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绝大多数考古学者马上就会想到考古材料,考古学以实物遗存为研究对象,这是考古学成为一个学科的基础。最早的时候,考古学的前身金石学侧重研究器物,辨别真伪,判断年代,解读铭文,正所谓「礼家明其制度,小学正其文字,谱牒次其世谥」,最终目的如吕大临所言,「探其制作之源,以补经传之阙亡,正诸儒之谬误」。西方近代兴起的古物学开始注意出土物的共存关系以及器物形制的演变,从而把人类的史前史划分为石器、青铜、铁器三个阶段,也就是著名的「三代论」,它开启了通过古物来构建史前史的先河。后来,为了更好地了解共存关系与器物演变,在近代古物学的基础上发展出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形成田野考古方法,再后来把一定时空范围的有共同特征的遗存称为一个考古学文化,用以代表特定的人群。至此,考古学有了自己的理论、方法,再加上之前已经建成的近代博物馆以及相关社会实践机构,考古学正式形成。其后,发掘方法日渐规范与精细,材料分析的手段越来越多,博物馆、考古公园等相关文化设施也越来越多。简单地回顾一下考古学发展史,不难发现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的确都是围绕考古材料展开的,所谓考古学的思维模式也只可能来源于此。如果有机会与典型的中国考古学家聊天,的确能够感受到存在某种统一的思维方式。这里所说的「典型的中国考古学」主要是指新石器—夏商考古,历史时期考古因为受文献影响太大,以至于不那么典型;旧石器考古则是因为受到自然科学影响太大,也不那么典型。我曾经著文(《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分析过三个分支之间的关系,典型的中国考古学中形成了文化历史考古范式,其中包括完整的概念纲领、支撑理论与实践体系,并对另外两个分支产生了强大的影响,虽然于这两个分支而言,典型的中国考古学中流行的「考古学文化」的概念并不怎么适用。典型的中国考古学家会非常关注陶器的形制与纹饰,注意它们可能受到的文化影响及其渊源流变,通过它们来了解不同地区古代人群的...
——引自章节:考古学的思维模式
就我个人而言,受过程考古学的影响比较深,思维方式有所不同。过程考古学有个经典的信条,「更科学,更人类学」,就是尽可能采用科学的方法,重建人类学式的人类过去。所谓科学方法有两层意思:一是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一是在一般意义上采用科学方法论。前者的使用比较普遍,不同考古学范式都有这方面的主张;特殊的是后者,它意味着考古学研究要采用类似自然科学的结构,探寻事物背后的机制与原理。所谓更人类学,它与更科学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是要尽可能了解更多的人类生活,另一方面是要了解人类文化适应的机制与演化规律。正是受到过程考古学的影响,我把考古学推理分为两个类型(可以参考《考古推理的结构》一文,《考古》2007年第10期),一个可以称为微观考古,它非常像刑侦工作,考古研究者需要根据考古现场的状况尽可能重建过去发生的人类行为。除了精细的发掘、多学科的分析,还要基于中程研究(民族考古、实验考古等)提出合理的假说,然后进一步验证。就这个方面的工作而言,它区别于文化历史考古的地方就在于中程理论。过程考古学认为考古材料是零碎的,我们不可能都找到如庞贝古城那样完整的材料,因此非常需要可以参考的框架(基本结构与过去类似,具体细节不论,从而把零碎的材料拼接起来。因此,中程理论研究越成功,就越有可能准确地基于有限的材料重建过去。当然,过程考古学并不仅仅满足于重建过去人们的行为,比如知道工具的功能、遗址中曾经有屠宰动物或分享食物的行为,而是更希望了解这些事实所代表的意义,在人类文化进化、文化适应、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意义。这就需要考古学推理的另一个类型,我称之为宏观考古,它更像是人类学或社会学,从众多现象中探讨背后暗含的文化或社会机制。比如说我看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的考古材料,它出自三个文化层,分别属于裴李岗文化、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期、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LateUpperPaleolithic)。通过石器组合、动物遗...
——引自章节:考古学的思维模式
闽台传统居住建筑及习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 本书特色 李秋香、张力智、庄荣志、范积军、康加宝编著的《闽台传统居住建筑及习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对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与居住...
君主论-乌托邦-马丁.路德演讲集-哈佛百年经典-04卷 本书特色 ★囊括人类有史以来至19世纪*优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向现代读者展示人类观察、记录、发明...
《朱自清散文选集(初中部分)》内容简介: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本书精选最能代表作者艺术水平的优秀散文40余篇,有叙
《日本妖怪博物馆Ⅰ·八百万种鬼神》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知名妖怪研究家、收藏家汤本豪一的代表作品。书中汇集了日本第一家暨最大
四合院 本书特色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民...
中国俗文化研究。2 内容简介 本书刊布当代学者用现代科学精神研究中古国俗文化的*新成果的专业纯学术刊物。包括俗文化学研究、俗语言研究、俗信仰研究、风俗及其他文化...
知识与文化-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知识与文化》一书的内容共分为三编。**编阐述知识论,第二编从文化的观点来说明了各种理论知识之形成,*...
娱乐篇-古人这么活-1 本书特色 ★汇聚古风界大手,再现古人玩乐情景:知名古风漫画家柳宫燐,萨菲珥、百里君兮、漫茶等20余位人气古风插画师参与创作,绘画出数十个...
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 本书特色 希腊罗马神话是世界上*系统、对人类文明影响*大的神话,它丰富、美丽,影响深远,是一扇直接通向西方文明源头的后窗。本书是...
《唐代铨选与文学论稿》内容简介:唐代科考与选官制度一直是学术研究中一大难点,兰州大学王勋成教授为这一领域著名学者,其《唐代
季羡林的五堂国学课 本书特色 著名学者、季羡林关门弟子钱文忠推荐聆听国学泰斗畅谈中国文化之精髓切身感受东方传统文化之深厚底蕴季老此套散文编选文丛,既存缅怀先哲之...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多学科融合的学术著作。实现文明史既是人类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的演进史这一观点,将物质文明、政治...
故园往事-二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故园往事?一集》的姊妹篇,记录了作者对自己少年时代种种往事及身边人物的深刻回忆。由“血亲”“自我”“生计”三部分构成。通过朴实...
常用字词辩误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入近9000词,包括正文中近2000组含有错别字的词,以及《易混字索引》中的7000词。常用字词辩误 目录 凡例音序检字表正文附...
中国古代文化全阅读管子第一辑第13册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文化全阅读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在编选这套丛书的...
候气术-古人观念中天地人之纽带 本书特色 “节气”一词是怎么来的?在天,太阳行度为“节”;在地,阴阳升降为&ld...
南阳文化读本 本书特色 本读本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南阳文化的内容和特点,介绍南阳的历史沿革、地域范围,突出了南阳文化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和特色,探寻南阳文化发生和...
上海弄堂游(汉英对照) 本书特色 大家喜欢上海这座城市,许多人穿街走巷拍了好多建筑照片,但是文字写得很少,能讲清来龙去脉的更少。寿幼森2012年就在网上开设#老...
对话与创新 本书特色 面对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各民族文化如何实现共存与发展?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敬请关注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杜维...
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皇帝内经(精装版) 本书特色 佚名*张春强编*孙建军主编的《黄帝内经 (精)/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它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