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构形表面上看是文字构形单位与所记录语言单位音、义之间的联系,其深层实际上是通过字形结构,逆推古人造字时的思维过程。“倒写构形”是指利用字形或构字部件上下颠倒以表意的文字构形方式。《汉字学论稿》是作者李守奎多年对汉字学研究的理论结晶。
★ 16开平装,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16年6月1版1印
★本书隶属于人民美术名家学术文丛
★ 人民美术出版社重大办主任张啸东从选题策划到美术设计为本书投入大量的精力,还题写了书名
★每篇文章皆标注原载刊物名称及出版年限,包括《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中国文字研究》《华夏文化论坛》《江汉考古》《简帛》《考古》等
我所理解的“汉字学”,是古今贯通、考据与理论并重、考释与阐释并行的汉字学,是从汉字本体研究出发,探讨汉字的构成及其演变的学科。汉字学理论的构建既要充分吸收传统汉字理论及其研究成果,也要充分参照现代语言文字理论。
汉字学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古文字、俗文字与现代汉字,汉字学史与汉字文化、疑难字考释与已释字阐释、语文政策与汉字规范等等,这些都是汉字学研究的对象。每一个学者的兴趣与精力都有限,重点关注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很难做到全面研究。多年来我一直开设汉字学课程,思考一些问题,断断续续发表了一些相关的文章,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的一些想法。现在把过去的东西集中在一起,分为《说文》研究、文字考释、文字理论、楚文字学、文字编工具书等五个专题编成一个论文集出版。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把自己这些年对于汉字学的思考归拢归拢,总结一下得失,作为下一步继续学习与研究的起点;第二是给有志于汉字研究的青年学者提供一点参考和教训。
对于广阔而深邃的汉字学,我所思考研究的问题十分有限。
一、《说文解字》研读与思考
《说文》是文字学学者的手头**,时常翻阅。没有翻烂一两部《说文解字》的文字学学者大概不是很多。从学术史的角度评估《说文》,怎么拔高都不为过。从今天的现实需求来说,既要充分吸取其精华,也不能受其束缚,必须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时代在发展,学术在进步,就以古文字考释为例,《说文》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就很不相同。早期学者大都是把古文字字形与《说文》比对,以字形的相似性作为释字原则,所以十分强调《说文》的作用,大都认为《说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必由之路,是开启古文字的钥匙,学好《说文》才能进行古文字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古今和地域不同文字系统之间的龃龉让学者有意保持与《说文》之间的距离。现在古文字研究己经发展到了释读问题基本上解决的新阶段,这就开启了另外一条古文字学习与研究的道路——认字可以直接从出土文献和古文字构形系统入手,《说文》作为辅助性工具书,供查阅参考。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后者更加便捷有效。每个学者心目中的《说文》都不会完全一致,从汉字学学术史和汉字学现状整体上去把握十分重要。
我个人学习文字是从《说文》入手的,购买的**本《说文解字》是在1981年。几十年里时常翻阅《说文》,从一个字一个字的解读到《说文》的理论体系思考,认识逐渐清晰,课堂上也多次讲授,但每次都各有侧重,讲授内容很少一样。讲稿草草,随讲随丢,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东西。入选的几篇与《说文》相关的论文,大都没有太多的学术价值,只是表示我个人学习与研究的起点。*后一篇《汉代的文献整理与文字研究——〈说文〉产生的背景与特点》算是我现在对《说文》的一个总体认识。我很期望将来能有时间对《说文》有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
二、古文字考释
我一直认为文字考释是汉字学的基础,也是汉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对文字本体构形、应用及其演变的深入研究,汉字学就成了空中楼阁;脱离语言与文本的汉字研究,就永远无法看清汉字的真相。我个人研究的主要精力一直放在了古文字考释上,从蹒跚学步开始,摇摇晃晃走到现在,积了几十篇小稿,大都不值一读。近几年写的与清华简相关的考释文章已经收到《古文字与古史考》一书中。这次又选了几篇,有的浅显,有的比较深入:有的通畅,有的迂曲:有的正确,有的错误,谈不到敝帚自珍,主要目是为初学者提供一些学习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前几篇是分析字形,考释文字,或一条条札记拼凑,或—个字深究下去,都是我所说的文字本体的研究。《〈成王为城濮之行〉通释》在考释文字的基础上全篇通解。古文字考释既是汉字学的需求,也是文献学的需求,选这一篇意在强调古文字考释必须走与文献学相结合的道路,不能眼里只有一个个的文字而没有其所记录的语言、所书写的语篇。*后一篇是通过包山卜筮简字迹分析抄本的抄写过程,这实际上延伸到了书法研究的领域,之所以用“字迹”这个概念,而回避字体、书法等,主要是因为不懂书法,防止外行乱说,见笑大方。从书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字体,古文字研究为书法提供便利。古文字研究与书法相结合,互惠互利,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汉字理论
