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纷争喧嚣,苦乐相随;
人生的真正意义,是内心的从容。
梁实秋老先生用质朴幽默的笔触,描绘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寻常事物。在细微处见生活,于世相中品人生。直指本心的文字,淡然处之的一生,写给每一个在人生旅途中跋涉的你。
人生本来的模样,在于淡定从容地过一生。
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我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三毛他的文章我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读过不少,很欣赏他的文才,对他潜怀崇之情。——季羡林机智闪烁,谐趣迭生,时或滑稽突梯,却能适可而止,不堕。——余光中
窗?外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只是中间加些棂子,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那幅图画是妍是媸,是雅是俗,是闹是静,那就只好随缘。我今寄居海外,栖身于“白屋”楼上一角,临窗设几,作息于是,沉思于是,只有在抬头见窗的时候看到一幅幅的西洋景。现在写出窗外所见,大概是近似北平天桥之大金牙的拉大篇吧?
“白屋”是地地道道的一座刷了白颜色油漆的房屋,既没有白茅覆盖,也没有外露本材,说起来好像是《韩诗外传》里所谓的“穷巷白屋”,其实只是一座方方正正见棱见角的美国初期形式的建筑物。我拉开窗帘,首先看见的是一块好大好大的天。天为盖,地为舆,谁没有看见过天?但是,不,以前住在人烟稠密天下**的都市里,我看见的天仅是小小的一块,像是坐井观天,迎面是楼,左面是楼,右面是楼,后面还是楼,楼上不是水塔,就是天线,再不然就是五色缤纷的晒洗衣裳。井底蛙所见的天只有那么一点点。“白屋”地势荒僻,眼前没有遮拦,尤其是东边隔街是一个小学操场,绿草如茵,偶然有些孩子在那里蹦蹦跳跳;北边是一大块空地,长满了荒草,前些天还绽出一片星星点点的黄花,这些天都枯黄了,枯草里有几株参天的大树,有枞有枫,都直挺挺稳稳地矗立着;南边隔街有两家邻居;西边也有一家。有一天午后,小雨方住,蓦然看见天空一道彩虹,是一百八十度完完整整清清楚楚的一条彩带,所谓虹饮江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虹销雨霁的景致,不知看过多少次,却没看过这样规模壮阔的虹。窗外太空旷了,有时候零雨潸潸,竟不见雨脚,不闻雨声,只见有人撑着伞,坡路上的水流成了渠。
路上的汽车往来如梭,而行人绝少。清晨有两个头发斑白的老者绕着操场跑步,跑得气咻咻的,不跑完几个圈不止,其中有一个还有一条大黑狗做伴。黑狗除了运动健身之外,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一根电线杆子而不留下一点记号,更不会不选一块芳草鲜美的地方施上一点肥料。天气晴和的时候常有十八九岁的大姑娘穿着斜纹布蓝工裤,光着脚在路边走,白皙的两只脚光光溜溜的,脚底板踩得脏兮兮,路上万一有个图钉或玻璃碴之类的东西,不知如何是好?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曾经说起:“传有久米仙人者,因逃情,入山苦修成道。一日腾云游经某地,见一浣纱女,足腔甚白,目眩神驰,凡念顿生,飘忽之间已自云头跌下。”(见周梦蝶诗《无题》附记)我不会从窗头跌下,因为我没有目眩神驰。我只是想:裸足走路也算是年青一代之反传统反文明的表现之一,以后恐怕还许有人要手脚着地爬着走,或索性倒竖蜻蜒用两只手走路,岂不更为彻底更为前进?至于长发大胡子的男子现在已经到处皆是,甚至我们中国人也有沾染这种习气的(包括一些学生与餐馆侍者),习俗移人,以至于此!
