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作者自己的方式叙说了中国京剧的历史。出发点就是记录一些生动与快乐, 一些“玩着的”艺术实践。希望读它时能够兴味盎然。写它, 主要是依据个人后半生的经历, 努力追溯以前的事情, 有些是书上讲的, 很多则是演员们说的。力求小中见大 —— 从诸多小史去显现正史。
本书从京剧的发源讲起,一路谈到行当的诞生、科班的情况、旦行的崛起,再到解放后戏曲所面临的种种时代挑战,我们从中除了看到京剧的历史轮廓,还看到诸多光彩照人的名字,以及他们令人唏嘘的人生起伏。这本书对于已经喜爱京剧的人可以是一个饭后的余兴消遣,对于那些不太了解京剧的人,这也是一本极为易读的、好的入门读物。
《小书馆》系列丛书,主要收入近代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小书,以文史为主,兼及其他。这些“小而可贵的书”,都是以大手笔写小文章,虽然没有“大书”那般洋洋洒洒的旁征博引,但见肉见骨的精华,令人受益匪浅。它们不因时间而消逝,历久弥新,书香满口,为一般读者可读、可懂、可藏。
自首辑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好评,一直居于各大网店图书畅销榜。《文言浅说》获中宣部、中央电视台、中国图书评论协会推选“2015中国好书”,为28种“2015中国好书”之一;《国文趣味》入选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图书;《学诗浅说》入选凤凰网周榜榜首图书、百道好书榜,获共识网2014年度“十佳好书”,入围《新京报》2014年度好书提名;《中国政治二千年》入选百道好书榜。
目前已出版21种。
**辑
《我们怎样读书》(范寿康 编)
《书法指南》(俞剑华 著)
《国学概论讲话》(谭正璧 著)
《国文趣味》(姜建邦 编著)
《中国人文小史》(叶鋆生 著)
《中国哲学小史》(冯友兰著)
《中国政治二千年》(张纯明 著)
《学诗浅说》(瞿蜕园 周紫宜 著)
《人间词话讲疏》(许文雨 编著)
《曾国藩治学方法》(胡哲敷 著)
第二辑
《北平杂记》(齐如山 著)
《东坡小品》(陈迩冬 郭隽杰 选注)
《古代风俗诗画》(孙民选注 王弘力插图)
《日本文明小史》(【美】布赖恩 著健者 译)
《文言浅说》(瞿蜕园 周紫宜 著)
《犹太民族史》(【英】布拉恩著 倪秀章 译)
《怎样学习〈说文解字〉》(章季涛 著)
《古汉语入门》(蒋绍愚 李新建 著)
《中国京剧小史》(徐城北 著)
《中国庭院记》(叶广度 著)
第三辑
《尺牍丛话》(郑逸梅 著)
自序1
程砚秋唱腔婉转
程砚秋的唱法独出心裁,与众多旦行的大路唱法都不一样。程砚秋个人经历也不一般,他吃苦实在太多,成就也就不一般了。程砚秋比梅兰芳年轻10岁,幼年家贫,吃苦很多。从这一点看,对他学戏就很不利,尤其是青年时期嗓子倒得很苦(男性演员在十二三岁时的变声,称为倒嗓),形成一种很难再唱旦角的鬼音。后来,梨园内外普遍认为“祖师爷没赏你戏饭”,劝他不要再当演员,不妨改行为别的旦角梳头或场面上学一种乐器。程砚秋没有听从这些劝告,后来得到前辈王瑶卿的辅导,终于练出一条低回婉转的嗓子,他自己艰苦练声,终于练出一种新腔。北京观众还算对得起他,依然买他的票,承认他唱的叫“新腔”。这么着听了将近十年,人们看法才改变了,承认他唱的是“程腔”。
初,程砚秋拜师梅兰芳,成为梅兰芳弟子群中的普通一员。等程砚秋渐渐成名,他开始走如同老师梅兰芳一样的艺术之路:编适合自己的剧本,辅导自己的同台演员,从仅能唱“程腔”发展到社会上承认有了“程派”。他的路走得比梅兰芳还急,但大体上是成功的,他更找到从政治上与文化上支持自己的人。他开始广收徒弟,开始“程派”的流传,并且特别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几次与梅兰芳唱的对台戏。**次在北京前门外,是偶然碰上了,结果各唱各的,打个平手。第二次在上海,打的时间很长,并且此起彼伏,在社会上的影响很大。梅兰芳在“中国”,程砚秋在“天蟾”,双方阵容齐整,剧目也很硬。双方都客满,但“天蟾”的座位远多于“中国”。两边的老板是一个,他乐于看到这个局面,打得越厉害越好。第三次在50年代,依然在上海,程砚秋正在唱戏,但营业不佳,这时梅兰芳率领自己的戏班从武汉转向了上海。如果再遇上,程砚秋这边就必定惨败了。周总理及时发现,派人把梅兰芳拉开,请他慢一点到上海,让程砚秋唱完一期得以离开。从30年代以后,梅派与程派成为京剧旦行中*重要的两个流派。从40年代开始,梅、程之间就不断打对台,有时是无形中碰出来的,有时甚至是政治上的权势人物(如蒋夫人宋美龄)给“提倡”出来的。既然遇到这种情况,双方也只能沉着应对。头一次遇到,双方或许还有些不适应;等再度相逢,两边就从容应对,甚至谋求那不无审美意义上的自由了。梅程对垒已经成为梨园的一桩美谈。
程砚秋唱旦角,但性格豪爽,喜欢喝黄酒,吃饭上也少节制,这让他付出了代价:四大名旦中他本来*年轻,结果反倒**个辞世。程砚秋去世得太早了,作为中学生的我,四大名旦中我唯一没看过的是他程砚秋的戏,这是我人生的一大憾事。程宅离我父母家很近,我母亲访问他之后三天,他就带着学生王吟秋到我家回访。我母亲在机关,我也上学,唯独便宜了我家老保姆。晚上她一再回忆程先生:“那个胖啊,几乎坐进沙发就再站不起来,要不是他那学生站在对面使劲拉他……”老保姆是河北三河县人,在北京服务了一辈子,有幸接触到梨园两大名人:头一个是他程砚秋,第二个时间就晚了——是我到京剧院上班后,有一天袁世海打电话找我,是老保姆接的,她这个兴奋啊,从屋子冲到院子里:“徐城北!接电话!是袁世海找你!”
