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智慧箴言》是列夫·托尔斯泰人生□后十五年的心血结晶、求道之作。他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线,将365天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章节,亲自精心汇编孔子、佛陀、尼采、蒙田、叔本华等哲学大家的语录,融汇数千年思想大家的真知灼见,成就了这部启迪智慧的人生读本。《托尔斯泰的智慧箴言(秋之卷)》的编纂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托尔斯泰在生命的□后一日仍系心于此书的校稿工作。
这位关怀世上无数苦难大众的良知,用他这本智慧哲学的求道巨著,为自己,也为人类,阐释了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读者在每日用心阅读,悉心感悟,践行修行后,定能从书中得到启示和鼓舞,收获平静与幸福感。
《托尔斯泰的智慧箴言(秋之卷)》:
7月1日人心是具备神性的所有的真理都可以在其源头找到神。真理由人表现出来,并不表示真理由人产生,而只是表示人具有能表现真理的澄明本性。
——巴斯噶当雨水通过竹管子流下来的时候,我们会以为雨水来自竹管子,但实际上那是从天空而来的。笃信□□的人向我们阐明神圣道理的时候也是一样,我们会以为那些道理是从讲道的人而来,但事实上是从神那里来的。
——拉马克利西那认为自己的精神力量能独立于神的力量之外——若依老子的说法,这就等于相信风箱不仅是让空气通过的器具,它本身即为制造空气的泉源,并且相信风箱本身即使在真空中亦能产生空气。
——佚名我带着一种特殊的力量,体验到人能做也正在做美丽的、伟大的、善良的事情,但在做这一切事情的时候,人只不过是高于自己的某种东西或某人的“工具”而已——这份情感就是□□信仰。具有□□情怀的人,对所有这些并非由他产生,而只是通过他来完成的奇迹,是带着神圣而喜悦的颤动来面对的。
意志和行为其实都是有源头的,我们有力量做伟大而崇高的事乃是一种奇迹。对于□□的喜悦让我们变得明净,获得平常心,甚而归于无,或者说让我们认识到有比人更崇高的东西存在。当圣灵在生命的源头说话的时候,当我们感觉到是神在为我们运作一切的时候,自己的“小我”必然消失一一先知听到神的声音,年轻母亲感觉到体内胎儿的信息,就是这样的事。当我们只能感觉到自己的“小我”时,我们是一种极有限的存在物,是自私的、受囚困的存在物。可是当我们与世界的生命相融合,与神的声音相呼应的时候,“小我”便随之消失。
——爱弥尔假如我们能走出自己的“小我”,即使只有一刹那,任何人在这一刻都会变成没有恶念的人,甚而变成“能反射光的明净玻璃”——光总是存在的,为什么我们不去反射它?而这一刹那,宇宙万物也会在光辉灿烂中展开在我们周围。
——梭罗伟人的思想基础其实是存在于谦虚的同胞之间的,而且,圣贤在其所接受的深远的启示中表现的特性,其实与一般人在日常工作中所表现的是完全一样的;正因为如此,那才显得尊贵。
真正伟大的智慧虽然只有极少数人获得启示,但这些人只有成为人类精神和思想的代表或范例时,他们的智慧才得以成立。这些人所发散的光,只不过是潜藏于所有人类本质中的力量之表现;这些人并非是不可思议的,也并非是奇迹,而是人类心灵的自然发展。
——世界先进思想人类在世上的真正工作是让自己的存在本质与神相调和;只有在这样的时候,爱与理性的力量才能像流过澄清的运河那样从人的心里流过。
——世界先进思想※让自己保持清净,使得神的力量能从你心中通过。让神的力量通过是莫大的幸福。
7月□日对艺术的评价无论在任何领域,都没有像对作品评价时所用的话——特别是像“艺术”这两个字,那样被滥用了。
当我们竭尽思考仍然感觉到有某些无法完全弄清楚的东西存在时,才真正充分满足于从艺术作品所接受的印象。
——叔本华艺术指的是某个人有意识地以某种外在符号把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传达给其他人,或者说,艺术工作是在以自己的感触感染其他人,引起他们的共鸣。
——佚名艺术是在让隐藏于内心的东西显露出来,让朦胧的变清楚,复杂的变单纯,偶然的变必然。总而言之,艺术揭开并表现了大自然所隐藏的目的。真正的艺术家总是把一切单纯化。
——佚名假如世问的现象只不过如眼睛所见的那样,那么艺术就是在说明眼睛所见的这一切,是在像照相机的暗箱那样把物象表现得更纯粹更鲜明,并做更充分的观察和把握。艺术就如同《哈姆雷特》的剧幕,是舞台上的舞台。
——叔本华一个人如果只具备平凡的感情,他的思想一定是被事物牵着鼻子走的,但是艺术家则让自己的思想来左右事物。普通人都认为大自然是固定不变的,但艺术家则认为大自然是流动着的,是可以重新铸造的。
艺术家在大自然之上刻下自己存在过的痕迹;在他看来,不谦逊的世界是谦逊的,他给泥土或石头穿上人性的外衣,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理性的表现形式。
——爱默生请记住:好胜心无法制造出任何美的东西,傲慢无法产生任何高贵的东西。
——罗斯金音乐就是在将人内心所存在的伟大的可能性展现出来——爱默生如是说过。关于其他所有真正的艺术也都可以这么说。
——佚名生活于民众之间,与民众过同样生活的一些人,若能不要求任何权利,只为民众提供自己在科学上和艺术上的服务,科学与艺术才可能有助于人。是否接受这样的服务,则由民众自身的意志来决定。
——佚名真正的科学与艺术,有两个不容置疑的指标:□□,是内在的,即为科学和艺术效劳的人并非以利益为目的,而是抱着自我牺牲的态度来完成自己的使命;第二,是外在的,即作品必须为大家所了解、所接受,而且必须为大家带来幸福。
——佚名※从事艺术事业纵使不像一般艺术工作者所自认的那么高尚,但只要是在把大家融合在一起,在唤起大家心中善良的情感,艺术工作就不是无益的,而是很好的工作。但现代富有阶级所承认的艺术——让大家互相叛离,为大家唤起并非善良的情感——那么从事这样的艺术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
[俄]列夫·托尔斯泰(18□8—1910),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托尔斯泰出身于名门贵族,享受着优越的家庭条件。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长大。托尔斯泰自幼就开始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是他并不喜欢上流社会的生活,他将全部精力与情感寄托于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多描写俄国革命时期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大般涅槃经》异文研究 本书特色 《异文研究》以版本的不同,把《大般涅盘经》的异文分为两部分来谈:一是敦煌写本中的异文,二是传世刻本中的异文。《大般涅槃经》异文...