文字理论部分是本论文集的重点。所谓的汉字理论,就是提炼一套概念,构建一个话语体系,清楚准确地描写汉字的各种现象,正确地表达各种规律,为汉字考释与汉字阐释提供方法与证据的支持。我们必须防止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理论而理论的形式主义做法。理论必须从汉字研究的实践中来,还得回到汉字研究的实践中去。《汉字论纲》是一个授课纲要,也是我在吉林大学期间对汉字的整体把握。从成文到现在过去了好多年,现在又有一些新的想法,这次收录时适当加些按语补充。通过学习刘钊先生的《古文字构形学》,我提出“动态的文字构形”,区别于选取一批封闭的材料进行描写的“静态的文字构形”,《淸华简〈系年〉文字考释与构形研究》一书其实就是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应用。上编考释部分追根溯瀕,前后比较,是动态的研究;下编则是对《系年》文字构形系统的静态描写,把这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汉字的构形。《说清华简〈系年〉中的装饰性笔画“一”》研究范围十分狭窄,题目小到不能再小,之所以选入此文,我想表达的是汉字构形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空间。饰符在汉字构形中几乎被忽略,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构字部件,其丰富性与复杂性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更何况其它。汉字构形研究需要我们深入材料,实实在在地从一笔一划做起。《表意字的表达功能与古文字考释》、《汉字倒写构形与古文字的释读》、《系统释字法与古文字考释》三篇的特点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所概括的理论指导古文字阐释与考释,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理论回到实践中去。其中《汉字倒写构形与古文字的释读》一文己经收录到去年刚出版的论文集中,不宜再行收录,但由于这几篇文章是一个系列,就留个存目和提要。
隶定问题是从编写《楚文字编》时就开始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清华简整理过程中,凸显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隶定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操作问题,我很希望隶定是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的有序操作。我自己的操作就是理论模糊状况下的混乱无序,期望将来自己在这个问题上能够操作得更好一些。两篇文章算是我前后两个时期对这个问题的探索过程,也是为《楚文字编》修订提供一点预备的理论。
四、楚文字与楚文字学
楚文字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前几个专题中的楚文字考释与楚文字的隶定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单列一个专题主要是为了勾勒楚文字研究的整体面貌,提出建构“楚文字学”的设想。这个工作刚刚开始,还很薄弱,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
五、古文字文字编
文字编工作让我受益很多。自己做了一点点对学术有益的工作就得到这么多支持与肯定,心中颇有不安。衷心感谢前辈时贤对我的鼓励!十多年来三部文字编,体例不断改进,至《包山楚墓文字全编》,己经是殚思竭虑,难以有所突破了。更理想的古文字字编需要彻底打破固有的思路,从头做起。我个人力所不及,所以除了修订旧作外,以后就不再扩展这项工作了。
李守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任职於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历史系和中文系,主要从事古文字考释、出土文献研究和汉字学研究,任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1993年东北师范大学汉语史方向毕业後,曾长期在吉林大学学习和工作,受到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2009年至今主要从事清华简整理与研究。
明清巴蜀诗学研究(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引论部分纵向考察论述巴蜀古代诗学,论述巴蜀文人自汉代司马相如、唐代陈子昂、李白、宋代苏轼、王灼对明清巴蜀诗人及诗学所...
