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晚年创作的一部系统的美学著作,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入门书籍。
《谈美书简/朱光潜作品精选集》是朱光潜先生在82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晚年心血之作,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深入探讨了美学、艺术、文学中的美和美感、审美范畴、形象思维、文学创作及人性论等一系列问题,对打破左的教条主义,冲破文艺创作与美学的一系列禁区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学习美学与文艺创作的重要参考书籍。
《谈美书简/朱光潜作品精选集》:朋友们:谈美,我得从人谈起,因为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何况文艺活动,无论是创造还是欣赏、批评,同样也离不开人。你我都是人,还不知道人是怎么回事吗?世间事物*复杂因而*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古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作人的*高智慧。可不是吗?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还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魔鬼固诡诈多端,仙子也渺茫难测。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也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人,还须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而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社会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是怎样起源的呢?并不是起于抽象概念,而是起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以及劳动生产之类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食”就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就是绵延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艺术和美也*先见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于羊羹的味道,中外文都把“趣味”来指“审美力”。原始民族很早就很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以唱歌作乐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关于这些,格罗斯(K. Gmos)在《艺术起源》里讲得很详细,较易得到的普列汉诺夫的《没有地址的信》也可以参看。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为着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外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象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对象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和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拨转到运动神经,把这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之类,使它实现为行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这整个运动分为知(认识)、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心理学在近代已成为一种自然科学,在过去是附属于哲学的。过去哲学家主要是意识形态制造者,他们大半只看重认识而轻视实践,偏重感觉神经到脑中枢那一环而忽视脑中枢到运动神经那一环,也就是忽视情感、思考和意志到行动那一环。他们大半止于认识,不能把认识转化为行动。不过这种认识也可以起指导旁人行动的作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就是针对这些人说的。……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朱光潜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一人,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蜚声中外。著有《谈修养》《谈美》《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等。
易经大全-30天学会《易经》 本书特色 《易经》是中国古代*早涵盖天、地、人三界的哲学著作,是华夏文明的源头,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几...
中国智慧 本书特色 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 ——易中天中国智慧 内容简介 《中国智慧》是易中天先生在六场演讲稿...
《古典学术史(下卷):1300-1850年》是德裔知名古典学者鲁道夫·普法伊费尔的代表作品。作者通过征引大量原始文献、手稿等一手材
佛教将“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称之为“三学”,认为一切法门尽摄于此,应当精勤修学。这中间,戒、定属
道德经-轻松读国学 本书特色 《轻松读国学:道德经》系轻松读国学丛书。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老子生活在东周时代,生卒年不详,楚国人。他做过东周的守藏室之史,也称...
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1955-1972年高等师范学校讲义) 本书特色 ★当然,这种把哲学看作斗争——并且归根到底,看作理论中的阶级斗争——的观念,...
风水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风水的主要流派,介绍了八宅风水、九星风水、三元风水等。风水 目录 前言风水学概论**章基础篇**节河图洛书的概念第二节先后天八...
美学-2010-第3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为《美学》第三卷,包括:美育论坛;艺术哲学;美学原理;中国美学;西方美学;日本美学;绘画艺术;审美文化;会议综述和资料等十...
尼采反卢梭:尼采的道德-政治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把尼采当作一位政治思想家来对待,将他的政治理念与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传统联系起来,将尼采的“主权性的、超伦理的...
尼科马亥伦理学 内容简介 西方伦理学史上**本伦理学专著。据说由亚里士多德之子尼科马亥整理成书,故名。作者系统总结了古希腊伦理学思想,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
易读论语 本书特色 目录孔子略传 一、孔子的故乡 一二、幼年贫困中的成长 二三、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三四、孔子的好学与从政之道 三五、孔子的周游列国,同人于野之理...
中国经学史 本书特色 经学是“中国学术分类法没有发达以前之一部分学术综合的名称”。它的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和层面,并居于主导地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禅思与诗情(增订本) 内容简介 本书以“描述”的方法集中探讨中国禅宗与文学相互影响的一个侧面:禅与诗歌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宗教与文学相互交涉的一个...
止庵,原名王进文,又名方晴。1959年1月16日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系(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曾担任医生、记者
论语 目录 前言学而篇**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
人学理论与历史(人学原理卷.西方人学观念史卷.中国人学思想史卷)(全三卷) 本书特色 人学是21世纪的新兴学科,但是之前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没有把人学当作一门学...
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本书特色 《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对十余部史书、古籍中所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有影响的典型事件,从计谋和社会心理两个角度作了深透的分析...
老子:庄子 本书特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素养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存在历代文化典籍中。国学经典浩如烟海,重篇巨帙,释解纷繁,得失互见,广大青少年学生时...
菜根谭【大开本】 本书特色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菜根”,一词本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洪应...
从学科观念的接纳到学科体系的确立,冯友兰先生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早期建构作出的努力功不可殁。本书即是冯先生为中国哲学史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