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很早、很完整、很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续茶经》是清代优选的一部茶书,它洋洋10万字,几乎是收集了清代以前所有茶书的资料。之所以称《续茶经》,是按唐代陆羽《茶经》的写法,同样分上、中、下三卷,同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很后还附一卷茶法。《续茶经》把收集到的茶书资料,按10个内容分类汇编,便于读者聚观比较,并保留了一些已经亡故的茶叶之家消息,茶书资料。
陆羽,字鸿渐,汉族,复州竟陵人,中国唐代著名的茶文化家和鉴赏家,一名疾,字季疵,号竞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撰有《茶经》。陆廷灿,“茶仙”,字秋昭,自号幔亭,清代著名茶文化家和鉴赏家,撰有《续茶经》三卷、《艺菊志》八卷、《南村随笔》六卷,并重新修订了《嘉定四先生集》 《陶庵集》。
中庸-家庭书架升级版 本书特色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 “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 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古代哲学(布莱克韦尔哲学指导丛书) 本书特色 “初学者将在这些文章中找到对古希腊哲学家们所提出的一些主要哲学论题的清晰而有益的论述。这些文章展示了古希腊哲学从开...
社科经典轻松读—《理想国》导读 本书特色 古希腊智者哲人柏拉图设计了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理想之国。著名学者周国平作序推荐,别怕,我是一读就懂的经典!有统计表明:...
老子他说-初续合集-(全二册) 本书特色 《老子》又名《道德经》,由前三十七章《道经》和后四十四章《德经》组成,共五千余言,是道家的主要经典。它率先提出了“道”...
步入哲学殿堂的故事 本书特色 本书向青少年读者介绍了104位哲学家(其中中国哲学家有44人,外国哲学家有60人),他们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
超级CEO成功哲学课-马云 本书特色 完整再现马云的成功智慧终极诠释马云的成功价值观——永不放弃有志青年成功指南、激励创业者的扛鼎之作比尔·盖茨、克林顿、李嘉诚...
《精神生活》被公认为汉娜·阿伦特最伟大的著作,也是她生命之火即将熄灭前的遗世之作。这本书探索了沉思生活中的思维本身。与阿
(精)东西之道:《道德经》与西方哲学 本书特色 1.超文本解读,在互联网时代读《道德经》的新尝试。借用网络思维,助我们欣赏和理解道家哲学。2.十大主题,涵盖道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一卷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1年8月至1853年3月所写的政治论著、时事评论、声明和文件。这一时期,1848-1849年席...
张岱年选集/北大哲学门经典文萃 本书特色 本书回顾这些20世纪哲学经典之成就的取得,有两点十分突出;**,现代中国哲学的哲学研究,无不以西方哲学及其发展历史为参...
沉思录 本书特色 国内**本根据古希腊文原版翻译出版的《沉思录》我国著名古希腊语学家王焕生先生历经两年译成一本源自古罗马帝王的人生自我修养读本。沉思录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报告:2010-2012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报告 (2010-2012)》采取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研究和热点追踪相结合的方...
道德经注释 本书特色 《道德经注释》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经典丛书,本套丛书编写组特设立读书有奖活动。欢迎您对本套丛书指出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经编写组评选...
旧约学入门 本书特色 迈克尔·库根编著的《旧约学入门》为斑斓阅读·外研社英汉双语百科书系中的一本。从历史、文学和文本学的角度讲述了犹太教圣经和基督教、天主教圣经...
中国近代知识观念和知识结构的演进 本书特色 社会精英的学术思想必须以知识形态实现社会化,才能被普罗大众接受,并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精神动力。中国近代(1840&m...
江山代有圣贤出:梁漱溟 熊十力 冯友兰 本书特色 《江山代有圣贤出(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由周海春著:现代新儒学思潮兴起的发展历程,分为“五四”时期的草创、二十...
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 本书特色 哲学史所昭示给我们的,是一系列的高尚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们的展览,他们凭藉理性的力量深入事物,自然和心灵的本质——深入上帝...
香草山 本书特色 眼泪尚未擦干,故事仍在继续。曾经的惊恐小姐如今变为恩荣,她又将给屈辱谷里的居民带来怎样的奇迹?经典寓言体灵修作品《稳行高处》出版30年后,汉娜...
中国哲学小史 本书特色 ★现代新儒家代表、哲学大师冯友兰写给大众的极简哲学史,用不到5万字清晰地梳理出中国哲学史的整体脉络,普通读者都值得一读的哲学入门著作。 ...
易道主干-张其成讲读《周易》-(修订版) 内容简介 将“易学”的研究置于中华文化研究的大环境之中,不仅能拓展易学研究的范围,获得易学研究的新方法、新视角,而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