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评论精华》作者李敖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以一支秃笔冲决罗网,揭露真相,抨击时政,八面威风,树敌复树敌,坐牢再坐牢,把一个死气沉沉、一党独霸的台湾岛搅动得天昏地暗,成为朝野上下注目和争议的焦点人物,也赢得了全台湾几代读者的青睐,在华语世界形成了一股强劲不衰的“李敖旋风”。
李敖是一个极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人。对一切有悖于人性,有害于公众,有损于民族的种种社会现象与政体弊端,他都予以一针见血地抨击。他不顾别人怎样褒贬,不断大谈人生、女人、心境、坐牢、爱情、猫狗、佛道、风月、梦呓……李敖的可爱之处就是毫不遮掩,无所不谈,敢于挑战禁忌,拒绝一切媚俗。这样,在一个不健全的社会体制里,成为思想犯两次身陷囹圄是必然中的事。可每次出狱后复出江湖,人们还是看到了依然口诛笔伐“再战江湖”的李敖,乃至是愈战愈勇,愈战愈充满智慧。他创办的《千秋评论》在台湾不断击起层层大浪,他也因此被公认为“文化顽童”。
《千秋评论精华》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台湾“爱书人”票选十大作家,李敖不但独得**名,且得票还超出其他作家;《中国时报》票选风云十年的文化十人,十年中李敖九年半都在封嘴状态,但复出半年,就达到“风云”的结果。——李敖的“硬里子”由此可见一斑。
从认贼到被贼认
国民党中常委余纪忠的《中国时报》,四月八日刊出了一篇《里根、辜振甫相见欢》,对另一名中常委辜振甫大展媚功。文中*后两段是这样的:
辜氏出身世家,中国近代英文怪杰辜鸿铭就是辜氏的伯父。大概家学渊源吧,辜氏也说一口标准典雅的英语,成为他与国际重要人士交往的利器。这次在华府出席会议期间,辜氏和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有同席之雅,据了解辜氏为了美国基于政治理由不肯卖高性能战机给台湾,而中共现已发展出比台湾F一5E性能较佳的F一8战斗机,还扣布氏舌战一番呢。
辜氏长得一表人才,富而好礼,风度优雅,故中外人士多乐与交接。这次在华府开会,辜氏不仅在会上见了包括主管经济事务的国务次卿华理斯、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伍夫维兹、白宫国家安全会议主管亚洲事务的席格尔博士等重要官员,会外也接触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美国朝野人士,可说做了一场成功的“国民”外交。而辜氏谦谦君功成不居,不欲人知,越发叫人尊敬。可是辜氏究竟
接近望七之年了,为“国”效劳之日苦短,这又不得不叫
人忧心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了。.这两段话,如果问题出在就正确事实发动错误解释,其肉麻犹可原谅;但出在就错误事实发动错误解释,其肉麻就不可原谅了。不幸的是,《中国时报》的肉麻,却正属后者。
《中国时报》所说“中国近代英文怪杰辜鸿铭”,生于一八五七,死在一九二八,鸿铭是他的字,本名汤生,别署汉滨读易者,福建同安人。他是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的华侨,早年留学英国、德国,得到文学、工学学位。一八八O年后,在新加坡英国殖民政府任职。后来跟马建忠一夕谈,深感当为祖国效命,第二天就辞职了,然后蓄辫易服,回祖国了。辜鸿铭从二十八岁(一八八五)起,入张之洞幕府,为张之洞主持英文译述,历时二十多年。他说张之洞对他“虽未敢云以国士相待,然始终礼遇不少衰”。张之洞死后,他以二十多年间见闻所及,写成《张文襄幕府纪闻》,对晚清掌故礼俗,多有生动的记述。另以英文写《中国的牛津运动》(The Storv of a Chinese ford Movement)一书。德国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把它译为德文,名叫《中国反对欧洲观念之理由》,指定为哥廷根大学哲学系学生必读参考书。民国以后,辜汤生又用英文写成《原华》(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一书,一名《春秋大义》。宣传“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晚年在北京大学教书,愤世玩世骂世,被人看作“老怪物”。但他的特立独行,却是一个榜样。
《中国时报》说辜鸿铭是辜振甫的伯父,辜振甫英文棒是“学家渊源”,是百分之百的就错误事实发动错误解释,因为辜鸿铭是福建同安人,辜振甫是台湾彰化人。辜振甫的爸爸辜显荣(耀星)是台湾一土蛋耳,八竿子攀亲也攀不到辜鸿铭,只是辜显荣归籍福建时,向辜鸿铭讨过一张照片而已,至多是同乡同姓而已,又何来伯父小侄的关系呢?辜显荣的“世家”是土生土长的汉奸,辜鸿铭的“家学渊源”,再不肖也遗传不到辜振甫的头上吧?
