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再回想过去,不要在未来中迷失自我,过去已不再,未来尚未到来。就在当下,如实地深入观察生命现象,才能住于安稳和解脱之境。今天我们一定要精进,等到明天已经太迟。明天死神可能意外地降临,我们如何与死神讨价还价?知道如何日夜保持正念的人,就能以较好的方式去独自生活。内容介绍:本书根据焦谛卡禅师1997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禅修中心所讲的毗婆舍那禅(观禅)整理而成。焦谛卡禅师从自己亲身培养内观智慧的经验着手,以简单直接的语言从禅修前的准备、禅修的基础和技巧,到*后证得涅槃的整个过程作了精辟的开示,仿佛为修行者提供了一幅简单明了的禅修地图。书中的这些叙述其实是作者经验的直接流露,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深邃体验。书中提供许多有用的修行方法,以及切实的禅修指导,使初学者更深入理解自己的修行,逐步从禅修中获得切实的利益。
不要一再回想过去,不要在未来中迷失自我,过去已不再,未来尚未到来。就在当下,如实地深入观察生命现象,才能住于安稳和解脱之境。今天我们一定要精进,等到明天已经太迟。明天死神可能意外地降临,我们如何与死神讨价还价?知道如何日夜保持正念的人,就能以较好的方式去独自生活。
译者序
前 言
**章 禅修前的心理准备
禅修仿如耕种土地,深入观察你的心,努力锄草,因为杂草的种子会进入你的心里,它们会生根。如果你让杂草的种子长时间埋在土里,它们的根会变得非常坚固,这时很不容易把它们拔出来;如果在杂草的种子发芽之前,你把它丢弃,这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章 禅修基本技巧与指导
你内心的平静也取决于你所交往的人,如果你与忠实、仁慈、慷慨、有正念和内心平静的人交往,会有助于你的禅修;如果你和没有正念、善变的人交往,和他们谈论事情,或与不友善、易怒、浮躁不安、贪婪、骄傲的人交往,他们对你有负面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影响我们的心,影响我们禅修。
第三章 深入内观的方法
要学习基本的禅修技巧并不难,但是,要培养更深的定,你必须有一位好老师,有慈心、知足、沉着、平静、解脱等特质的老师,而且他有空教导你。
第四章 觉知心识和所缘境
你观察所缘境时,有观察的目标和觉知的心。由于有所缘境,所以有觉知的心;由于有觉知的心,所以你能觉知“观察的目标”,你也知道你在“觉知”所缘境。当所缘境出现时,你能够觉知它们的生灭。不要期待接着会发生什么事,只要紧紧跟着所缘境。禅修中*重要的是:紧紧跟着所缘境。
第五章 观察身心现象的原因
当你深入观察身心的生灭过程时,你会发现:它们总是生灭不已,没有固定的实体,身心不断改变,生起又灭去。因为有色法,所以名法生起;色法的生灭过程是因为心的生灭过程,两者互为对方生起的条件。观察名法、色法生起的条件,观察它的生起是因为“因缘”,这是第二观智。
第六章 观察无常、苦、无我
凡是无常者亦苦,凡是无常和苦者亦是无我。因为无法控制它的生灭,所以是苦;当你观察时,因为是无常的所以是苦;因为是无我的,所以是苦。
第七章 观察身心现象的生灭
每次经验,每种感觉,每个念头,每个心识刹那,包括觉知意识,都会消失。因此,在这个阶段,禅修变得非常完整,你看到所缘境的生灭,你观察意识的生灭,你观察正在跟着所缘境的禅修意识,或观察这“观智”,你甚至可以观察“正念”的生灭。
第八章 看到坏灭、危险、过患,心生厌离
你看到所缘境非常快地消失,你观察到觉知意识也非常快地灭去,因为一直看到灭去,你感到这个过程是危险的,在身心的生灭过程中,没有任何益处,它无法使你快乐。看到生灭现象,心生厌离,没有什么让人兴奋的,同样的生灭现象一再发生,没有结束。
第九章 继续禅修,直到解脱
当禅修者心生厌离时,会看起来非常哀伤,和对所有事物不感兴趣,有时不想吃,甚至对食物不感兴趣。一位好的禅师会发现他正在经历“心生厌离”,并且会鼓励和告诫他:“继续禅修,不要沮丧,不要离开,这是你必经的历程。”
第十章 通往涅槃的门户
在这个阶段心无恐惧,心非常清净、清明、平衡、平静,不会兴奋,没有喜乐,世人的心境无法与它相比,此时,无须努力,不会紧张、紧绷。一切事物是如此轻柔、温和、轻松,心非常平静,没有执著。
第十一章 有关涅槃及其他
身心生灭现象的结束即是涅槃。涅槃是身心生灭现象的止息,是痛苦烦恼的止息,借着彻底了解这个身体,了解五蕴,彻底了解身心生灭现象,我们可以证入涅槃。
第十二章 *后的想法和为禅修营做准备
禅修营只是整个禅修过程的一部分,在禅修营结束后,你应该继续禅修,直到去世,直到*后一刻,这是我一直在准备的。准备也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甚至为下辈子做准备,因为我知道它会发生。如果你知道如何做准备,你会非常自信,而且事情很可能按照你事先准备的方式发生。
焦谛卡禅师,1947年生,缅甸人。1973年毕业于仰光理工学院,成为电机工程师,其后出家,受沙弥戒。1974年受比丘戒。禅师数十年如一日地精进禅修,并多次前往亚洲、欧美各地弘法并指导禅修,著作等身,为国际知名的南传禅法传承者之一。
黑格尔的客观哲学 本书特色 《外国哲学名家丛书:黑格尔的客观哲学》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黑格尔的客观哲学 内容简介 《外国哲学名家丛书:黑格尔的客观哲...
