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再回想过去,不要在未来中迷失自我,过去已不再,未来尚未到来。就在当下,如实地深入观察生命现象,才能住于安稳和解脱之境。今天我们一定要精进,等到明天已经太迟。明天死神可能意外地降临,我们如何与死神讨价还价?知道如何日夜保持正念的人,就能以较好的方式去独自生活。内容介绍:本书根据焦谛卡禅师1997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禅修中心所讲的毗婆舍那禅(观禅)整理而成。焦谛卡禅师从自己亲身培养内观智慧的经验着手,以简单直接的语言从禅修前的准备、禅修的基础和技巧,到*后证得涅槃的整个过程作了精辟的开示,仿佛为修行者提供了一幅简单明了的禅修地图。书中的这些叙述其实是作者经验的直接流露,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深邃体验。书中提供许多有用的修行方法,以及切实的禅修指导,使初学者更深入理解自己的修行,逐步从禅修中获得切实的利益。
不要一再回想过去,不要在未来中迷失自我,过去已不再,未来尚未到来。就在当下,如实地深入观察生命现象,才能住于安稳和解脱之境。今天我们一定要精进,等到明天已经太迟。明天死神可能意外地降临,我们如何与死神讨价还价?知道如何日夜保持正念的人,就能以较好的方式去独自生活。
译者序
前 言
**章 禅修前的心理准备
禅修仿如耕种土地,深入观察你的心,努力锄草,因为杂草的种子会进入你的心里,它们会生根。如果你让杂草的种子长时间埋在土里,它们的根会变得非常坚固,这时很不容易把它们拔出来;如果在杂草的种子发芽之前,你把它丢弃,这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章 禅修基本技巧与指导
你内心的平静也取决于你所交往的人,如果你与忠实、仁慈、慷慨、有正念和内心平静的人交往,会有助于你的禅修;如果你和没有正念、善变的人交往,和他们谈论事情,或与不友善、易怒、浮躁不安、贪婪、骄傲的人交往,他们对你有负面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影响我们的心,影响我们禅修。
第三章 深入内观的方法
要学习基本的禅修技巧并不难,但是,要培养更深的定,你必须有一位好老师,有慈心、知足、沉着、平静、解脱等特质的老师,而且他有空教导你。
第四章 觉知心识和所缘境
你观察所缘境时,有观察的目标和觉知的心。由于有所缘境,所以有觉知的心;由于有觉知的心,所以你能觉知“观察的目标”,你也知道你在“觉知”所缘境。当所缘境出现时,你能够觉知它们的生灭。不要期待接着会发生什么事,只要紧紧跟着所缘境。禅修中*重要的是:紧紧跟着所缘境。
第五章 观察身心现象的原因
当你深入观察身心的生灭过程时,你会发现:它们总是生灭不已,没有固定的实体,身心不断改变,生起又灭去。因为有色法,所以名法生起;色法的生灭过程是因为心的生灭过程,两者互为对方生起的条件。观察名法、色法生起的条件,观察它的生起是因为“因缘”,这是第二观智。
第六章 观察无常、苦、无我
凡是无常者亦苦,凡是无常和苦者亦是无我。因为无法控制它的生灭,所以是苦;当你观察时,因为是无常的所以是苦;因为是无我的,所以是苦。
第七章 观察身心现象的生灭
每次经验,每种感觉,每个念头,每个心识刹那,包括觉知意识,都会消失。因此,在这个阶段,禅修变得非常完整,你看到所缘境的生灭,你观察意识的生灭,你观察正在跟着所缘境的禅修意识,或观察这“观智”,你甚至可以观察“正念”的生灭。
第八章 看到坏灭、危险、过患,心生厌离
你看到所缘境非常快地消失,你观察到觉知意识也非常快地灭去,因为一直看到灭去,你感到这个过程是危险的,在身心的生灭过程中,没有任何益处,它无法使你快乐。看到生灭现象,心生厌离,没有什么让人兴奋的,同样的生灭现象一再发生,没有结束。
第九章 继续禅修,直到解脱
当禅修者心生厌离时,会看起来非常哀伤,和对所有事物不感兴趣,有时不想吃,甚至对食物不感兴趣。一位好的禅师会发现他正在经历“心生厌离”,并且会鼓励和告诫他:“继续禅修,不要沮丧,不要离开,这是你必经的历程。”
第十章 通往涅槃的门户
在这个阶段心无恐惧,心非常清净、清明、平衡、平静,不会兴奋,没有喜乐,世人的心境无法与它相比,此时,无须努力,不会紧张、紧绷。一切事物是如此轻柔、温和、轻松,心非常平静,没有执著。
第十一章 有关涅槃及其他
身心生灭现象的结束即是涅槃。涅槃是身心生灭现象的止息,是痛苦烦恼的止息,借着彻底了解这个身体,了解五蕴,彻底了解身心生灭现象,我们可以证入涅槃。
第十二章 *后的想法和为禅修营做准备
禅修营只是整个禅修过程的一部分,在禅修营结束后,你应该继续禅修,直到去世,直到*后一刻,这是我一直在准备的。准备也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甚至为下辈子做准备,因为我知道它会发生。如果你知道如何做准备,你会非常自信,而且事情很可能按照你事先准备的方式发生。
焦谛卡禅师,1947年生,缅甸人。1973年毕业于仰光理工学院,成为电机工程师,其后出家,受沙弥戒。1974年受比丘戒。禅师数十年如一日地精进禅修,并多次前往亚洲、欧美各地弘法并指导禅修,著作等身,为国际知名的南传禅法传承者之一。
小窗幽记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经典事例,对其蕴涵的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人生话题作了精辟阐释和论述。小窗幽记 目录 **篇涵容为人容人自觉味和市恩不始报德...
