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重大教育问题史系列研究丛书:当代教师教育问题研究》从当代教师教育问题入手,追根寻源,梳理了这些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其特点,研究这些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当代中国重大教育问题史系列研究丛书:当代教师教育问题研究》内容包括:封闭与开放——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中的问题、速度与质量——师范院校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借鉴与创新——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中的经验与问题。
《当代中国重大教育问题史系列研究丛书:当代教师教育问题研究》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方晓东研究员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中国重大教育问题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本研究从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的教育问题入手,追根寻源,梳理这些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研究这些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章 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中的问题
**节 新中国成立初,向苏联学习建立我国独立的教师教育制度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初对独立的教师教育制度的争论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独立师范教育制度的重建及问题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重新走向开放的教师教育制度及其问题
第二章 速度与质量--师范院校建设发展中的问题
**节 新中国成立初17年,教师教育的建设发展时期
第二节 “文革”期间,教师教育的全面混乱时期
第三节 拨乱反正期间,教师教育的重建发展时期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教师教育的转型时期
第三章 借鉴与创新--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中的经验与问题
**节 学习苏联的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
第二节 教师教育内容的政治性与专业性的关系
第三节 提高教师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快速提高教学效益的关系
第四节 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关系
第五节 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中国教师教育教学与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矛盾
第四章 重点与普及--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
**节 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问题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教育问题
第三节 特殊教育中的教师教育问题
第五章 普通与职业--教师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
**节 新中国成立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教师教育的矛盾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教师教育的矛盾
后记
**节 新中国成立初,向苏联学习简历我国独立的教师教育制度中国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是在1904年的《癸卯学制》中确定的。当时,晚清政府学习日本的教育制度,确立了我国**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学制体系--《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在这个学制中,日本封闭的教师教育制度自然成为我们模仿的对象,由此我国建立了历史上**个教师教育制度。这个制度*大的特点就是教师教育自成体系(建立了初级师范学堂、优级师范学堂两级师范,分别培养小学和中学教师),建立了具有浓郁师范特色的专业和课程体系,以及独特的师范生招生、待遇和服务制度。虽然在学制体系中晚清的教师教育属于独立系统,但在现实中,由于新式学堂的设立急需大量受过新式教育的师资,因而,清政府在积极筹办各级师范学堂的过程中,也鼓励私人或其他团体举办教师教育,包括在普通学校设立师范科或部。因而,晚清的教师教育一直存在独立设置的各级师范学堂和公私立学堂中的师范科共同承担师资培养这样一个局面。同时,清政府在学校建立初期,并未把师范学校看做是师资培养的唯一可行的方式。仅就中国*早的公立大学--京师大学堂而言,其师范馆是中国*早的公立高等师范教育的起源,但这个师范馆在当时的确属于综合大学的一个部。民国初期,北洋政府延续清末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后因师范教育的价值不被广泛认可,以及院校升格浪潮的影响,很多高等师范学校升格合并为综合大学,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一度仅剩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两所。1922年,我国学习美国的学制,实施开放的教师教育制度,开创了各级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和高中师范科,独立设置的师范大学(学院)与综合大学(学院)的教育学院(系)或师范学院(系)等共同承担教师培养任务的局面。这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基本上是由开放体制下的教师教育机构承担的。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基本上是一个开放、多元的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一个怎样的教师教育制度不仅需要考虑到中国教师教育的历史传统,更要与当时中国的建设事业相吻合,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相一致。新中国的教师教育制度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建立的。一、旧的教师教育制度与新中国的教育需求不适应(一)新中国强烈的教育需求必须以充足的师资作保障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政权性质及今后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的宣言“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中指出,新政府“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如何把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孑L的旧中国改造、建设成为一个独立、民主、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首要任务。为实现以上目标,1949年12月召开的**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的方针。提出“我们的小学校应该多多吸收工农子女,我们的中学校和大学校,也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工农青年大大开门,以期大量地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的知识分子,作为国家建设的新的坚强骨干”。但依托于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旧的教育制度显然不能完成这样一个任务。据统计,当时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文盲。全国范围内的妇女识字率估计为2%-10%,男性识字率估计为30%- 45%。那些被列为识字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也只是在传统私塾读过几年书,认识几百个汉字的人。同样,到1949年,在校生在同龄人中的比例也少得可怜,见“表1 -1:1949年在校生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36年,即整个民国时期,我国培养的高等教育专门人才仅21万人。为了满足建立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满足广大劳动人民对教育的强烈需求,就必须对国民党遗留下来的、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造,建立适合新中国需要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方针。