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由此入手, 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 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l 一本研究日本民族性的重要工具,让读者全面了解日本民族的铠甲和软肋。
l 战中的日本为什么要扮演令人发指的侵略者?
l 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
l 在被原子弹轰炸后,它又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
l 剖析日本的美德困境,一本被日本学术文化界公认的经典之作。
本书提纲挈领,探究了日本民族显著的特点,没有冗长缀余之感。它重点突出而又文字优美,平易近人而又入木三分,是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窗口。
研究日本源于一个任务 ?在美国经历的所有大国之战中,日本是zui令人头痛的一个对手。这个对手的思维和习惯比较特别,在与其他国家的战争中非常少见。西方人认为那些基于人性的战争惯例,对于日本人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美日双方的太平洋之战就不仅仅是岛屿登陆作战问题,也不仅仅是艰苦的后勤供应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了解“敌性”成为一个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要克制日本,我们必须先了解日本人的行动意图。可是,了解的过程却极为困难。要知道,日本打开紧闭的国门已经有七十五年了,人们一旦提及日本人,却仍然会对他们那一系列“但是,又……”等词句非常困惑。任何一个严肃的观察家在谈及其他民族时不会一边说这个民族彬彬有礼,接着加上一句:“但是,他们又很蛮横傲慢”;一边说这个民族冥顽不化,再加一句:“但是,他们也能适应激烈的变革”。同样的道理,观察家不会说这个民族性格温顺,又说他们不肯轻易服从上级的命令;不会说他们宽厚善良,接着宣称:“但心存叛逆,满腹怨恨”;不会说他们勇敢无畏,同时描述对方如何怯懦不前;不会说他们顾及别人的感受,又说如何关注自己的面子;不会说他们如何遵守军规,又说如何不服管制。这个观察家只要不是日本人,就不会在一本书里渲染该民族如何崇尚美好的事物,如何高度重视演员和艺术家,如何醉心于菊花栽培,但在另一本书里却笔锋一转,讲述该民族如何崇尚刀剑和武士的荣誉。奇怪的是,刚才提及的这些矛盾面都出现在日本的著作中,而且千真万确地存在于日本的现实生活中,菊与刀便是如此一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日本人本来就是个矛盾的民族:他们既生性好斗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学,既骄傲自大又彬彬有礼,既冥顽不化又能屈能伸,既甘于驯服又不肯受人摆布,既忠贞不二又心存叛逆,既勇往直前又懦弱多变,既固步自封又欢迎新的生活方式……总而言之,他们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觉察时,他们又乐享自得。眼下,了解日本人、了解“敌性”,已成为美国的当务之急,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正待解决,我们不能再置之不理。日本人下一步将采取什么行动?如果不进攻日本本土,他们是否会投降?我们应该直接轰炸日本皇宫吗?从日军俘虏的身上可以得到哪些有用的情报?针对日军和日本人民,我们应该如何宣传,才能拯救美国人的生命,同时削弱日本的顽抗之心?在日本国内,这些问题会引起相当大的争议。如果战争结束和平降临,我们应该对日本人实行永久的军事管制吗?我们是否要准备与那些藏在山林里的顽固分子继续战斗?在战争结束之前,日本会不会爆发一次类似法国或俄国的国内革命?如果没有发生,是否就意味着这个民族只能等待灭亡?我们对此类问题的判断,肯定有着不同的看法。1944 年 6 月,我开始研究日本,目的是为了尽快弄清日本民族的真实面目。那一年夏初,美国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反攻行动。很多美国人都认为这场对日战争要进行三年、五年,或许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在日本,有的人则认为它可能变成一场百年战争。日本的官媒甚至根本不承认日本海军的失败,日本国民也坚信他们才是真正的胜利者。不久以后,战争形势就有了很大的变化。盟军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对德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在太平洋地区,美军已经登陆塞班岛,马上就要与日军进行短兵相接,决一死战。经过在新几内亚、瓜达尔卡纳尔、缅甸、阿图、塔拉瓦、比亚克等战役,我们已经知道所面临的敌人将有多么可怕!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需要尽快解答关于日本的许多疑问,不仅要关心日本在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还要关心这个国家将要实行的一系列zui高决策。日本目前正在全力反抗,我们要了解东京当局的目的和动机,要了解日本漫长的历史、经济与军事实力,要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模式和情感习惯,以及这些想法、行动背后的制约因素。同时,我们还必须抛开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设想在此类情况下美国人会怎么做?但不能觉得美国人当时会做的事情,日本人也会这么做。毫无疑问,我所从事的这项工作非常艰巨。目前,美日两国正在交战,在战争中痛骂对方很容易,但要真正了解对方却并不容易——这正是我研究的目的,其核心问题是日本会如何行动,并不是我们处于他们的境地会如何行动。因此,在研究中,我必须把日军的一切行动当作有价值的资料来进行分析,而不是当作某种不利条件来看待。尤其是对于日本发动战争一事,我应该把它视为文化问题,绝非军事问题。与平时一样,日本人的战时行为很有自身的特点,看看那些日本将领都做了些什么吧!他们在鼓舞士气、消除疑虑、激发潜能——以上种种行为都显示出日本人在战争中会把什么视为核心资源。我必须认真研究战争中的各个细节,才能一步步地了解日本人。可是,由于双方正在交战,我又必须放弃进行实地调查的想法,不能去日本,不能寄宿在日本人的家庭中观察生活百态,不能亲眼看见他们做出各种决定,不能观察他们如何教育下一代。当时,唯一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书是约翰·恩布里的《须惠村》,但我于 1944 年所遇到的很多日本问题,在那本书里还未涉及。……
著者: 鲁思·本尼迪克特,原姓富尔顿,美国民族学家、女诗人,是美国人类历史学派开创人博厄斯的学生,也是其学术继承人。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获文学学士学位。 译者: 粟冬,翻译,影评人,文章多见于媒体专栏。对日本文学及影视作品有强烈兴趣,他认为但凡想要了解日本文化且对日本文化有诸多疑惑的人,都可以从《菊与刀》中找出答案。
国际汉学-第二十辑 本书特色 汉学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汉学史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汉学是中国人反观自身文化的一面镜子。《国际汉学》在日益商业化的中...
