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的总裁雷?克拉克曾说过:“唯有特定的头脑才能看出一个汉堡包的美。”从一个汉堡,看见一个世界。全球各式各样的汉堡在本书中都得到了全面展现。
纽约“新学院”(the new school)大学教授安德鲁?f.史密斯先生以简洁明快、富有韵味的文笔,讲述了汉堡从工人填饱肚子的街头食物,逐渐成为素食革命的产业龙头。在跃居全球性地位的过程中,汉堡借着顺应当地文化和口味,成功地俘获了人们味蕾和胃口,并改变了世界的饮食结构。
本书既包含生动有趣的故事、精美的插图,还包含数十个食谱,便于读者“亲自操作”。无论对美食家还是学者,此书都是值得推荐的。
安德鲁?f.史密斯教授从汉堡作为19世纪美国小贩出售的街头食物开始讲起,讲述了整个汉堡的发家史,以及汉堡风行美国及全球的原因。同时,汉堡还成为文化领域富有表现力的一个符号。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汉堡在营养、经济和文化方面引发的广泛冲突,例如国际文化间的“麦当劳全球化”问题。
作为一本配有多汁、肉美、味浓插画的读物,《吃的全球史:汉堡》一书必将刺激全球汉堡迷们的味蕾。
2006 年 11 月,众议员贝蒂•布朗提交了一份议案给德克萨斯州议会,正式认定德州的阿森斯市为“汉堡的发源地”。议案的依据是,她认为在19世纪80年代,弗莱彻•戴维斯在其位于阿森斯的午餐柜台发明了汉堡。德州议会就该议案举行了听证会。2007 年 3 月,州议会通过了该议案。无独有偶,威斯康星州议会也于 2007 年 8 月通过了一个议案,认定查理•那格林才是汉堡的发明者,而西摩镇才是真正的“汉堡之乡”。公开宣称是汉堡发明者的其他有力竞争对手还包括曼切斯家的弗兰克及查理两兄弟、康乃迪克州新哈文市的路易斯•兰斯。前者据说于 1885 年已经在纽约的伊利县集市摆设了**个汉堡摊点。而后者据说于1900 年左右开始卖汉堡。所有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没有关键证据浮出水面来支持任何一方的说辞。谁发明了汉堡三明治——如果把汉堡严格界定为一种夹杂两片面包之间的热牛肉馅饼的话——这恐怕永远也弄不明白了。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种牛肉与面包的组合是在 19 世纪末期问世的,远远晚于三明治以及牛肉馅饼的问世。
三明治的发明
汉堡的久远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 18 世纪的英国。据说那里是三明治的起源地。18 世纪 60 年代,有位法国人皮尔 - 金•格罗斯里(Pierre-Jean Grosley)曾经到伦敦游历。他回国后,将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书。他的书成为 18 世纪*畅销的伦敦旅游指南。在书中,格罗斯里记录了一名政府大臣如何持续打了 24 小时牌,靠吃一种两片面包夹的牛肉来支撑自己。格罗斯里宣称,这道餐点就是以这位打牌的大臣朋友的名字命名的。然而,格罗斯里并未点明这道餐点的名字或者发明者。但是《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在他的日记中记载着他于 1762 年 11 月 24 日在一家叫做“可可树”(Cocoa-Tree)的时尚男士棋牌俱乐部里吃到了一种叫“三明治”的食物。综合上述两项资料,三明治的发明者可能就是约翰•蒙塔古(John Montagu),也就是第四代的三明治伯爵(Earl of Sandwich),他在 1760 年代曾担任海军部长一职。事实上,这位伯爵也不太可能是把一片牛肉夹在两片面包中吃的**人。尽管如此,此后他还是被誉为三明治的发明者。
