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隋是汉语发展史上变化剧烈的一个时期,许多常用词在此期间发生了新旧更替,汉语词汇正经历着从上古的方言词汇系统向近代白话词汇系统的过渡,为现代汉语词汇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作为词汇系统的核心,常用词的历史演变恰恰应该成为汉语史研究的重点。作者对41组词汇在东汉-隋时期的新旧更替过程做了详细的描写,对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意义、方法做了深入的阐述,对常用词演变的规律做了初步概括。本书可供高校中文系学生和语言学研究者参考。
汉语基本词汇发展史的**本力作1. 著名语言学家江蓝生教授为本书初版作序。 2. 初版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十多年来一直是汉语词汇史领域引用率很高的一部著作。 3. 曾先后获得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二等奖和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 《中国语文》2002年第2期发表长篇书评《汉语史研究领域的新拓展――评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王云路、方一新)予以评介。
《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修订本)》:n
20世纪40年代以后,这一研究传统得到继承并有新的发展,除继续考辨上古汉语的词语以外,主要表现为研究范围的扩大和研究对象的拓展。开风气之先的是张相先生。他的《诗词曲语辞汇释》一改传统训诂拘守先秦两汉典籍的积习,大胆地把研究范围扩大到唐宋以降的诗词曲,用清代学者的一套方法来考释诗词曲中“字面生涩而义晦”和“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张相先生的开创性工作影响深远,在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训诂学在以后几十年里的走向。继之而起的有蒋礼鸿先生,他的传世之作《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把研究材料拓展到19世纪末发现的敦煌文献,研究对象则主要为唐宋时期的俗语词,并注意在精密考释的同时对俗语词的来龙去脉作史的探讨,把汉语历史词汇和传统训诂学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随着唐宋口语、俗语词研究的日趋兴盛,学者们一方面把研究范围继续往下延伸到元明清,另一方面则往上向魏晋南北朝溯源。这后一方面的工作似可以郭在贻先生为代表。郭先生说过:“关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魏晋南北朝这一段向来是薄弱的环节。”近三十年来,经过郭在贻等先生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魏晋南北朝词汇研究已经由冷落而繁荣,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专著如林,各擅胜场,单篇文章多至难以计数。n
以上这些成果是应当充分肯定的,它们丰富了传统训诂学的内容,对古籍整理、辞书编纂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也为建立汉语词汇史积累了许多有用的材料。但是也应该指出,这些研究基本上还是属于训诂学的范畴,是传统训诂学的延伸和扩展。从严格意义上说,还称不上“词汇史”。n
汉语史包括语音史、语法史和词汇史三个分支。语音史脱胎于传统“小学”中的音韵学。音韵学跟解读古书是一种间接关系,黄侃先生说过:文字音韵要落实到训诂上,训诂要落实到经典上。可见文字、音韵跟“经典”之间还隔着一层训诂。因此音韵学比较容易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而独立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加上音韵学研究对象系统性强,所以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它就完成了从传统语文学的一个门类向独立的汉语语音史的历史转变。此后断代语音系统的研究和语音发展史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汉语史诸部门中走在了前列。汉语真正语法学的诞生是在19世纪末,它一开始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存在为解读古书服务的问题。汉语语法史的成立虽稍晚于语音史,约在20世纪3040年代,但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都是明确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训诂学是直接为解读古书服务的,它要摆脱“经学”(或者说“古籍学”)附庸的地位很不容易;而训诂学跟词汇史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词汇史发展迟缓,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汪维辉,男,1958年3月生,浙江宁波人。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诂学和汉语词汇史。著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汉语词汇史新探》《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汪维辉卷》《宁波方言词典》(合著)等,发表论文150余篇。
金文庙制研究 本书特色 “庙制”是关于古代帝王祭祀、议事之所的“庙堂”的各种规制,它是上尊卑、严明等级的“礼”的物化体现。本书从商周时代的“金文”中,发掘当时的...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内容简介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主要讲的是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自80年代初期,时间不算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却相当快。学术杂志发...
红楼男性 本书特色 “红楼人物百家言”是一套有关人物人物评论的资料汇编,共6种7册,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四位主要人物单独成册,其他人物列入“红楼...
中国盲文 内容简介 本书追溯了盲文产生的渊源和发展历史,论述了汉语盲文改革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搜集了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影响的各种盲文方案,汇总了正在使用和即将颁布使...
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 本书特色 本书凝聚了作者近年来研究文化学的心得和文化建设的思考。各章从不同的文化门类出发,以原型理论为核心方法,观照并揭示中国文化演变的诸种...
两唐书列传部分词汇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分六章对两《唐书》的词汇进行比较研究。前四章集中于《新书》与《旧书》对应用词的比较,分别为:**章单音词对比较研究;第...
古今汉语发微 本书特色 本文集收录了笔者共四十篇文章。这些文章主要对现代汉语表示程度的三级形式、语法作用、若干词的用法、古汉语的供动、古汉语的名词动用、语法与训...
司母戊鼎还有多少待解之谜 本书特色 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一件商代青铜大鼎,因其历史久远、体量宏大、造型古朴、纹饰繁缛闻名于世。然而,当人们走近这件享有...
第二语言阅读研究的交互模式 本书特色 本文集以第二语言阅读的交互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为主要内容,所选文章都出自阅读研究领域中知名学者之手……这部论文集涉及内容比较全...
《山月记》内容简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推崇的天才小说家、超人气动漫《文豪野犬》主人公原型中岛敦毕生代表作。☆日本文豪中
房龙讲历史 本书特色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读他的书都将受益匪浅。他为世人留下的主要著作大约有30多部,每部书都由他自己...
格萨尔王全传-(上下) 本书特色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通过主人公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的英雄故事,热情讴歌了正义战...
经书浅谈 内容简介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声文章、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表现了对社会国家的情...
親手縫製的裙子與包包,從布料、用布圖案、配件等的選擇,到個人獨創的巧思,就像是為自己量身訂作的美麗裝扮。本書一開始提供初學者必學的裙子與包包的基本縫製法,製作過...
龙文鞭影(新版) 本书特色 《龙文鞭影》按韵部编排,逐联押韵,读来流畅顺口,也可说是一本可诵读的典故词典。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是一本研究中国文化史、教育史特...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本书特色 了解西方的传统,思考中国的问题。大家写给大家的西方思想史,了解普适价值的*佳读物。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内容简介 阿伦·布洛克所著的《西...
吕叔湘文集(第6卷) 内容简介 这次编文集,并没有把所有写过的文字一概收入。有些散篇,有些单刊,出于这样或那样的考虑,没有收进去。文集共有六卷。**卷是《中国文...
汉语基础教程 本书特色 本教材编撰的基本思路是:遵循普通语言学理论,从语音、词汇、词义、语法、修辞、文字等方面讲解汉语基本知识,在讲解过程中,稍侧重现代汉语,同...
隐文化-一个中国人对华夏文明的思考 本书特色本书旨在厘清华夏文明、传统中国社会及历代中国人“文化人格”的隐秘脉理;从古代史的视角,揭橥消解传统中国社会及其个体人...
《手机影像之道:手机摄影修片与短视频剪辑实战教程》内容简介:本书针对摄影与短视频的后期处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不仅有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