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 他有一颗水晶般的心、巴金的爱、在巴金的客厅里 —— 万籁鸣为巴金剪影纪实、巴金与一个花匠的故事、人走茶不凉 —— 巴金和靳以的故事等。
本书分上下两辑,写巴金关爱青少年成长以及巴金与其亲人关系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热情、重情义的巴金。
上辑
他有一颗水晶般的心
认识巴金先生已四十多年,真正和他熟识却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而拿笔写写他的事情,则是从80年代开始。
记得**次见到巴金,是在1954年的秋天。那时,我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当编辑。由于复旦大学老师章靳以的关系,我先在靳以师家中认识了巴金夫人萧珊——那时都叫她本名陈蕴珍;再和她约定了到霞飞坊(今淮海路淮海坊)他们的寓所去看望巴金,向他约稿。
那是一幢新式里弄房子,共有三层楼,从20世纪30年代起,巴金就和朋友索非一家合住在这里,巴金挚爱的三哥李尧林也曾在此度过他生命的*后六年。
我**次去看望巴金,他和萧珊正在二楼前房,围坐在大圆桌边,逗着儿子小棠说笑。
萧珊见到我,拉住小棠的手要给我看:“让彭姐姐看看,棠棠是断掌。”
有着一对明亮大眼的棠棠却倔强地抽回他的小手,攥紧拳头要打妈妈。这时,巴金立马站了起来,笑着去阻拦,连连用四川话说:“好,好,爸爸来扯劝,爸爸来扯劝。”他是那么和蔼,那么慈祥。萧珊在一旁只顾幸福地笑着,这情景一直刻印在我的脑际。多么和谐幸福的家庭啊!
后来,我还到霞飞坊去过一两次,但印象都不深了,只记得有一次他们刚吃过大闸蟹,餐桌上还残留着红色的蟹壳。我在四川住过八年,知道四川人是不大吃螃蟹的,而萧珊是来自水产丰盛的宁波,对蟹的兴趣浓厚。看来,在生活习惯上,巴金或许已受了萧珊很大的影响。
转年,我再去约稿时,他们已搬到现在这幢带花园的小楼了。这里离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比较近,一有机会,我就带着爱说爱笑、性格开朗的李小林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和她有了很好的友谊。我向巴金约稿,常常请她“催催爸爸”。
1957年,巴金、靳以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托,联手在上海创办了大型文学双月刊《收获》,把我调到编辑部。从这时起,我与巴金接触的机会多了起来。
巴金平日不来编辑部,刊物的日常工作由靳以处理,但有些重要文章和信件都要请巴金过目或处理。我经常为一些急事骑自行车往返于编辑部和巴金家里,听取巴金意见,带回他的手书……
《收获》只编辑出版了三年,因靳以师病逝和当时纸张困难等原因,而于1960年4月停刊。我调到《上海文学》编辑部,与萧珊同在一个办公室。她是在那里当义务编辑,我和她接触的时间多了而与巴金接触的机会减少了。后来,我和萧珊先后分别到农村和工厂参加“四清”,也很少见面。
1966年底,我从农村“四清”工作队调回作协参加运动。这时,巴金已被打成“黑老K”进了机关“牛棚”。不过此时,我又有接触巴金的机会,而且有一段时间,天天见面,一起劳动。
在1966年开始的翻天覆地的“革命”中,人的本性都暴露无遗。人对人几十年的认识,都不如这几年中认识得深刻。
这一时期,巴金被隔离,被送往复旦大学住校接受批判,被赶到干校劳动……他处处都显得那么胸怀坦荡,善良高尚。当复旦大学一位学生见他从食堂买饭出来,紧紧跟在他身边,愤愤不平地诉说自己如何敬重他,巴金却温和地安慰对方说:“自己是应该接受帮助的。”他生怕学生因同情他而会受到批判。
当巴金被隔离在作协机关“交代罪行”时,他对别人揭发的不实之词,绝不违心地承认一句;也绝不为了想“过关”而讨好任何人。他一有空暇,就拿一本意大利文的“老三篇”,坐在作协三楼楼道边一只破条桌前背诵,只有小红书才允许看的。
巴金在“五七干校”劳动的那些时日,无论是给食堂送菜,还是为蔬菜田调和培养土,他都全力投入,认认真真。
就是在他还戴着“反革命”的帽子,“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日子里,他还认真地对我说:“上面的政策有时是受到中间带阻碍的……”他还是很想念“上面”。
在小林即将分配到外地工作前,我曾把家里人全部安排外出,独自一人在家烧了一桌饭菜,请巴金一家人来散散心,可临到吃饭时,小林姐弟带来巴金的口信,说他因“问题”还没有解决,不来了。他是唯恐我受他的牵连。多么善良的人啊!
1977年,刊物编辑部重新组建,恢复工作,巴金的名字也出现在报刊上。不少文学青年或历次运动中遭遇不幸的人频频来信向巴金求助,那一时期,小林、小棠还未调回上海,有些信就由我代为处理。巴金常常让我代他从市场上购买文稿纸寄给求援的文学青年;对于有关朝鲜战场上某些事也认真予以说明……总之,他在百忙中,对每封来信都极重视,他那热情认真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这以后,我经常去巴金家里,听他讲讲过去的生活,讲讲对当前一些事情的看法,更多的是亲眼见到他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差不多每次都能感受到他身上的诚实和睿智、善良和真诚。我常常在想,巴金具有一颗水晶般的心,那么晶莹、那么透明。巴金的灵魂真美!他那无比高尚的精神,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于是,我按捺不住要把自己所见所感的种种事情写出来,我想用这些事实,从侧面让读者认识巴金,让他的这种精神影响更多的人!
