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丛书命名为《岭南教育家丛书》。“家”这一称谓,通常被赋予了某些神秘甚至神圣的色彩。其实,“家”既可以指经营某种行业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如渔家、行家),也可以指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如画家、科学家),还可以指某种学术流派(如儒家、法家)。史学大家司马迁将其著作《史记》的目的阐述为“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见,能“成一家之言”亦是成为“家”的因素之一。综观上述含义,那些能够展现“自成一家”特点、具备独特教育思想和主张、具有鲜明教育风格和特色的教师、校长等教育工作者,皆可以称之为“教育家”。另外,“教育家”不仅包括已经功成名就、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上和当代的教育名家,还应该包括那些已经崭露头角、正在成长中的好校长好教师。丛书借名“岭南”,是因为岭南文化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在几千年文化发展的历程中,岭南教育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在岭南教育发展史上,也曾涌现出张九龄、朱九江、陈献章、康有为、梁启超等教育大家。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作为中国经济与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排头兵,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岭南教育家丛书:做幸福的语文仁者》:1.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同学我们的老师都很敬业,那时候湾沟林业局第二中学每年都能考上一个大学生,几个大专和十几个中专,这还是相当不错的成绩。我的老师明显比三道花园林场时的要多,实力当然也强大。我认真读书,初中毕业时,考了全年级**名,物理和化学是一张卷,我分数*高,及格了,据老师讲只有我及格了。我喜欢物理和化学,那里边的知识和道理让我着迷,因为小学时候读过一本关于恒星、彗星等天体知识的科普读物,我老是试图用初中学过的物理和化学知识来解释天体运动和形成,不得其解。我对天体、不明物体非常着迷,花了一个月的伙食费订了一本叫做《飞碟》的杂志,很可惜我只拿到一期,其余的据说被一个物理老师拿走了,但当我终于鼓足勇气向他询问时,他摇了摇头。化学书上总有些实验,有一次教我们化学的老师居然说要做个实验给我们看,全班都很兴奋,我更是急迫地期待这一不可思议的时刻,我在想象着,那时候,发生在眼前的景象该是多么真实而离奇。老师说他将做一个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过了许久,一点动静也没有,我实在着急,就向化学老师求问,老师似乎想了起来,说:“学校没有镁条了,以后再说吧!”此后,我又盼望了许久,但终究没有了消息,我的实验梦就此破碎。很快就初中毕业,而我一上高中就必须决定自己学文还是学理。我毫不犹豫地选了文科,因为我的数学实在是太差了。自然,我就再没有看过任何实验,自然,选学理科的同学也没有看到过任何实验。但我至今仍然遗憾,我常想,如果那时候能有几次物理的、化学的实验,是不是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些同学的未来,甚至我的未来?但是生活中没有“如果”,“如果”永远是安慰人,让人在头脑中出现虚幻的想象,天天生活在“如果”中的人会发现我们的人生永远被不完美包围,被缺憾包围,被不曾发生的事件包围。上了高中,就没了体育课。高中文科缺地理老师,学校就把一位体育老师(也是音乐老师)调过来教地理;高一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关玉梅;高二班主任、语文老师兼历史老师是沈玉柱,后来他吃不消,学校又把另一位体育老师也调过来教历史,于是,体育课自然没办法上了。地理和历史两位老师干活十分卖力,各有绝招,相比较而言,地理老师办法更多一些。他的名字叫武仲仁,多才多艺,讲课精彩,深受学生爱戴,我们高考时地理科成绩在浑汀市排在前几名。历史老师有一个可爱之处,讲课不惜力气。有一阵子拖拉机在我们班级窗户底下施工,机器的轰鸣声使整个教室都颤动,但他竟然拼命地讲课,力竭声嘶的高音盖过了拖拉机的噪声,让我们深为感动。但他讲的内容其实也就是把书一段段读一遍,都是我们完全能自己做的工作。政治也是一段段读原文,再时而画几条横线,就算是讲完了课。语文和数学老师是专业的,讲课不合糊,一听就知道是高手。尤其数学,我上高一时是李老师教的,上高二时是学校的教务主任亲自任教,他叫孙基慎,是浙江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听口音应该是南方人,头圆圆的,戴着副圆玻璃片的眼镜,因为那时候戴眼镜的人十分稀少,我们偷偷给他起的绰号是“孙眼镜”。“孙眼镜”的粉笔字写得又快又好,说话速度非常快。令人称奇的是,他写字是不看黑板的,他面对全班同学,背对着黑板写字。所有的例题不看书,不看教案,直接写在黑板上。据说他原先写字也和别人一样正常,但后脑勺、后背、后腿总是被学生用各种能投掷的东西偷袭,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苦练了这种非正常的写字法。我深感荣幸的是,学校发现了我的长处是综合排位比较稳定,总是文科**名,我的短处是数学从来就没有及格过。……
宋如郊,教育硕士,特级教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校长。省级学科带头人,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骨干教师国家培训首期学员,广东省首批国培对象,首批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在《学科教育》《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研究》等十余家报刊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参与市级以上“九五”至“十二五”课题13项,论文、课题、教学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40余项。策划并撰写、主编学术著作、工具书、教参学辅资料等120余部,逾2000万字,在国内近20家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2期)、《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兼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导师团成员,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高中文科类名教师”项目培养对象实践导师等。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修订本)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为依托,以文化审视的眼光,分析和介绍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从远古时期的...
