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图书进入战争

当图书进入战争

作者:[美]莫里•古皮提尔•曼宁(Molly Guptill Manning)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3-8

ISBN:9787549571468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一段炮火纷飞之下仍要读书的动人往事

一场图书与赢得和平的奇妙联结

一段激动人心的二战奇闻

献给所有爱书、捍卫自由之人的精神之书

【内容简介】

二战期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在欧洲大肆焚书,义愤填膺的美国图书管理员闻讯,组织了“胜利图书运动”,募集了2000万本精装书,送往国内外军事机构。然而,图书数量、种类远远不能满足士兵的需求,而笨重的精装书也难以在战场上携带。

为此,美国图书协会与美军展开了一个非比寻常的“军供版图书”项目:为参战美军提供小巧、轻便的特制平装书。至二战结束,1200种不同主题,覆盖各个阅读领域,共计1.2亿本军供版图书为士兵带来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与绝无仅有的阅读体验。在诺曼底登陆的等待过程中、在太平洋地狱般的战壕里、在医院、在飞行着的轰炸机上……士兵们都在读军供版图书,并给作家寄去洋洋洒洒的读后感,而很多作家都会认真回复每一封来信。

《了不起的盖茨比》火了起来,《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作者贝蒂•史密斯成了全民偶像……军供版图书不但帮助美国赢得了战争,让一批作者成了畅销书作家,而且推动了出版行业平装书革命,使阅读习惯从知识分子扩展至整个民族,创造了新一代民主的读者,帮助欧洲出版业浴火重生。本书为历史爱好者与爱书之人讲述了一段激动人心的二战奇闻。

【编辑推荐】

1. 献给所有爱书、捍卫自由之人的精神之书。战火终将熄灭,而图书永存。一段图书与战争的动人往事,一个文化软实力的最佳诠释,一场没有硝烟的平装书革命。炮火纷飞之下、泥泞之中,士兵们平静读书的场景,给人极大冲击;当时那种对阅读的如饥似渴,依旧打动人心。

2. 图书与赢得和平的奇妙联结中,看图书如何成为战士们“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在诺曼底登陆的等待过程中,在太平洋地狱般的战壕里,在医院,在飞行着的轰炸机上……士兵们都在读书。读书既帮助士兵度过了战争的等待间隙,也抚平了战士的情绪,激励了士气,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同时使阅读习惯从知识分子扩展至整个民族,为战后培养了一代新的读者。在这里,图书便是另一种武器。

3. 随书赠送笔记本,还原军供版图书的特殊版式、厚度和质感。二战期间,为了使图书便于携带、翻阅,尤其考虑到需适应战时环境、光线,美国印制了特殊版式的军供版图书,只为给士兵提供最佳阅读体验。本书此次加印随书赠送的笔记本,仿照“军供版图书”样式印制,让读者对该版本有更直观的认识,体会战时图书细节设计的用心,同时感受图书带来的振奋力量。

【媒体推荐】

引人入胜……为我们审视战争的磨难和书籍的力量提供了一个新颖独到的视角。

——《柯克斯书评》

行文如流水,研究细致入微,在依托第一手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此书将二战文化中不为人们所熟知的部分依数呈现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结论:此书可读性强,妙趣横生,对任何对战争大后方故事感兴趣的藏书家或历史学者而言,都是一部完美之作。

——《图书馆杂志》

无论你是否爱读书,都会被这个经无懈可击的调查而写成的故事打动。曼宁不仅为我们照亮了二战历史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尘封片段,也提醒现今在电视、电影等娱乐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里生活的我们,文学曾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