无论起源如何,三明治做起来容易吃起来方便,因为便利而大获成功。它的美味也是成功要素之一:多层次使口感和质感更加丰富多样;而其主料(面包和牛肉)却又相对独立。三明治首先在英国上层社会风行起来,到 18 世纪 70 年代,三明治的烹饪食谱已经在英国的烹饪书上出现,而到 19 世纪早期,类似的食谱也现身美国。大部分食谱都说三明治应该用四方形或者三角形的薄片面包、隔夜的海绵蛋糕或者面包卷,切成一口可食的大小。推荐的夹心馅料包括芝士、火腿、虾仁、牡蛎、炖肉、蟹肉、龙虾、明虾、香肠、牛舌、凤尾鱼和家禽肉。女主人们把这些可口的小餐点放到午宴、茶点、晚餐或者野餐会上,或者装在篮子里方便远行者取食,当然在茶室也有出售。因为小巧到可以一口吃下,这些三明治常放在大浅口盘内,不需要单独摆盘。
在美国,三明治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上流社会家庭享用的是精巧型的三明治,而劳工阶层则需要更大的面包卷做成的更丰盛、更多样化和更有饱足感的三明治,这些能够带来三明治常常在客栈和酒馆出售。1880 年,一名英国观察家曾对美国的酒馆吧台做过描述,说那里满是堆积如山的巨型牛肉三明治。他宣称,一个管饱一顿。这些三明治被扫光的速度之快令他惊异不已。酒吧还常常免费派发这样的三明治给客人做午餐,希望能刺激酒水的消费增长。牛肉从一开始就被当作三明治的夹馅,而且很多烹饪书里都提到了关于薄片牛肉加芥末的三明治食谱。牛肉三明治虽然畅销,却不是人人都适合食用。松软面包中夹的牛肉片虽然薄却颇难嚼烂,特别是对于那些牙口稀松或全无的人而言——这类人在 19 世纪并不少见。消化不好的人也没法吃切片或切块的牛肉,而消化不良的情况在 19 世纪非常普遍,欧洲和美国的医务工作者常常建议此类病人食用生牛肉。精瘦的生牛肉被仔细剁碎撒在面包上,或者精榨其汁液,加热后作“牛肉茶”饮用。到 19 世纪 70 年代,刮取生牛肉末的食谱已经面世,因此也出现在了欧洲和美洲的烹饪书中,如伊丽莎白•S. 米勒(Elizabeth S.Miller)的《厨房里》(1875)。在《波士顿烹饪学校烹饪书》中,玛丽•J. 林肯(Mary J. Lincoln)写到,生牛肉三明治稍微烤后更美味。鞑靼牛排则是一种更好的烹制生牛肉的方法,在餐馆的菜单和英国的烹饪书上都可见到,例如查尔斯•赫尔曼•西恩(Charles Herman)的《精选配餐》(1901,参见书末食谱)。
1867年,一名纽约医师詹姆斯•H.萨利斯包瑞(James H. Salisbury)站出来反对吃生牛肉。他和其他医务人员认为生牛肉会致病。他建议可以换成吃刮取下来的牛肉,并把牛肉压成厚一英寸的小肉饼来烤制。他还提议,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加入黄油、胡椒、盐、伍斯特酱汁(Worcestershiresauce,一种微辣的酱油醋汁)、芥末、山葵汁或柠檬汁作调料(见书末食谱)。到 1889 年,“萨利斯包瑞牛排”的食谱已现身医学书籍和烹饪书中。类似的食谱也改名换姓地问世,例如一个比较常见的名字是“汉堡牛排”。这个名字在 19 世纪后期变得非常通用。而“萨利斯包瑞牛排”直到**次世界大战时才开始流行起来。当时由于民众爱国心作祟,“汉堡牛排”这种听上去很德国化的名字被“萨利斯包瑞牛排”取代。但是,无论叫什么名字,这样的牛肉饼都是装盘盛出,用刀叉切割享用的。
……
安德鲁·F.史密斯是一位汉堡迷,他在纽约“新学院”(the New School)大学教授烹饪史。著有《垃圾食品与快餐之百科全书》(2006),并编辑了《牛津美国饮食指南》(2007)一书。
孟兆庆,永远追求美味与感爱平衡的优雅天秤座,甘心臣服于糖、油、蛋、粉与火候变化的O型女子,矢志推广“全民自己动手玩烘焙”这
目录烘焙基础篇烘焙基本原料烘焙工具和模具蛋清的打发蛋糕篇椰香麦芬戚风蛋糕抹茶戚风蛋糕天使蛋糕酒渍果粒蛋糕香蕉松糕岩浆巧克
法國藍帶廚藝學院的學習範本取得料理世界的護照就從這一本開始!◎嚴選素材4種分類:水果、堅果、香料、巧克力類,清楚易尋◎20種
新编家庭泡菜200样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专门介绍家庭如何制作泡菜的菜谱书。《新编家庭泡菜200样》分为蔬菜类、水果类、豆制品类、禽蛋畜肉类四大类共计200样,每...
