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天,我收到香港大学mba的录取通知书,即将在香港开始新的求学生涯。我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国,其中包括很多在国际大投行工作的同学。突然间我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他们问我中国的投行与华尔街的国际大投行工作状态、工作内容有什么不同,我该如何回答?于是我一时兴起,写了几篇系列文章,题为《中国与华尔街不同的投行人生》,在这几篇文章里,我结合一本描写华尔街投行人士经历的书monkeybusiness,对比了中国投行人的状态是多么的与之不同,又有哪些相似。半年以后,一个名为“计兮”的微博账号转载了我的这一系列文章,随后这些文章就在微博上火了起来,甚至被多家财经媒体的官方微博多次转发。在此之前,几乎从来没有人详细记录过中国投行人士真实的工作状态,而描写美国华尔街投行职场生涯的书和电影却已经接近泛滥,并且使局外人产生了一种幻觉:中国的投行也是这个样子——天天出入高档场所、高级酒店,纸醉金迷,夜夜笙歌。另一方面,有些在华尔街国际投行工作过的人看不起中国的投行,觉得中国并没有真正的投资银行,中国的投行人士素质较差,无法和那些在国际投行工作过的人相比。以上种种都让我这个“纯土鳖”投行人士产生了一种要为中国投行人士“正名”的想法。2013年夏天,在本书快要写完的时候,我发现事实上仍然有很多人对中国的投行业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很多人更喜欢以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别人在做什么。在香港和伦敦求学期间,一些我新结识的朋友,听说我在投行工作,在不经意的聊天中提及了一些对中国投行的误解:一个在商业银行做投行业务的人说:那你成天都与合同打交道吧?一个在国际大投行做sales的人问我:那你平时买什么股票?一个在伦敦做外汇业务的人听说我在国内投行负责过中后台业务,说:那你主要是做行政工作的吧?于是我意识到这本书确有出版的必要——作为一本对中国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及过去几年中国投行发展历程的普及型读物。时至今日,到投行工作仍然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一系列电影开始抨击华尔街的拜金文化,投行大裁员的报道也经常见诸媒体。自2012年下半年起,中国的投行业更是进入了又一轮寒冬。有不少年轻人仍然试图进入投行工作,而无视整个行业在走下坡路的趋势。究其原因,还是前些年一直持续的投行的造富效应。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想多赚钱的冲动,毕竟,这也是个人能力的某种反映。从去年到今年,我在网络上和现实中仍然遇到不少刚毕业的年轻学生问我:请问怎样才能进入投行?我想进入投行工作,辛苦不怕!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往往会反问他们:请问你是真的喜欢投行的工作状态还是就是想多多赚钱呢?如果是想赚钱,赚钱的工作其实不少,但都要慢慢从基层做起。而我发现,即使我说了再多关于投行的工作压力大、出差时间长、没有个人生活、遇到市场不好时日子非常难过,很多向我提问的人却仍然对投行持有美好的幻想,哪怕我在心里已经默默判定这个理想青年完全不适合投身投行工作。其实这也是我写这本书想要告诉大家的事情——对有志进入投行工作的朋友而言,本书将为你提供一份职业选择的参考。本书是以我2007年到2011年的投行经历为基础,但在我任职pe公司及求学mba期间,仍然持续关注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因此也增加了许多近几年中国投行界的新鲜事和对这些事件的个人评述。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某种程度上,我已经经历了中国投行一个即将过去的时代。的确,投行是一份特别的经历,让我又爱又恨。这份工作让我牺牲了许多个人时间、放弃了许多爱好、甚至造成了个人健康问题,但却给了我丰富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见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敬业的做事态度,足以受益终生。很多朋友在网上看过我的《中国与华尔街不同的投行人生》后建议我据此写成一本小说,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原原本本记述我真实的投行经历和案例。其实现实的人生远比戏剧精彩,虚构的部分却可能增加对这个行业的误解——那就恰恰违反了我的初衷。书稿写成后,我自己有点担心,这份以个人经历为主线的纪实读物会不会写得过于坦白?因为我不仅写了太多中国投行真相和传言,更写了太多自己真实的体验与感受——我的得意,我的不满,我的软弱,我的坚持。但如果这能因此让阅读的你体会到人在投行的真实状态,并因此收获一些做人做事的感悟,就足以支持我如此行文的勇气。
是的,没错!你将在这本书里看到*真实的本土投行。小艳红用她信手拈来的众多细节将本书无限逼近真实的本土投行。从项目上的酒局与饭桌,到差旅中的行程与住宿;从前期承揽时的察言观色与可劲忽悠,到中期执行时的咬文嚼字与反复打磨,直至后期销售时的周密筹划与反复路演;从项目出不来、考试通不过、奖金拿不到的经典苦闷,到客户认可、老板褒奖、公司升职的个人喜悦。这些点点滴滴无一不是广大本土投资银行工作者们看过之后都将会心一笑的细节。……
是的,没错!你将在这本书里看到*真实的本土投行。
