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27日钱理群上完*后一课,告别北大讲台。钱老曾言,退休以后有一种自由感:从此可以不受身份与地位的束缚,无所顾忌地“胡思乱想,胡说八道”了。《智慧与韧性的坚守:我的退思录》即是这样的“乱想”与“胡说”的产物,取名为“退思录”,从字面上说,就是“退休之后的诸多感想的记录”,也还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意思。因为是放马似地野跑,写出来的东西也就零散而漫无边际,编串起来,达五卷之多。《智慧与韧性的坚守》是其中的一卷。
《智慧与韧性的坚守》中,钱理群以敏锐的发现和直接的剖析,展开了诸多事件与世象中不常为人所省觉的一面。学术规范,大学改革,世界和平,文化重建……都能从历史经验与现实分析中透出浓厚的人本关怀。
《智慧与韧性的坚守:我的退思录》为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退休后的一部思想性作品。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关注时代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投以深切思索。以敏锐的发现和直接的剖析,展开了诸多事件与世象中不常为人所省觉的一面。学术规范,大学改革,世界和平,文化重建……都能从历史经验与现实分析中透出浓厚的人本关怀。
在台湾讲鲁迅,漫说鲁迅左翼传统部分,台湾青年对鲁迅的接受文学、学术沉思录,革命者、大地赤子的文学,疯狂时代真的人的声音,读钱谷融先生
我想讨论两个问题。
**,关于“鲁迅左翼”。
首先,我试图做一个区分,把三十年代的左翼传统区分为两条脉络。一个是“鲁迅左翼”,另一个是“党的左翼”。
这个区分不是我首先提出来的,鲁迅博物馆的王得后先生,也是我的朋友,他*早在2006年的《鲁迅研究月刊》第2期,发表了《鲁迅文学与左翼文学异同论》,指出在三十年代的文学运动中,鲁迅的文学与左翼文学有相同的地方,也有深刻的分歧。我下面的想法基本上是受他这篇文章的影响与启发,当然也有我自己的发挥。
三十年代的“鲁迅左翼”和“党的左翼”之间,有非常复杂的缠绕关系,存在着深刻的联系,这是我们首先要肯定和强调的。他们共同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支持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以致形成一个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左翼阵营。鲁迅有一个概括,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革命的劳苦大众是在受一样的压迫,一样的残杀,作一样的战斗,有一样的运命,是革命的劳苦大众的文学”。在和革命的劳苦大众同战斗、同命运这一基本点上,“鲁迅左翼”与“党的左翼”之间是有着深刻认同的。鲁迅一直把左联的共产党人视为“战友”,并不是偶然的。
三十年代的中国左翼运动,同时是国际左翼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的重要背景,是世界经济危机,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陷入经济萧条,唯独社会主义的苏联经济建设获得了相当的发展。这就导致全球性的知识分子的左倾化,同情苏联,向往社会主义,成为一个普遍倾向。当时就有“红色三十年代”之称。鲁迅的左倾也就发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
就鲁迅而言,他参加国际性的左翼运动是有自己的内在逻辑的。他曾专门写过文章,说他早就从俄罗斯文学那里知道,世界是以“压迫者”与“被压迫者”来划分的。他原来就有这样一个思想基础,现在就更加自觉的认同左翼运动的国际性。这突出表现在他和东亚国家左翼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在日本左翼作家小林多喜二遇害之后,鲁迅在悼念文章中,很明确地说“日本和中国大众本来就是兄弟”。而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共产主义运动本身就是国际性的运动,何况他们和苏联领导的共产国际还有组织上的联系。尽管有不同背景,但对左翼运动国际性的认同,也是鲁迅和共产党联合发动左翼文学运动的重要思想基础。
书中所标明的“鲁迅左翼”,不仅是我的鲁迅研究的新思考,同时,也是我对当下中国思想、文化、学术界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一个回应。而“鲁迅左翼”中所涉及的“鲁迅精神”,尤其是其中的“韧性精神”,更是我认为面对当下中国和世界的复杂问题所必须坚持的精神。
——钱理群
钱理群,1939年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19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受关注的人文学者之一。他以对20世纪中国文学和社会的深刻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对20世纪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总结和反思,对当代社会及文化思潮的批判,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重视。钱先生传承五四真精神,本着“接着鲁迅往下讲”的觉识,深情地关注民族与人民的命运,积极开发现代中国优秀的思想资源,以自体生命与学术一体化的追求,回应了大时代对于中国知识界的呼唤。在北京大学学生评出的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中,名列首位。
钱先生的专著和主编作品,长期以来受到了各界读者的广泛欢迎。他的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周作人传》、《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丰富的痛苦》、《大小舞台之间》、《1948:天地玄黄》、《学魂重铸》、《话说周氏兄弟》、《走进当代的鲁迅》、《与鲁迅相遇》、《语文教育门外谈》、《钱理群讲学录》、《生命的沉湖》、《我的精神自传》、《致青年朋友》、《活着的理由》等等。主编大型丛书多部,其中以《新语文读本》影响最为广大。
井冈山: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 内容简介 本书以饱满的激情、细腻的描写,揭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可亲可敬的外在形象和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井冈山:三十...
