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写好文章的书。 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又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足见写好文章之重要。但是,写好文章实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许多人常常体味写作之难、写作之苦,原因虽为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应该是综合修养和方法问题。为了帮助广大写作爱好者快捷地掌握写作技巧,增强写作能力,作者编选了这本《名家谈怎样写文章》一书。 古往今来,文章大家们孜孜以求为文之法,写下大量文质并美的文章,同时,也总结出许多可资借鉴的写作经验,是写作理论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认真学习、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根本性提高。 考虑到读者范围的广泛性,本书所选的81篇文章主要以指导一般写作为重点,兼顾公文写作及文学写作。所有文章均按作者排列,未按内容归类。中国作者的文章排在前面,外国作者的排在后面。8篇附录也是人们写文章时需要参考借鉴和了解掌握的,在此一并收入书中。
收录毛泽东、鲁迅、郭沫若、胡乔木等写作大家、名家关于如何写好文章的文章81篇,并附录相关文件8篇,供广大写作爱好者、文秘人员、一般知识分子、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参考。对于做文章,历来被人们所看重。古人有所谓〔三不朽〕之说,〔立言〕便在其中,三国时曹丕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唐朝杜甫也说过:〔文章千古事〕。可见,做好文章何等重要!古往今来,文章大家们孜孜求索为文之法,留下了大量经典之作,也总结出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但不论是谁,要把文章做好都是件困难的事情。当然,难亦有道,无巧而已;文无定法,却有成规。关键是要下工夫,多学、多看、多思、多写。一言以蔽之:苦事苦做,功到自成。在这个过程中,认真研究古今文章典范的写法,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1.要言之有物——写文章忌空 (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 党八股的□□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不应该、□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2.要言之有文。 ——写文章忌枯燥无味 (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 毛泽东 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一个人七岁人小学,十几岁人中学,二十多岁在大学毕业,没有和人民群众接触过,语言不丰富,单纯得很,那是难怪的。但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现在我们有许多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也不学语言。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因为中国原有语汇不够用,现在我们的语汇中就有很多是从外国吸收来的。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当然我们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现在中党八股毒太深的人,对于民间的、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不肯下苦功去学,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什么是宣传家?不但教员是宣传家,新闻记者是宣传家,文艺作者是宣传家,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也都是宣传家。比如军事指挥员,他们并不对外发宣言,但是他们要和士兵讲话,要和人民接洽,这不是宣传是什么?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只要他不是哑巴,他就总有几句话要讲的。所以我们的同志都非学习语言不可。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要言之有序 ——写文章忌杂乱 (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 毛泽东 党八股的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你们去看一看中药铺,那里的药柜子上有许多抽屉格子,每个格子上面贴着药名,当归、熟地、大黄、芒硝,应有尽有。这个方法,也被我们的同志学到了。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是大壹贰叁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还有大ABcD,小abcd,还有阿拉伯数字,多得很!幸亏古人和外国人替我们造好了这许多符号,使我们开起中药铺来毫不费力。一篇文章充满了这些符号,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不解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说来说去还是一个中药铺,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我不是说甲乙丙丁等字不能用,而是说那种对待问题的方法不对。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低级、□幼稚、□庸俗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来分类,不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的。单单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使用一大堆互相没有内部联系的概念,排列成一篇文章、一篇演说或一个报告,这种办法,他自己是在做概念的游戏,也会引导人家都做这类游戏,使人不用脑筋想问题,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质,而满足于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你就得把问题提出来。提出问题,首先就要对于问题即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加以大略的调查和研究,才能懂得矛盾的性质是什么,这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大略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还不能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也要用分析,不然,对着模糊杂乱的一大堆事物的现象,你就不能知道问题即矛盾的所在。这里所讲的分析过程。是指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因为还没有经过这种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因而问题的面貌还不明晰,还不能做综合工作,也就不能好好地解决问题。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这样,就不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能济事。因为这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形式主义的方法,在我们党内很流行,所以必须揭破它,才能使大家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所办的事才能办好,我们的革命事业才能胜利。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写文章之要诀。 (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 毛泽东 今天会场上散发了一个题名《宣传指南》的小册子,里面包含四篇文章,我劝同志们多看几遍。 □□篇,是从《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上摘下来的,讲的是列宁怎样做宣传。其中讲到列宁写传单的情形:“在列宁领导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次在俄国开始把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当某一个工厂里爆发罢工时,‘斗争协会’因为经过自己小组中的参加者而很熟悉各企业中的情形,立刻就印发传单、印发社会主义的宣言来响应。在这些传单里,揭露出厂主虐待工人的事实,说明工人应如何为自身的利益而奋斗,载明工人群众的要求。这些传单把资本主义机体上的痈疽,工人的穷困生活,mAC日由十二小时至十四小时的过度沉重的劳动,工人之毫无权利等等真情实况,都揭露无余。同时,在这些传单里,又提出了相当的政治要求。” 是“很熟悉”啊!是“揭露无余”啊! “一八九四年末,列宁在工人巴布石金参加下,写了□□个这样的鼓动传单和告彼得堡城塞棉尼可夫工厂罢工工人书。” 写一个传单要和熟悉情况的同志商量。列宁就是根据这样的调查和研究来写文章做工作的。 “每一个这样的传单,都大大提高了工人们的精神。工人们看见了,社会主义者是帮助他们、保护他们的。” 我们是赞成列宁的吗?如果是的话,就得依照列宁的精神去工作。不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不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也不是自以为是,夸夸其谈:而是要照着列宁那样地去做。……
书人为伍 本书特色 姚峥华书人系列随笔集《书人?书事》《书人小记》《书人依旧》《书人肆记》为业界称道,《书人为伍》是该系列的延续。作者以其工笔素描的特有笔法,温...
