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论述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它揉合信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于一书,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圣印法师的这本《自在(圣印法师品读菜根谭)》将《莱根谭》中的经典智慧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深入浅出地阐释《莱根谭》的精华和应用技巧,使你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帮助你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把人生金钥匙。
本书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是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一部本书,不教你做穷凶极恶的“狼”,也不教你做任人宰割的“羊”,而是教你做一个率真自在的“人”。在《自在(圣印法师品读菜根谭)》中,圣印法师为你亲讲本书,使你得见人生之真意。阅读《自在(圣印法师品读菜根谭)》,就像与一位智者、一位畏友交谈,你必然心有所悟且有所得。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
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
淡泊明志,肥甘丧节
眼前放得宽大,死后恩泽悠久
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脱俗成名,超凡入圣
义侠交友,纯心做人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骄矜无功,忏悔灭罪
完名让人全身远害,归咎于己韬光养德
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净从秽生,明从暗出
客气伏而正气伸,妄心杀而真心现
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动正
轩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怀廊庙
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做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原谅失败者之初心,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富者应多施舍,智者宜不炫耀
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我见害于心,聪明障于道
知退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
对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平此气
种田地须除草艾,教弟子严谨交游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不流于浓艳,不陷于枯寂
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立身要高一步,处世须退一步
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道者应有木石心,名相须具云水趣
善人和气一团,恶人杀气腾腾
欲无祸于昭昭,勿得罪于冥冥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无求之施一粒万钟,有求之施万金无功
推己及人,方便法门
恶人读书,适以济恶
崇俭养廉,守拙全真
读书见圣讲学躬行,居官爱民立业种德
读心中之名文,听本真之妙曲
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胜于有德行之行为,劣于有权力之名誉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宽严得宜,勿偏一方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谦受益,满招损
名利总堕庸俗,意气终归剩技074.
心地须要光明,念头不可暗昧
勿羡贵显,勿忧饥饿
阴恶之恶大,显善之善小
君子居安思危,天亦无用其伎
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多喜养福,去杀远祸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杀气寒薄,和气福厚
正义路广,欲情道狭
磨炼之福久,参勘之知真
虚心明义理,实心却物欲
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一念贪私,万劫不复
心公不昧,六贼无踪
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不著色相,不留声影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君子穷当益工,勿失风雅气度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动中静是真静,苦中乐见真乐
舍己毋处疑,施恩毋望报
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
天福无欲之贞士,而祸避祸之险人
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
多种功德,勿贪权位
当念积累之难,常思倾覆之易
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
春风解冻,和气消冰
能彻见心性,则天下平稳
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
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
富贵而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
明世相之本体,负天下之重任
凡事当留余地,五分便无殃悔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持身不可轻,用心不可重
人生无常,不可虚度
德怨两忘,恩仇俱泯
持盈履满,君子兢兢
却私扶公,修身种德
勿犯公论,勿谄权门
直躬不畏人忌,无恶不惧人毁
从容处家族之变,剀切规朋友之失
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
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盛极必衰,剥极必复
奇异无远识,独行无恒操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毋偏信自任,毋自满嫉人
毋以短攻短,毋以顽济顽
对阴险者勿推心,遇高傲者勿多口
震聋启聩,临深履薄
君子之心,雨过天晴
有识有力,魔鬼无踪
大量能容,不动声色
困苦穷乏,锻炼身心
人乃天地之缩图,天地乃人之父母
戒疏于虑,警伤于察
辨别是非,认识大体
亲善人须知机杜谗,除恶人应保密防祸
节义来自暗室不欺,经纶缲出临深履薄
伦常本乎天性,不可任德怀恩
不夸妍好洁,无丑污之辱
富贵多炎凉,骨肉多妒忌
功过不容少混,恩仇不可过明
位盛危至,德高谤兴
阴恶祸深,阳善功小
应以德御才,勿恃才败德
穷寇勿追,投鼠忌器
过归己任,功让他人
警世救人,功德无量
趋炎附势,人情之常
须冷眼观物,勿轻动刚肠
量弘识高,功德日进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功名一时,气节千载
自然造化之妙,智巧所不能及
真诚为人,圆转涉世
云去而本觉之月现,尘拂而真如之镜明
一念能动鬼神,一行克动天地
情急招损,严厉生恨
不能养德,终归末节
急流勇退,与世无争
慎德于小事,施恩于无缘
文华不如简素,谈今不如述古
修身种德,事业之基
心善而子孙盛,根固而枝叶荣
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傲
道乃公正无私,学当随事警惕
信人示己之诚,疑人显己之诈
春风育物,朔雪杀生
善根暗长,恶损潜消
厚待故交,礼遇衰朽
君子以勤俭立德,小人以勤俭图利
学贵有恒,道在悟真
律己宜严,待人宜宽
为奇不为异,求清不求激
恩宜自薄而厚,威须先严后宽
心虚意净,明心见性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慈悲之心,生生之机
勿为欲情所系,便与本体相合
无事寂寂以照惺惺,有事惺惺以主寂寂
明利害之情,忘利害之虑
操持严明,守正不阿
浑然和气,处世珍宝
诚心和气陶冶暴恶,名义气节激砺邪曲
和气致祥瑞,洁白留清名
继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后,另一本由知名哲学家所撰写的哲学史著作。本书从问题史的角度出发,沿着罗素留下的历史线索全面深入地
感悟易经智慧 内容简介 《易经》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深刻的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体现了东方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光辉。它通过“交易”、“不易”的原则与我“象”、“数...
