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东风、周宪主编的这本《文化研究》创办于2000年,主要刊载当代文化研究方面的论文。本书是第十三期。内容包括:历史记忆中的影像政治;视觉文化研究;回到伯明翰学派:重访霍尔;德国媒介文化理论的突进:邂逅基特勒;文化研究的未来:和格劳斯伯格对话。《文化研究(第13辑)》适合从事文化研究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文科专业师生,以及对此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在中国迅速崛起的全球化语境中,思考当代中国的文化问题,我们急需两种视角。一是立足于本土的文化经验和中国问题意识;二是跨越国界进入异邦文化的他者视野。两种视角的互动或许是探讨中国文化问题的有效路径。为此,陶东风、周宪主编的这本《文化研究(第13辑)》共推出了五个单元,既有当代中国文化问题的讨论,也有西方前沿理论的译介。其中,圆桌讨论一“历史记忆中的影像政治”和圆桌讨论二“观看的实践:视觉文化研究”属于“向内看”,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实践,对集体记忆、文化政治、文化表征、视觉文化的研究范式等具体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专题一“回到伯明翰学派:重访霍尔”、专题二“德国媒介文化理论的突进:邂逅基特勒”和专题三“文化研究的未来:和格劳斯伯格对话”属于“向外看”,以霍尔、基特勒和格劳斯伯格三个人物为核心,对英国伯明翰学派、德国媒介文化理论和美国文化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译介和阐释。《文化研究(第13辑)》主要内容视角独特、史料丰富、立论辩证,值得一读。
主编的话圆桌讨论一历史记忆中的影像政治历史·记忆与再现的政治“哀悼”仪式与作为修辞的“墓碑”——一种新主流意识形态的重建多余的人如何归来——论电影《秋之白华》记忆与生产——评电影《钢的琴》老北京与新城南——身份、记忆与再现后金融海啸时代香港(电影)的自我想象——以《岁月神偷》为例圆桌讨论二观看的实践:视觉文化研究跨学科性与视觉文化展示性观看:视觉文化批判文化相对主义和视觉转向作为媒介研究的视像研究视觉思想史:从屏面到屏幕论局部照与观者之看的偶然性——以行为艺术的文献性摄影为例感知的政治——论鲁特曼和维尔托夫的“城市交响乐”电影“诗意”广告:话语符号建构的视觉政治专题一回到伯明翰学派:重访霍尔文化研究与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若干错综复杂的情况与问题表征与媒介专题二德国媒介文化理论的突进:邂逅基特勒传播媒介史绪论城市,一种媒介留声机,电影,打字机弗里德里希·基特勒的冷热与未来走向媒体本体论——向弗里德里希·a.基特勒致敬专题三文化研究的未来:和格劳斯伯格对话文化研究的到来:开场白紧张的未来:文化研究的工作地图和图例文化研究的述行模式文化研究中的教学与政治工作——评《将来时态的文化研究》为文化研究而工作《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总目《文化研究》稿约
陶东风,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化研究》丛刊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已经出版的相关专著包括《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文学史哲学》、《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从超迈到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后殖民主义》、《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从美学到文化——陶东风学术自选集》、《90年代审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文学与文化》等,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知识分子与社会转型》,翻译《文化研究导论》等。周宪,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化研究、美学和文艺学等方面。著有《视觉文化的转向》(2008)、《审美现代性批判》(2005)等。
理论文体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高吉亚斯修辞学与柏拉图真修辞学;三风格说、崇高体和基督风格;作家决定论;结构主义文体学;偏离与突出;中国古代文体风格理论等。...
作品目录序,宿白致谢,胡素馨(Sarah E. Fraser)1.导言,胡素馨(Sarah E. Fraser)I.朴素,丰富与形象的消失2.“少欲知足
国学常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本书特色 邱芬编写的《国学常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以中华民族悠久的国学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传统国学知识...
杨树达-中国修辞学 古书句读释例 本书特色 本书针对修辞学、古书断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举例、评述,对经典例句逐一进行列举、对比,*后判明是非、取之以理...
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 内容简介 20世纪*后的30年中,性别研究渗透到了学术研究与文艺创作的各个方面。人们对于性别的关注深刻影响了翻译实践、翻译理...
中国文化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本书是中国文化史研究早期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考察了从上古到近古的中国文化的生成、定型、发展的历史。全书以资料丰富见长,立论也颇有深...
古希腊风化史 本书特色 从西方文明起源言必称希腊中,我们不难理解,希腊(加上随后的罗马) 文化不折不扣地是今天西方文化(政治、经济、法律、哲学、文学、自然科学、...
罗常培文集-第三卷 内容简介 《罗常培文集(第3卷)》原名《国音字母演进史》,是作者1930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主讲《中国音韵沿革》讲义的一部分,1934年由上海...
城市记忆 本书特色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每个人都像个拾荒者一样,捡来砖砖瓦瓦,亲手构筑属于自己的城。这圈养着记忆的城,在光阴的雾霭里若隐若现,让人着迷。有的城...
中华语文大观园 本书特色 语文趣话、说文侃字、物名溯源、文化撷英、称谓由来、趣说俗语、幽默诗赋、成语典故、趣联轶事、语林趣话等,尽罗列其中,将语文精妙绝伦的一面...
中华美德书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做到选材广泛,涵盖古今代表篇什;追求体例新颖,导读、原文、赏析三信一体;注重风格优美,解释深入浅出,突显美学趣味,富有欣赏价值。相...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 本书特色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学员们,通过学习《雪域知识百科金钥》,开启世界文化宝库中具有曙光灿烂、殊胜加持甘露之雪域文化知识宝门,并使之...
中国古村落:张壁村 本书特色 晋中盆地,历史上晋商的兴衰之地,绵山北麓,隐蔽着古堡式的张壁村。村里村外皆砖墙叠砌,地下有长达三千余米的立体古代军事地道网,“明修...
注释学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文献注释的名称、类型、内容、义例以及文献注释与经学、校勘学、版本学、目录学、考据学、义理之学、古籍整理、古文今译、词典编...
新世代愛情魔女──深雪香港大學歷史系畢業的高材生,後更修畢專業法律課程卻放毅然放棄高薪優渥的前途無悔地選擇投身寫作之路。正如深雪自己所說的:『我想永遠寫作,直到...
中国古代官场习俗-乌纱 龙袍 大堂 内容简介 中国民俗文化系列,搜寻古籍方志野史,汇集各族民俗材料,进行科学调查研究,揭示中华大地上“活化石”和“活古代”的诸文...
汉字王国 本书特色 《汉字王国》是一个外国人写的——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女士,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的特点,选粹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的...
文化产业漫谈 本书特色 在我国,文化产业是一新兴产业,但其发展势头迅猛,截止2012年年底,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8.5%。朱东亮所...
怎样作哀挽联 本书特色 对联的普遍应用,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有耳闻目睹,问题是有些媒体所传播、许多人口头所诵玩、不少场合所揭示的所谓对联,相当大的一部分其实并非...
北京三百六十行 本书特色 本书分门别类对旧北京的工商业作了一一描述。共列二十四类,七百四十一行齐如山先生在提到写本书的缘由时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的手艺工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