猎人的一年 本书特色 本书是米沃什在1987年8月初至1988年7月底这一年时间的日记。在记述当下的感受时,米沃什不断回到自己知道的那些遥远的往事和人物,在书里...
梁斌文集。共7卷 内容简介 梁斌(1914-1996)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多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描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方农...
你的红颜,我们的手 本书特色 画家冷冰川有一幅黑白的画叫《阳台》,阳台一角上,植物都长得肥硕可爱,簇拥着两三张同样是圆圆胖胖的椅子。画面无人,但坐在其中做点什么...
暧昧的邻居 内容简介 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先后访问了日本十多个大中小城市,先后采访了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工会领袖、二战老兵、作家、大学教...
出门看山水-居游在海岛与陆地之间 本书特色 五零后的旅行也精彩,大情怀看山水看人生1、不同于七零后和八零后旅行的花枝招展,五零后的出门看山水,更带有沉淀人生经历...
本书是对二〇一〇年张爱玲北京纪念研讨会的全记录,共分为“张爱玲的文学视野”、“张爱玲的双语创作”、“张爱玲与视觉艺术”、“张爱玲的晚期风格”四个部分共十二篇论文...
秘密的瓶子开着花 本书特色 出一本随笔集,比出一本诗集更让我动心。一直觉得写诗是一种隐瞒的艺术,通过各种掩饰加深事物的光影。随笔则不同,它不会让我受累,因为把郁...
唐诗三百首品读 内容简介 提起杨柳,我们想到离别。提起明月,我们想到聚散。中国人思想感情中的思乡、惜别、怨愤、怀古、言志,几乎都在唐诗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性语言...
此事岂可对人言 本书特色 欣赏他批评的胆略,莫如欣赏他传记的学识;欣赏他传记的学识,又莫如欣赏他散文中的真性情。而对人对己的幽默态度,更是我特别欣赏的品格。 —...
阴翳礼赞-谷崎润一郎逝世50周年纪念版 本书特色 《阴翳礼赞》是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的随笔集,收录《阴翳礼赞》、《懒惰之说》、《恋爱及色情》、《厌客》、《旅行杂话...
纪实经典—王文澜家国细节 内容简介 简介主要收集王文澜从1976年“四五运动”开始至今32年拍摄生涯中,反映改革、开放、发展、崛起历程和记录老百姓喜怒悲欢的相关...
美人碧血记 本书特色 中国文史出版社策划出版了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系统整理民国小说家的著作。顾明道著的《美人碧血记/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为其中之一。作为中国...
《在沪高校外国专家跨文化适应》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上海建设优选有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背景,聚焦外国专家在沪工作过程中,在
神秘旅程 本书特色 人生如旅途,旅途如人生。定居巴黎的作者多年来踏遍了法国的大小城镇,又游走于意大利、奥地利、丹麦、挪威等地,以笔做鞋,把这些年的游历、感悟,凝...
余华作品: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本书特色 一个好的作家,他描写现实,述说一个悲剧,不管是用来警世,亦或表达他的失落和绝望,但是*后文学的意义都在于告诉人们真相并...
《时空密码》内容简介:本书以爱因斯坦建立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思想历程为主线,以物理学家们对时空和宇宙的探索为主线,循序渐进地
本书作者莫砺锋,共和国的同龄人,插队十年的老知青,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文学博士,古典文学研究界著名学者,现任大学教授。本书是他第一本非学术性的著作。
《臧克家诗选》内容简介:本书收入《难民》《老马》《烙印》《祝酒歌》《罪恶的黑手》《壮士心》《自白》《三代》《有的人》《海滨
叙事-个人史的另类呈现-重建中文之美 本书特色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丛书(共7本)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