——《娱乐周刊》

曼宁不仅把这段平淡无奇的战争经历描绘得精彩纷呈、跌宕起伏,而且也可作为一部文化史,在很大的程度上对现代美国做出了阐释。

——今日美国网

作品目录

第一章 凤凰再生
到1938年,纳粹查禁18类图书,包括4175本书,565位作家的所有著作。这些作家大部分为犹太籍,包括卡尔·马克思、厄普顿·辛克莱、杰克·伦敦、亨利希·曼、海伦·凯勒、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托马斯·曼和阿尔图尔·施尼茨勒等。
第二章 价值85美元的衣服,睡衣除外
1940年10月,大约有1650万美国人陆续应征入伍,美军物资、装备的极度短缺大大影响了士气。为士兵提供图书,成为美军维持士气的战略性举措。
第三章 发起胜利图书运动
1942年,仅两个月,胜利图书运动便募集到了400万册图书,另有150万册因为体积庞大、笨重、不方便士兵携带而遭拒收。获取大量的平装书成为当务之急。
第四章 思想战争中的新武器
战争的硝烟不仅弥漫海陆空,而且延伸到思想界。这场战争中杀伤力最大的单一武器不是飞机、大炮和坦克,而是《我的奋斗》。这场战争中,图书便是武器。
第五章 随手抓起一本书,乔,继续往前走
士兵排起长队,等着分发图书,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名,随手抓起一本书就走。每个人都因为这些图书而心存感激。2000万册图书完全不够派发。
第六章 胆量、勇气以及超常的魄力
1944年5月31日,艾森豪威尔将军正式实施诺曼底登陆计划。对许多人而言,图书成了缓解紧张情绪的唯一东西。
第七章 荒漠甘霖
对士兵而言,军供版图书如同荒漠中的甘霖。当图书送到的时候,他们会如饥似渴地一哄而上,抢一本收藏起来,带着参加战斗。
第八章 审查制度和罗斯福的第四个总统任期
1944年11月,罗斯福以大约300万选票的微弱优势,开始第四个任期的总统生涯。美军士兵给他投的340万张选票,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九章 德国投降与被弃的荒岛
1945年5月8日,杜鲁门总统宣布德国正式投降,但是他提醒人民,战争只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在西方重获自由的同时,东方依然处在日本侵略者的奴役之下。
第十章 终获和平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了正式投降书。美国政府产生一个更富灵感的创意,就是利用图书帮助老兵重新开始他们的国内生活。
第十一章 该死的平均分提高者
二战期间,纳粹疯狂损毁图书约1亿册,美国政府给士兵分发了1.23亿册军供版图书,美军收到的图书数量超过了希特勒所损毁的图书数量。
后记
致谢
附录一 遭纳粹查禁的作家名录
附录二 军供版图书总目
译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美]莫里•古皮提尔•曼宁(Molly Guptill Manning),身兼作者、律师双职,著述颇丰,著有《以法莲市场的神话》(The Myth of Ephraim Tutt)等,作品多见于《哥伦比亚法律和艺术》(The Columbia Journal of Law and the Arts)等诸多高端刊物之中。

精彩摘录

在讨论了海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托马斯曼、欧内斯特海明威、西奥多德莱塞以及很多其他作者的著作后——他们的著作都被焚烧了,讲述者强调,这些书会在读过他们的人心中继续存在,但是似乎只有美国人民选择为保存它们而战斗,为知识自由而战斗。解说员吟诵道,“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土地之战,不仅是一场征服之战,一场力量平衡之战,更是一场人类思想之战”。尽管在1933年时,美国没有认识到焚书是希特勒发动战争的开始,“但我们现在明白了”。正在进行的这场战争是为所有被焚的图书而进行的,是为所有纳粹企图禁止的声音而进行的,是为所有无辜的人民的流血牺牲而进行的。很多人企图镇压人民的思想自由,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是最恶名昭彰、敢冒天下之大不违的是阿道夫希特勒。“我们正严阵以待,阿道夫希特勒。图书正严阵以待,阿道夫希特勒。万军之主耶和华正严阵以待,阿道夫希特勒。”

——引自第51页


到1944年春天,攻入法国的作战细节已经确定了。战斗将在夜间打响,盟军会从空中和海上发起全面进攻,攻打德军在法国海岸的炮台,同时刻意炸出一些弹坑,以便步兵进攻时用作掩体。美军和英军的伞兵会在轰炸区域后方着陆,保护各种桥梁和地标,为早晨稍晚开始的大规模登陆行动保驾护航。瞄准海岸和堡垒的海军炮火在登陆艇上岸之前会停止攻击五分钟,以保证他们能够运送坦克、各种武器以及步兵上岸。工兵团和轻型火炮团将随同第一波步兵登陆,紧随着的是另一批部队和补给。每一部分的进攻都经过精心设计,时间精确到分钟。这样一份周密的计划要求参与行动的联军之间,海军、空军以及地面部队之间密切配合,以使每个部分都能及时的执行任务,因为下一个行动紧接着就要开始。

——引自第93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