喜马拉雅的人与神 本书特色 图齐等著的《喜马拉雅的人与神》是一本奇特的书。既有对西藏风俗、民间传说和民间艺术风趣详实的描述,又有一流学者专门的文论,可帮助读者进...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二卷 本书特色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2卷)》共介绍了包括卢梭、席勒、柏格森、德日进、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雅斯贝尔斯、克尔凯郭尔、马塞尔、海...
手账阿德勒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有趣的笔记,不仅浓缩了阿德勒的智慧,而且和人生关键问题进行了一一匹配如果你有以下问题:·苦恼于人际关系·...
听太虚大师讲佛法 本书特色 ★太虚大师主以佛法应导现代人心,而要自学佛者之摧乎僻化、神化、腐化着手。使佛法而可行于斯世,合“人生佛教”莫由!惟其平常,乃见伟大!...
《你可以更慈悲》是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針對藏傳佛教最受尊崇的法典《菩薩三十七種修行之道》所做的論釋。《菩薩三十七種修行之道
滴天髓阐微 本书特色 四柱命理学可以分为理法和技法两部分,而《滴天髓阐微》可以说是理法方面的高峰之作。子评论命的根本原理在该书中得到了完整、充分的阐述,而且作者...
科学与宗教关系及其历史演变 内容简介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错综复杂,众说纷纭。一方面,科学与宗教有过激烈的冲突,在许多人眼里,宗教是科学的死敌,另一方面,不少伟大的...
百部经典03-图解论语全集 本书特色 《图解论语全集》:孔子第75代孙的《论语》心得,中华文化大学堂,中华孔子学会专家,国际孔教入学传播协会联合推荐。北京大学历...
世纪论语 内容简介 本丛书推出的**批名刊为《博览群书》、《天涯》、《上海文学》、《北京文学》、《文艺争鸣》、《黄河》、《书屋》、《百年潮》等八本优秀人文社科期...
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叶世祥编著的《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确立“审美主义”基本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与中国古...
佛陀尊像卷-《法界源流图》精巧本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各种佛陀尊像,其优美的艺术手法,反映了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佛教艺术的文化。本书包括佛陀像几十幅,...
菜根谭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修身、劝世、明智、齐家、治平等各个方面,其中不乏历史相传的经典名句和至理名言。菜根谭 目录 上集***则 001 第 二则 00...
这本书的叙述从法国宗教改革的历史开始,直到胡格诺教徒散居各地以及法王路易十四在废除南特敕命的名义下对新教的镇压迫害。《信
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无神论的观点出发来展开自己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全书分为“一年有半(生前的遗稿)”和“续一年有半(无神无灵魂)”两部分。一...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本书特色 《厚黑学全本》:*伟大的励志书深谙中国文化与人性的成功学宝典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内容简介 民国奇人、“厚黑教主”李宗吾揭示历久弥新...
政治哲学史教程-一种解读人类政治文明传统的新视角 本书特色 《政治哲学史教程:一种解读人类政治文明传统的新视角》:汇聚万壑百川之涓流;凭览壁立千仞之高峻;神交古...
论语新解-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
无究竟真实:傅佩荣谈老子(精装版) 本书特色 《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发源,研究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所强调的是“道”,即究竟真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