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重大教育问题史系列研究丛书:当代教师教育问题研究》从当代教师教育问题入手,追根寻源,梳理了这些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其特点,研究这些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当代中国重大教育问题史系列研究丛书:当代教师教育问题研究》内容包括:封闭与开放——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中的问题、速度与质量——师范院校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借鉴与创新——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中的经验与问题。
《当代中国重大教育问题史系列研究丛书:当代教师教育问题研究》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方晓东研究员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中国重大教育问题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本研究从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的教育问题入手,追根寻源,梳理这些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研究这些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章 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中的问题
**节 新中国成立初,向苏联学习建立我国独立的教师教育制度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初对独立的教师教育制度的争论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独立师范教育制度的重建及问题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重新走向开放的教师教育制度及其问题
第二章 速度与质量--师范院校建设发展中的问题
**节 新中国成立初17年,教师教育的建设发展时期
第二节 “文革”期间,教师教育的全面混乱时期
第三节 拨乱反正期间,教师教育的重建发展时期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教师教育的转型时期
第三章 借鉴与创新--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中的经验与问题
**节 学习苏联的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
第二节 教师教育内容的政治性与专业性的关系
第三节 提高教师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快速提高教学效益的关系
第四节 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关系
第五节 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中国教师教育教学与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矛盾
第四章 重点与普及--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
**节 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问题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教育问题
第三节 特殊教育中的教师教育问题
第五章 普通与职业--教师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
**节 新中国成立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教师教育的矛盾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教师教育的矛盾
后记
**节 新中国成立初,向苏联学习简历我国独立的教师教育制度中国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是在1904年的《癸卯学制》中确定的。当时,晚清政府学习日本的教育制度,确立了我国**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学制体系--《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在这个学制中,日本封闭的教师教育制度自然成为我们模仿的对象,由此我国建立了历史上**个教师教育制度。这个制度*大的特点就是教师教育自成体系(建立了初级师范学堂、优级师范学堂两级师范,分别培养小学和中学教师),建立了具有浓郁师范特色的专业和课程体系,以及独特的师范生招生、待遇和服务制度。虽然在学制体系中晚清的教师教育属于独立系统,但在现实中,由于新式学堂的设立急需大量受过新式教育的师资,因而,清政府在积极筹办各级师范学堂的过程中,也鼓励私人或其他团体举办教师教育,包括在普通学校设立师范科或部。因而,晚清的教师教育一直存在独立设置的各级师范学堂和公私立学堂中的师范科共同承担师资培养这样一个局面。同时,清政府在学校建立初期,并未把师范学校看做是师资培养的唯一可行的方式。仅就中国*早的公立大学--京师大学堂而言,其师范馆是中国*早的公立高等师范教育的起源,但这个师范馆在当时的确属于综合大学的一个部。民国初期,北洋政府延续清末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后因师范教育的价值不被广泛认可,以及院校升格浪潮的影响,很多高等师范学校升格合并为综合大学,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一度仅剩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两所。1922年,我国学习美国的学制,实施开放的教师教育制度,开创了各级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和高中师范科,独立设置的师范大学(学院)与综合大学(学院)的教育学院(系)或师范学院(系)等共同承担教师培养任务的局面。这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基本上是由开放体制下的教师教育机构承担的。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基本上是一个开放、多元的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一个怎样的教师教育制度不仅需要考虑到中国教师教育的历史传统,更要与当时中国的建设事业相吻合,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相一致。新中国的教师教育制度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建立的。一、旧的教师教育制度与新中国的教育需求不适应(一)新中国强烈的教育需求必须以充足的师资作保障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政权性质及今后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的宣言“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中指出,新政府“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如何把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孑L的旧中国改造、建设成为一个独立、民主、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首要任务。为实现以上目标,1949年12月召开的**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的方针。提出“我们的小学校应该多多吸收工农子女,我们的中学校和大学校,也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工农青年大大开门,以期大量地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的知识分子,作为国家建设的新的坚强骨干”。但依托于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旧的教育制度显然不能完成这样一个任务。据统计,当时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文盲。全国范围内的妇女识字率估计为2%-10%,男性识字率估计为30%- 45%。那些被列为识字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也只是在传统私塾读过几年书,认识几百个汉字的人。同样,到1949年,在校生在同龄人中的比例也少得可怜,见“表1 -1:1949年在校生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36年,即整个民国时期,我国培养的高等教育专门人才仅21万人。