史林有声/陈舜臣随笔 本书特色 《史林有声》是陈舜臣先生关于中日历史和文化的又一本随笔文集。海外人士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关注点和观察角度与我们通常所见有所不同。...
中国老会馆的故事 本书特色 全国各大城市过去都曾数量不等地分布着会馆组织,有的村庄现在也能找到会馆遗址,海外华人驻地也大多有会馆。会馆是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在寄籍地...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内容简介 人的精神,人的社会,整个人类世界,浸泡在一种很少有人感觉到其存在,却无一刻能摆脱的东西里,这种东西叫符号。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目录 引...
中国文化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概论中国文化,在编章展开之前,有必要就全书的核心概念、涉及范围、基本宗旨等问题预作说明,是为绪论。本书作为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公共课...
民间常用对联3000副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五部分,包括春联、行业联、生活联、致贺联、祭祀联,在各类对联中,又按民俗张贴位置划分成若干小类,在每个小类中,选取若干...
厭倦了水泥叢林的單調生活嗎?快來體會自然庭園的魅力吧!看完本書,即使是小小的陽台一隅,也能讓您的想像具現成一座夢幻的庭園。◎Welcome To My Gard...
作者简介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1926年生于挪威奥斯陆.1949年获得瑞士苏黎士理工学院(ETH)建筑文凭.1952-195...
欧洲如一面镜子 本书特色 触摸欧洲文明,从碎石窄巷、小桥流水人家;到咖啡馆、面包房;再到爱琴海和葡萄园;直至博物馆和教堂;城堡和王室;还有歌剧院和大学;还有绿色...
梁宗岱:穿越象征主义/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21世纪,世界文化正面临一个新的转折。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原教旨主义,必须大力推进多极制衡和文化的多...
方立天,浙江永康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著有《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佛教哲学》、《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生态批评的空间 内容简介 在21世纪,生态学似乎已经成为一门“颠覆性的学科”,它将要“颠覆”的是300年来支配人类社会突飞猛进、为所欲为的价值观,世界观。“ 颠...
作品目录自序一 鲁迅与中国文化二 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附录一 中国现代中短篇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二 中国文学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名家通识讲座)俄罗斯文化十五讲 本书特色 《俄罗斯文化十五讲》编辑推荐:俄罗斯文化是俄罗斯人民创造的一种文化历史类型,由俄罗斯民族意识的独特结构所决定,它是俄...
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本书特色 蔡尚思编著的《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以三十个问题为线索,讲述了中国文化人立身治学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国文化精华的一部分,尤其是值...
宋元戏曲史 本书特色 《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多年从事戏曲研究的一部总结性著作,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古典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作”。它大大提升了戏...
《纸边闲草》内容简介:《纸边闲草》是从事近代文献研究、整理与收藏的名家张伟先生有关纸页研究鉴赏的随笔集。全书共分六辑,第一
房龙讲历史 本书特色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读他的书都将受益匪浅。他为世人留下的主要著作大约有30多部,每部书都由他自己...
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前 言**章 绪 论**节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 语言*...
墨舞碧歌繼《非我傾城》再度傾情巨獻!穿越三世+揪心纏綿+搞笑鬥智網路書評超過五萬則,點擊率已達上千萬第三屆華語言情小說賽季冠軍、年度亞軍作品這個故事裡有愛、有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