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构形表面上看是文字构形单位与所记录语言单位音、义之间的联系,其深层实际上是通过字形结构,逆推古人造字时的思维过程。“倒写构形”是指利用字形或构字部件上下颠倒以表意的文字构形方式。《汉字学论稿》是作者李守奎多年对汉字学研究的理论结晶。
★ 16开平装,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16年6月1版1印
★本书隶属于人民美术名家学术文丛
★ 人民美术出版社重大办主任张啸东从选题策划到美术设计为本书投入大量的精力,还题写了书名
★每篇文章皆标注原载刊物名称及出版年限,包括《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中国文字研究》《华夏文化论坛》《江汉考古》《简帛》《考古》等
我所理解的“汉字学”,是古今贯通、考据与理论并重、考释与阐释并行的汉字学,是从汉字本体研究出发,探讨汉字的构成及其演变的学科。汉字学理论的构建既要充分吸收传统汉字理论及其研究成果,也要充分参照现代语言文字理论。
汉字学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古文字、俗文字与现代汉字,汉字学史与汉字文化、疑难字考释与已释字阐释、语文政策与汉字规范等等,这些都是汉字学研究的对象。每一个学者的兴趣与精力都有限,重点关注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很难做到全面研究。多年来我一直开设汉字学课程,思考一些问题,断断续续发表了一些相关的文章,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的一些想法。现在把过去的东西集中在一起,分为《说文》研究、文字考释、文字理论、楚文字学、文字编工具书等五个专题编成一个论文集出版。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把自己这些年对于汉字学的思考归拢归拢,总结一下得失,作为下一步继续学习与研究的起点;第二是给有志于汉字研究的青年学者提供一点参考和教训。
对于广阔而深邃的汉字学,我所思考研究的问题十分有限。
一、《说文解字》研读与思考
《说文》是文字学学者的手头**,时常翻阅。没有翻烂一两部《说文解字》的文字学学者大概不是很多。从学术史的角度评估《说文》,怎么拔高都不为过。从今天的现实需求来说,既要充分吸取其精华,也不能受其束缚,必须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时代在发展,学术在进步,就以古文字考释为例,《说文》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就很不相同。早期学者大都是把古文字字形与《说文》比对,以字形的相似性作为释字原则,所以十分强调《说文》的作用,大都认为《说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必由之路,是开启古文字的钥匙,学好《说文》才能进行古文字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古今和地域不同文字系统之间的龃龉让学者有意保持与《说文》之间的距离。现在古文字研究己经发展到了释读问题基本上解决的新阶段,这就开启了另外一条古文字学习与研究的道路——认字可以直接从出土文献和古文字构形系统入手,《说文》作为辅助性工具书,供查阅参考。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后者更加便捷有效。每个学者心目中的《说文》都不会完全一致,从汉字学学术史和汉字学现状整体上去把握十分重要。
我个人学习文字是从《说文》入手的,购买的**本《说文解字》是在1981年。几十年里时常翻阅《说文》,从一个字一个字的解读到《说文》的理论体系思考,认识逐渐清晰,课堂上也多次讲授,但每次都各有侧重,讲授内容很少一样。讲稿草草,随讲随丢,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东西。入选的几篇与《说文》相关的论文,大都没有太多的学术价值,只是表示我个人学习与研究的起点。*后一篇《汉代的文献整理与文字研究——〈说文〉产生的背景与特点》算是我现在对《说文》的一个总体认识。我很期望将来能有时间对《说文》有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
二、古文字考释
我一直认为文字考释是汉字学的基础,也是汉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对文字本体构形、应用及其演变的深入研究,汉字学就成了空中楼阁;脱离语言与文本的汉字研究,就永远无法看清汉字的真相。我个人研究的主要精力一直放在了古文字考释上,从蹒跚学步开始,摇摇晃晃走到现在,积了几十篇小稿,大都不值一读。近几年写的与清华简相关的考释文章已经收到《古文字与古史考》一书中。这次又选了几篇,有的浅显,有的比较深入:有的通畅,有的迂曲:有的正确,有的错误,谈不到敝帚自珍,主要目是为初学者提供一些学习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前几篇是分析字形,考释文字,或一条条札记拼凑,或—个字深究下去,都是我所说的文字本体的研究。《〈成王为城濮之行〉通释》在考释文字的基础上全篇通解。古文字考释既是汉字学的需求,也是文献学的需求,选这一篇意在强调古文字考释必须走与文献学相结合的道路,不能眼里只有一个个的文字而没有其所记录的语言、所书写的语篇。*后一篇是通过包山卜筮简字迹分析抄本的抄写过程,这实际上延伸到了书法研究的领域,之所以用“字迹”这个概念,而回避字体、书法等,主要是因为不懂书法,防止外行乱说,见笑大方。从书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字体,古文字研究为书法提供便利。古文字研究与书法相结合,互惠互利,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汉字理论
文字理论部分是本论文集的重点。所谓的汉字理论,就是提炼一套概念,构建一个话语体系,清楚准确地描写汉字的各种现象,正确地表达各种规律,为汉字考释与汉字阐释提供方法与证据的支持。我们必须防止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理论而理论的形式主义做法。理论必须从汉字研究的实践中来,还得回到汉字研究的实践中去。《汉字论纲》是一个授课纲要,也是我在吉林大学期间对汉字的整体把握。从成文到现在过去了好多年,现在又有一些新的想法,这次收录时适当加些按语补充。通过学习刘钊先生的《古文字构形学》,我提出“动态的文字构形”,区别于选取一批封闭的材料进行描写的“静态的文字构形”,《淸华简〈系年〉文字考释与构形研究》一书其实就是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应用。上编考释部分追根溯瀕,前后比较,是动态的研究;下编则是对《系年》文字构形系统的静态描写,把这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汉字的构形。《说清华简〈系年〉中的装饰性笔画“一”》研究范围十分狭窄,题目小到不能再小,之所以选入此文,我想表达的是汉字构形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空间。饰符在汉字构形中几乎被忽略,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构字部件,其丰富性与复杂性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更何况其它。汉字构形研究需要我们深入材料,实实在在地从一笔一划做起。《表意字的表达功能与古文字考释》、《汉字倒写构形与古文字的释读》、《系统释字法与古文字考释》三篇的特点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所概括的理论指导古文字阐释与考释,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理论回到实践中去。其中《汉字倒写构形与古文字的释读》一文己经收录到去年刚出版的论文集中,不宜再行收录,但由于这几篇文章是一个系列,就留个存目和提要。
