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智慧箴言》是列夫·托尔斯泰人生□后十五年的心血结晶、求道之作。他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线,将365天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章节,亲自精心汇编孔子、佛陀、尼采、蒙田、叔本华等哲学大家的语录,融汇数千年思想大家的真知灼见,成就了这部启迪智慧的人生读本。《托尔斯泰的智慧箴言(秋之卷)》的编纂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托尔斯泰在生命的□后一日仍系心于此书的校稿工作。
这位关怀世上无数苦难大众的良知,用他这本智慧哲学的求道巨著,为自己,也为人类,阐释了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读者在每日用心阅读,悉心感悟,践行修行后,定能从书中得到启示和鼓舞,收获平静与幸福感。
《托尔斯泰的智慧箴言(秋之卷)》:
7月1日人心是具备神性的所有的真理都可以在其源头找到神。真理由人表现出来,并不表示真理由人产生,而只是表示人具有能表现真理的澄明本性。
——巴斯噶当雨水通过竹管子流下来的时候,我们会以为雨水来自竹管子,但实际上那是从天空而来的。笃信□□的人向我们阐明神圣道理的时候也是一样,我们会以为那些道理是从讲道的人而来,但事实上是从神那里来的。
——拉马克利西那认为自己的精神力量能独立于神的力量之外——若依老子的说法,这就等于相信风箱不仅是让空气通过的器具,它本身即为制造空气的泉源,并且相信风箱本身即使在真空中亦能产生空气。
——佚名我带着一种特殊的力量,体验到人能做也正在做美丽的、伟大的、善良的事情,但在做这一切事情的时候,人只不过是高于自己的某种东西或某人的“工具”而已——这份情感就是□□信仰。具有□□情怀的人,对所有这些并非由他产生,而只是通过他来完成的奇迹,是带着神圣而喜悦的颤动来面对的。
意志和行为其实都是有源头的,我们有力量做伟大而崇高的事乃是一种奇迹。对于□□的喜悦让我们变得明净,获得平常心,甚而归于无,或者说让我们认识到有比人更崇高的东西存在。当圣灵在生命的源头说话的时候,当我们感觉到是神在为我们运作一切的时候,自己的“小我”必然消失一一先知听到神的声音,年轻母亲感觉到体内胎儿的信息,就是这样的事。当我们只能感觉到自己的“小我”时,我们是一种极有限的存在物,是自私的、受囚困的存在物。可是当我们与世界的生命相融合,与神的声音相呼应的时候,“小我”便随之消失。
——爱弥尔假如我们能走出自己的“小我”,即使只有一刹那,任何人在这一刻都会变成没有恶念的人,甚而变成“能反射光的明净玻璃”——光总是存在的,为什么我们不去反射它?而这一刹那,宇宙万物也会在光辉灿烂中展开在我们周围。
——梭罗伟人的思想基础其实是存在于谦虚的同胞之间的,而且,圣贤在其所接受的深远的启示中表现的特性,其实与一般人在日常工作中所表现的是完全一样的;正因为如此,那才显得尊贵。
真正伟大的智慧虽然只有极少数人获得启示,但这些人只有成为人类精神和思想的代表或范例时,他们的智慧才得以成立。这些人所发散的光,只不过是潜藏于所有人类本质中的力量之表现;这些人并非是不可思议的,也并非是奇迹,而是人类心灵的自然发展。
——世界先进思想人类在世上的真正工作是让自己的存在本质与神相调和;只有在这样的时候,爱与理性的力量才能像流过澄清的运河那样从人的心里流过。
——世界先进思想※让自己保持清净,使得神的力量能从你心中通过。让神的力量通过是莫大的幸福。
7月□日对艺术的评价无论在任何领域,都没有像对作品评价时所用的话——特别是像“艺术”这两个字,那样被滥用了。
当我们竭尽思考仍然感觉到有某些无法完全弄清楚的东西存在时,才真正充分满足于从艺术作品所接受的印象。
——叔本华艺术指的是某个人有意识地以某种外在符号把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传达给其他人,或者说,艺术工作是在以自己的感触感染其他人,引起他们的共鸣。
——佚名艺术是在让隐藏于内心的东西显露出来,让朦胧的变清楚,复杂的变单纯,偶然的变必然。总而言之,艺术揭开并表现了大自然所隐藏的目的。真正的艺术家总是把一切单纯化。
——佚名假如世问的现象只不过如眼睛所见的那样,那么艺术就是在说明眼睛所见的这一切,是在像照相机的暗箱那样把物象表现得更纯粹更鲜明,并做更充分的观察和把握。艺术就如同《哈姆雷特》的剧幕,是舞台上的舞台。
——叔本华一个人如果只具备平凡的感情,他的思想一定是被事物牵着鼻子走的,但是艺术家则让自己的思想来左右事物。普通人都认为大自然是固定不变的,但艺术家则认为大自然是流动着的,是可以重新铸造的。
艺术家在大自然之上刻下自己存在过的痕迹;在他看来,不谦逊的世界是谦逊的,他给泥土或石头穿上人性的外衣,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理性的表现形式。
——爱默生请记住:好胜心无法制造出任何美的东西,傲慢无法产生任何高贵的东西。
——罗斯金音乐就是在将人内心所存在的伟大的可能性展现出来——爱默生如是说过。关于其他所有真正的艺术也都可以这么说。
——佚名生活于民众之间,与民众过同样生活的一些人,若能不要求任何权利,只为民众提供自己在科学上和艺术上的服务,科学与艺术才可能有助于人。是否接受这样的服务,则由民众自身的意志来决定。
——佚名真正的科学与艺术,有两个不容置疑的指标:□□,是内在的,即为科学和艺术效劳的人并非以利益为目的,而是抱着自我牺牲的态度来完成自己的使命;第二,是外在的,即作品必须为大家所了解、所接受,而且必须为大家带来幸福。
——佚名※从事艺术事业纵使不像一般艺术工作者所自认的那么高尚,但只要是在把大家融合在一起,在唤起大家心中善良的情感,艺术工作就不是无益的,而是很好的工作。但现代富有阶级所承认的艺术——让大家互相叛离,为大家唤起并非善良的情感——那么从事这样的艺术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