安乐哲比较哲学著作选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孔学堂书局出版★ 国际知名汉学家安乐哲,对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学界称为“当代利玛窦”★ 本书获201...
西来孔子艾儒略-更新变化的宗教会遇 本书特色 艾儒略为意大利籍耶稣会士,明朝末年追随利玛 窦中国传教。后进入福建地区开拓教务,与当地中国 人建立良好关系,尔后终...
想象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有关想象的哲学史,也是影像的现象学的再现。萨特研究并创建了“影像存在的真正理论”,他的分析穿越了传统的形而上学重要体系,使之与现象学和胡...
论现代和后现代的辩证法-遵循阿多诺的理性批判 本书特色 《论现代和后现代的辩证法(遵循阿多诺的理性批判)/现代性研究译丛》由作者阿尔布莱希特·维尔默的四篇讲演构...
谢•亚•托卡列夫(1899-1985),苏联民俗学家、宗教学家。1899年生于图拉。192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40年以论文《十七-十八世纪雅
中国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哲学探索 本书特色 《中国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哲学探索》,是作者长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我读庄子 内容简介 《庄子》是一本深刻而有趣的书,融合了寓言的生动、哲理的思辨、生活的鲜活,因此读起来备感轻松。但是,想要真正读懂它,体悟它,运用它却并非易事。...
体用论 内容简介 熊十力,(1885-1968)先生是中国现代的著名哲学和爱国民主人士。思想史上*富原创性的哲学家之一。原名继智、升恒,字子真,晚年称漆园老人。...
《纯粹理性批判》是哲学史中转折点上的一部经典著作,在百年之后的今日加以注释,还是不能希望它可以极臻完备、无以复加的。时至
本书以佛陀为叙事核心,从文献学、社会学的角度对早期佛教发生与发展历程了做了全新挖掘与探讨。作者从佛陀降生起笔介绍了这个来
宋元禅宗史 本书特色 禅宗产生于唐中期,兴起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宋代,进入元明以后仍是兴盛的宗派之一。本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两宋和元代禅宗传播和发展的中国禅...
古镜今鉴-群书治要故事选 本书特色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命魏徵、虞世南、褚亮、萧德言等名臣,从经、史、诸子百家著述中整理辑录历代帝王治国理政史料...
身体与情感 本书特色 赫尔曼·施密茨编著的《身体与情感》汇集了当代哲学史上重要的身体哲学研究者赫尔曼·施密茨关于身体与情感的专题论文。作者将人本身的经验作为出发...
读黑格尔 本书特色 黑格尔的历史意义在于他以杰出的、系统的彻底性完成了康德哲学所说的不可能完成之事。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
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 本书特色 施特劳斯的这部著作为我们阅读阿里斯托芬的剧作提供了门径:没有施特劳斯的慧眼,我们的确很难看出有时近乎粗俗的戏谑中的严肃和高贵。—...
孟子译评 本书特色 王治国编著的《孟子译评》参考了多个权威版本的注释及译文,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大胆采用直译与意译交叉译法,尤其是本书对意译法的精确使用,使《孟...
汉译名著---时间与自由意志 内容简介 原书在法国已出到第七版。柏格森教授在这本书里首先讨论意识状态的强度。他指出数量上的差异只适用于有大小的东西,就是说,在*...
西西弗的神话 本书特色 加缪创作的小说故事清晰、描写生动、语言干净,甚至比时下的不少国内著作还要通俗易懂得多。加缪并不是一个不顾小说本身,只为个人理念而说教不休...
《般若心经译注集成》为佛教空宗最重要的经典。“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此经中的一句名言。经文总约260余字,却统摄了600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