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元李廉撰。廉字行简,庐陵人。明杨士奇《东里集》云“廉於至正壬午以《春秋》举於乡,擢陈祖仁榜进士。官至信丰令。遇寇乱,守节死。时南北道梗,未及旌褒。明初修《元史》时,故交无在当路者,有司又不知采录以闻,故史竟遗之。”则廉实忠义之士,非以空言说《经》者矣。此书以诸家之说薈萃成编。《自序》谓:“先《左氏》,事之案也。次《公》、《穀》,传《经》之始也。次三《传》,注专门也。次疏义,释所疑也。总之以胡氏,贵乎断也。陈、张并列,择其长也。又备采诸儒成说及他传记略加疏剔,於异同是非始末之际,每究心焉。”然是编虽以胡氏为主,而驳正殊多。又参考诸家,并能掇其长义。一事之疑,一辞之异,皆贯串全经以折衷之。如谓仲子非嫡,隐公不得谓之摄;齐桓之霸基於僖、襄;三桓之盛兆於鲁僖;不书吴败越夫椒,责其不能复雠;书葬昭公,罪鲁不以季氏为逆;书葬刘文公,罪畿内诸侯之僣;书筑蛇渊囿,责定公受女乐而荒:持论俱明白正大。《总论》百馀条,权衡事理,尤得比事属辞之旨。故,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多采录焉。廉《自序》题“至正九年己丑”,又称:“读《经》三十年,窃第南归,叨录剧司,乃成是书。”考元史陈祖仁榜在顺帝至正二年。盖廉於乡举之岁即登进士第,而通籍颇晚。闭户著书,故得潜心古义,不同於科举之学也。
《左传统笺》·三十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姜希辙撰。希辙字二滨,馀姚人。明崇祯壬午举人。国朝官至奉天府府丞。此书循文
《春秋集古传注》·二十六卷、《或问》·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郜坦撰。坦,淮安人。是书成於乾隆乙丑。首为《纂例》十五篇
《春秋属辞》·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赵汸撰。汸於《春秋》用力至深。至正丁酉,既定《集传》初稿。又因《礼记·经解》之语
《春秋三书》·三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张溥撰。溥有《诗经注疏大全合纂》,已著录。是书第一编曰《列国论》,凡二十
《麟经统一篇》·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杞撰。杞字成夫,湖州人。万历丁酉举人,官福清县教谕。其书不载《经》文,惟以《
《春秋测微》·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朱奇龄撰。奇龄字与三,号拙斋,海宁人。康熙中贡生。是书前冠以《王朝列国世次族系
《春秋传注》·三十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严启隆撰。启隆字尔泰,乌程人。前明诸生。其说谓孔子欲讨陈恒而不得,故作《春
《春秋集传》·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赵汸撰。汸有《周易文诠》,已著录。是书有汸《自序》及其门人倪尚谊《后序》。尚谊称
《春秋世族谱》·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陈厚耀撰。春秋之世,自王朝以迄诸侯大夫得姓受氏,各有源流。其人之见於《经》、《
《春秋经解》·十三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宋孙觉撰。觉字莘老,高邮人。擢进士第,官至御史中丞。事迹具《宋史》本传。此书题
《春秋通义》·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考《宋史·艺文志》,蹇遵品、王晰、家安国、邱葵皆有《春秋通义》,其书均
《读春秋略记》·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朱朝瑛撰。朝瑛有《读易略记》,已著录。其学出自黄道周,颇不拘墟於俗见,而持论不必
《箴膏肓》·一卷、《起废疾》·一卷、《发墨守》·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汉郑玄撰。《后汉书》玄本传称,任城何休好《公羊》学
《春秋说》·三十卷(永乐大典本)宋洪咨夔撰。咨夔字舜俞,於潜人。历官端明殿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有咨夔《自序》,
《春秋左传典略》·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陈许廷撰。许廷字灵茂,海盐人。万历中诸生,以荐授兵部司务。其书每一公为一卷,
《春秋正旨》·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高拱撰。拱字肃卿,新郑人。嘉靖辛丑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谥文襄。事迹具
《左氏春秋镌》·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陆粲撰。粲有《左传附注》,已著录。是编乃其由工科给事中坐劾张璁、桂萼谪都匀驿丞时
《读左日钞》·十二卷、补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朱鹤龄撰。鹤龄有《尚书埤传》,已著录。是书采诸家之说,以补正杜预《春秋
《春秋备要》·三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翁汉麐撰。汉麐字仔安,常熟人。其书以胡《传》为主,亦节录《左氏》以明事之本末
《春秋义解》·十二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刘梦鹏撰。梦鹏字云翼,蕲水人。乾隆辛未进士,官饶阳县知县。是书卷首列孟子、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