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再回想过去,不要在未来中迷失自我,过去已不再,未来尚未到来。就在当下,如实地深入观察生命现象,才能住于安稳和解脱之境。今天我们一定要精进,等到明天已经太迟。明天死神可能意外地降临,我们如何与死神讨价还价?知道如何日夜保持正念的人,就能以较好的方式去独自生活。内容介绍:本书根据焦谛卡禅师1997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禅修中心所讲的毗婆舍那禅(观禅)整理而成。焦谛卡禅师从自己亲身培养内观智慧的经验着手,以简单直接的语言从禅修前的准备、禅修的基础和技巧,到*后证得涅槃的整个过程作了精辟的开示,仿佛为修行者提供了一幅简单明了的禅修地图。书中的这些叙述其实是作者经验的直接流露,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深邃体验。书中提供许多有用的修行方法,以及切实的禅修指导,使初学者更深入理解自己的修行,逐步从禅修中获得切实的利益。
不要一再回想过去,不要在未来中迷失自我,过去已不再,未来尚未到来。就在当下,如实地深入观察生命现象,才能住于安稳和解脱之境。今天我们一定要精进,等到明天已经太迟。明天死神可能意外地降临,我们如何与死神讨价还价?知道如何日夜保持正念的人,就能以较好的方式去独自生活。
译者序
前 言
**章 禅修前的心理准备
禅修仿如耕种土地,深入观察你的心,努力锄草,因为杂草的种子会进入你的心里,它们会生根。如果你让杂草的种子长时间埋在土里,它们的根会变得非常坚固,这时很不容易把它们拔出来;如果在杂草的种子发芽之前,你把它丢弃,这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章 禅修基本技巧与指导
你内心的平静也取决于你所交往的人,如果你与忠实、仁慈、慷慨、有正念和内心平静的人交往,会有助于你的禅修;如果你和没有正念、善变的人交往,和他们谈论事情,或与不友善、易怒、浮躁不安、贪婪、骄傲的人交往,他们对你有负面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影响我们的心,影响我们禅修。
第三章 深入内观的方法
要学习基本的禅修技巧并不难,但是,要培养更深的定,你必须有一位好老师,有慈心、知足、沉着、平静、解脱等特质的老师,而且他有空教导你。
第四章 觉知心识和所缘境
你观察所缘境时,有观察的目标和觉知的心。由于有所缘境,所以有觉知的心;由于有觉知的心,所以你能觉知“观察的目标”,你也知道你在“觉知”所缘境。当所缘境出现时,你能够觉知它们的生灭。不要期待接着会发生什么事,只要紧紧跟着所缘境。禅修中*重要的是:紧紧跟着所缘境。
第五章 观察身心现象的原因
当你深入观察身心的生灭过程时,你会发现:它们总是生灭不已,没有固定的实体,身心不断改变,生起又灭去。因为有色法,所以名法生起;色法的生灭过程是因为心的生灭过程,两者互为对方生起的条件。观察名法、色法生起的条件,观察它的生起是因为“因缘”,这是第二观智。
第六章 观察无常、苦、无我
凡是无常者亦苦,凡是无常和苦者亦是无我。因为无法控制它的生灭,所以是苦;当你观察时,因为是无常的所以是苦;因为是无我的,所以是苦。
第七章 观察身心现象的生灭
每次经验,每种感觉,每个念头,每个心识刹那,包括觉知意识,都会消失。因此,在这个阶段,禅修变得非常完整,你看到所缘境的生灭,你观察意识的生灭,你观察正在跟着所缘境的禅修意识,或观察这“观智”,你甚至可以观察“正念”的生灭。
第八章 看到坏灭、危险、过患,心生厌离
你看到所缘境非常快地消失,你观察到觉知意识也非常快地灭去,因为一直看到灭去,你感到这个过程是危险的,在身心的生灭过程中,没有任何益处,它无法使你快乐。看到生灭现象,心生厌离,没有什么让人兴奋的,同样的生灭现象一再发生,没有结束。
第九章 继续禅修,直到解脱
当禅修者心生厌离时,会看起来非常哀伤,和对所有事物不感兴趣,有时不想吃,甚至对食物不感兴趣。一位好的禅师会发现他正在经历“心生厌离”,并且会鼓励和告诫他:“继续禅修,不要沮丧,不要离开,这是你必经的历程。”
第十章 通往涅槃的门户
在这个阶段心无恐惧,心非常清净、清明、平衡、平静,不会兴奋,没有喜乐,世人的心境无法与它相比,此时,无须努力,不会紧张、紧绷。一切事物是如此轻柔、温和、轻松,心非常平静,没有执著。
第十一章 有关涅槃及其他
身心生灭现象的结束即是涅槃。涅槃是身心生灭现象的止息,是痛苦烦恼的止息,借着彻底了解这个身体,了解五蕴,彻底了解身心生灭现象,我们可以证入涅槃。
第十二章 *后的想法和为禅修营做准备
禅修营只是整个禅修过程的一部分,在禅修营结束后,你应该继续禅修,直到去世,直到*后一刻,这是我一直在准备的。准备也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甚至为下辈子做准备,因为我知道它会发生。如果你知道如何做准备,你会非常自信,而且事情很可能按照你事先准备的方式发生。
