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的总裁雷?克拉克曾说过:“唯有特定的头脑才能看出一个汉堡包的美。”从一个汉堡,看见一个世界。全球各式各样的汉堡在本书中都得到了全面展现。
纽约“新学院”(the new school)大学教授安德鲁?f.史密斯先生以简洁明快、富有韵味的文笔,讲述了汉堡从工人填饱肚子的街头食物,逐渐成为素食革命的产业龙头。在跃居全球性地位的过程中,汉堡借着顺应当地文化和口味,成功地俘获了人们味蕾和胃口,并改变了世界的饮食结构。
本书既包含生动有趣的故事、精美的插图,还包含数十个食谱,便于读者“亲自操作”。无论对美食家还是学者,此书都是值得推荐的。
安德鲁?f.史密斯教授从汉堡作为19世纪美国小贩出售的街头食物开始讲起,讲述了整个汉堡的发家史,以及汉堡风行美国及全球的原因。同时,汉堡还成为文化领域富有表现力的一个符号。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汉堡在营养、经济和文化方面引发的广泛冲突,例如国际文化间的“麦当劳全球化”问题。
作为一本配有多汁、肉美、味浓插画的读物,《吃的全球史:汉堡》一书必将刺激全球汉堡迷们的味蕾。
2006 年 11 月,众议员贝蒂•布朗提交了一份议案给德克萨斯州议会,正式认定德州的阿森斯市为“汉堡的发源地”。议案的依据是,她认为在19世纪80年代,弗莱彻•戴维斯在其位于阿森斯的午餐柜台发明了汉堡。德州议会就该议案举行了听证会。2007 年 3 月,州议会通过了该议案。无独有偶,威斯康星州议会也于 2007 年 8 月通过了一个议案,认定查理•那格林才是汉堡的发明者,而西摩镇才是真正的“汉堡之乡”。公开宣称是汉堡发明者的其他有力竞争对手还包括曼切斯家的弗兰克及查理两兄弟、康乃迪克州新哈文市的路易斯•兰斯。前者据说于 1885 年已经在纽约的伊利县集市摆设了**个汉堡摊点。而后者据说于1900 年左右开始卖汉堡。所有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没有关键证据浮出水面来支持任何一方的说辞。谁发明了汉堡三明治——如果把汉堡严格界定为一种夹杂两片面包之间的热牛肉馅饼的话——这恐怕永远也弄不明白了。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种牛肉与面包的组合是在 19 世纪末期问世的,远远晚于三明治以及牛肉馅饼的问世。
三明治的发明
汉堡的久远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 18 世纪的英国。据说那里是三明治的起源地。18 世纪 60 年代,有位法国人皮尔 - 金•格罗斯里(Pierre-Jean Grosley)曾经到伦敦游历。他回国后,将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书。他的书成为 18 世纪*畅销的伦敦旅游指南。在书中,格罗斯里记录了一名政府大臣如何持续打了 24 小时牌,靠吃一种两片面包夹的牛肉来支撑自己。格罗斯里宣称,这道餐点就是以这位打牌的大臣朋友的名字命名的。然而,格罗斯里并未点明这道餐点的名字或者发明者。但是《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在他的日记中记载着他于 1762 年 11 月 24 日在一家叫做“可可树”(Cocoa-Tree)的时尚男士棋牌俱乐部里吃到了一种叫“三明治”的食物。综合上述两项资料,三明治的发明者可能就是约翰•蒙塔古(John Montagu),也就是第四代的三明治伯爵(Earl of Sandwich),他在 1760 年代曾担任海军部长一职。事实上,这位伯爵也不太可能是把一片牛肉夹在两片面包中吃的**人。尽管如此,此后他还是被誉为三明治的发明者。
