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20位社会学家对话,探寻精彩纷呈的社会学之旅。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达特茅斯学院等9所美国知名大学 的20位社会学家带你走进社会学的世界和人生。
本书是作者利用在哈佛大学访学的机会,采访、收集、整理的一本访谈录,呈现了20位来自社会学不同领域的美国社会学家有关社会学的基本观点、求学故事、从教经历、科研经历和人生反思。本书的主题有两个:
什么是社会学?
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一样的社会学。20位美国社会学家结合他们自身的认识和体会分别给出了他们眼中的社会学的定义,以及对“社会学有什么用”“社会学的学科独立性”“社会学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学的方法论之争”“社会学的未来”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社会学家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这一主题通过20位美国社会学家的求学故事、从教经历、科研经历和人生反思依次展开,涉及的话题有“为什么选择社会学”“大学时代是如何度过的”“谁是自己的学术引路人”“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专业训练”“如何构建自己的研究兴趣领域”“成名著作背后的故事”“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工作与生活”“学术生涯中经历过的挫折与坎坷”“给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建议”以及“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对自己的影响和改变”等。
陈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2016—2017年在哈佛大学交流访问。
【陈龙】您如何看待社会学中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之间的关系?您是否认为社会学里存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分歧?【赵】我认为存在这种分歧,但是应该结束这种分歧,因为对我来说它们不过是两种描述方法。我在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中,从来不会想我是一个定量社会学家还是一个定性社会学家,我只考虑我有什么类型的数据。如果我有比较可靠的定量数据,显而易见,我会用定量数据;如果没有,那我就用定性数据。只不过在顶尖的统计学家看来,只有一种方法(定量方法)能够解释社会现实。随着统计学的日臻成熟,你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去学习,这样你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统计手段。事实上,不管是鲍勃・豪泽(BobHauser)还是奥蒂斯·达德利・邓肯(OtisDudleyDuncan),现在统计的发展在不断远离最初发展者的设想。以社会分层为例,19世纪的时候,我们创造了分层这个概念,为的是抵消阶级的概念。但是分层这个概念在实际层面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分析现实的角度来说,你需要分析的是有认同感的社会群体,而不是你所定义的群体。你把中国社会分成五个阶层,或者七个阶层,又能怎么样呢?在这些阶层中,人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所以这样的分层是没有什么理论意义的。在19世纪的时候,韦伯他们都会把分层看作是多维的,譬如品味、性别、经济收入、宗教信仰;但是到了20世纪,得益于美国的税收体系,收入逐渐可以被计算了。正是因为有了数据,经济分层才显现出来,统计学也成了一个主导学科,涌现出了很多学者,逐渐成了一个可以自我发展的学科。可是偏见也随之产生,统计学家不再把分层视为多维度的,他们也忘记了人们当初为什么要造出这么一个理论意义不大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在实践统计的过程中,每个人都知道社会关系是互动关系,但是当你称其中一些为自变量,另一些为因变量的时候,社会关系就不再是互动关系,而是人为建构的关系。不断地有年轻学者把社会关系看作等式的左边...
——引自章节:赵鼎新(DingxinZhao)
到现在[按:2017年],我从事社会学研究已经很长时间了,我认为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社会学家,有些社会学家对工作场所的视、技能或教育的回报非常感兴趣,而我对这些所谓的独立变量并不感兴趣,在独立变量里面没有能让我感兴趣的对象。我所感兴趣的是如何换一种思路来思考问题的起因,进而解决问题。社会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你不需要成为得出某个结果的专家,只需要成为一个有某种思考方式的专家就可以了。我从哈里森・怀特那里学到了一样东西,我经常讲给我的学生听,那就是当你注意到一些事情发生以后,你要后退一步,去看那些事情对于其他地方而言意味着什么。举例来说我们经常会遇到交通拥堵,有各种原因引发的交通拥堵,我想很多社会学家在研究交通拥堵的问题时,他们感兴趣的一定是为什么会发生交通拥堵,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是当你看到交通拥堵时,你也应该马上意识到,如果所有人都在这儿,都陷在交通拥堵中,那就意味着在其他地方道路是畅通的,那里的人们是自由流动的。换句话说,当你在一个地方看到有很多限制的时候,在其他地方一定有很多的自由。这就是我学到的东西,就好像你看到了桌子上的东西,你还要去想桌子下面有什么,往下看,真正的故事、有趣的故事往往都在桌子下面。这就是我从我的导师那里学来的东西,用不同的方式来观察和理解问题。有趣的是,我导师的第一篇论文是关于睡觉的社会学意义的,你可能会想:“什么?他怎么会研究这个?”我还记得文章里面的一句话好像是:“因为有人在睡觉,所以一定有一群人得醒着,因为他们要保护那些睡觉的人。”你会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引自章节:彼得·S.比尔曼(PeterS.Bearman)
演员自我修养 本书特色 以戏剧学校师生课堂对话形式写就的日记体《演员自我修养》是他*为知名的代表作,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它详细阐述了演员在形体、发...