焦谛卡禅师,1947年生,缅甸人。1973年毕业于仰光理工学院,成为电机工程师,其后出家,受沙弥戒。1974年受比丘戒。禅师数十年如一日地精进禅修,并多次前往亚洲、欧美各地弘法并指导禅修,著作等身,为国际知名的南传禅法传承者之一。
《笛卡尔式的沉思》是20世纪著名哲学家、现象学奠基人胡塞尔生前发表的三部现象学的导论性著作之一,它是胡塞尔哲学成熟期的代表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500年间的305篇诗。这30
明心宝鉴 本书特色 《明心宝鉴》是明朝极为盛行的劝善书、启蒙书,一直被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奉为青少年启蒙教育、个人修身养性的道德经典。“明心”即“明心见性...
周易纵横谈 内容简介 本书既有对于《周易》横切面的剖析:从《周易》的名义、内容、大意、要籍谈起,说到如何由数明象,依象言理,以掌握《周易》朴素简易的思辨历0程,...
论语 金刚经 道德经 内容简介 【本书卖点】1、 本书是**本将儒释道三家*经典的典籍汇在一本书中的图书。2、《论语》、《金刚经》、《道德经》分别是儒、释、道三...
自从有了哲学家 内容简介 弗洛伊槽作为科学家是相当们散、肤戌,甚至是堕落的,但作为作家却是一位大师。他虽终让我们知道了,说到底人类都是一样的,都只能在低级的欲望...
《圣经导读》由两位著名的圣经学者联手合著。书中概述了圣经著作的主要文学类型,并且提出了不同类型的解释原则。作者在每一部分
当代神经美学研究 本书特色 神经美学从Zeki在20世纪末命名以来,不过10多年的时间,在西方也属新兴的前沿学科。《BR》本书从美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交...
先秦两汉学术思想蠡测 本书特色 蒋重跃编著的这本《先秦两汉学术思想蠡测》共收二十一篇文章。这些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四组。**组七篇,是围绕着黄老之学这个主题展开的;...
周易二百句 内容简介 《周易》是一个由六十四组符号集构造而成的推理系统;配合这些符号集,有一套“以言明象”的卦爻辞。卦爻辞微言大义,古奥艰深;更由于需要结合相关...
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没有把王阳明纳入到写作范围,是考虑到有关王阳明的研究和成果已经太多了,笔者难以写出更新的内容来,因此没有单独成章,而...
阳明学与佛道关系研究 本书特色 《阳明学与佛道关系研究》:国家“九八五”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
天下大道 内容简介 印度暨泰戈尔以来*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奥修,经典著作中国大陆首次出版,令而展现奥修对于老子道德经的诠释与解读,集中体现奥修对宇宙、人生、生命...
滑稽与笑的问题 内容简介 我们向读者介绍的是一部甏百美学著作,苏联著名学者B·R普罗普的《滑稽与笑的问题》。本书对于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读者来说,...
图解六壬大全第一部.占法及神煞(白话详解图解本) 本书特色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庞大的一部百科丛书,由清乾隆皇帝钦定纂修,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
秦汉思想研究:伍:董学续探 董仲舒评传 本书特色内容推荐 本书对董仲舒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以及五行论等进行了补充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作为《董学探...
论语 本书特色 ★论语,愈看愈风滋味出。……孔子言语一似没紧要说出来,自是包含无限道理,无些渗漏。——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十九》★《论语》,文字虽极简朴直...
Icantyettraceitsproperrelationstotheaspectsofexperienceofwhichyoudonottreat.Itne...
佛学指南 本书特色 本书对中国佛学的特质、宗源以及各宗代表高僧的佛教思想作了详细阐释,并从“学史”和“学理”两个角度论述了佛学历史和佛教原理。佛学指南 内容简介...
大藏经-全二册-彩绘图文版 本书特色 《书香经典·大藏经(彩绘图文版)(套装共2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要再耽于物质享受,用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