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象数论》·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宗羲撰。宗羲字太冲,号梨洲,馀姚人。前明御史尊素之子。康熙初,荐修《明史》,以老疾未赴。是书宗羲《自序》云:“《易》广大无所不备,自九流百家借之以行其说,而《易》之本义反晦。世儒过视象数以为绝学,故为所欺。今一一疏通之,知其於《易》本了无干涉,而后反求程《传》,亦廓清之一端。”又称王辅嗣《注》简当而无浮义,而病朱子添入康节先天之学为添一障。盖《易》至京房、焦延寿而流为方术,至陈抟而岐入道家,学者失其初旨,弥推衍而轇轕弥增。宗羲病其末派之支离,先纠其本原之依托。前三卷论《河图》、《洛书》、先天、方位、纳甲、纳音、月建、卦气、卦变、互卦、筮法、占法,而附以所著之《原象》为内篇,皆象也。后三卷论《太元》、《乾凿度》、《元包》、《潜虚》、《洞极》、《洪范》数、《皇极》数以及六壬、太乙、遁甲为外篇,皆数也。大旨谓圣人以象示人,有八卦之象、六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七者备而象穷矣。后儒之为伪象者,纳甲也,动爻也,卦变也,先天也,四者杂而七者晦矣。故是编崇七象而斥四象,而七者之中又必求其合於古,以辨象学之讹。又《遁甲》、《太乙》、《六壬》三书,世谓之“三式”,皆主九宫,以参详人事。是编以郑康成之太乙行九宫法证《太乙》,以《吴越春秋》之占法、《国语》泠州鸠之对证《六壬》,而云后世皆失其传,以订数学之失。其持论皆有依据。盖宗羲究心象数,故一一能洞晓其始末,因而尽得其瑕疵。非但据理空谈,不中窾要者比也。惟本宋薛季宣之说,以《河图》为即后世图经,《洛书》为即后世地志,《顾命》之《河图》即今之黄册,则未免主持太过,至於矫枉过直,转使传陈抟之学者得据经典而反唇,是其一失。然其宏纲巨目,辨论精详,与胡渭《易图明辨》均可谓有功《易》道者矣。
《周易本义晰》(无卷数,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胡良显撰。良显字忠遂,别号得岑,汉阳人。康熙辛卯举人,官武城县知县。是编皆推
《十愿斋易说》·一卷、《霞舟易笺》·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吴锺峦撰。锺峦字峦稚,武进人。崇祯甲戌进士。官桂林府推官。
《周易本义拾遗》·六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李文炤撰。文炤字朗轩,长沙人。康熙癸巳举人。其书用朱子古本并为六卷。《自序》
《易图通变》·五卷、《易筮通变》·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雷思齐撰。思齐字齐贤,临川人。宋亡之后,弃儒服为道士,居乌石观
《周易浅述》·八卷(内府藏本)国朝陈梦雷撰。梦雷字省斋,闽县人。顺治己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缘事谪戍,后蒙恩召还,校正铜
《周易爻变义蕴》·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陈应润撰。应润,天台人。始末未详。《黄溍集》有是书《序》,称其字曰“泽云”。
《宋元周易解提要、附易解别录》(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前署养素堂纂本。又有黄叔琳名字二私印,盖即叔
《周易说统》·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振渊撰。振渊字彦陵,仁和人。是编大旨宗程朱《传》、《义》,凡诸儒说理可互证者,
《易赘》·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王艮撰。艮字无闷,号不菴,歙县人。是书每条皆泛论《易》理,不标经文。凡与人问答书中有
《羲经十一翼》·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傅文兆撰。文兆,金谿人。其书凡分五篇。《上古易》第一,《观象篇》第二,《玩词篇》
《周易象辞》·二十一卷、附《寻门馀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黄宗炎撰。宗炎字晦木,馀姚人。宗羲
《周易浅解》·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步瀛撰。步瀛字翰仙,河南新安人。康熙辛未进士。是编题其父含命意而步瀛笔受者,昔
《今文周易演义》·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徐师曾撰。师曾字伯鲁,吴江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师曾初从吕祖谦本
《古周易订诂》·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何楷撰。楷字元子,晋江人。天启乙丑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唐王聿键起兵於闽,以为
《易原就正》·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包仪撰。仪字羽修,邢台人。拔贡生。其始末无考。观其《自序》,称早年闻有《皇极经
《读易私言》·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许衡撰。衡字平仲,河内人。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谥文正。事迹具《元史》本传
《易经一说》(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王俶撰。俶字善思,彭山人。其书大旨以程《传》、《本义》原互相发明,不容偏废。坊
《周易古本》·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华兆登编。兆登,无锡人。是书成於万历中。分《文王卦辞》上、下,《周公爻辞》上、下
《周易清解》(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江见龙撰。见龙字寿水,杭州人。康熙中诸生。其说《易》,主象与理而略於数。如解《
《易象管窥》·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黄正宪撰。正宪字懋容,秀水人。与其兄少詹事洪宪皆喜谈《易》。洪宪有《周易集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