徐城北(1942—),重庆人。研究京剧文化和京城文化的知名学者和作家。已出版各类著作近百部,主要作品有《老字号春秋》、《品戏斋夜话》、《京剧与中国文化》、《中国京剧小史》和《梅兰芳三部曲》等。
颜真卿楷书入门基础教程-颜勤礼碑 本书特色 本系列图书从历代传世法帖中精选范字,根据初学者的认知能力及学习习惯精心编排,从基本笔法,到笔画、部首的写...
智力学画:线条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套绘画和智能发展相结合的权威、新颖、独特的美术益智训练画本。在进行趣味绘画的同时,培养小朋友对色彩和图形的认知,逻辑思维、抽...
《昨夜星辰:高盛元的唐诗课》内容简介:这是一堂会让你听到哭的唐诗课,B站视频播放量累计已超过10000000+,500000+人皆称“这就是
魏碑章法举要 内容简介 全书共6册,分别为篆书、隶书、魏碑、楷书、行书、草书6种书体的章法举要。针对不同书体、不同内容、不同形式分门别类地介绍书法创作中的章法布...
考古发掘是科研工作的一种手段,要把出土的遗迹、遗物及捕捉到的各种文化信息,加以归纳综合,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阐释其文化内
《都市中国的乡土声音——民俗、曲艺与心性》内容简介:本书力图展示快速都市化的中国城乡共生体之间复杂而交错的情绪与心性。由此
东方美术史话-中国文库·艺术类 内容简介 《中国文库·东方美术史话》是介绍东方美术发展史的通俗读物,全书以醒目的标题、生动的文字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亚、非、拉、...
豫剧名段精选 内容简介 《豫剧名段精选》由豫剧艺术发源地——河南省的专门研究机构精心选编而成,共收录生旦净丑和现代戏名段42段,并专门编写了介绍剧情和选段特色的...
中国书法艺术:第二卷.秦汉 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艺术》是为了广大收法受好者和书法研究者阅读,欣赏和從事研究工作的需要编印的。本书根据书法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
《找魂:王志纲工作室战略策划10年实录》内容简介:本书是企业管理类图书。本书不是一本严谨的理论著作,也不是一部传统的MBA案例教
陆弘石,笔名“弘石”等。热衷研习中国电影史,兼及影视现状批评。发表史论和评论文章近200篇。●撰著《中国电影史》(与舒晓鸣合
《AI重新定义企业:从微软等真实案例中学习》内容简介: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微软以及曾经合作过的众多企业AI转型的观察与思考,结
江南理景艺术 内容简介 传统中国园林艺术有较多论著介绍,已渐为世人熟知,但庭院、村落、邑郊、沿江、名山诸理景艺术则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研究与介绍者尚属廖寥,而这...
伊斯兰世界的艺术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一种侧重主题,相对松散的编排方式,讨论了从公元5世纪左右到17世纪末,包括西班牙、摩洛哥、阿富汗在内的广阔地域的艺术品和艺术现...
《江南园林图录:庭院·景观建筑》由刘先觉与潘谷西教授合编。全书共收集有38处实例,包括苏州、无锡、扬州、杭州、南通等地。测绘
三国志 内容简介 《洋画儿》系列画册汇集了民间收藏家刘允福建 先生几代人收藏的近万张“洋画儿”精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民俗、戏曲、文学、体育、娱乐、风光...
王羲之行书部首技法硬笔学习指南 本书特色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王羲之的行书流美优雅、婉约秀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典范作用。本书介绍了100种王...
《白骨精的职场单人舞》内容简介:每天匆匆忙忙地上班,人生的大部分光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职场里有我们的伟大理想,有属于我们
托马斯·马太(Thomas F. Matthews)是纽约大学美术研究所的艺术学教授,先后有多篇论文和多本专著论述早期基督教、拜占庭文化和建筑。
艺术之眼 本书特色 美国国家艺术馆出品,透过艺术全面开启孩子感官,将艺术融入生活,在游戏中探索世界。★ 美国国家艺术馆出品的独家内容,多位馆长亲自审读,教育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