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三味》由《茶经》《 大观茶论 茶谱》《煎茶水记 煮泉小品》《茗史》四种组成。《茶经》是世界上部关于茶叶的专著,被称为茶书中的圣经。《大观茶论 茶谱》详细介绍采茶天时、制茶地宜、烹试之法等,尤其是对宋代点茶技艺的描述,可以让我们一窥其真容。《煎茶水记 煮泉小品》从水质选择、火候掌握等论述水对茶的重要性。《茗史》杂采古今茗事,生动有趣。通过《茶之三味》,可以阅茶史、赏茶艺、悟茶道,了解中国悠久的茶文化。
《茶经》是世界上*早、*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书中之“圣经”。它对唐代及其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功效、栽培、煎煮等做了详细阐释,书中所提倡的“精行俭德”的茶人精神,将饮茶与人的品性修养联系起来,赋予茶浓厚的文化气息。《茶经》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和审美行为,且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开创了中国茶道之先河,陆羽也因此被尊为“茶圣”。如果说宋代的“点茶”代表的是茶艺品鉴的精致奢华,明朝朱权则是清饮风气的倡导者,在其《茶谱》中,细分品茶、收茶、茶炉等十六则,使烹茶程式和器具选择等大为精简。由于朱权的提倡和实践,促成了瀹饮法(即以沸水冲泡茶叶)的普及。明朝许次纾所撰《茶疏》,在采摘、收贮、烹点之法上论述颇详,清人厉鹗评价其“深得茗柯至理,与陆羽《茶经》相表里”。 茶文化在宋代形成另一个高峰,这与宋徽宗赵佶的痴迷密切相关。赵佶所撰《大观茶论》对北宋时期蒸青茶团的产地、采制、烹试和斗茶风尚等都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将点茶过程描述得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好茶须配好水,明朝田艺蘅的《煮泉小品》从水质选择、火候掌握等方面论述水对茶的重要性。好茶还须有好故事相伴,明朝万邦宁的《茗史》专记茶人轶事,看苏舜元和蔡襄斗茶,遥想古人风采;读陶穀自大被嘲,亦可会心一笑。 清朝陆廷灿《续茶经》收集了清代以前几乎所有茶书的资料,依照《茶经》体例分类汇编,并新增茶诗及茶具图版等,可说集茶书之大成。 读以上几种茶书,可窥我国茶文化之全貌。
茶经
卷上
一之源︳五
二之具︳九
三之造︳一七
卷中
四之器︳二三
风炉︳二三
筥︳二六
炭挝︳二七
火.︳二八
︳二九
交床︳三〇
夹︳三一
纸囊︳三一
碾︳三二
罗合︳三三
则︳三四
水方︳三五
漉水囊︳三六
瓢︳三七
竹.︳三八
鹾簋︳三八
熟盂︳三九
碗︳四〇
畚︳四二
札︳四三
涤方︳四三
滓方︳四三
巾︳四四
具列︳四五
都篮︳四六
卷下
五之煮︳四九
六之饮︳五六
七之事︳六〇
八之出︳八七
九之略︳九二
十之图︳九四
茶谱
品茶︳一〇五
收茶︳一〇六
点茶︳一〇七
熏香茶法︳一〇八
茶炉︳一〇九
茶灶︳一一〇
茶磨︳一一一
茶碾︳一一一
茶罗︳一一二
茶架︳一一二
茶匙︳一一三
茶筅︳一一四
茶瓯︳一一四
茶瓶︳一一五
煎汤法︳一一六
品水︳一一七
茶疏
序︳一二一
小引︳一二三
产茶︳一二六
今古制法︳一三一
采摘︳一三二
炒茶︳一三四
岕中制法︳一三七
收藏︳一三八
置顿︳一三九
取用︳一四二
包裹︳一四三
日用顿置︳一四四
择水︳一四五
贮水︳一四八
舀水︳一四九
煮水器︳一四九
火候︳一五〇
烹点︳一五一
秤量︳一五二
汤候︳一五二
瓯注︳一五三
荡涤︳一五六
饮啜︳一五七
论客︳一五八
茶所︳一五九
洗茶︳一六〇
童子︳一六一
饮时︳一六二
宜辍︳一六三
不宜用︳一六三
不宜近︳一六四
良友︳一六四
出游︳一六五
权宜︳一六六
虎林水︳一六七
宜节︳一六八
辨讹︳一六九
考本︳一七〇
陆羽,字鸿渐。唐朝人。精于茶道,以著《茶经》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茶经》也被称为茶的圣经。 朱权,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明太祖朱元璋之子,封大宁王,又称宁献王。所著《茶谱》重视茶的自然天性,将清虚的道家思想贯穿于茶道。 许次纾,字然明,号南华。明朝人。所著《茶疏》为明朝茶文化之集成之作。 赵佶,号宣和主人。宋朝皇帝。所著《大观茶论》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田艺蘅,字子艺。明朝人。《煮泉小品》所记的各种泉水、井水,多为作者亲尝,对水的点评涉猎宽泛,对水质的成因也有自己的考察。 万邦宁,字惟咸,自号须头陀。明朝人。《茗史》不载焙造、煎试诸法,惟杂采古今茗事,多从类书中撮录而成。 陆廷灿,字秋昭,自号幔亭。清朝人。其所著《续茶经》是继陆羽《茶经》之后资料最丰富、系统性的茶书。
文史资料选辑:第一五七辑 本书特色 《文史资料选辑(第157辑)》是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文史资料选辑:第一五七辑 内容简介 本书分耆年自述、委员园地、口述历...
