字传心十伦十翼七去(七出)七教七情卜筮八卦人人口论人文人文化成人为万物之灵人心人本人...
《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作者笛卡尔,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在他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