中国耀州瓷艺术研究 本书特色耀州瓷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本书概论了耀州瓷的艺术风格流变,并且分专题论述了金银器、玻璃器、绘画以及古代粉本对于耀州瓷多彩的艺术风...
柳诒徵文化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作者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突破就事论事、就人论人的研究理路,在注重对被研究者所处时代和文化环境考察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柳诒微的...
作品目录第廿一折 流霞春戏,祸起青衣第廿二折 小雪初晴,红颜心机第廿三折 恍惚梦觉,昨夕今夕第廿四折 剑出正气,鹭立寒汀第廿
沐浴中的女性 本书特色 《中国沐浴文化》从纵横角度畅论沐浴,把沐浴上升到文化层次,引起了学术界和世人的关注,通过网络还卖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地。《沐浴中的女性》的...
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变 内容简介 《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变》一书所展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宏观的和长程的文化视野。它对人类各大文明体系发生、发展的嬗变机制的说...
汉字结构系统与传统思维方式-中华博士文库 本书特色 《中华博士文库:汉字结构系统与传统思维方式》作者截取秦汉小篆系统的汉字为切入对象,并与殷周文字系统进行溯源性...
普通话语音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汉语知识丛书之一,讲解普通话语音,是商务印书馆推岀的雅俗共赏的知识性读物。它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金有景撰写,既有一般的汉语知识介绍,又...
中国民间故事史 本书特色 一部资料性与学术性并重的著作,适合普通读者。精装再版,不可多得。中国民间故事史 内容简介 学界泰斗钟敬文先生认定本书“作为系统研究中国...
作者简介:俞挺 / YU TING男,1972/5/23,上海建筑师、美食家、专栏作家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学士、同济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博士、教授级高工、国家一级...
李白与巴蜀资料汇编 目录 序 言李白留蜀中诗及历代文人咏李白李白留蜀中诗 萤 火 即 景 咏石牛 上楼诗 晓 晴 登太华观 初 月 对...
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音序本) 内容简介 本词典收入具有相反、相对意义的反义词语(含单音词、比音词和四字短语)2500余组。正文条目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内容包括词...
木犁书系/我思文丛:文化史的视野 本书特色 文化史的视野是应该极为广阔的。它不仅要烛照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还须透视文化与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的互动关系。换言之,...
大家国学-傅斯年 节选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也是学界公认的自由主义思想家。 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
心灵与境界 本书特色 张岱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他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导师,桃李满天下。张岱年的学...
诸子十六讲 本书特色 《诸子十六讲》分为十六讲,辑录了章太炎、梁启超、陈柱等大师的诸子学术研究成果。其中*、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二、十三、十四、十...
文化社会学 内容简介 第三节古典文化社会学的几个流派如果说19世纪60年代以前孔德、斯宾塞所开辟的道路还很少有人问津的话,那么到了七八十年代,在这条道路上行走的...
咬文嚼字:合订本:2012 第三季 本书特色 汉语是世界上*优美的语言之一。我国自古以来重视语文学习,讲究炼字、遣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热爱母语,要下功夫去...
对比修辞:第二语言写作的跨文化层面 本书特色 对比修辞是一门相对年轻的跨学科研究分支,主要探讨人们的**语言与文化对其运用第二语言进行写作时所产生的影响问题。康...
★新一代建筑师中重要的声音和代表马岩松★用艺术振兴日本乡村★探究建筑与艺术的终极意义★发掘建筑之无限可能的颠覆传统之作★马岩松与MAD的设计笔记【内容简介】川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