神秘的测字 本书特色 畅销十多年,销售数百万册,多次修订,完美铸造,中国人不可不知的神秘文化。一册在手,通览神秘文化至俗雅的大智慧。关于本书系:20世纪90提代...
中国人最易说错的话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人文化纠错丛书”中的一本,既重视实用价值,又突出了文化内涵。本书从普通中国人的实际出发,列举了传统习俗、日常交际、工作...
多元与共融-族群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特色 《多元与共融——族群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集结了作者近二十年的族群研究的论文成果,在族群和族群性、族群认同、族群关系等方...
《净行品》是很好的下手处学佛不仅是要对义理有所了解,更要在行门上下工夫。若只知义理而不去实践,则佛法对我们而言,只是如世间哲学一般,不过是多了一些智识和福报而已...
输入的强化-从理论和研究到教学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的目的是向读者详细介绍输入强化(input enhancement)这种第二语言教学方法。输入强化是由Mich...
《小小艺术大师·华夏版:与沈周一起去池塘边》内容简介:沈周(1427—1509),生活在明朝美丽的苏州城,喜欢出门游览,回家便画出
历代茶经酒经论选译 本书特色 本书是“古文佳作类编丛书”系列之一的“历代茶经酒经论选译”专册,具体包括了:东溪试茶录、大观茶论、品茶要录、曲本草、北山酒经、茶经...
容忍与自由 本书特色 “胡适三书”精选了民国大师胡适*具代表性的作品。 《容忍与自由》是胡适文集精品选粹。 《四十自述》可谓中国自传类名篇,从中可看到胡适的...
繼《昨夜的咖哩,明日的麵包》睽違六年,木皿泉最新小說——寫給「活著的人」的至福物語。★ 2019年本屋大賞TOP 6★ 日本書店員票選「讀了必哭的書」TOP 1...
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 本书特色 《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由中华书局出版。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9个章节,主...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本书特色 季羡林自言:到了耄耋之年,忽发少年狂,一系列引人关注的怪论、奇思问世。在季先生的这些怪论奇思中,影响*大的莫过于本书阐述的“三...
原道-(第十四辑) 本书特色 儒学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保守主义的代名词,本刊以全新视角重新挖掘儒学的深层次内涵,内容包括文化热点、文化战略、学术思想与评论、古典新诠...
当代中国的知识感觉与观念感觉 内容简介 对当代知识品格与观念品格的省察,是本书的主题之一。作为一位深深卷入当代复杂的知识思想状况中的参与者,贺照田通过自己对知识...
符号学导论 本书特色 符号学作为一种思想是古已有之的。但是作为一门科学却是19世纪以后才发展起来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哲学家皮尔斯被认为是现代...
弟子规画传 本书特色 王登科编绘的《弟子规画传》让人由看画儿引起阅读兴趣,并由此有兴趣的阅读而进一步地思索,一点点地记在心里,一点点地落实到言行动止,使孩子们不...
一本书读通国学典故 本书特色 了解妙趣横生的国学典故,品读精彩独特的中华之学,用温暖的国学思想熨贴心灵,让古老的典故哲理指引人生,图文并茂轻松阅读,版本权威内容...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体育习俗也是内容繁多、举不胜举。特别各统一王朝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因...
奥斯卡、柏林、威尼斯终身成就奖,戛纳金棕榈得主波兰国宝级大师瓦伊达的实战拍片指南◎ 编辑推荐安杰伊·瓦伊达是波兰国宝级电影大师,“波兰电影学派”领军人物,囊括奥...
服饰-国粹图典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中国传统服装的发展及流行款式的详细解读,带您走进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服饰殿堂。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