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中本章文字与王弼本有几处重要差别,帛书甲本本章残文如下: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口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嫩。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有玄,众眇之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两句简略的古文,可以分析为: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常名也。也可以分析为:道,可道者,非常道也;名,可名者,非常名也。两种分析得到的含义完全相反。历史上,宋朝的司马光等少数人曾主张过**种分析,但没有得到认同。现代研究《老子》的著作都是采取第二种分析,并由此得出“道不可道”、“道不可名”的结论。这种观点至少可以上溯到王弼那里,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王弼对这两句的注文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老子新译》将这两句话译成:“道”,说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叫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的名。如今,“道不可道”、“道不可名”差不多已成为研究《老子》的主导思想,人们对此也早就习以为常,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大家都说《老子》是讲“道”的,而大家又都说老子认为“永恒的道”是说不出来的。那么,《老子》一书究竟是在讲什么?是在讲“不永恒的道”,还是在讲“说不出来的道”?如果是前者,又何必去讲它?如果是后者,《老子》怎么又能把“说不出来的道”给说出来了呢?帛书甲本中的这两句话恰好与**种分析相同(乙本仅存“道可道也”和“恒名也”七字),语法上不再有歧义,因此我们自然应当按帛书甲本的文字来分析《老子》的头两句话。帛书中的“恒”王弼本作“常”,当是后人为避汉文帝刘恒讳而改。“常”字和“恒”字既可以解释为“永恒”、“永远”,也可以解释成“经常”、“一贯”、“一直”、“坚持”。两种释义的区别在于:前者包括将来,后者不包括将来,只说到迄今为止。按这后一种解释,我们可以看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中的**个“道”字是《老子》的专用术语,是名词。后两个“道”字都是动词“说”的意思,整个句子的意思是:道是可以说清楚的,但不是人们一向所说的那样;也就是说在老子之前以及老子同时期的别人也在讲道(事实的确如此),不过老子认为他们讲得都不对,现在要重新来讲。在先秦的著作中,讲“道”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论语》中的“道”字比《老子》还多,例如《论语·里仁》中有:子日:“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日:“唯。”子出,门人问日:“何谓也?”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就是大家熟悉的一个讲“道”的例子。但儒家的“道”是一种观念性的东西,而《老子》中所说的“道”,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性的东西。“名可名,非常名”与“道可道,非常道”对仗,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它的意思应当是:道的名是可以叫得出来的,但不是人们一向所讲的那类名。在一般情形,人们在给一件事物命名时总是从感觉出发,根据该事物的外形、组成、功用等等进行命名,王弼所说的“指事造形”大约也就是这个意思。由于“道”与一般事物大不相同,因此我们无法用通常的方法给它命名,所以虽“可名”但“非常名”。在后面各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子》如何用“非常”的方法来解释“道”、指称“道”。王弼明白一般的命名方法是“指事造形”,而“道”不能用“指事造形”的方法来命名,这应当说是合乎《老子》原义的。但由此得出“道”“不可道”、“不可名”的结论却失之偏颇:不可用常法讲解的“道”仍可以用“非常”的方法讲解;
男,1946年生。北京大学哲学家系硕士,曾任北大哲学系数理逻辑教研室副教授。近年来除研究符号逻辑外,也用逻辑分析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发表《老老逻辑初探》,《谈红楼梦年表》等文章,以及这本与众不同的《老子究竟说什么》。
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 本书特色 在现代性和全球化的语境中,儒家传统的重振必须同时承担两个方面的功能;既要为文化认同的维持提供象征,又要为自由民主的落实创造条件。...
重读道德经(精) 本书特色 我觉得道明已经完成了一项非常伟大的《道德经》思想研究工程,更是通过其独特的注释和解读把古典中国文明和当代现实结合起来了,关乎历史、现...
《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研究的是中原北方地区北朝晚期的石窟寺,在年代上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和隋朝。这一时期,在南北和
尼采读本 内容简介 尼采具有强烈的反省精神,他的理论似乎是对他的气质的一种抗衡。他自己浪漫而悲观,却偏要批判浪漫悲观主义,他自己体弱多病,却偏要鼓吹强健的生命本...
单独中的洞见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来自灵魂的内省之书。全书分十二卷,共有一千三百多条经典哲言随笔,涵盖了对人性、生命、关系、欲望、死亡、孤独、精神等多维层面的感悟...
我们的经典自由之书:庄子/我们的经典 本书特色 本书为传统经典《庄子(内篇)》核心文献的现代和解本,内容结构包含原文、语译、和解三部分,原文甄选经典底本、再现古...
价值自觉与人的价值 内容简介 《价值自觉与人的价值》是一部价值哲学学术专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世纪的价值哲学:从自发到自觉——百年价值哲学的进展、局限...
禅宗智慧 内容简介 禅宗乃是佛教*上乘之法。本书以《祖堂集》《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六祖法宝坛经》等禅门经典为底本,编撰了八十一位禅师的五百八十个公案。先【...
你可以.爱-[插图典藏本] 本书特色 世界**禅宗大德 一行禅师与张德芬、梁文道、奥普拉一起聆听一行禅师的入世佛法一行禅师的*佳幸福配方修习慈悲喜舍,破迷开悟...
人生哲学 本书特色 杜亚泉编著的《人生哲学》作为高级中学伦理教科书,1929年8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在讲解生物学、心理学等自然科学常识基础上,结合社会学、伦...
老子解读(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 本书特色 《老子》是中国道家思想的*重要、*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黄朴民编著的《老子解读(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是对《...
关于主体死亡的言说,如果将之视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表征,而不是一路时髦的话,那就会引起不安。毕尔格认为,应对这种不安的一
庄子新释 本书特色 我以为研究《庄子》,有*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寻获《庄子》的钥匙。别的子书,大门是开着的,只要你肯破费工夫去游览,不难见到它的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上帝之城:驳异教徒 上 内容简介 奥古斯丁生活在罗马帝国走向衰落的年代,是当时*伟大的神学家。他的著作在整个中世纪对基督教学说和观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事实上他的...
道教风俗谈 内容简介 本书取名为《道教风俗谈》,是想向读者介绍中国风俗中的道教影响,指出道教在民间风俗中渗透的普遍和深入。风俗这样东西,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
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以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取径,研究有明一代*重要的学术运动——阳明学之兴衰。除了循时序描述阳明学...
尧山圣母庙与神社 内容简介 本书所介绍的资料,都较为具体地描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的调查选点标准如下:一、有相对丰富的、能被搜集到的,基本上属于未发表的地方资料...
论自由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为“自然神论”译丛之一,共3部分,内容包括:论理性之运用、论自由思想、论基督教的根基和理由。论自由思想 目录 英国自然神论的兴衰(代序...
本书诗国内第一本以华人为对象,以汉语编撰的新约希腊语教程。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为基础语法和运用,并在附卷中有系统的和较为
方法学-科学发现的理论基础 本书特色 《方法学——科学发现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对方法学系统的新看法,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方法学体系,提供了创造性的理论见解。依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