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20位社会学家对话,探寻精彩纷呈的社会学之旅。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达特茅斯学院等9所美国知名大学 的20位社会学家带你走进社会学的世界和人生。
本书是作者利用在哈佛大学访学的机会,采访、收集、整理的一本访谈录,呈现了20位来自社会学不同领域的美国社会学家有关社会学的基本观点、求学故事、从教经历、科研经历和人生反思。本书的主题有两个:
什么是社会学?
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一样的社会学。20位美国社会学家结合他们自身的认识和体会分别给出了他们眼中的社会学的定义,以及对“社会学有什么用”“社会学的学科独立性”“社会学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学的方法论之争”“社会学的未来”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社会学家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这一主题通过20位美国社会学家的求学故事、从教经历、科研经历和人生反思依次展开,涉及的话题有“为什么选择社会学”“大学时代是如何度过的”“谁是自己的学术引路人”“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专业训练”“如何构建自己的研究兴趣领域”“成名著作背后的故事”“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工作与生活”“学术生涯中经历过的挫折与坎坷”“给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建议”以及“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对自己的影响和改变”等。
陈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2016—2017年在哈佛大学交流访问。
【陈龙】您如何看待社会学中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之间的关系?您是否认为社会学里存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分歧?【赵】我认为存在这种分歧,但是应该结束这种分歧,因为对我来说它们不过是两种描述方法。我在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中,从来不会想我是一个定量社会学家还是一个定性社会学家,我只考虑我有什么类型的数据。如果我有比较可靠的定量数据,显而易见,我会用定量数据;如果没有,那我就用定性数据。只不过在顶尖的统计学家看来,只有一种方法(定量方法)能够解释社会现实。随着统计学的日臻成熟,你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去学习,这样你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统计手段。事实上,不管是鲍勃・豪泽(BobHauser)还是奥蒂斯·达德利・邓肯(OtisDudleyDuncan),现在统计的发展在不断远离最初发展者的设想。以社会分层为例,19世纪的时候,我们创造了分层这个概念,为的是抵消阶级的概念。但是分层这个概念在实际层面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分析现实的角度来说,你需要分析的是有认同感的社会群体,而不是你所定义的群体。你把中国社会分成五个阶层,或者七个阶层,又能怎么样呢?在这些阶层中,人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所以这样的分层是没有什么理论意义的。在19世纪的时候,韦伯他们都会把分层看作是多维的,譬如品味、性别、经济收入、宗教信仰;但是到了20世纪,得益于美国的税收体系,收入逐渐可以被计算了。正是因为有了数据,经济分层才显现出来,统计学也成了一个主导学科,涌现出了很多学者,逐渐成了一个可以自我发展的学科。可是偏见也随之产生,统计学家不再把分层视为多维度的,他们也忘记了人们当初为什么要造出这么一个理论意义不大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在实践统计的过程中,每个人都知道社会关系是互动关系,但是当你称其中一些为自变量,另一些为因变量的时候,社会关系就不再是互动关系,而是人为建构的关系。不断地有年轻学者把社会关系看作等式的左边...
——引自章节:赵鼎新(DingxinZhao)
到现在[按:2017年],我从事社会学研究已经很长时间了,我认为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社会学家,有些社会学家对工作场所的视、技能或教育的回报非常感兴趣,而我对这些所谓的独立变量并不感兴趣,在独立变量里面没有能让我感兴趣的对象。我所感兴趣的是如何换一种思路来思考问题的起因,进而解决问题。社会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你不需要成为得出某个结果的专家,只需要成为一个有某种思考方式的专家就可以了。我从哈里森・怀特那里学到了一样东西,我经常讲给我的学生听,那就是当你注意到一些事情发生以后,你要后退一步,去看那些事情对于其他地方而言意味着什么。举例来说我们经常会遇到交通拥堵,有各种原因引发的交通拥堵,我想很多社会学家在研究交通拥堵的问题时,他们感兴趣的一定是为什么会发生交通拥堵,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是当你看到交通拥堵时,你也应该马上意识到,如果所有人都在这儿,都陷在交通拥堵中,那就意味着在其他地方道路是畅通的,那里的人们是自由流动的。换句话说,当你在一个地方看到有很多限制的时候,在其他地方一定有很多的自由。这就是我学到的东西,就好像你看到了桌子上的东西,你还要去想桌子下面有什么,往下看,真正的故事、有趣的故事往往都在桌子下面。这就是我从我的导师那里学来的东西,用不同的方式来观察和理解问题。有趣的是,我导师的第一篇论文是关于睡觉的社会学意义的,你可能会想:“什么?他怎么会研究这个?”我还记得文章里面的一句话好像是:“因为有人在睡觉,所以一定有一群人得醒着,因为他们要保护那些睡觉的人。”你会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引自章节:彼得·S.比尔曼(PeterS.Bearman)
思想史研究-思想史的元问题(第一卷) 内容简介 如今的知识越来越表现出专门化和特殊化,回归更具普遍性的思想便成了当前各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为此,《思想史研究》应...
