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里面,作者不想把“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泾渭分明地划开,也不想特别偏重“精英文化”或者“一般文化”,作者只是想让阅读者了解并且感受“古代中国文化世界”。所以,这里的内容,有古代中国观察世界的方式,它影响了一直到今天的中国人面对外部世界的立场和态度,也有古代的婚礼丧仪,因为它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家族制度,甚至了解到儒家和政治,作者想这是古代与现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方面,它构造着中国人对内部世界的秩序感。佛教可能是西洋文明来到中国之前,对中国冲击最大的外来文化,需要追问的是,到底它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生活世界?而道教呢,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至今中国人的生死观念和幸福观念,好像还在古代道教的延长线上。尽管前面儒、释、道都有了,但是,为了让阅读者了解一个更真实更普遍的古代中国,作者也在书中勉力去谈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特别是专门讲了一下流行于中国的风水,因为,在风水背后是影响整个汉族中国人思维的阴阳五行知识。
自序:揣一张地图去古代中国旅行第一回 古代中国的“天下”,近代世界的“万国” 引子:《坤舆万国全图》象征古代中国将走进近代世界 一、 近代西方人的世界观和古代中国人的天下观 二、 九州和五服 三、 天圆地方:空间的想像 四、 四方复四方:从谈天衍的想像到张骞的凿空 五、 知识和观念的分离:固执的中国天下观 六、 佛教没有征服中国,但是佛教曾经给了中国一个机会 七、 佛教观世界和佛教世界观 八、 关于“世界”的想像与心情 九、 学术研究的基本立场:拿证据来 十、 利玛窦《舆地山海全图》之后:中国世界观的转变 十一、 从天下到万国第二回 从婚礼丧仪想像古代中国 引子:想像古代,如何想像? 一、 从格罗特在厦门看到的葬礼说起 二、 未知死焉知生:“为死人的葬礼都是做给活人看的” 三、 称谓:汉族人的亲族分别 四、 男女有别:同姓与不同姓 五、 合两姓之好:古代汉族人的婚礼 六、 大观园里小社会:从林、薛、史、王与贾宝玉的关系说起 七、 长幼有序:孝和悌 八、 家庭、家族与家族共同体:同心圆的逐层放大 九、 丧葬仪礼与丧服制度:衣服绝不仅仅是衣服 十、 五服制:认同、等差与区别的标志 十一、 近代中国的葬礼:俗世的改变 十二、 家谱族谱和祠堂祭祀:死去的祖先荫及子孙 十三、 家族与仪式在古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意义第三回 家国秩序——国家、社会与儒家 引子:从“家”到“国”,从“礼”到“法” 一、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从家庭、宗族到国家 二、 国家国家:国在家之上 三、 国家与秩序的需要 四、 儒家的礼:礼貌、礼节与礼制 五、 仪式:靠象征建立秩序、合法性 六、 什么是“儒”?“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七、 穿衣戴帽,不仅仅是穿衣戴帽 八、 从礼到法的提升:家庭秩序到国家秩序 九: 名分:“必也正名” 十、 “敬”与“仁”:和睦、等级与尊卑 十一、 儒学的确立与瓦解第四回 佛祖西来?——众说纷纭的佛教传来途径 引子:1900年斯文·赫定的发现 一、 “发现”,什么是“发现”? 二、 进入话题:中外交流的通道 三、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路在何方? 四、 楼兰:古道西风 五、 佛教自西来:普遍的看法 六、 真的是这样吗?伯希和、梁启超与胡适的疑问 七、 另辟蹊径:有关的猜测 八、 西南通道:想起了马帮和史迪威公路 九、 南海通道:《理惑论》的启迪 十、 结语:条条大路通世界第五回 佛教征服中国,还是中国征服佛教? 引子:从山门逛到藏经阁 一、 印度佛教的传说 二、 佛教对人生的基本判断:十二因缘 三、 解脱之道:“苦集灭道”四谛 四、 解脱之法:“戒定慧”三学 五、 佛教传入中国 六、 异域的礼物:新思想和新知识 七、 天下更大时间更长:佛教的宇与宙 八、 沙门不敬王者,可以吗? 九、 佛教启示录第六回 似佛还似非佛——话说《坛经》与禅宗 引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 六祖之争的思想史意义: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 二、 说“空”:空空如也 三、 渐修:神秀代表北方的禅 四、 顿悟:惠能代表南方的禅 五、 《坛经》的故事 六、 胡适的发现:《坛经》的著作权出了问题 七、 《坛经》的关键词之一:自净 八、 《坛经》的关键词之二:无念无相无住 九、 《坛经》的关键词之三:不立文字 十、 《坛经》的关键词之四:顿悟第七回 大慈大悲观世音——民众的佛教想像 引子:大慈大悲与救苦救难 一、 佛教经典里的观世音菩萨 二、 有关观世音菩萨来历的传说 三、 观世音菩萨的各种形象及其故事 四、 古代中国关于观音菩萨的另类想像 五、 观音故事中的文化接触问题第八回 古代中国的道家——从老子到庄子 引子:道家与道教 一、 道可道:那个关心身外事的时代 二、 非常道:道家也不同 三、 不得不说的,和“不可说可不可说非常不可说” 四、 模棱三可:“道”的多重涵义 五、 虚玄的与实在的 六、 同是道家,老子、庄子也不同 七、 无待:浑沌凿七窍的故事 八、 蝴蝶、乌龟与骷髅 九、 无心是道:心斋与坐忘第九回 永生,如何永生?——话说古代中国的道教(上) 引子:这是“中国的”宗教 一、 从秦汉到明清:两千年道教简史 二、 九转还丹:为永生的炼丹术 三、 凭什么相信外丹能给你永恒? 