[俄]列夫·托尔斯泰(18□8—1910),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托尔斯泰出身于名门贵族,享受着优越的家庭条件。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长大。托尔斯泰自幼就开始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是他并不喜欢上流社会的生活,他将全部精力与情感寄托于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多描写俄国革命时期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 本书特色 1. 继精炼、严谨的“傅佩荣译解经典”系列之后,东方出版社推出“傅佩荣详说经典”系列,将国学领域中地位*高的经典文献之:《孟子...
系统的哲学 本书特色 从赫拉克利特开始,辩证法大师眼中的自然都是流动不息的火焰。为了把握这火焰的内在发展和自我否定,哲学家在凝固僵化的概念规定中引进了规定的自我...
左传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装帧精良,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隶属“大中华文库”丛书,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有任继愈、杨宪益、李学勤、袁行霈、季羡林等人★ 英...
道教与传统兵学关系研究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从传统兵学对道教的影响及其表现、道教对传统兵学的影响及其表现以及道教与传统兵学双向互动关系三个层次展开研究,首先介绍道...
享乐主义宣言 本书特色 《享乐主义宣言》是米歇尔·翁福雷重要的哲学著作,是其哲学理论集大成者,在法国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翁福雷推崇尼采和伊壁鸠鲁,推崇左派尼...
回归真实的存在:工船山哲学的阐释 本书特色 船山认为,“尽天地只是个诚,尽圣贤学问只是个思诚”。“诚”不仅仅是德性意义上的真诚、诚实,更为主要的是存在论意义上的...
《路易斯著作系列:魔鬼家书》(亦作《地狱来鸿》)是一本纯粹想象出来的通信集。通信的双方,一个是位高的“私酷鬼”副部长,另一
逻辑学 本书特色 杨树森等编著的《逻辑学》是为适应高校非哲学专业“逻辑学”基础课和素质教育“逻辑学”通识课的教学编写的教材。作者认为,要让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6 内容简介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6 目录 第六卷 说明弗·恩格斯序言弗·恩格斯第二版序...
中国龙的发明-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 本书特色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类似的说法耳熟能详。可这些说法究竟是怎么来的?中国何时和“龙”...
本书内容:第一部分五篇,举例说明某一类题材故事与佛教故事之间的关联。重点述中国作者之化洋为土,推陈出新。第二部分一篇,阐
清虚集 本书特色 《道教与宗教文化论丛:清虚集》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
山居性纪 本书特色 从性到意识的觉醒——启发慧觉、安妥灵魂、重归信仰、融入真爱。直指人心,提点性灵。心印灌顶,引人入胜。一部真正的成人读物,认证一个人与万物的结...
老子旨归 本书特色 鄢圣华编著的《老子旨归》是一部以老解老的作品,旨在弄清老子思想的真相,谋篇布局上是《老子》文本每句话的译、注、解。对《老子》文本的字、词、句...
曼荼罗主尊具德恩师功德名称极难赞说昂旺朗吉大师(一八九九-一九六九)(有译为阿旺南吉和昂旺朗嘉者)拉萨色拉寺附近贫农家子也。
价值问题的论战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经济学家讨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文集,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西方经济学者是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讨论观点。本书为马克...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 内容简介 康德法学理论的主要著作是1797年出版的《道德形而上学》上册《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康德在此书中阐述了他的法学思想。他的...
经典与解释-米诺斯 本书特色 《米诺斯》:“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是续修中国古代典...
本书原著为法国著名藏学家石泰安先生所著。该书通过对西藏地区的史实、说唱艺术的研究,揭开了古老的西藏文明历史的一幕,再现了
百喻经译注 内容简介 《百喻经》全名《百句譬喻经》,是印度大乘法师加斯那抄集小乘《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书里的寓言编纂而成的,目的是以故事为喻,向初学的佛教徒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