巴金对我非常宽容照顾,应我的请求他讲了他的童年生活,与萧珊的恋情,以便我写出来。
我还向巴金说过很想写写他与冰心的情谊,我觉得他们两位文学巨匠有着相同的人品、文品,他们那种超凡脱俗、纯洁神圣的情谊应该流传。1995年12月,我久病以后,到上海华东医院看望巴金,他慈祥地对我说:“我很想帮帮你,但我没有力气,说话吃力,帮不了你的忙……”他是那么衰弱,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说话困难,我怎么能请他说这讲那呢。
“我不要你再讲什么了!”我很珍视过去从他那里听到和看到的他与冰心交往的一些细节。
他们之间的情谊,本是巴金的情感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里必须注上一笔。
1997年
彭新琪,1929年生于浙江绍兴,195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福利会文化馆文艺组组长,《儿童时代》《收获》《上海文学》杂志编辑,编审。著有专著《动画大师万籁鸣》《包身工的眼泪》《巴金的世界——亲情、友情、爱情》《友情依旧》等,1988年曾获全国文学期刊优秀编辑奖。
《孙文波的诗》内容简介:《孙文波的诗》是“蓝星诗库·典藏版”丛书中的一种。诗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收入短诗和长诗的代表性作品
秦始皇传-外国人眼中的秦始皇 本书特色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位皇帝,素有千古一帝之誉。但关于他的争议从未停止过。他究竟是统一中国的伟人,还是罪恶滔天的 罪人?...
《寻找心灵的导师》内容简介:《寻找心灵的导师》从最新研究成果出发,为人们获得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人是处于
杨绛先生 本书特色 百岁老人杨绛的生命已经跨越了两个世纪,她的生命历经了中国社会*动荡、*混乱的几十年。本书以清新细致的笔触描绘了钱锺书眼中“*贤的妻,*才的女...
《云南边疆山地区域新农村建设实践》内容简介:农村发展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问题,它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意义。边疆民族地
路翎传 本书特色 不论路翎晚期如何挣扎,路翎的艺术生命在一九五五年已经终结了,天才的摧折已是难堪的悲剧,被摧折后的枯萎的生命挣扎,那天才余尽的残焰毕剥,则更令人...
《我的投资生涯》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著名股权兼并收购投资家村上世彰的传记,其是当下股权激进主义投资家的代表。不同于为了自身
陈诚新传-蒋介石第一心腹宠将 本书特色 陈诚是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之一、国民党军“土木系”首领。败退台湾后,主持地方建设,曾担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和国民党副总裁。...
《物联网安全》内容简介:本书结合中、美、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社会战略,重新梳理了物联网的定义。鉴于物联网安全形势日渐严
刘伯承传 内容简介 刘伯承(1892—1986)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四川省开县人。重庆蜀军将校学堂毕业,后曾入苏联高级步...
别样西部:女记者支教日记 本书特色 茆琛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女记者,2000年由宁夏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后到新华社甘肃分社工作,她事业心强,颇有才气,已经写了不少...
得失穷通任评说-他人评论 本书特色 乐黛云编著的《得失穷通任评说--他人评论》共分四部分分别是:**部分是作者先师和前辈的嘱咐与期待;第二部分是同辈学友的评价与...
叶挺将军传 内容简介 叶挺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追随孙中山革命,参加国民党和粤军,为保卫孙中山,打倒军阀...
曹操传 目录 绪言**章 动荡的社会背景第二章 家世源流及青少年时代 一、“莫能审其生本末” 二、任侠放荡的少年时代 三、初入仕途,勇向权贵和陋习挑战 四、不愿...
人物志 内容简介 《人物志》一书又名《鉴人智源》或《辨经》,以元气一元论为基础,以阴阳五行的朴素辩证思想为指导,以儒家思想为主,兼融道、法、名、阴阳各家学说,集...
《这一生为何而来:海灵格自传•访谈录》是德国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基于访谈基础上的传记,是全面了解海灵格本人和其思想的必读著作
三个新四军女兵的多彩人生-回忆母亲张茜.王于畊.凌奔 本书特色 《三个新四军女兵的多彩人生:回忆母亲张茜、王于畊、凌奔》以这三位女兵子女的视角,讲述了张茜、王于...
达芬奇:科学第一人 内容简介 达芬奇死后两百年才出土的亲笔手稿,揭示了这位艺术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发明的天赋与科学的先知。尽管残缺不全,手札中已可见各式...
明末四公子 本书特色 多少旖旎韵事,多少缠绵风情……侯方域与李香君的事迹成为著名戏曲《桃花扇》的素材;陈贞慧乃复社中坚,文章风采,著名于时;冒辟疆与董小宛成就了...
此心光明-王阳明传 本书特色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后世亦多以王明阳称之。 王阳明生于明中期,是明代著名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