刁嘴 本书特色 《刁嘴》分为“饮馔谈往”和“吃食探微”两大部分,共收文章五十多篇,既涉及饮食潮流、社会风俗,也关注日常吃喝、人情世态;从帝王、高官到文人、百姓,...
川味儿家常菜 本书特色川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其取材广泛,百菜百味,以善用麻辣著称,是*受大众青睐的美味。《川味儿 家常菜》精心挑选了一百余道经典川味儿家常菜,...
陈达叟《本心斋蔬食谱》记当时他认为鲜美的、无人间烟火气的素食二十品,每品都配有十六字赞。这二十品是:一、啜菽(豆腐条切淡煮
从德里的宫廷到伯明翰的巴蒂餐馆,从孟买的午餐递送者到日本的军用饭盒,《咖喱传奇》讲述了一系列人们耳熟能详的印度美食历史,
饺子加工技术与配方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十章,系统介绍了饺子的起源及发展过程,饺子的原料,饺子的制作过程,饺子的营养保健功能,以及速冻饺子的生产工艺技术等;同时介...
咖啡馆的文化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风行欧洲的文化读本,日常生活中的咖啡馆,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咖啡和狂飙激进的政治。同中国的茶文化一样,咖啡馆的演变,浓缩着整个欧...
本书取材于中国第一本高端美食杂志《美食与美酒》,内容源自杂志6年来最受欢迎的年度专辑《最值得品尝的100种味道》。每年年终,
在这个世上,有两样东西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第一样是我们头顶的璀璨星空,第二样则是让懒人从买菜、洗菜、择菜、切菜,以及煎
Beauty系列06--消脂瘦身汤 内容简介 木耳白果黄豆汤 双冬木耳汤 芥菜蕃茄汤 扁豆木耳冬瓜汤 ...
养生中国茶 本书特色 如何识茶选茶泡茶,因人因时因症饮茶,一本尽知!严选200多种经典茶方茶膳茶饮,简单易操作!小小茶叶让您轻松养生!养生中国茶 内容简介 开门...
经典曲奇500 本书特色 《经典曲奇500》“食全食美”的曲奇书!畅销英、美、日、韩等15个国家,总销量达2,000,000册!!※ 简明易懂的说明,贴心的烘培...
蔡澜食材字典 本书特色 美食是供懂得它的人享受的,蔡先生对我说过,沉迷于鱼翅鲍鱼,实际上并不懂得美食,这种饮食上暴飱天物的暴发户心态与美食家无缘。《蔡澜食材字典...
《微醺之恋》作者韩良露,写过影评、电影剧本,又制作过记录片、新闻节目,更喜欢研究天上星象,收集地上的城镇,在十多年的旅游
家庭100%美食系列(52)-百变米饭 内容简介 家庭百分百,说健康、谈美食、聊旅游、追时尚,关注孩子成长,品味家居休闲……精打细算,讲究实惠,给您百分百的关怀...
千古食趣-说说吃的那些事儿 本书特色 中国是“吃文化”*悠久的国家,中国人会吃,也讲究吃。中国人的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往往还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
風靡各大時尚都市,巴黎、東京、紐約,人手一罐!「預先做,隨時吃」的新食感沙拉革命!「上班族、便當族、外食族」新選擇!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