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隋是汉语发展史上变化剧烈的一个时期,许多常用词在此期间发生了新旧更替,汉语词汇正经历着从上古的方言词汇系统向近代白话词汇系统的过渡,为现代汉语词汇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作为词汇系统的核心,常用词的历史演变恰恰应该成为汉语史研究的重点。作者对41组词汇在东汉-隋时期的新旧更替过程做了详细的描写,对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意义、方法做了深入的阐述,对常用词演变的规律做了初步概括。本书可供高校中文系学生和语言学研究者参考。
汉语基本词汇发展史的**本力作1. 著名语言学家江蓝生教授为本书初版作序。 2. 初版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十多年来一直是汉语词汇史领域引用率很高的一部著作。 3. 曾先后获得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二等奖和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 《中国语文》2002年第2期发表长篇书评《汉语史研究领域的新拓展――评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王云路、方一新)予以评介。
《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修订本)》:n
20世纪40年代以后,这一研究传统得到继承并有新的发展,除继续考辨上古汉语的词语以外,主要表现为研究范围的扩大和研究对象的拓展。开风气之先的是张相先生。他的《诗词曲语辞汇释》一改传统训诂拘守先秦两汉典籍的积习,大胆地把研究范围扩大到唐宋以降的诗词曲,用清代学者的一套方法来考释诗词曲中“字面生涩而义晦”和“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张相先生的开创性工作影响深远,在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训诂学在以后几十年里的走向。继之而起的有蒋礼鸿先生,他的传世之作《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把研究材料拓展到19世纪末发现的敦煌文献,研究对象则主要为唐宋时期的俗语词,并注意在精密考释的同时对俗语词的来龙去脉作史的探讨,把汉语历史词汇和传统训诂学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随着唐宋口语、俗语词研究的日趋兴盛,学者们一方面把研究范围继续往下延伸到元明清,另一方面则往上向魏晋南北朝溯源。这后一方面的工作似可以郭在贻先生为代表。郭先生说过:“关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魏晋南北朝这一段向来是薄弱的环节。”近三十年来,经过郭在贻等先生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魏晋南北朝词汇研究已经由冷落而繁荣,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专著如林,各擅胜场,单篇文章多至难以计数。n
以上这些成果是应当充分肯定的,它们丰富了传统训诂学的内容,对古籍整理、辞书编纂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也为建立汉语词汇史积累了许多有用的材料。但是也应该指出,这些研究基本上还是属于训诂学的范畴,是传统训诂学的延伸和扩展。从严格意义上说,还称不上“词汇史”。n
汉语史包括语音史、语法史和词汇史三个分支。语音史脱胎于传统“小学”中的音韵学。音韵学跟解读古书是一种间接关系,黄侃先生说过:文字音韵要落实到训诂上,训诂要落实到经典上。可见文字、音韵跟“经典”之间还隔着一层训诂。因此音韵学比较容易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而独立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加上音韵学研究对象系统性强,所以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它就完成了从传统语文学的一个门类向独立的汉语语音史的历史转变。此后断代语音系统的研究和语音发展史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汉语史诸部门中走在了前列。汉语真正语法学的诞生是在19世纪末,它一开始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存在为解读古书服务的问题。汉语语法史的成立虽稍晚于语音史,约在20世纪3040年代,但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都是明确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训诂学是直接为解读古书服务的,它要摆脱“经学”(或者说“古籍学”)附庸的地位很不容易;而训诂学跟词汇史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词汇史发展迟缓,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汪维辉,男,1958年3月生,浙江宁波人。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诂学和汉语词汇史。著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汉语词汇史新探》《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汪维辉卷》《宁波方言词典》(合著)等,发表论文150余篇。
泰山庙会 本书特色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
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 内容简介 希腊神话是世界上*系统、对人类文明影响*大的神话,是一扇通向西方文明源头的窗口。本书由我国著名文学家郑振铎先生根据希腊悲剧故事精心...
语言学概论 本书特色 《语言学概论》是作者根据教大学生的经验写成的教科书。全书共有9章以及两个附录。《语言学概论》内容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是语言学初学者的入门必...
当阅读需要一个空间:阅读的所在 本书特色 听余世存、詹宏志、韩良霞、阮庆岳、李欣频、张隆溪、王强谈阅读,为自己寻找适宜的阅读场所。当阅读需要一个空间:阅读的所在...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英文 本书特色 "Architecture and gardens are a microcosm of society and a symb...
我在西藏这些年 本书特色 西藏是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没有任何夜晚能让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将我唤醒。 你知道的是巍峨的珠穆朗玛,恢弘的布达...
中国汉字智慧金典 本书特色 一笔一画一世界,一张一驰一智慧,落墨千年香如故,前世今生藏性灵汉字溯源挖掘汉字背后的思想与内涵,精妙故事解读社会民生的密码与智慧循着...
余英时(1930-),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
「劇本會一直不斷地改變,就像有生命的生物。」一刀未剪,說出電影來不及說的故事!令人毛骨悚然的秘密,完整鋪陳《寄生上流》的細膩轉折,抽絲剝繭看2019第一神片,奉...
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 内容简介 我用心中“杆秤”的这两颗“秤星儿”来衡量一下于屏方博士的新著《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十分欣慰地发现:她没有落进上面...
寒冬季節,萬木凋零,山河失色,只有夾在書本間的那些樹葉還?人們保留著某種記憶。即便不在冬季,世上還有很多人無暇或無力暢遊山林,那麼,幾片樹葉,也算是一種不俗的饋...
正体字回家-细说简化字失据 本书特色 从音、形、意诸方面剖析简化字的无理、荒诞与霸道。对四百五十多个常用简化字失据的解析,准确有力、 妙趣横生。识正体字,知传统...
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普米族 内容简介 《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普米族》以普米族的历史文化发展为主线,有机融汇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故事艺术,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融思...
百年唯一见的知识分子楷模纪念梁漱溟先生辞世三十载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伦理本位,职业分途中国文化之特殊性与自信力,根源何在?探寻中国问题经典论著,七十年常销不衰-...
王力古汉语字典 本书特色 本书主编为已故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编著者系王力先生的学生,均为当代语言学界和辞书学界的知名学者。王力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设计了理想字...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日本怪谈录:民俗学名家笔下的妖怪秘录:典藏版 本书特色 《日本怪谈录(典藏版)》选编了日本著名民俗学研究者柳田国男的《远野物语》《日本的传说》《妖怪谈义》等著作...
图腾(奇异的原始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图文并茂,结合多幅插图,阐述了图腾基本知识,世界各地的图腾,图腾禁忌与祭祀,图腾名称趣谈,以及图腾与社会、习俗的关系等。图...
国学简史(经典插图本) 本书特色 国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厚的学术派别,其主流被后世概括为“九流十家”。他们开创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国学*...
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 本书特色 该书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会通的理念这条线索贯穿始终。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重大理论问题,如什么是会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