星期四早晨清除垃圾,也算是一景。这地方清除垃圾的工作不由官办,而是民营。各家的垃圾储藏在几个铅铁桶里,上面有盖,到了这一天则自动送到门前待取。垃圾车来,并没有八音琴乐,也没有叱咤吆喝之声,只闻稀里哗啦的铁桶响。车上一共两个人,一律是彪形黑大汉,一个人搬铁桶往车里掼,另一个司机也不闲着,车一停他也下来帮着搬,而且两个人都用跑步,一点也不从容。垃圾掼进车里,机关开动,立即压绞成为碎渣,要想从垃圾里拣出什么瓶瓶罐罐的分门别类地放在竹篮里挂在车厢上,殆无可能。每家月纳清洁费二元七角钱,包商叫苦,要求各家把铁桶送到路边,节省一些劳力,否则要加价一元。
公共汽车的一个招呼站就在我的窗外。车里没有车掌,当然也就没有晚娘面孔。所有开门,关门,收钱,掣给转站票,全由司机一人兼理。幸亏坐车的人不多,司机还有闲情逸致和乘客说声早安。二十分钟左右过一班车,当然是亏本生意,但是贴本也要维持。每一班车都是疏疏落落的三五个客人,凄凄清清惨惨。许多乘客是老年人,目视昏花,手脚失灵,耳听聋聩,反应迟缓,公共汽车是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也有按时上班的年轻人搭乘,大概是怕城里没处停放汽车。有一位工人模样的候车人,经常准时在我窗下出现,从容打开食盒,取出热水瓶,喝一杯咖啡,然后登车而去。
我没有看见过一只过街鼠,更没看见过老鼠肝脑涂地地陈尸街心。狸猫多得很,几乎个个是肥头胖脑的,毛也泽润。猫有猫食,成瓶成罐地在超级食场的货架上摆着。猫刷子、猫衣服、猫项链、猫清洁剂,百货店里都有。我几乎每天看见黑猫白猫在北边荒草地里时而追逐,时而亲昵,时而打滚。*有趣的是松鼠,弓着身子一蹿一蹿地到处乱跑,一听到车响,仓促地爬上枞枝。窗下放着一盘鸟食、黍米之类,麻雀群来果腹,红襟鸟则望望然去之,它茹荤,它要吃死的蛞蝓活的蚯蚓。
窗外所见的约略如是。王粲登楼,一则曰:“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再则曰:“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临楮凄怆,吾怀吾土。
梁实秋(1903-1987),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华人世界diyi个研究莎士比亚的quanwei,被誉为“一代文宗”。
梁实秋老先生笔触质朴幽默,平淡之处见奇崛,以幽默闲适的风格,讲出直指本心的真知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人间词话 本书特色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
《遗产》内容简介:善于以长篇小说编织人性史诗的菲利普·罗斯在1991年意外地出版了一部纪实作品。视线凝聚的焦点,不再是广阔的社
玲珑心事——那些古雅温静的事物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描述一件件在古诗词或者古典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古雅温静的物件的小随笔,满蕴了古代女子月光般剔透的玲珑心事。那一个个...
鲁迅小说集:狂人日记 本书特色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
康巴作家群评论集 本书特色 康巴作家群是近年来国内的一个文学现象,该评论集对许多康巴作家群代表性作家的作品进行了分忻、评论,集中展示了康巴作家群的特点、气质,以...
无声的群落 本书特色 因为研究上山下乡史的缘故,这些年我结交了不少知青朋友。《无声的群落》的编委卢晓蓉和邓鹏二位,虽相识较晚,却称得上一见如故。这与其说是缘分,...
俄罗斯双城记 本书特色 冯骥才既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大家,又是中国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还是画家、收藏 家。 《俄罗斯双城记》以日...
夏志清原籍江苏吴县,1921年生于上海浦东。1951年获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先后执教密歇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等校。1969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
青花里的乡愁-关于瓷与茶的美学日志 本书特色 《青花里的乡愁——关于瓷与茶的美学日记》(精装版)作者以乡愁这个看似飘渺、感性的情感为题,...
《跨境人员、情报网络、封贡危机:万历朝鲜战争与16世纪末的东亚》内容简介:郑洁西著的《跨境人员情报网络封贡危机:万历朝鲜战争
海滨故人 本书特色 作品写露沙等五位女青年,天真浪漫,用幻想编织着未来的自由王国。露沙小时未曾得到父母的爱,在教会学堂遭遇歧视,追求爱情又失败,难得有几位同窗挚...
《12色物语》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著名漫画家坂口尚的经典短篇漫画集,以12种颜色对应12个主题,用流丽的笔触画出12个颇具文学性的
《小异邦人》内容简介:这部短篇小说集来自连城三纪彦在2000年至2009年发表在杂志《ALL读物》上的8篇短篇小说。其中,《小异邦人》
大题小作 本书特色 由韩少功近期已发于报刊杂志的随笔和尚未发表的随笔集结。一部论及哲学、文学、思想及社会生活内容的思想性随笔,或对话录,是韩少功近期的思想、文学...
后觉书诗选:2011-2017 本书特色 一部无关风月的多情诗集。廖伟棠先生继《春盏》热销后又一部诗集力作。北岛、梁文道、耿占春、柯雷 鼎力推荐。◆北岛、梁文道...
建安体诗选 内容简介 建安体指汉末建安至魏初一段时间的诗歌所呈现出的主体风格。代表作家有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其内容或反映社会的动乱,或抒发其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权作一幅相思笺-民国才女美文 本书特色 文集收录作者艺术形态相对精致的散文、小说作品,以及别具探索意义的戏剧作品。作家的善感与抑郁的气质赋予作品以清冷感伤的色彩...
尴尬时代 本书特色 块映照时代的镜子一份化解人生尴尬的宝典一本让当下每个人心酸、难过又振奋的精彩故事集在这些有趣且真诚的故事里,慢三在阴暗与微弱的亮光之间找到了...
文学名著:朝花夕拾 本书特色 《朝花夕拾》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书中还收录了《琐记》、《藤...
《小鹿斑比》内容简介:《小鹿斑比》通过描写一只本来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小鹿,在人类入侵森林后失去母亲、得到老鹿王的指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