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内府藏本)
宋孙复撰。复字明复,平阳人。事迹详《宋史·儒林传》。案李焘《续通鉴长编》曰:“中丞国子监直讲孙复,治《春秋》不惑《传》、《注》。其言简易,得《经》之本义。既被疾,枢密使韩琦言於上,选书吏,给纸札,命其门人祖无择即复家录之。得书十五卷,藏秘阁。”然此书实十二卷。考《中兴书目》,别有复《春秋总论》三卷,盖合之共为十五卷尔。今《总论》已佚,惟此书尚存。复之论,上祖陆淳,而下开胡安国,谓《春秋》有贬无褒,大抵以深刻为主。晁公武《读书志》载常秩之言曰:“明复为《春秋》,犹商鞅之法,弃灰於道者有刑,步过六尺者有诛。”盖笃论也。而宋代诸儒,喜为苛议。顾相与推之,沿波不返,遂使孔庭笔削变为罗织之经。夫知《春秋》者莫如孟子,不过曰:“《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耳。使二百四十二年中无人非乱臣贼子,则复之说当矣。如不尽乱臣贼子,则圣人亦必有所节取。亦何至由天王以及诸侯、大夫无一人一事不加诛绝者乎?过於深求而反失《春秋》之本旨者,实自复始。虽其间辨名分,别嫌疑,於兴亡治乱之机亦时有所发明。统而核之,究所谓功不补患者也。以后来说《春秋》者,深文锻炼之学大抵用此书为根柢,故特录存之,以著履霜之渐,而具论其得失如右。程端学称其《尊王发微》、《总论》二书外,又有《三传辨失解》,朱彝尊《经义考》因之。然其书,史不著录,诸儒亦罕所称引。考《宋史·艺文志》及《中兴书目》,均有王日休所撰《春秋孙复解三传辨失》四卷,或即日休所撰之书,端学误以为复作欤?然则是驳复之书,非复所撰也。
《春秋胡传考误》·一卷(通行本)明袁仁撰。仁有《尚书砭蔡编》,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谓宋胡安国愤王氏之不立《春秋》,
《春秋惜阴录》·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世沐有《周易惜阴录》,已著录。是编於《经》义刻意推求,而往往失之迂曲
《春秋指掌》·三十卷、《前事》·一卷、《后事》·一卷(内府藏本)国朝储欣、蒋景祁同撰。欣字同人,康熙庚午举人。景祁字京少
《春秋随笔》·二卷(洗马刘权之家藏本)国朝顾奎光撰。奎光字星五,无锡人。乾隆乙丑进士,官泸溪县知县。是编不载《经》文,但
《空山堂春秋传》·十二卷(通行本)国朝牛运震撰。运震有《空山堂易传》,已著录。是编说《经》,不信三《传》,动相驳难,盖宋
《春秋义》·三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顾懋樊撰。懋樊有《桂林点易丹》,已著录。是书朱彝尊《经义考》云“未见”。前有懋樊
《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内府藏本)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自刘向、刘歆、桓谭、班固皆以《春秋传》出左丘明,左
《春秋阐义》·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曹学佺撰。学佺有《易经通论》,已著录。是书朱彝尊《经义考》注曰“未见”,盖不甚
《春秋合题著说》·三卷(永乐大典本)元杨维桢撰。维桢字廉夫,号铁崖,山阴人。泰定四年进士。初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转
《春秋通论》·五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绍攽撰。是书与所著《笔削微旨》相为经纬,而往往循文敷衍,罕所发明。如《桓三年》
《春秋诸国统纪》·六卷、目录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齐履谦撰。履谦字伯恒,大名人。官至太史院使。事迹具《元史》本传。此
《春秋识小录》·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程廷祚撰。廷祚有《大易择言》,已著录。是书凡《春秋职官考略》三卷,《春秋地名辨
《春秋五礼例宗》·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张大亨撰。大亨字嘉父,湖州人。登元丰乙丑乙科。何薳《春渚纪闻》、王明清《玉照
《春秋集传纂例》·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唐陆淳撰。盖释其师啖助并赵匡之说也。助字叔佐,本赵州人,徙关中。官润州丹阳县主
《春秋三传事实广证》(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采诸书所载春秋时事迹列於三《传》之下,意取互相参证。然左氏亲
《春秋例要》·一卷(永乐大典本)宋崔子方撰。考《宋史·艺文志》,子方《春秋经解》十二卷、《本例》、《例要》二十卷,知子方
《春秋大事表》·五十卷、《舆图》·一卷、《附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顾栋高撰。栋高有《尚书质疑》,已著录。是书以
《春秋本例》·二十卷(内府藏本)宋崔子方撰。是书大旨以为圣人之书,编年以为体,举时以为名,著日月以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本
《春秋集要》·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锺芳撰。芳字仲实,琼山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是书以《集要》为名,故文
《春秋考》·十六卷(永乐大典本)宋叶梦得撰。是书於宁宗开禧中,与《春秋传》、《春秋谳》同刻於南剑州。元程端学作《春秋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