小艳红用她信手拈来的众多细节将本书无限逼近真实的本土投行。从项目上的酒局与饭桌,到差旅中的行程与住宿;从前期承揽时的察言观色与可劲忽悠,到中期执行时的咬文嚼字与反复打磨,直至后期销售时的周密筹划与反复路演;从项目出不来、考试通不过、奖金拿不到的经典苦闷,到客户认可、老板褒奖、公司升职的个人喜悦。这些点点滴滴无一不是广大本土投资银行工作者们看过之后都将会心一笑的细节。
……
班妮,在北京求学六年,于国内知名院校取得法学学士及硕士学位,随后来到上海,先后在律师事务所、投行、PE公司工作。在国内一家中型券商的投资银行部工作三年后,即从投资银行部高级经理升任投资银行运营管理部主管,负责投行项目质量控制、资本市场和后台运营工作。当年即领导资本市场部为公司赢得证券时报“最佳定价能力投行”称号。其文章《中国与华尔街不同的投行人生》在微博和微信上被各主要证券、财经媒体帐号广泛转载,因该文章的传播和关注,接受过彭博记者、丝路记者关于中国投行业的采访,其关于投行的文章被丝路网(www.silu.com)记者译成英文刊载。2012年至2013年间,于财经杂志《陆家嘴》上发表若干篇关于投行、股权投资以及商学院的文章。2013年下半年,在香港大学完成了MBA求学历程,期间持续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变化,写作此书。
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张一弛)北京大学经济类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的是反映近年来国外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教学体系与内容规范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我国该学科的建设与...
《美丽战争:化妆品巨头全球争霸史》回顾了从十九世纪世界美容化妆品业萌芽到今天美容化妆品业全面繁荣的发展历程,探析了当今全球
ProductDescriptionThefirstbooktousetheunexpecteddiscoveriesofneurosciencetohelpu...
董如峰,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临床咨询专家、组织心理顾问、英国剑桥经理人协会认证培训师、美国NGH认证催眠师,多家杂志及其他媒体特约心理嘉宾,曾为20多家大型...
德鲁克头脑整理术 本书特色 德鲁克一生共创作41部管理著作,被称为“现代管理之父”。他的理论恰到好处地对管理的本质做出了系统的诠释,获得了全世界的普遍认同,是顶...
有人说“人生就像是一张白纸,看你能在上面画些什么”,老天爷给了我们每个人一张纸,有的光滑些,有的粗糙些,别管是哪一种,你
香港证券市场全透视 本书特色 本书从香港证券市场的基本的基本特点、监管制度、投资产品、投资者构成、股市投资的分析方法及策略、证券市场投资风险、证券市场融资策略、...
《广告创意(第2版)》第一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内出版的第一本研究广告创意的高校教材。作者根据多年广告创意
《地产征途:12年地产营销策划实录》作者是一位有着12年工作经验的房地产业操盘手,他带领着自己创立的房地产咨询公司成功操作了很
MarkCubanshareshiswealthofexperienceandbusinesssavvyinhisfirstpublishedbook,Howt...
只上了4年小学的松下幸之助,带领3名员工白手起家,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电器制造集团,奠定了13本商业的精神,被誉为“经营之神”;
精益管理技术:中国企业升级换代决战未来的核心武器 本书特色 从丰田喜一郎开始,经由大野耐一及今井正明等 人创造的精益管理思想和技术正持续地影响着世界经 ...
销售如何说.顾客才会听 销售如何做.顾客才会买 本书特色 《销售如何说,顾客才会听》是从销售人员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说,顾客才会听;如何做...
京瓷的成功轨迹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日本“京瓷”工业企业的管理经验,并介绍了其创始人的生平事迹、人生哲学与经营理念,对其创造性经营方式进行全面阐述。京瓷的成功轨...
《御馔·姜述》内容简介:了解一道菜不仅要了解它的做法,更重要的是了解它背后隐藏的故事,或者它所蕴含的意义。食,讲究的不仅是
机关秘书工作规范大全 本书特色 秘书岗位既容易锻炼人,也容易埋没人,运用之妙,全在于从业者的心领神会。掌握工作规范即掌握了:领导信任的“金钥匙”,群众配合的“如...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可行性研究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书编写组遵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珍藏版 本书特色 摩根士丹利《财富》共同推荐投资经典读物俗语道:“华尔街,一头是摇篮,另一头是坟墓。”这句话很精辟,但并不完整。它忽略了中间的...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变革 本书特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发展也与互联网思维息息相关。本书详细讲解了互联网思维对企业的影响,其带来的新的商业、服务模式,以及其...
品牌营销策划与管理 本书特色 《品牌营销策划与管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等院校市场营销类教材系列》系统、全面探讨品牌营销基本理论和实战技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