无论起源如何,三明治做起来容易吃起来方便,因为便利而大获成功。它的美味也是成功要素之一:多层次使口感和质感更加丰富多样;而其主料(面包和牛肉)却又相对独立。三明治首先在英国上层社会风行起来,到 18 世纪 70 年代,三明治的烹饪食谱已经在英国的烹饪书上出现,而到 19 世纪早期,类似的食谱也现身美国。大部分食谱都说三明治应该用四方形或者三角形的薄片面包、隔夜的海绵蛋糕或者面包卷,切成一口可食的大小。推荐的夹心馅料包括芝士、火腿、虾仁、牡蛎、炖肉、蟹肉、龙虾、明虾、香肠、牛舌、凤尾鱼和家禽肉。女主人们把这些可口的小餐点放到午宴、茶点、晚餐或者野餐会上,或者装在篮子里方便远行者取食,当然在茶室也有出售。因为小巧到可以一口吃下,这些三明治常放在大浅口盘内,不需要单独摆盘。
在美国,三明治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上流社会家庭享用的是精巧型的三明治,而劳工阶层则需要更大的面包卷做成的更丰盛、更多样化和更有饱足感的三明治,这些能够带来三明治常常在客栈和酒馆出售。1880 年,一名英国观察家曾对美国的酒馆吧台做过描述,说那里满是堆积如山的巨型牛肉三明治。他宣称,一个管饱一顿。这些三明治被扫光的速度之快令他惊异不已。酒吧还常常免费派发这样的三明治给客人做午餐,希望能刺激酒水的消费增长。牛肉从一开始就被当作三明治的夹馅,而且很多烹饪书里都提到了关于薄片牛肉加芥末的三明治食谱。牛肉三明治虽然畅销,却不是人人都适合食用。松软面包中夹的牛肉片虽然薄却颇难嚼烂,特别是对于那些牙口稀松或全无的人而言——这类人在 19 世纪并不少见。消化不好的人也没法吃切片或切块的牛肉,而消化不良的情况在 19 世纪非常普遍,欧洲和美国的医务工作者常常建议此类病人食用生牛肉。精瘦的生牛肉被仔细剁碎撒在面包上,或者精榨其汁液,加热后作“牛肉茶”饮用。到 19 世纪 70 年代,刮取生牛肉末的食谱已经面世,因此也出现在了欧洲和美洲的烹饪书中,如伊丽莎白•S. 米勒(Elizabeth S.Miller)的《厨房里》(1875)。在《波士顿烹饪学校烹饪书》中,玛丽•J. 林肯(Mary J. Lincoln)写到,生牛肉三明治稍微烤后更美味。鞑靼牛排则是一种更好的烹制生牛肉的方法,在餐馆的菜单和英国的烹饪书上都可见到,例如查尔斯•赫尔曼•西恩(Charles Herman)的《精选配餐》(1901,参见书末食谱)。
1867年,一名纽约医师詹姆斯•H.萨利斯包瑞(James H. Salisbury)站出来反对吃生牛肉。他和其他医务人员认为生牛肉会致病。他建议可以换成吃刮取下来的牛肉,并把牛肉压成厚一英寸的小肉饼来烤制。他还提议,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加入黄油、胡椒、盐、伍斯特酱汁(Worcestershiresauce,一种微辣的酱油醋汁)、芥末、山葵汁或柠檬汁作调料(见书末食谱)。到 1889 年,“萨利斯包瑞牛排”的食谱已现身医学书籍和烹饪书中。类似的食谱也改名换姓地问世,例如一个比较常见的名字是“汉堡牛排”。这个名字在 19 世纪后期变得非常通用。而“萨利斯包瑞牛排”直到**次世界大战时才开始流行起来。当时由于民众爱国心作祟,“汉堡牛排”这种听上去很德国化的名字被“萨利斯包瑞牛排”取代。但是,无论叫什么名字,这样的牛肉饼都是装盘盛出,用刀叉切割享用的。
……
安德鲁·F.史密斯是一位汉堡迷,他在纽约“新学院”(the New School)大学教授烹饪史。著有《垃圾食品与快餐之百科全书》(2006),并编辑了《牛津美国饮食指南》(2007)一书。
英子减肥食单 本书特色 日本料理研究专家柳泽英子系列作品之一,本书突破66万册,亚马逊网站瘦身小菜系列排行榜*,畅销的瘦身用书。既是吃货又不爱运动的我真的瘦下来...
