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一生法语珍藏
●适意而居的“心药方”:“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
●我常常觉得一个人不必以拥有很多物质为满足。试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数无量,可以供我们自由欣赏;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争妍斗丽,可以供我们随意观看;东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驰;士农工商各类阶层,随你交往。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
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
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
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精华版)》主要内容: 在弘法过程中,星云大师曾为当下人开出了一剂在世界上适意而居的“心药方”:“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看这剂“心药方”,我们也许会发现净心的难处,同时也会悟得“尘尽光生”的方法。而《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精华版)》就是在星云大师所有开示的基础上,将这则“心药方”制成方便的丸剂,让大家在茶余饭后方便时,服上一丸,无论你是心灵有疾,还是精神多苦,都可药到病除,杂念不生。《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精华版)》中,我们可以倾听星云大师谈自知、谈包容、谈随缘自在、谈幸福、谈工作、谈处世、谈生死等等,每一处都是佛家精神的升华,每一处都是大师苦心的慈悲,每一处都是修炼清净心的智慧。只要我们发心去感受,去践行。
放宽心,把嗔言碎语当耳边风【菩提心灯】一个人如果能够将外界的嗔言碎语当做耳边的一阵风一样,任它吹来,任它吹去,不为所动,就会省却很多烦恼,拥有一个清静圆满的人生。【一日一禅】在修禅的道路上深有体会的高僧多以“遇谤不辩”为自己的修行准则之一,即便被冠以恶名,仍能泰然自若,不加辩驳。于修行者来说,不妄语、不多嘴,自会令修行更进一步,即便遭人非议,但清者自清,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是不可能被掩盖的,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直,人格好坏立见,何必在意别人的背后私语。星云大师对待毁谤的态度,正是一面深省自己,一面保持沉默。深省的目的是看清自己的实力和本质;保持沉默、不去辩白,是对自己人格的信任。星云大师的这种处世态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很久以前,有一归省禅师,在担任住持期间,由于天旱,很少有人能拿粮食来养活这些僧人,僧人们只能每天喝粥吃野菜,个个面黄肌瘦。有一日,住持外出化缘,法远就召集大家取出柜里储藏的面做起粥来。粥还没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小师弟们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归省禅师看到法远居然把应急用的面都用了,生气地说:“谁让你这么做的?”法远毫无惧色地说:“弟子觉得大家面如枯槁,无精打采,于是就把应急用的面拿出来煮了,请师父原谅。”归省严厉地说:“依清规打三十大板,驱逐出寺!”法远默默离开了寺院,但他没有下山,而是在院外的走廊觅了个角落栖息下来。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曾动摇他向佛的决心。归省禅师有一次偶然看见他在寺院的角落睡觉,十分吃惊地问道:“你住这里多久了?”“已半年多了!”“给房钱了吗?”“没有。”“没给房钱你怎么敢住这里?你要住,就去交钱!”法远默默托着钵走向市集,开始为人诵经、化缘,赚来的钱全部用来交房钱。归省禅师笑着对大众宣示:“法远乃肉身佛也!”后来法远继承了归省禅师的衣钵,将佛学发扬光大。佛陀教导弟子,不要妄生“嗔”念,其实就是面对别人的怨怼和怒骂不要计较太多,太计较就会平添怨气,那烦恼就会不请自来,那还何谈清静无为?星云大师言之凿凿,对别人的闲言碎语从不予以辩护,其实正是修养的功夫所在。如果别人依然纠缠不清,装聋作哑或指东打西,也是很好的应对之法,这样会使对方的攻击无所适从,最后对方也只能怏怏而退。一个学僧问赵州禅师:“听说你曾亲见过南泉禅师,是真的吗?”赵州禅师回答说:“镇州出产大梦萝卜头。”一个学僧问九峰禅师:“听说你亲自参拜过延寿禅师,是真的吗?”九峰禅师回答说:“山前的麦子熟了吗?”赵州、九峰禅师,英雄所见略同。一个学僧问赵州禅师:“佛经上说,‘万法归一’,那么一归何处?”赵州禅师回答说:“我在青州缝了一件青布衣服,有七斤重。”又有一个学僧问赵州:“当身体死亡归于尘土时,有一个东西却永久留下。我知道这个东西,但这个东西留在什么地方呢?”赵州禅师回答说:“今天早晨刮风。”有学僧问香林远禅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他回答道:“唉,坐久了,真感到疲劳啊!”学僧问憨山禅师:“佛是什么?”他回答说:“嘿!我知道怎样打鼓。”学僧问睦州禅师:“谁是各位佛祖的老师?”他哼起了小调:“叮咚咚咚……”学僧又问他:“禅是什么?”他合掌念道:“南无阿弥陀佛。”但这学僧迷惘地眨着眼睛,不了解他的意思。于是睦州禅师大喝道:“你这可怜的孩子,你的恶业从何而来呢?”这学僧仍无所悟。睦州就说:“我的衣衫穿过多年之后,现在完全旧了,松松地挂在身上的碎片,已吹上天空了。”又有一次,一个学僧问睦州禅师:“什么是超佛越祖之说?”禅师立刻举起手中的杖子对大家说:“我说这是杖,你们说它是什么?”没有人回答。于是他再举起手杖问这个学僧:“你不是问我什么是超佛越祖之说吗?”一个学僧问洞山良价禅师:“谁是佛?”洞山随口答道:“麻三斤。”诗曰:“不智之智,名日真智。蠢然其容,灵辉内炽。用察为明,古人所忌。’学道之士,晦以混世。不巧之巧,名日极巧。一事无能,万法俱了。露才扬己,古人所少。学道之士,朴以自保。”人与人的言语交锋里,“麻三斤”这样的回答才是最好的回答。上面这段看似驴唇不对马嘴的一段问答,几位禅师皆讲述了一个道理——有些话不必说得明确,佛在心中,道就在心中,用语言是无法阐述清楚的,要看修行者的真心如何,只有不断反省不断领悟,答案才在修行者的心中。其实,“佛”和“道”就好比一个人的品质,别人不断地对这人的品格质疑,这人答什么都是有主观因素的,在别人看来都是辩驳,但如果这人什么都不说,或者说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话,让别人自己去猜测。那么,时间一久,这人的人格就会被世人慢慢看清,他是好是坏也就不必多加解释了。佛光开示毁谤是打倒不了一个人的,除非自己本身不行,没有实力。