为此,**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改造旧教育、建立新教育制度的具体思路:①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②创办人民大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新中国的各种建设干部;③普遍创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④实施全国规模的识字教育;⑤巩固、提高老区教育,维持新区教育,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⑥积累经验改造旧教育制度等。全国**次初等教育与师范教育会议提出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各级教育发展的目标:“随着土改的逐步完成,工农业的逐步恢复,人民生活的日趋安定和改善,以及国家准备大规模的建设,国家与人民迫切要求我们大量培养建设人才,满足工农劳动人民及其子女的需要。在今后五年内,我们必须为祖国培养12万至15万人的高级建设人才,50万人的中级建设人才;必须使工农干部都能受到基本的文化教育;必须使现有的产业工人全部受到政治教育,使他们之中的文盲全部消灭;必须使全国农民受到政治教育,全国青年农民半数受到识字教育;必须使全国学龄儿童80070入学,同时使一部分幼儿受到适当的教养。由此,教师教育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师范教育就好比工业中的重工业,机器中的工作母机,它是国家建设的根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培养一支一百余万人的新的人民教师大队伍。”②建立一个高效的师范教育制度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二)解放初期混乱、低效的教师教育现状难以培养充足、合格的师资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师范教育基础相当薄弱,不能满足普及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对师资的需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能力弱。据统计,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只有12所,在校生12039人;附设于大学的师范学院3所,在校生4363人;中等师范学校610所,在校生1 5 1 750人。其中,初级师范学校289所,在校生90380人,占全部中等层次师范学校在校生的59. 56%;正规中等师范学校321所,在校生61370人,占全部中等层次师范学校在校生的40. 44% 。二是全国教师院校的分布不合理。中等师范学校的分布情况是老区多、新区少,初级师范学校多(占70%),相当于高级中学程度的师范学校少(占300%);④不少地方的小学教师培养缺乏稳定的场所;高等师范学校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远不能适应全国大多数地区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对师资的需要。整体看来,各级师范院校的设置和发展不平衡,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三是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保证质量。当时,全国各级师范学校实施的教育方针、任务、学制、教学计划以及行政制度等,多不一致。各级师范学校也没有一套合用的教材,特别是业务课,更缺乏新教材,因而教学有极大的困难。⑤无论是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还是附设在大学内的教育/师范院系,教学内容都缺乏科学设计,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课程缺乏合理比例;教学内容空洞芜杂,尤其是教育专业训练缺乏操作性。师范院校数量少,培养能力弱,教育质量低,远不能满足新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育制度能促进新中国各级教育的健康发展史新中国成立之初必须解决的问题。……
方晓东,中央教育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胡艳,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教师教育。
新编日语3(修订版) 本书特色 周平等编著的《新编日语(修订本)3》是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第三册,供二年级上学期使用。本书参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入日语语...
中高校设置变迁的制度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百多年来我国高校设置制度变迁问题的专著,是作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该书共分5个章节,具体内容包...
《概率、随机变量与随机过程》是美国著名学者A·帕普里斯教授所著的一本经典教材。自1965年第1版问世以来至今已第4版,一直被美国
第十九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选-B卷-绽放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2017年第19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二等奖获奖者的作品,结集出版,分为A、B两卷,本书为B...
语文教学策略30讲 本书特色 《语文教学策略30讲》由孙铁龙所著,本书理念与实例并重,透过一位一线优秀语文教师的视角揭示语文有效教学的30策略。作者总结多年语文...
刑法学[2006年版] 本书特色 这是本全国高等教育法律专业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全书共分两大部分:教学内容和考试大纲。具体分三编:绪论、犯罪论、刑罚论和罪刑各论。...
小葡萄历险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集历险、玄幻于一体的儿童故事书,主角是一个11岁的小姑娘小葡萄,还有两个次要人物狐仙白灵和独角犀。本书讲述了三个人经历重重危险...
经典珍藏系列;宝葫芦的秘密 本书特色 《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的高峰之作。作为一部带有浪漫梦幻色彩的作品,童话一问世就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读者的...
苦儿流浪记 本书特色 苦儿雷米从小被抛弃,幸得巴伯兰妈妈收养,却在八岁时被养父卖给一位老艺人。从此,他和老艺人带着几只会杂耍的小动物辗转各地卖艺,期间老艺人不幸...
一起长大的玩具:2年级下/快乐读书吧丛书 本书特色 本套大型阅读丛书,作为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至六年级的组成部分,供师生在语文课堂上阅读交流使用。丛书精心遴...
义务教育英语教学质量基本标准和评价办法 本书特色 本书为甘肃省承担的“制定义务教育学科教学质量基本标准和评价办法项目”成果,包括编写研制义务教育阶段六年级和九年...
《王水照访谈录》内容简介:★“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王水照先生与其弟子侯体健教授斟酌多年,倾力推出的访谈录 ★12篇深度访谈,多篇
新英语备考书面表达-高中版 本书特色 本书按照“句子——段落——篇章”的发展顺序,具体讲解了各级写作的技巧要求,并结合近十年高考书面表达的命题特点,对各类提示性...
6年级-笨狼学作文 本书特色 “笨狼学作文”系列是由一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邓湘子主编,结合多位在作文研究一线的老师对作文的研究与理念,力求贴合于孩子的心性...
快乐读书吧中国民间故事/快乐读书吧 本书特色 民间故事,伴随着我们成长,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它们是一代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
木偶奇遇记-名师1+1导读方案(小学版) 本书特色 《名师1+1导读方案:木偶奇遇记(小学版)》由著名作家与语文教育专家,为广大学生精心制定。著名作家肖复兴,为...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内容涉及教学大纲、需求分析、教材评价、教材取舍或调整、教材编写、语料库等诸方面。全...
初中作文第1课 内容简介 “初中作文靠前课”丛书根据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要求,从“怎样写人”“ 怎样写物”“怎样写景”“怎样叙事”“怎样论述”五个方面入手,精选名家...
高级英语-2-第三版-重排版 本书特色 《高级英语》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多位资深教授编写,适用于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的高级英语教程。该书出版以来已经重印多次。作为英语...
作品目录第1章 理论物理基础1.1 物理学的观念与方法1.1.1 基本精神1.1.2 普适性的原理1.1.3 对称性的意义与作用1.1.4 表象理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