四、 经历九转方成丹:丹炉与丹药的炮制原理 五、 内丹:古代中国思想世界的产物 六、 气:内丹的根本道理 七、 内丹的基本方法 八、 永生的追求第十回 幸福,如何幸福?——话说古代中国的道教(下) 引子:神灵佑我得平安 一、 多神与一神:从永乐宫三清殿壁画说起 二、 神仙系谱:三清、玉皇与众仙 三、 斋醮仪式:沟通神鬼人 四、 解决世俗困厄的法术:念咒 五、 解决世俗困厄的法术:画符 六、 解决世俗困厄的法术:法器 七、 道教是一种宗教,是一种中国的宗教第十一回 古代中国的两个信仰世界 引子:实际的和书本上的 一、 上下分流:两个不同的观念世界 二、 大传统与小传统 三、 不分儒、道、佛:混融的信仰 四、 信仰什么,祈求什么? 五、 民众宗教信仰的基本观念 六、 民众宗教观念的传播第十二回 从风水说到阴阳五行 引子:从风水说起 一、 风水之源 二、 想像大地:风水的思想背景 三、 儒者与风水 四、 降而为风水先生 五、 阴阳五行,为什么是阴阳五行? 六、 “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七、 在历史中看才是公平的结语 文化,什么是中国的文化? 引子:从“古代”走到“现代”的中国 一、 回首已是百年身:唤回历史记忆 二、 文化与文明:不得不分辨的两个概念 三、 家族与亲情:中国(汉族)文化的若干侧面 四、 历史与现实:合理的与不合理的 五、 天人之际:中国(汉族)文化的若干侧面(续) 六、 数字式概念: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十二月 七、 东西大不同:这理性不是那理性 八、 汉字如魔方:中国(汉族)文化的若干侧面(再续) 九、 文化分类:究竟什么是“中国的”文化? 十、 重新思考中国文化建议阅读文献大陆版后记
《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内容简介:《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现代物流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在理论篇系统阐述物流概述,采购
《在诗意与残忍之间》是许纪霖教授的随笔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宏观角度梳理20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精
《从走近到走进:美国高等教育纵览》内容简介: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情况、美国高校人才培养及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等各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内容简介:本书是哲学家周国平的自传,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回首一路走来的蜕变:一位成长于上海弄
《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为编选本思想史论著作,系统地汇集了国内思想史学界关于20世纪中国思想研究的重要成果。书中论文均出
《泰戈尔散文诗全集》内容简介:泰戈尔散文诗可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英语散文诗的八部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新
作者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对当下中国的教育现状进行了独到的观察与剖析。身在教育体制之中,作者所见真切,所感颇深。第一辑“以自
王开岭是一位刚浮出地表的地下作家,《激动的舌头》被知名批评家摩罗誉为中国20世纪末的《地下室手记》,文笔峭拔犀利,感情激越
《全民寂寞的美国》内容简介:美国真的像电影里那样处处都是繁华吗?美国人的生活真的如美剧里那样丰富多彩吗?真实的美国到底什么
《時裝時刻1987-2007》紀錄了黎堅惠近20年的時裝經驗──天天腳踏Dr.Martens的日子;為買衫身兼四職的階段;第一次去Ball的「騎呢
《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内容简介:本书该系列丛书由台湾著名作家张嘉骅精选《史记》中的人物故事编写而成,共计60篇。主要根据《
《写意巴洛克》内容简介:放下繁重的工作,于灯下捧读马慧元的音乐文字,心会立即静下来,变得干净、温润、安详、单纯。听她与音乐
《先秦两汉诗鉴赏》内容简介:《先秦两汉诗鉴赏》共选诗100首,包括远古歌谣、《诗经》、《楚辞》、汉代乐府诗、汉代文人诗、汉代无
《丰饶之海·第三卷:晓寺》内容简介:《丰饶之海》四部曲,是三岛由纪夫生前最后写作的作品,包括《春雪》(1965)、《奔马》(19
这部插图本文集分为两卷:小说散文卷编入作者《呐喊》、《仿徨》、《故事新编》三本小说集中的全部小说;散文主要收录回忆散文集
十余年来,刘仁文教授持续关注死刑问题。本书收入了作者历年来死刑研究的心得与洞见,围绕世界死刑废除的趋势、中国死刑改革的历
祝福在写作的时候,我一无所求。在写作的时候,我只想把深藏在心中的感觉牵引出来,只希望把生命中极为我所珍惜的这一部分,认真
中西古典学术的内涵,既深且广,难以言尽。本书是作者写作二十年的结集,是作者从事文字工作的记录。书名取“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
《东京百景》内容简介:《东京百景》由100篇小短文串联而成,又吉直树记录了他十八岁从大阪到东京为艺人梦想打拼的十年经历,十年间
《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大数据技术入门的简明教材。全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应用实战为主,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