本体诠释学(二)-成中英文集-第二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与《本体诠释学》(一)相呼应,主要从“《易经》与本体诠释学”“本体诠释学...
天台判教论 内容简介 判教是佛教中国化的思想成果,也是进一步促动佛教中国化的学术方法。天台智才大师以“五味八教”为能判之法,以全部佛教经典和理论为所判之教,对佛...
《维摩诘经今译(最新图文本)》秉承忠实原文的原则,不加主观臆测与推论:白话翻译通俗易懂,阐理明晰:对于难以表达或一言多义的
闲暇(文化的基础) 本书特色 越是反复细读皮珀这本书,越是感觉这实乃一本充满真知灼见的智慧之书,他以言简意赅的笔调点出我们早已忽略多时的生活道理:如何追求并擅用...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本书特色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著作单行本)》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
王阳明全集-补编 本书特色 王阳明是传统中国后期与朱熹并立的大儒,其思想不仅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占据核心地位,而且“风行天下,传遍中国,走向世界&rd...
周易全集-线装藏书馆-(全四卷) 内容简介 《周易全集(套装全四卷)》又名《易经》,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这个“经”...
作为"中华经典藏书书系"之一种的《管子》,秉承该书系一贯的风格:约请专家精选篇目,简明注释,晓畅翻译,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权
经典逻辑与非经典逻辑基础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关于经典逻辑理论的研究生教材,本书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逻辑学的基本内容,包括预备知识、命题逻...
菩提道次第广论 本书特色 宗喀巴大师所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完整勾划出佛法修学内涵,统摄三藏十二部经的佛语心要,引导佛弟子到成佛的正确圆满次第,是可以实修的教授。...
梁漱溟先生年谱 本书特色 本书绝不只是对梁先生其人其事的记录,活跃于文字中的,更有先生深厚的思想和高远的人生境界。本年谱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内容和材...
傅佩荣-我读《庄子》2 本书特色 《傅佩荣:我读<庄子>2》: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灵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凤凰卫视《国学天空》栏目主讲专家...
问道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本书特色 《问道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由九州出版社出版。问道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内容...
清代中后期儒者的儒教意识-第七辑 本书特色 《清代中后期儒者的儒教意识(第7辑)》是儒教资料类编丛书。清代中后期儒者的儒教意识-第七辑 目录 论文 清末儒者的儒...
反经:精装典藏本 本书特色 《反经》亦称《长短经》,为唐人赵蕤所著,是一本纵横学的集大成者,共九卷六十四篇。《反经》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黑白杂糅,交错纵横,对...
增壹阿含经-原始佛教基本典籍-(上.下册) 本书特色 《增壹阿含经》为佛教基础经典,汉译四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五十一卷(苻秦昙摩难提亦曾翻译《增壹阿含经》...
基督宗教社会学说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基础、社会秩序的结构两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个人与社会;社会秩序的原则;法律、权利与正义;婚姻和家庭;工作与职业;经济等。基...
审美乌托邦的想象 本书特色 《审美乌托邦的想象:从韦伯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救赎之路》:审美现代性研究文丛。审美乌托邦的想象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以现代性为基本问题...
新疆,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积淀了大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融合的见证物。新疆的古文物
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 本书特色 《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内容简介:是法国新锐哲学家夏尔佩潘围绕“美”这个主题所撰写的一本旨在激发读者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