精选美味家常菜-爱上厨房-金版 本书特色 本书力求迎合大众的需求,在原料选购、营养功效、烹调技法、*佳搭配等诸多方面力求一个“新”字,突出家常菜的好吃、营养、易...
吉国瑞,编剧,撰稿人。《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祖脉天水》《揭秘西夏陵》等十余部央视纪录片撰稿。哔哩哔哩弹幕网(B站)高人气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总编剧、总撰稿。浙江...
粤菜王888 内容简介 《粤菜王888》紧抓粤菜中的精品菜式,但又以粤菜家常菜为主,突出美味、易学、易操作的特点,介绍了888道具有代表性的粤菜做法,意在让读者...
欧洲饮食文化史-从石器时代至今的营养史 内容简介 人类从粗糙杂乱的进食到达当代高度发展的饮食文化,所走过的路既冒险艰辛又曲折有趣……书中详尽地途述了猿人的食物、...
“无印良品(MUJI)”品牌食谱书。“无印良品”创始于日本,其本意是“没有商标与优质”。虽然极力淡化品牌意识,但它遵循统一设计
作者經常遊歷世界各地,學習當地的菜式,煮食經驗打破地域界限。作者在此書中介紹了42個亞洲特色甜品,包括中國、東南亞及日本。
《跟爱和自由一起做面包》是作者的呕心沥血之作,与其前两部作品相比,《跟爱和自由一起做面包》中所包含的面包数量更多,涵盖的
亲手做零食 家人放心吃 本书特色《亲手做零食家人放心吃》一书中分享了多种健康美味的零食,把美好的滋味用*健康的方式表达,不必担心摄入的热量及添加剂的问题。书中作...
巧妙調製出獨家配方的花果茶,然後專門定製享飲這種茶所使的茶具,再然後憑着茶品與茶具的新穎組合為party營造氣質,這多像是小資
排骨50味-巧厨娘微食季-B01 本书特色 巧厨娘微食季更有33个品种,从不同的角度拆分巧厨娘的精华部分,独立成册,小巧方便,图片精美,适合各类读者收看和学习。...
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 本书特色 “我是一个馋人,常常两肩担一口,东西南北走。无他,觅食而已。但吃的也不是珍馐美味,只是平常百姓家的日常之食。所以,我不是美...
清香四溢的柔软时光(文化名家话茶缘 插图本) 内容简介 《清香四溢的柔软时光》以“文化名家话茶缘”为主线,精选了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等众多名家谈...
《台湾好野菜》是种籽设计继《二十四分之一挑食》《你好土,我好菜》后推出的节气生活书系之一,以台湾野菜为出发点,工笔插画描
是誰?能夠成功說服歐巴馬,在白宮後院花園裡開闢自耕小菜圃。是誰?讓美國名廚波登公開在自己的書中提及這位可敬的對手。誰的食
中国风俗文化集萃---中国古代饮酒习俗 内容简介 历史是割不断的。许多古老的习俗仍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产生着重要作用。当中国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时,怎样继承古代风俗...
《钟鼓楼》内容简介:《钟鼓楼》是刘心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并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
家常意大利面--温馨与美味独具的意大利面 内容简介 有人说鲜奶油与意大利面是意大利面料理中的绝配,而白酱是由面粉、牛奶以及鲜奶油打底的白色酱,当意大利面遇上浓稠...
中国茶典全图解 本书特色 中国茶典全图解让你轻松掌握,由新手迅速蜕变成高手;更有茶人、茶事、茶史,让你了解茶背后的点点滴滴。200余幅精美清晰大图,绿茶、白...
ThomasKeller,chef/proprieteroftheFrenchLaundryintheNapaValley--"themostexci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