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重大教育问题史系列研究丛书:当代教师教育问题研究》从当代教师教育问题入手,追根寻源,梳理了这些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其特点,研究这些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当代中国重大教育问题史系列研究丛书:当代教师教育问题研究》内容包括:封闭与开放——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中的问题、速度与质量——师范院校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借鉴与创新——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中的经验与问题。
《当代中国重大教育问题史系列研究丛书:当代教师教育问题研究》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方晓东研究员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中国重大教育问题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本研究从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的教育问题入手,追根寻源,梳理这些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研究这些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章 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中的问题
**节 新中国成立初,向苏联学习建立我国独立的教师教育制度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初对独立的教师教育制度的争论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独立师范教育制度的重建及问题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重新走向开放的教师教育制度及其问题
第二章 速度与质量--师范院校建设发展中的问题
**节 新中国成立初17年,教师教育的建设发展时期
第二节 “文革”期间,教师教育的全面混乱时期
第三节 拨乱反正期间,教师教育的重建发展时期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教师教育的转型时期
第三章 借鉴与创新--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中的经验与问题
**节 学习苏联的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
第二节 教师教育内容的政治性与专业性的关系
第三节 提高教师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快速提高教学效益的关系
第四节 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关系
第五节 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中国教师教育教学与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矛盾
第四章 重点与普及--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
**节 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问题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教育问题
第三节 特殊教育中的教师教育问题
第五章 普通与职业--教师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
**节 新中国成立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教师教育的矛盾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教师教育的矛盾
后记
**节 新中国成立初,向苏联学习简历我国独立的教师教育制度中国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是在1904年的《癸卯学制》中确定的。当时,晚清政府学习日本的教育制度,确立了我国**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学制体系--《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在这个学制中,日本封闭的教师教育制度自然成为我们模仿的对象,由此我国建立了历史上**个教师教育制度。这个制度*大的特点就是教师教育自成体系(建立了初级师范学堂、优级师范学堂两级师范,分别培养小学和中学教师),建立了具有浓郁师范特色的专业和课程体系,以及独特的师范生招生、待遇和服务制度。虽然在学制体系中晚清的教师教育属于独立系统,但在现实中,由于新式学堂的设立急需大量受过新式教育的师资,因而,清政府在积极筹办各级师范学堂的过程中,也鼓励私人或其他团体举办教师教育,包括在普通学校设立师范科或部。因而,晚清的教师教育一直存在独立设置的各级师范学堂和公私立学堂中的师范科共同承担师资培养这样一个局面。同时,清政府在学校建立初期,并未把师范学校看做是师资培养的唯一可行的方式。仅就中国*早的公立大学--京师大学堂而言,其师范馆是中国*早的公立高等师范教育的起源,但这个师范馆在当时的确属于综合大学的一个部。民国初期,北洋政府延续清末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后因师范教育的价值不被广泛认可,以及院校升格浪潮的影响,很多高等师范学校升格合并为综合大学,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一度仅剩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两所。1922年,我国学习美国的学制,实施开放的教师教育制度,开创了各级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和高中师范科,独立设置的师范大学(学院)与综合大学(学院)的教育学院(系)或师范学院(系)等共同承担教师培养任务的局面。这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基本上是由开放体制下的教师教育机构承担的。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基本上是一个开放、多元的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一个怎样的教师教育制度不仅需要考虑到中国教师教育的历史传统,更要与当时中国的建设事业相吻合,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相一致。新中国的教师教育制度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建立的。一、旧的教师教育制度与新中国的教育需求不适应(一)新中国强烈的教育需求必须以充足的师资作保障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政权性质及今后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的宣言“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中指出,新政府“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如何把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孑L的旧中国改造、建设成为一个独立、民主、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首要任务。为实现以上目标,1949年12月召开的**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的方针。提出“我们的小学校应该多多吸收工农子女,我们的中学校和大学校,也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工农青年大大开门,以期大量地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的知识分子,作为国家建设的新的坚强骨干”。但依托于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旧的教育制度显然不能完成这样一个任务。据统计,当时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文盲。全国范围内的妇女识字率估计为2%-10%,男性识字率估计为30%- 45%。那些被列为识字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也只是在传统私塾读过几年书,认识几百个汉字的人。同样,到1949年,在校生在同龄人中的比例也少得可怜,见“表1 -1:1949年在校生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36年,即整个民国时期,我国培养的高等教育专门人才仅21万人。为了满足建立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满足广大劳动人民对教育的强烈需求,就必须对国民党遗留下来的、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造,建立适合新中国需要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方针。