朱光潜谈美-中外名家经典随笔-朱光潜随笔精选 本书特色 《朱光潜谈美》是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代表作,原名《谈美书简》。在这部情文并茂的随笔中,朱光潜将美这一抽象的理...
忏悔录-英汉双语 本书特色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一篇诗意浓厚的长篇祷文,自始至终以上帝为谈话对象,向上帝倾诉衷曲。作者在书中所著重的乃是分析自己灵性生活的每一...
冯友兰文集-(全十卷) 节选 序 一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领域里的贡献”那是在1932年,我在北平大学附属高中读书,国文老师讲课,选了不少辅助教材,其中有关于老...
阳明学述要-钱穆先生著作[新校本] 本书特色宋明六百年理学至王学而达到顶点, 王学的价值和地位, 是宋明理学中尤为重要的内容。钱穆先生把王学置于理学发展史中加以...
续焚书注 本书特色 《续焚书注/李贽研究丛书》编著者张建业、张岱《续焚书》是李贽的主要代表著作,收录有李贽多方面内容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李贽出...
《安士全书白话解(修订版)(套装上下册)》以佛教思想为主线,汇集了许多历史故事,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儒释道三教文化,融知识性、趣
道教生育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贾来生编著的这本《道教生育思想研究》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
老子解读(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 本书特色 《老子》是中国道家思想的*重要、*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黄朴民编著的《老子解读(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是对《...
劝学篇 内容简介 《劝学篇》是清代地方封疆大吏中洋务派健将张之洞代表作。张之洞作为洋务派殿军,既抨击清代冥顽不化的保守派官僚,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同时又反对维...
荀子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康香阁、梁涛主编的《荀子思想研究》是一本在荀子故里古都邯郸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作者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
礼失野求:礼法的民间样态与传承 本书特色 作为中华“礼法体制”或“礼法法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习惯法,为礼法的民间样...
什么是批判-福柯文选-II 本书特色 《什么是批判:福柯文选Ⅱ》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福柯的思想全貌。福柯是20世纪重要的思想家,世界影响力大,在中国拥趸众多。...
易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本书特色 易有大道,包罗万象,一切变化全在其中。洞悉世态,化难为易,事事皆能逢凶化吉。实用的角度,通俗的语言,人人都能撷取《易经》的智慧据为...
道家与性文化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性学**人刘达临继研究了《孔子与性文化》的关系后,从“道家与性文化”的关系,为中国性文化寻根究底。书中从道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探...
何新论易经-(上下卷) 本书特色 何新多年历练沉淀,呕心沥血,重磅推出——何新论《易经》,试图探索《易经》文辞的本来意蕴,使之成为一本可以通读之书。把深奥转化为...
用历史擦亮思想-孟子趣说-1-谐趣版 本书特色 天涯“煮酒论史”**人熊逸*受欢迎系列作品 用说相声的态度来说孟子其人,用福尔摩斯的态度解读孟子...
北大逻辑课 本书特色从古时起,很多智慧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的重要性,逻辑思想在中国的先秦时代被叫做“名辩之学”。时至今日,我们更加不能轻视逻...
周易直解 本书特色 《周易直解》是作者李磊选用宋代朱熹的《周易本义》为底本,将《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以校勘、标点、训诂等古籍整理方法为主要研究手...
论语通解-(一) 本书特色本书是作者学习《论语》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论语》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全面涵养一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