隶定问题是从编写《楚文字编》时就开始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清华简整理过程中,凸显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隶定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操作问题,我很希望隶定是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的有序操作。我自己的操作就是理论模糊状况下的混乱无序,期望将来自己在这个问题上能够操作得更好一些。两篇文章算是我前后两个时期对这个问题的探索过程,也是为《楚文字编》修订提供一点预备的理论。
四、楚文字与楚文字学
楚文字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前几个专题中的楚文字考释与楚文字的隶定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单列一个专题主要是为了勾勒楚文字研究的整体面貌,提出建构“楚文字学”的设想。这个工作刚刚开始,还很薄弱,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
五、古文字文字编
文字编工作让我受益很多。自己做了一点点对学术有益的工作就得到这么多支持与肯定,心中颇有不安。衷心感谢前辈时贤对我的鼓励!十多年来三部文字编,体例不断改进,至《包山楚墓文字全编》,己经是殚思竭虑,难以有所突破了。更理想的古文字字编需要彻底打破固有的思路,从头做起。我个人力所不及,所以除了修订旧作外,以后就不再扩展这项工作了。
李守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任职於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历史系和中文系,主要从事古文字考释、出土文献研究和汉字学研究,任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1993年东北师范大学汉语史方向毕业後,曾长期在吉林大学学习和工作,受到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2009年至今主要从事清华简整理与研究。
长江流域服饰文化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长江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未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已有的中国历史文化著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似乎形...
一番嚴刑拷打,換得夢寐以求的自由,一場意外競技,換來一個五品女官職位,墨紫剛剛覺得老天爺待她不薄,變故陡起——走馬上任沒幾天,她就遭遇暗巷伏擊!其實,槍打出頭鳥...
学诗百法 本书特色 《学诗百法》系为初学者指示作诗门径而作,全书文字浅显,体例完备,作者对不同体裁的诗的作法条分缕析,举例详尽,学诗者如能按照书中所示门径去做,...
影响历史的100个安徽第一 本书特色 《影响历史的100个安徽**》由叶文成、王亚非主编,安徽历史悠久而弥新,江淮文化博大而精深。本书所选限定为100个...
《文化苦旅》一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在1989年起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
周一良读书题记 本书特色 提起陈寅恪,大家都不陌生,以“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享誉海内外,更以学问渊博而深受敬重,而本书作者周一良先生在研究方法和方向上则深得...
历代避讳字汇典 本书特色 避讳有广狭二义。广义的避讳实际包括敬讳、忌讳与憎讳三种情况。由于封建礼制、礼俗的规定、约束,或出于敬重的原因,而不敢直称尊长名字,以至...
中华生活经典-装潢志 本书特色 《装潢志》一卷,明人周嘉胄撰,该书详细记录了我国古代书画装裱工艺数十道工序的精细实施流程,并结合作者本人的实际装裱经验提出建议,...
名联 名言 名诗三雅集锦 本书特色 沙丹先生经多年的收集和研究,精选名联、名言八百多条,唐诗、宋词三百多首,同时适当多选了一些大家不常见的宋、元、明、清诗和元曲...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本书特色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的《标点符号用法解读》解读填补了规范标准不能深入、不能扩展的空白地带,是对规范标准本身的必要...
中国的运河-苏州/杭州/绍兴/上海 本书特色 ★16开布面精装,铜版纸全彩,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原版复刻,文字凝练,插图精致、设计精良,包装精美,兼具阅读、...
心理學╳邏輯學的獨創詭計天王記錄《幻影城》時代的魔術師推理作家——泡坂妻夫畢生最高傑作日本十大本格推理長篇經典之一七○年代清張社會派全盛期當中異軍突起以解謎為要...
略读指导举隅-跟大师学语文 本书特色 《略读指导举隅》是叶圣陶、朱自清两位先生合作编写的中学国文教学指导用书。1943年初版印行于四川。略读作为精读的补充,在教...
中国的人心与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学分析 本书特色 《中国的人心与文化》是朱建军教授以心理学的眼光来解读传统文化、以人心利弊来检阅传统文化的收获之作,而中国...
《抗战中的中山陵》内容简介: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中山陵作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
《回归实体》内容简介:2016年经济增长放缓,回归实体经济,企业如何实现增长是广大商业界人士共同面临的难题。本书提炼工业时代管
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 本书特色 作者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对中国文艺学学科反思,本书突出思想史的研究视角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时作者注重对对资料的详细钩沉与历史线索的具...
常用语言文字规范手册 本书特色 本书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商务印书馆等相...
白纸黑字NO.3-留得下来的文字 本书特色 “无论是不能,还是不愿、不敢了解历史真相与社会现实,教育都是失败的,人格都是不健全的,既不可能有自由精神,也不可能有...
中国经典童话 本书特色 童话是一种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幻想故事。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的特殊想像,爱好幻想是儿童的天性,而在发展儿童幻想力以哺育儿童健康成长方面,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