既然事实是如此风马牛不相干,辜振甫为什么无耻的去硬认辜鸿铭做伯父呢?《中国时报》为什么也无耻的去硬认这门亲戚呢?原因无他,“中国文化”作祟耳!
“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认族”文化,这种文化特色是“无赖认亲”。它的*早形态是自认是谁谁之后,例如唐朝皇帝自认是老子李耳之后,于是追尊李耳是“元元皇帝”,并把《史记》老子列传排名列传之首;又如郭崇韬自认是郭子仪之后,于是西征路上直奔郭子仪坟头,一厢情愿的大哭特哭。这类“无赖认亲”,认的还只是远祖远亲,除了回转式的光宗耀祖,尚肉麻有限。不幸的是,这种“无赖认亲”,于今为烈以后,就变得越认越近了。例如罗绍威做了节度使大官,就认罗隐做叔叔,大送其礼;蔡京为了拍当道马屁,就认蔡襄做族兄,大送秋波。后来蔡京当道,蔡薤又认蔡京做叔父,蔡京叫自己儿子出来见蔡薤,蔡薤一见,大叫认错了认错了,说他该认蔡京做叔祖才对、认蔡京的儿子做叔父才对,于是对蔡家父子一一磕头,亲上加亲,连认两代焉!
《旧唐书》李义府传,说李义府“既贵之后……无赖之徒苟合,借其权势,拜伏为兄叔者甚众”。我名这一“中国文化”作“无赖认亲”,语意本此。
水浒那些事儿-上.下 内容简介 《水浒那些事儿(上下)》是70后作家曲昌春历时五年,三易其稿,精心撰写的通俗白话版《水浒》,《水浒那些事儿(上下)》通过...
人论(世纪文库) 内容简介 《人论》自然是研究所谓“人的问题”的。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回答一个总的问的问题的各种哲学理论,并在*后指出,当代尽管科...
「爸爸,你為什麼哭了?」「沒事沒事,只是因為這部電影的結局太感人了。」女孩的媽媽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每次女孩哭著要找
生命与实践理性 本书特色 作者认为,人类的精神生命是诠释学的深层核心概念。解读海德格尔的前理解、伽达默尔的前见概念,不可不看到其内在所有的伦理要素。本书为国内*...
宗教形态的心理学——宗教传统和研究的心理学智慧 本书特色 本书探讨和论述心理学和宗教学中关于宗教心理行为的解说与干预。宗教形态的心理学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科学...
读懂中国的理论基点:《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新读 本书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而马恩原著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具有一定...
依照罗曼•罗兰的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从
Construitautourdedixmotsclefs-"Peuple","Leader","Lecture","Ecriture"."LuXun","Di...
新式踩跷 内容简介 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医发展史中,按摩作为一种疗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贡献。特别是...
数据结构与算法:C++版(第3版)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科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据结构,并以C++语言实现相关的算法。书中主要强调了数...
寂寞英雄 本书特色 《寂寞英雄》是他的著多优秀作品之一。讲棕了一个由桐柏山太平镇淮源盛大商号的二少爷张世杰引上革命道路的进步青年杨紫云和朱国柱,则被党组织安排从...
《白蛇》通过细腻、戏剧性很强的笔法,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两个女人:徐群山、孙丽坤在社会大环境下内心世界的压力和变化,以及
macromediaDREAMWEAVERMX2004中文版标准教程(1CD)CX-4439 本书特色 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dreamweavermx...
小说卷1-一路风景 本书特色 《一路风景》(小说卷1)(升级版)编辑推荐:阅读是一种低成本的成才方式。让孩子去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将会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明智选择。...
董永故事的展演及其文化结构 本书特色 《董永故事的展演及其文化结构》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郎净在就读文艺民俗学博士时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勾勒了董永故事发...
洛川寻被卖入太子府为仆,他所愿所想只是尽早赎回卖身契,不受拘束的自由生活。然而,喜怒不形於色的太子元林,他剥夺了洛川寻所
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首部研究中国针灸学术发展史的专著,全书由“引论”、“经络部”、“腧穴部”、“刺灸法部”、“治疗部”五部分组成,全面阐述了中国...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阎连科文学对话录 本书特色 根植中国大地,勾勒“神实主义”文学史,探索乡土文学的“第三条道路”作家眼中的作家:阎连科纵论加西亚?马尔克斯、...
理论是什么-文学理论反思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反思和阐释文学理论本质及其特征的学术专著。作者从对文学理论“元理论”的追问出发,逐层深入地探讨了文学研究的观念...
读诗-大于诗的事物-2012年第一卷 本书特色 《读诗》自创刊迄今,已经编到第四卷。本书作为第四卷的特辑部分,经由潘洗尘、宋琳、莫非、树才等主编,辑录了包括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