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否一定是非暴力的?抗日戰爭時期,無數愛國志士奔赴戰場,與侵略者浴血奮戰,佛教徒,特別是僧伽大眾應該怎麼辦?抗日救國與佛法教義的矛盾如何消除?在何種情況下,佛教徒可以參與甚至使用暴力?本書深入探討了以上問題,通過展現戰爭對中國佛教的衝擊以及佛教對戰爭的回應,深入辨析佛教與暴力之間的關係。本書不僅討論了中國僧伽參與戰爭的歷史,同時也論述了日本僧人在戰爭中的表現,展現出這場戰爭對中日兩國佛教的影響。
本書為Buddhism, War, and Nationalism: Chinese Monks in the Struggl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1931–1945 一書的中文增補版。與英文原著相比,中文版資料更為詳實,分析也更詳細具體。
目 錄
序 .......................................................................................................... vii
緒 言 抗戰中的中國佛教............................................................. 1
一、宗教與暴力................................................................................ 3
二、佛教與非暴力.......................................................................... 12
三、佛教與暴力.............................................................................. 23
四、本書的結構.............................................................................. 32
第一章 變革中的現代中國佛教.....................................................39
一、覺醒中的中國僧侶.................................................................. 41
二、現代居士佛教.......................................................................... 46
三、批評與迫害.............................................................................. 51
四、「革命僧」.................................................................................. 55
五、佛教與民國政府...................................................................... 65
六、太虛與近代中國佛教.............................................................. 73
七、結 語...................................................................................... 79
第二章 佛教與護國.......................................................................85
一、國家的義務與僧伽的職責...................................................... 88
二、佛教與護國.............................................................................. 99
三、僧伽如何服務國家?............................................................ 120
四、結 語.................................................................................... 138
iv ︱ 目 錄
第三章 佛教的抗戰宣傳..............................................................145
一、太虛大師與反抗侵略............................................................ 147
二、佛教抗戰宣傳........................................................................ 156
三、走出國門,宣傳抗日............................................................ 172
四、《獅子吼》與抗日宣傳 ........................................................... 187
五、結 語.................................................................................... 196
第四章 抗戰中的中國僧伽..........................................................203
一、僧伽軍訓................................................................................ 205
二、經懺護國和物質援軍............................................................ 217
三、救護工作................................................................................ 226
四、僧伽救護隊............................................................................ 234
五、僧伽從軍和游擊戰爭............................................................ 261
六、湖南僧侶抗日救亡................................................................ 274
七、結 語.................................................................................... 285
第五章 日本佔領區的佛教..........................................................293
一、戰爭的破壞............................................................................ 295
二、慈善活動................................................................................ 302
三、親日合作................................................................................ 311
四、結 語.................................................................................... 335
第六章 太虛與戰後佛教..............................................................343
一、戰爭與民族主義.................................................................... 345
二、和平與國際主義.................................................................... 356
三、戰後佛教變革........................................................................ 365
四、內戰中的佛教........................................................................ 374
五、結 語.................................................................................... 380
後 論...........................................................................................385
目 錄 ︱ v
一、再議「慈悲殺生」 ................................................................... 388
二、佛教與近代民族主義............................................................ 399
參考書目.......................................................................................417
理想国篇译注与诠释-(共二册)-古希腊文-中文对照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一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
生命.生命-中国海洋萨满女神系列丛书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国海洋萨满女神系列丛书”之一。是一部记录中国北方民族及满族族群文明史的萨满学术文学作品。作者将萨满文化...
《书目答问》是一部指导治学门径的举要目录。书海无涯,从何处着手?这是初学者常常困惑的问题。晚清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为回答上
圣严法师-美好的晚年 本书特色 《美好的晚年》介绍人生要在平淡之中求进步,又在艰苦中见其光辉;人生要在和谐之中求发展,又在努力中见其希望;人生要在安定之中求富足...
侦探小说-哲学论文 本书特色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黎静译的《侦探小说( 哲学论文)(精)》并非纯粹的文学评论,作者从界域 、心理学、酒店大堂、侦探...
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人生的真经---《西游记》哲学 本书特色 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每一种艺术形式和手法上基本都得到了全面深入的表现...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本书特色 《汉译文库: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是尼采唯一一部专论前苏格拉底哲学的著作。尼采认为,长久以来,前苏格拉底哲学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
晚明思想史论 内容简介 河南大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自建校以来,一向重视国学研究,并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传承有序的研究队伍,在国学研究领域可谓人才济济,成...
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特色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带给人们的探索永不停止,古圣先贤们的思想蕴涵无穷思辩...
庄子哲学-(第2版) 本书特色 《庄子哲学》是当代中国著名学者王博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国内研究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子和庄子哲学的著名学者。一方面,作品体现了作者深...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中国文库. 哲学社会科学类 内容简介 本书为我国内地首部系统评海德格尔其人及其哲学的专著,不仅展示了海德格尔哲学的全貌,清理出其概念框架,且...
仁者无敌-和你一起读《孟子》 本书特色 《孟子》是如今经典名著,圣贤言论,流传数千年而不废.该书是孟子生平言论和事迹的记述.深刻反映了孟子的思想轨迹.封建社会中...
谋生之道 内容简介 我们一天之中,至少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读书、在劳动、在伤脑筋。这是为了什么?只为了一件事一为现在和以后的生计而努力。所以,谋生之道这个问题,...
西北宗教论丛(第3辑) 本书特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
学易明道 本书特色 《学易明道》:中国宇宙生成观VS西方宇宙大爆炸讲述《易经》宇宙生成观*深入浅出、*透彻的经典之作揭示天时、地利、人和规律将易与道家、术数、玄...
道德的市场--西方现代思想丛书13 本书特色《道德的市场》讲述在从事本研究的工作过程中,特别需要感谢两个人,即诺贝特·霍尔斯特教授和哈特穆特·克利姆特教授,他们...
黑格尔历史哲学 本书特色本书以“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为主题,选编了《历史哲学》、《历史中的理性》、《哲学史讲演录》和《精神现象学》中的相关...
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1955-1972年高等师范学校讲义) 本书特色 ★当然,这种把哲学看作斗争——并且归根到底,看作理论中的阶级斗争——的观念,...
耶路撒冷抑或雅典:施特劳斯四论 本书特色 政治哲学在今天是颇为含混的概念,政治哲学作为一种学业在当代大学系科中的位置亦不无尴尬。例如,政治哲学应该属于哲学系还是...
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 本书特色 20世纪末,来自中东和印度的“第三世界”写作在北美主流学术界的“区域研究”中搅动了一池春水,让这一传统研究焕发出异样的生机,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