先秦诸子与宋明理学是我国思想史上两个百花齐放、异彩纷陈的繁荣时期的丰硕成果,自来为学者所重视,探研亦复不少。作者自少服膺
陈鼓应,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
这本书的叙述从法国宗教改革的历史开始,直到胡格诺教徒散居各地以及法王路易十四在废除南特敕命的名义下对新教的镇压迫害。《信
中国哲学史大纲-名家经典.胡适哲思录 本书特色 该书出版后,为胡适的学术地位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石。该书是中国学者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部著作...
忏悔录-汉译经典-048 本书特色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罗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代表作品有...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与19世纪 本书特色 西洋古典学研究 海国图志系列丛书1、反思历史事件中革命派与反革命的简单划分、马克思思想理论中科学与价值的二元割裂 ...
张舜徽儒学论集 内容简介 全书讲述了五个部分,内容包括:郑学丛著、清代扬州学记、雇亭林学记、清儒学记、儒家经传散论。张舜徽儒学论集 目录 郑学丛着前言郑学叙录郑...
经典与解释-论诗术中篇义疏 本书特色 《论诗术中篇义疏》:“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
实存与境界-关于美与超越的思考 本书特色 无论在人类思想史上曾经怎样被规定,美始终是关乎存在本身、人本身,以及绝对的超越者的根本问题,只是在以实存论来考察的时候...
庄子诠评-(上下册)(增订新版) 本书特色 研究庄子的学者无不认为,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写得*生动、*优美、*有个性化,因而历来也*受人们的喜爱。庄子散...
道德情操论(全译本) 本书特色 一、总理推荐,影响广泛温家宝总理六次推荐此书;从世界**哲学家、经济学家到我国著名学者,此书一直被鼎力推荐。二、亚当?斯密经典作...
美学三书(美的历程) 内容简介 《美学三书》收集美学专著三种。《美的历程》是对中国数千年的文学艺术所作的鸟瞰式的宏观美学把握,提出了诸如“龙飞凤舞”“狞厉的美”...
傅佩荣细说论语 本书特色 《论语》是中国文化中一项极珍贵的遗产。其中记载孔子有关政治、社会、教育、交友、处事的说法,数千年来一直展现其历久弥新的经典光芒及活泼强...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内容简介 中国佛学是随着由印度传来的佛教而产生的一种宗教哲学。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原有的思想相接触,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后形成了自己的特殊的...
认识《圣经》文学 内容简介 人们常以为《圣经》仅仅是一部神学著作,干巴巴的,除了教条没有可取之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圣经》采用文学的手段,而不是直接的命题陈述...
法国哲学史 本书特色全书从中世纪一直论述到二十世纪。外文篇幅达600多页,译成中文接近50万字。介绍了从中世纪法国成为独立国家之后直到当代整个波澜壮阔的思想史,...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本书附赠光盘一张 本书特色 1、曾国藩诞辰200周年、《百家讲坛》10周年曾国藩首部抗鼎之作同步播出。今年是曾国藩诞辰200周年、辛亥革...
中国哲学简史 内容简介 冯友兰,世界公认的中国现代哲学家,治中国哲学史迄今无出其右。一九四六至四七年,先生正值盛年,受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
西绪福斯神话 本书特色 《西绪福斯神话(精)》内容介绍:西绪福斯受到神的惩罚,他要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但石头因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他要下山重新推巨石上山,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