李学勤卷-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 本书特色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李学勤卷》呈现了20世纪以来当代名家的学术成就,带您领悟当代大师们的精妙思想。集每位学者一生之...
乡村社会关键词-进入21世纪的中国乡村素描 本书特色 《乡村社会关键词:进入21世纪的中国乡村素描》:与传统时代不同的是,当前的中国农民面对着极为强大的支出压力...
1827-1872-美国在华早期新闻传播史 本书特色 《美国在华早期新闻传播史(1827-1872)》首次对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源流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系统...
在历史语境中审视《新青年》同人反传统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在历史语境中审视:同人反"传统"问题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在历史语境中审视《新青年》同人反传...
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 内容简介 在《将负量概念引入哲学的尝试》( Essay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
尹波涛,1984年生。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博士毕业,民族学博士,现任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在《中国史研...
GE声音-我们不谈真理-(第二辑) 内容简介 第二辑《ge声音:我们不谈真理》共择选78篇博文,分为五个栏目进行编辑,分别为:《世事直评》(主要收取社会时评类文...
《以红之名:奥美中国草创》内容简介:奥美中国凭何而立?奥美中国定义广告美学三十年?奥美中国如何成为中国广告业的风向标?奥美
1990-2010-国学问题争鸣集 内容简介 《国学问题争鸣集(1990-2010)》以“国学争鸣”与“理论纵深”为两大板块,在时间上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20...
世界知识年鉴:2009/2010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世界知识年鉴》创办于1936年,本卷为第37卷★ 本年鉴以2000年颂布的中...
《吴越春秋》内容简介:本书是东汉赵晔所著的一部主要记述春秋末期吴越二国之事的杂史。前五篇为吴事,起于吴太伯,迄于夫差;后五
《克尔凯郭尔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丹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的合作项目。它不仅是国内首次系统地直接由丹麦文原文进行翻译的克尔凯郭尔重要著作选集,而且还致...
李银河文集004-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本书特色 《李银河文集004: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李银河文集004-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内容简介 ...
序跋集-季羡林学术著作选集 本书特色季羡林先生一生,应邀为别人写了多大270余篇、超过80万字的序言和跋。他所写的序言和跋有下面几个特点:(1)既有广度,又有深...
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以晚明社会变迁为研究对象。晚明社会变迁包含诸多方面,本书研究中注重社会整体结构的变迁。作者们在...
媒介管理通论 内容简介 《媒介管理通论》是一本面向高等院一校新闻传播学和企业管理学本科的基础教材。本书的*大特色在于关注中国媒体的特殊规律,实践性和针对性很强。...
祖国的名称-百家讲坛 本书特色 人有姓名与字号,国有国号与名称。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纵横一万里广袤空间的中国,古往今来,自称众多,他称繁杂。这些伟大的自称如...
作品目录小引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琉璃瓦金锁记年青的时候花凋红玫瑰白玫瑰附:看张小集· · · · · ·
《就让雨落下》内容简介:年轻的银行柜员戴尔,厌倦了生活,原以为逃离纽约,就可以过上崭新的生活。但从他踏上摩洛哥丹吉尔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