《穿行岁月之海》内容简介:本书是张国祚先生继《沧桑足音》之后出版的第二本诗集。该诗集荟萃了作者在丰富的人生阅历中穿行岁月、
中北地区卷-中国饮食文化史 本书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域中带有统领性的课题,是填补空白之作。 由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
西部裕固语描写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章,语音结构、词汇、构词法、形态学、句法。内容包括:元音、辅音、音节结构、固有词特点、借词特点、词汇的发展与变化等。西部...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论 本书特色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变动*激烈、*起伏动荡的岁月。短短的一百年,经历了大清王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
探名-破译名称的奥秘 目录 交际称谓十二问敬辞十二问谦辞十二问年龄别称十二问网络词语十二问历史朝代名十二问古代职官十二问科举词语十二问清帝年号十二问古代人名十二...
人是社会的动物,那么社会又是什么呢?资本、劳动、性别、媒体如何塑造我们?社会学版《苏菲的世界》,看小说读懂社会学30位社会学巨擘,80个社会学大观念透射社会本质...
北京官话与汉语的近代转变 本书特色 《汉字文化新视角丛书》为山东省宣传文化专项基金项目,主要研究了中国语言文化的汉字转向问题,立足于汉字本身固有的特点,...
●Chris Barker現職:澳洲臥龍岡大學傳播與文化研究副教授主要著作:《全球電視》《電視、全球化與文化認同》《文化研究與論述分析》●羅世宏現職:中正大學傳...
中国古代文化全阅读 第一辑 第53册 洛阳伽蓝记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在编选这套丛书的过程中,以精益求...
云髻凤钗:中国古代女子发型发饰 内容简介 女子的满头乌发隐含着女性自身的骄傲,它是青春年华的代表,爱情的梦想,牵系着许多文化上的深厚意蕴。东方女性的一头长发,如...
故时风物(老照片典藏版) 本书特色 《镇江民众教育馆的橱窗》、《郊游的大学生》、《王府井大街旧影》、《福建省立音专的巡回音乐会》、《北京十三陵神道上的骑驴妇女》...
形式语义学导论 本书特色 《形式语义学导论(英文版)》:西方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视野形式语义学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没有预设语义学和逻辑学的专门知识,循序渐进地介绍...
常州淹城文化 本书特色 本书论述了三城三河套状的常州古淹城遗址,举世无双,经过数千年凄风凌雨的洗礼,演化成以海纳百川、聪慧机敏、经世致用、敢为人先为时代特征的淹...
自由的款式 本书特色 好的文明,应该是天赋人权的摇篮,是人生而自由的保护伞。在一个好的历史时期,进入一个好的文明里,当然“幸运”,如有不幸,生为奴隶,被人统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十六讲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十六讲》分十六讲叙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阶级制度、封建制度、官制、选举、兵制、法律、租税、刑法等方面,详...
成语典故文选(上、下) 内容简介 成语典故,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了汉语的一大特色,丰富了汉语语汇,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成语典故,约定俗成,随着语言的...
《经济法(名师解读版)》内容简介:《2014年注册会计师(CPA)全国统考专用辅导教材系列:经济法(名师解读版)》是针对2014年注册
中国典籍与文化-第五辑 内容简介 简介《中国典籍与文化》:国家图书馆讲座丛书中国典籍与文化-第五辑 目录 封建士子的白日梦我的老师启功先生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
永康民俗 本书特色 陈昌余所著的《永康民俗》选用500余幅的精美图片和10万余流畅生动的文字,以节日习俗与传统礼仪、传统婚庆习俗、传统丧葬礼俗、婴儿寿诞礼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