为了满足建立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满足广大劳动人民对教育的强烈需求,就必须对国民党遗留下来的、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造,建立适合新中国需要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方针。为此,**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改造旧教育、建立新教育制度的具体思路:①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②创办人民大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新中国的各种建设干部;③普遍创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④实施全国规模的识字教育;⑤巩固、提高老区教育,维持新区教育,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⑥积累经验改造旧教育制度等。全国**次初等教育与师范教育会议提出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各级教育发展的目标:“随着土改的逐步完成,工农业的逐步恢复,人民生活的日趋安定和改善,以及国家准备大规模的建设,国家与人民迫切要求我们大量培养建设人才,满足工农劳动人民及其子女的需要。在今后五年内,我们必须为祖国培养12万至15万人的高级建设人才,50万人的中级建设人才;必须使工农干部都能受到基本的文化教育;必须使现有的产业工人全部受到政治教育,使他们之中的文盲全部消灭;必须使全国农民受到政治教育,全国青年农民半数受到识字教育;必须使全国学龄儿童80070入学,同时使一部分幼儿受到适当的教养。由此,教师教育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师范教育就好比工业中的重工业,机器中的工作母机,它是国家建设的根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培养一支一百余万人的新的人民教师大队伍。”②建立一个高效的师范教育制度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二)解放初期混乱、低效的教师教育现状难以培养充足、合格的师资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师范教育基础相当薄弱,不能满足普及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对师资的需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能力弱。据统计,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只有12所,在校生12039人;附设于大学的师范学院3所,在校生4363人;中等师范学校610所,在校生1 5 1 750人。其中,初级师范学校289所,在校生90380人,占全部中等层次师范学校在校生的59. 56%;正规中等师范学校321所,在校生61370人,占全部中等层次师范学校在校生的40. 44% 。二是全国教师院校的分布不合理。中等师范学校的分布情况是老区多、新区少,初级师范学校多(占70%),相当于高级中学程度的师范学校少(占300%);④不少地方的小学教师培养缺乏稳定的场所;高等师范学校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远不能适应全国大多数地区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对师资的需要。整体看来,各级师范院校的设置和发展不平衡,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三是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保证质量。当时,全国各级师范学校实施的教育方针、任务、学制、教学计划以及行政制度等,多不一致。各级师范学校也没有一套合用的教材,特别是业务课,更缺乏新教材,因而教学有极大的困难。⑤无论是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还是附设在大学内的教育/师范院系,教学内容都缺乏科学设计,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课程缺乏合理比例;教学内容空洞芜杂,尤其是教育专业训练缺乏操作性。师范院校数量少,培养能力弱,教育质量低,远不能满足新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育制度能促进新中国各级教育的健康发展史新中国成立之初必须解决的问题。……
方晓东,中央教育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胡艳,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教师教育。
写得好写得快-张健中考作文提分素材-2 内容简介 《写得好写得快·张健中考作文:提分素材(2)》是专门为中学生量身打造的迅速写好作文、短期内提高作文分数的宝典。...
二十世纪中国乃至全球的识字运动、平民教育、村治、乡村改造、农村复兴等,晏阳初先生是倡导较、工作始终不断、认识最真切,方法
TOEFL官方题库范文精讲 本书特色 提供toefl写作三步法,详解写作技巧和策略精编大量练习题目,针对性极强,供考生自测10篇综合写作参考例文 + 185篇独...
13个教学难题解决手册 本书特色 作为教师,学生课上捣乱,不听讲课,爱找借口,没有动力,屡教不改等状况层出不穷,简直让我们头疼不已……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总...
魂断蓝桥 本书特色 进入影音世界英语学习变简单了生动纯正对白快速提高英语能力中英双语对照轻松领略地道英语听说读写考试样样得心应手本丛书编辑是根据全新的英语学习理...
耳根 :真名刘勇,起点中文网著名作家,黑龙江省牡丹江人。写作认真,人品好,不断更新。 所出作品:《仙逆》(连载中),《天逆》(已完结)。《天逆》和《仙逆》几乎同...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过关必做 内容简介 为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任务,推动我国社会工作...
有趣的数学/别莱利曼趣味科普经典丛书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让儿童在实验中领悟数学的奇妙,北京市顶级名校名师点评推荐 ★名作者、众多顶级名校名师点评推荐...
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工具包 内容简介 本书将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按学习顺序和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把某项知识按其自身的特点归为若干要点,对每个要点进行介绍、讲解,并...
德伯家的苔丝-纯爱英文馆 本书特色 英国托马斯·哈代编著的《德伯家的苔丝》作为这一经典名著的简易对照注释本,正是充分考虑了普通英语读者的需求,对原著的故事内容与...
草原上的小木屋-无障碍-精读版 本书特色 “小木屋”系列小说是美国经典儿童文学名著,它能使孩子充满面对艰难困苦的勇气,教会他们爱与被爱。...
天路历程:英文 本书特色 j.班扬创作的《天路历程(英文版)》引用圣经的比喻多达200多处。作品中的人名、地名以及人物的语言,都与圣经息息相关。作品主人公的孩子...
证券投资与管理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金融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指定教材之一,按照2018年修订的证券投资与管理自学考试大纲编写。本书介...
听说读写赖世雄 本书特色本书是英语教学大师赖世雄老师为英语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真实写照,更是赖老师对自己过往岁月的深情回顾。从一个英语只考了7分的大学落榜少年、到...
学前口头作文。说景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专为学前小朋友打好写作基础的口头作文书,由一直战斗在学前教育**线的优秀专家、学者,经过反复的研究、实践,精心推出!口头作...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简介:《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用严谨平实的语言,清新灵活的版式设计,精挑细
丛林故事-中英对照 本书特色 吉卜林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位英国作家,拥有传奇般的经历,风格迥异的创作手法,清丽脱俗的文笔。《丛林故事》是他*出色的代表作,字...
语义学教程 本书特色 语义学是当代语言学研究领域近几十年来发展*快速、新知识积累*多的一个学科。 本教程借鉴了当代认知语义学、句法和语义关系研究、篇章语言学、语...
《经济学新视窗》内容简介:自从亚当·斯密(AdamSmith)构建现代经济学,200多年以来,经济学园地百花盛开,至今似乎已经拥挤到再
2011-数学文科-胜券在握-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通用版 内容简介 《胜券在握——高考三轮复习用书》(以下简称《胜券在握》)是一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