印度文学 欧化东渐史-老北大讲义 本书特色 本书中的《欧化东渐史》著者张星烺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本次出版的《欧化东渐史》,也是涉及中西交流的重要学术著作,时间...
无障碍阅读国学经典:说文解字 本书特色 品味汉字之美,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使原本晦涩难懂的《说解字》,真正变成雅俗共赏、普通人也 “读得懂”的《说文解字...
俚韵惊尘--三言与民俗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三言》中市民文学特色,政治小说的历史认识价值,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再现,妓女典型的塑造,各种风俗描写的深厚文化...
新编通讯写作技巧与获奖通讯赏析 本书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新闻和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讯这一新闻文体仿佛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重...
《北京饮食文化》内容简介:北京,不仅仅拥有千年的建城历史,更拥有由大江南北的民俗和文化演变过来的有北京特色的传统文化。北京
董永传说 本书特色 您一定熟悉黄梅调“夫妻双双把家还”吧?您知道董永是如何感动天女下凡的吗?您了解董永与七仙女凄美的爱情传说吗?开宗明义,这本书将解开您心中的谜...
文史资料选辑:第一五七辑 本书特色 《文史资料选辑(第157辑)》是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文史资料选辑:第一五七辑 内容简介 本书分耆年自述、委员园地、口述历...
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修订版)(上下) 本书特色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日益增多,人名翻译的规范化日显重要.自50年代起,我们曾以...
松田行正,日本著名的藝術指導/平面與書籍裝幀設計師。 1948年生,中央大學法學部畢業,1985年起主持牛若丸出版社。他為牛若丸出版品擔任設計工作,也經手自己著...
作者简介:珍·罗伯兹(Jane Roberts),生于纽约撒拉托加温泉市,是20世纪最重要的通灵人之一。珍除了是赛斯书的作者外,还著有十余本小说、非小说以及诗等...
诸子十六讲 本书特色 《诸子十六讲》分为十六讲,辑录了章太炎、梁启超、陈柱等大师的诸子学术研究成果。其中*、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二、十三、十四、十...
现代汉语(上册) 本书特色 黄伯荣编著的《现代汉语(上普通高等教育语言专业重点规划教材)》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套着力解决国内多数高校现代汉语课程容量与课时量不相匹配...
论早期东亚与欧洲的语言接触 本书特色 16世纪中后期至17世纪初,耶稣会传教士对日语、汉语之研习,以及19世纪初新教传教士等西士对朝鲜语的研究活动,使日本、中国...
山海经(白话彩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山海经》是一部可不信的地理文献。——郭璞《山海经》是[古今语怪之祖]——胡应麟《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博物方面的巨著。——刘秀...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内容简介 本书是已故著名学者朱东润先生的一本鼎力之作。它发轫于1931年,正式出版于1994年,集朱先生十数年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的成果。是...
语篇对话的理论及应用 本书特色 《语篇对话性的理论及应用》在对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将其置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视角之下进行重新语境化,提出了一...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本书特色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当代中国人...
逻辑思维和语句形态 目录 切问近思 求解务真(代前言)**章 故事篇阅渎提示1.“太太枪下有私”的推理2.阿庆嫂巧破刁德一两难圈套3.唐伯虎闻橘香——聪明风流加...
汉语红移-多文体书写的汉语文化哲学 本书特色 red shift宇宙学的“红移现象”……词语红移的曹雪芹运动也就是生命又一次青春的运动。红颜,红妆,红笺,红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