中国家庭史-(全五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套书体例、视角独特。知名学者张国刚等通过长期的探讨,确立了对家庭史的论述的内涵和边界,...
中国古代报刊法制发展史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中国报刊法制的起源、宋朝时期的中国报刊法制、元明时期的中国报刊法制、清初至清中叶的中国报刊法制以及清中叶至清末的中国报...
回读百年-20世纪中国社会人文论争-第一卷-(上下册) 内容简介 本书旨趣,大抵如书名所示。兹就编写中有关问题稍作说明:一、本书所谓“百年”,原则上是指自190...
《日本农业出版与传播的社会学调查:1950—2003》内容简介:本书以日本战后50年间农业出版事业的变化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呈现了这
妥协向来是个有趣而重要的话题,是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之一,即有商量、有退让。人们在运用各种适应环境、处事交往、从众妥协的技能时,受到一些理由的限制。《论妥协》以简...
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我们研究经历的一份记录。首先通过学者们与职业批评家们的视角,然后通过先驱研究者们的视角向处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
《山海雅韵》内容简介:从吴越文化的荟萃,到历代文人雅士的遗韵,金山的海派文脉源远流长,历久而弥新。数千年的人物风流,可制皇
悦读MOOK-第三十卷 本书特色 世上之书,数不胜数,每天还以成千上万的数字增长。这浩瀚的书海,谁能穷尽?有了这许许多多的书,为何还要添上这一本——楮钰...
《老子今注今译》内容简介:本书为著名道家研究学者陈鼓应先生的力作。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本书以华
广播电视综合知识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政治理论知识和时事政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章节。广播电视综合知识 目录 *...
《烧伤学临床新视野:烧伤休克、感染、营养、修复与整复(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由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盛志勇院士领衔主编。本专
人类学与中国传统 内容简介 本书2008年年初,新上任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常委、统战部长黄道伟同志提出“经济统战”、“文化统战”、 “和谐统战”的工作思路,特...
《赌在技术开发上》内容简介:《赌在技术开发上》汇集了我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多次讲演。当时,我站在企业经营的第一线,同时
耿云志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描述人作者对中国近代史的个人角读,包括一些特别的视角、特别的见解。研究历史,不仅仅是把历史故事陈述一番,尤其重要的是,要对史事、人...
裸女:女性身体的美丽与哀愁 本书特色 每个女人都有一副美丽的躯体,说它美丽,因为它是数百万年的进化所达成的完美结晶,是这个星球上*值得关注的生命体,处处流露出精...
高一涵先生年谱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高一涵的一生,其内容包括:序言、家世、附录。高一涵先生年谱 目录 序言—走近高一涵先生本门一族世系表摘选家世1895年一18...
社会科学与您同行(全八册) 内容简介 《社会科学与您同行》系列丛书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系列丛书分为哲学、经济学、国际政治学、法学...
《黄秉义日记》内容简介:《黄秉义日记》记于1902—1918年,底本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原稿共六十四册,其中缺第五十二册。黄秉
在历史的缠绕中解读知识与思想 内容简介 陈启云:荀悦与后汉思潮龚隽:禅门中的顿沟口雄三:论天理观的形成周昌龙:良知与经世王凡森:清初思想趋向与《刘子节要》黄进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