为此,**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改造旧教育、建立新教育制度的具体思路:①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②创办人民大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新中国的各种建设干部;③普遍创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④实施全国规模的识字教育;⑤巩固、提高老区教育,维持新区教育,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⑥积累经验改造旧教育制度等。全国**次初等教育与师范教育会议提出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各级教育发展的目标:“随着土改的逐步完成,工农业的逐步恢复,人民生活的日趋安定和改善,以及国家准备大规模的建设,国家与人民迫切要求我们大量培养建设人才,满足工农劳动人民及其子女的需要。在今后五年内,我们必须为祖国培养12万至15万人的高级建设人才,50万人的中级建设人才;必须使工农干部都能受到基本的文化教育;必须使现有的产业工人全部受到政治教育,使他们之中的文盲全部消灭;必须使全国农民受到政治教育,全国青年农民半数受到识字教育;必须使全国学龄儿童80070入学,同时使一部分幼儿受到适当的教养。由此,教师教育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师范教育就好比工业中的重工业,机器中的工作母机,它是国家建设的根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培养一支一百余万人的新的人民教师大队伍。”②建立一个高效的师范教育制度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二)解放初期混乱、低效的教师教育现状难以培养充足、合格的师资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师范教育基础相当薄弱,不能满足普及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对师资的需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能力弱。据统计,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只有12所,在校生12039人;附设于大学的师范学院3所,在校生4363人;中等师范学校610所,在校生1 5 1 750人。其中,初级师范学校289所,在校生90380人,占全部中等层次师范学校在校生的59. 56%;正规中等师范学校321所,在校生61370人,占全部中等层次师范学校在校生的40. 44% 。二是全国教师院校的分布不合理。中等师范学校的分布情况是老区多、新区少,初级师范学校多(占70%),相当于高级中学程度的师范学校少(占300%);④不少地方的小学教师培养缺乏稳定的场所;高等师范学校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远不能适应全国大多数地区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对师资的需要。整体看来,各级师范院校的设置和发展不平衡,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三是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保证质量。当时,全国各级师范学校实施的教育方针、任务、学制、教学计划以及行政制度等,多不一致。各级师范学校也没有一套合用的教材,特别是业务课,更缺乏新教材,因而教学有极大的困难。⑤无论是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还是附设在大学内的教育/师范院系,教学内容都缺乏科学设计,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课程缺乏合理比例;教学内容空洞芜杂,尤其是教育专业训练缺乏操作性。师范院校数量少,培养能力弱,教育质量低,远不能满足新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育制度能促进新中国各级教育的健康发展史新中国成立之初必须解决的问题。……
方晓东,中央教育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胡艳,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教师教育。
经济法基础 本书特色本书共分10章内容,第1章介绍了法律概述,第2章介绍了仲裁与民事诉讼的相关内容,第3章介绍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内容,可以对比学习,第4章介...
SAT II数学-Level 1 本书特色 全面覆盖sat ⅱ 数学level 1考点精心设计诊断测试,发现知识漏洞专家点拨解题思路,直击正确答案7套全真模拟试...
绿山墙的安妮 本书特色 《绿山墙的安妮》由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编* 。住在爱德华王子岛绿山墙的马修和玛瑞拉兄妹俩 都没有结婚,他们相...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经典译林)》内容简介:从诗意的文学想象,到严谨的科学探测,作者以讲故事的笔调,将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 本书特色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高等院校设计艺术专业教材)》编著者邓后平、刘芬芬。在内容上,本套教材努力实现以下特色:**,围绕设计的本质、...
记事-作文其实很有趣 本书特色 ★当当网教辅类畅销作家 李锡琴 诚意之作。★《作文其实很趣》系列第2本,给数万小学生重上作文课,从此不怕写作文。★一部孩子写作、...
由于各种各样的生存压力,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丰富性的认知,还远远没有达到足以让我们感到骄傲的地步。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已非常深入,但实际上,我们依然...
雾都孤儿-文学名著英汉双语读物-第七级 本书特色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C.狄*斯于1838年出版的写实小说,也是他**部重要的社会问题小说。本书以雾都伦敦为背...
供应链管理 本书特色 《供应链管理/高职高专物流管理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研究了供应链管理产生及发展的历程,全面系统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想,具体阐述了供应链...
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增广贤文-语文必读经典名师解读 本书特色经典与名著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和文化思想的结晶,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经受了...
外贸英语函电-(第七版) 本书特色 本书自**版问世至今24年经久不衰,发行量高达数十万册,荣获多个出版行业***奖项。本书第七版延续了以往的特点,其中之一是注...
分形几何学 内容简介 《分形几何学(第2版)》为分形几何普及教材。它是作者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多年讲授分形几何的讲稿的基础上,为适应广大读者需要改编而成的。《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现代数学产生初期,一些数学哲学的问题曾经困扰过当时最出色的数学家,如彭加勒、希尔伯特、布劳维尔、赫尔
古汉语词典-古诗文必备-缩印本 本书特色本词典以帮助中学生学习古代汉语为主要目的,同时也可作为语文教师及社会学习者参考使用。 基于上述定位,本词典在编写时重点突...
古代汉语简明读本 内容简介 《古代汉语简明读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出版的**本外国留学研究生公共课教材。希望这本教材也能有助于其他高校文科外国留学生同...
坂田笃史,1979出生于日本北九州市福冈县。毕业后,便在大型机器制造厂工作了三年,其间从事品质管理,并学到了运用顾客关系管理的经营方法。此后,就职于专业会计事务...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第二版) 内容简介 实变函数和泛函分析理论是为克服黎曼积分理论的缺陷而创立的新积分理论,它是数学专业特别是将来从事与分析数学有关系的科技...
人生必读书-希腊神话故事 本书特色 希腊神话迄今已流传三千余年,辉煌宏大的场景、性格鲜明的人物以及优美曲折的故事情节,使其在世界各地的读者中一直广受欢迎。作为西...
《服装色彩搭配宝典》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全面讲解服装设计、色彩搭配设计的图书,共分为7章,分别为服装设计知识、色彩基础知识、个
第1-4届世界数学团体锦标赛(WMTC)儿童组试题详解 本书特色 《WMTC数学竞赛系列丛书:第1-4届世界数学团体锦标赛(WMTC)儿童组试题详解》包括W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