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中本章文字与王弼本有几处重要差别,帛书甲本本章残文如下: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口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嫩。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有玄,众眇之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两句简略的古文,可以分析为: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常名也。也可以分析为:道,可道者,非常道也;名,可名者,非常名也。两种分析得到的含义完全相反。历史上,宋朝的司马光等少数人曾主张过**种分析,但没有得到认同。现代研究《老子》的著作都是采取第二种分析,并由此得出“道不可道”、“道不可名”的结论。这种观点至少可以上溯到王弼那里,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王弼对这两句的注文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老子新译》将这两句话译成:“道”,说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叫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的名。如今,“道不可道”、“道不可名”差不多已成为研究《老子》的主导思想,人们对此也早就习以为常,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大家都说《老子》是讲“道”的,而大家又都说老子认为“永恒的道”是说不出来的。那么,《老子》一书究竟是在讲什么?是在讲“不永恒的道”,还是在讲“说不出来的道”?如果是前者,又何必去讲它?如果是后者,《老子》怎么又能把“说不出来的道”给说出来了呢?帛书甲本中的这两句话恰好与**种分析相同(乙本仅存“道可道也”和“恒名也”七字),语法上不再有歧义,因此我们自然应当按帛书甲本的文字来分析《老子》的头两句话。帛书中的“恒”王弼本作“常”,当是后人为避汉文帝刘恒讳而改。“常”字和“恒”字既可以解释为“永恒”、“永远”,也可以解释成“经常”、“一贯”、“一直”、“坚持”。两种释义的区别在于:前者包括将来,后者不包括将来,只说到迄今为止。按这后一种解释,我们可以看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中的**个“道”字是《老子》的专用术语,是名词。后两个“道”字都是动词“说”的意思,整个句子的意思是:道是可以说清楚的,但不是人们一向所说的那样;也就是说在老子之前以及老子同时期的别人也在讲道(事实的确如此),不过老子认为他们讲得都不对,现在要重新来讲。在先秦的著作中,讲“道”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论语》中的“道”字比《老子》还多,例如《论语·里仁》中有:子日:“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日:“唯。”子出,门人问日:“何谓也?”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就是大家熟悉的一个讲“道”的例子。但儒家的“道”是一种观念性的东西,而《老子》中所说的“道”,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性的东西。“名可名,非常名”与“道可道,非常道”对仗,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它的意思应当是:道的名是可以叫得出来的,但不是人们一向所讲的那类名。在一般情形,人们在给一件事物命名时总是从感觉出发,根据该事物的外形、组成、功用等等进行命名,王弼所说的“指事造形”大约也就是这个意思。由于“道”与一般事物大不相同,因此我们无法用通常的方法给它命名,所以虽“可名”但“非常名”。在后面各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子》如何用“非常”的方法来解释“道”、指称“道”。王弼明白一般的命名方法是“指事造形”,而“道”不能用“指事造形”的方法来命名,这应当说是合乎《老子》原义的。但由此得出“道”“不可道”、“不可名”的结论却失之偏颇:不可用常法讲解的“道”仍可以用“非常”的方法讲解;
男,1946年生。北京大学哲学家系硕士,曾任北大哲学系数理逻辑教研室副教授。近年来除研究符号逻辑外,也用逻辑分析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发表《老老逻辑初探》,《谈红楼梦年表》等文章,以及这本与众不同的《老子究竟说什么》。
土田健次郎一九四九年生於東京都,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畢業,同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取得中退。博士(文學)。早稻田大
读懂心理学的第一本书-乌合之众 本书特色 本书深刻的指出:群体中的个体表现与他们一人独处时的表现有明显差别的真正原因。读懂心理学的第一本书-乌合之众 内容简介 ...
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 本书特色 本书对朱熹哲学思想的介绍分三部:**部着重于介绍朱熹思想演变从早岁至成熟期前对于生活、师承及中和说与仁说的讨论。...
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 内容简介 一本著作、一个哲学传统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同时代人对它的理解,而且取决于后代人对它的理解。从这个考虑出发,上海人民出...
中学语文必读丛书:谈美 本书特色 《谈美》是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特点等问题层层展开,提出了美学...
为哲学的写作技艺一辨-柏拉图《斐德者》疏证 本书特色 柏拉图的《斐德若》与《理想国》《会饮》的写作时间大致相同。本书即是对《斐德若》这部对话的解读,揭示了这部对...
"TooYoungForTheCarousel"willmakeyoufeellikeyoureagoodfriendofBobbyParrish.Theaut...
韩国儒学与现代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韩国儒学思想这一主题,通过运用大量的考古新资料、甲骨文献等,深入细致地阐述和探讨了韩国儒学思想形成的渊源,韩国儒学的历史发...
圣经新约东方解 本书特色 中国人**次通解西方**经;中国现代人**次通解西方**经;一个当过六年和尚的中国人通解西方《圣经》;一个通解过《金刚经》、《论语》、...
道德经(阅读无障碍本) 本书特色 古典名著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它亮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古典名著阅读无障碍本,是通过我们对古典名著的解读、注音、注释、翻译等,让广...
古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 本书特色 本书是发现历史走进遥远的年代丛书的一本,全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叙述了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国家的主要情况,内容包括伊斯兰教...
千面人萨特 内容简介 他是一个集各种矛盾于一身的人:自认丑陋却是个永不悔悟的引诱者;中产阶级出身却是无产阶级热心的捍卫者;笃信马克思主义却为同信念的人所憎恨……...
大六壬断案疏正 本书特色 邵氏之壬,神乎其技;既敬且诚,占无不中。言忠教孝,规过劝孟口;天子庶人,靡不心悦。交易谋为,出行访谒;幽微决断,言词朴拙。刘氏疏正,索...
论语鉴赏辞典 本书特色 每一篇儒学经典,增知启慧,每一句精辟名言,师表百世。内容图文并茂,注释准确简练,译文通俗易懂,要旨深入浅出,鉴赏内涵深广。编选严谨,专家...
老子旨归 本书特色 鄢圣华编著的《老子旨归》是一部以老解老的作品,旨在弄清老子思想的真相,谋篇布局上是《老子》文本每句话的译、注、解。对《老子》文本的字、词、句...
迪尔凯姆论宗教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现代西方思想文库》之一,是埃米尔·迪尔凯姆关于宗教方面的学术精典著作。书中包括了《自杀论:社会学的研究》、《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史-(第一卷) 本书特色 本书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重新的阐释和梳理。马克思主义史-(第一卷) 内容简介 《马克...
希腊哲学史-第四卷-(上下册)-(修订本) 本书特色 《希腊哲学史》1~4卷,共近400万字,是汪子嵩先生负责主持,由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撰写,三代学...
威音文库·新闻(全三册) 内容简介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传承发展,至隋唐进入极盛时期。晚唐武宗灭佛,佛教逐渐衰微。经宋、元、明、清高僧大...
本書作者為蘇格蘭哲學家,嚮往佛教深妙的哲學內涵,進入當年盛行於歐美的藏傳佛教密宗,擔任卡盧仁波切的翻譯工作多年以後,被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