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峻文存》是展示一代哲人石峻先生在中国哲学和佛学等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六十载的论著选集。
石峻先生学贯中、西、印,集一生之智慧经验,留下了一座抹不去的学术丰碑。所收论著,关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哲学史与佛教史的研究,是先生治学论道的重心所在;其对中国人性论史的专门研究,在六十多年前的中国学术界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始于1938年西南联大授课时的伦理学讲义,在现代中国伦理学研究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有关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研究成果,披露了1949年以后这一领域带头人的睿智思辨;留给我们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讲义及中外哲学史史料的翻译辩证,彰显出他一生治学的博学和谨严;集先生治学教学经验总结的方法论论著,则揭示出他力图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研究中国哲学所做出的努力。
石峻先生学贯中、西、印,集一生之智慧经验,留下了一座抹不去的学术丰碑。本书是展示一代哲人石峻先生在中国哲学和佛学等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六十载的论著选集。所收论著,有关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哲学史与佛教史的研究,有对中国人性论史的专门研究,也有关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研究成果,披露了1949年以后这一领域带头人的睿智思辨,彰显出他一生治学的博学和谨严。
根据佛教的发展史来看,可以知道,原来它并不是古代印度的正统思想
。今天有人把佛教说成是古代印度思想文化的全貌,或者说成是所谓印度文
化的基本精神,显然不一定符合历史事实。因此,是不正确的。我们如果单
用佛教来代表印度文化,难免发生许多误解,使我们不能真正了解印度。比
如,我们如果说印度历来提倡禁欲主义,或者说印度文化是一种老年人的文
化,并用这样一个标准来区别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同的传统,这就带有很
大的主观片面的猜测。我们一定力求比较全面地看问题。印度佛教原是古代
东方社会历史的产物,不是如有的人简单地认为是释迦牟尼一个人坐在菩提
树下空想出来的。所以,佛教即使在印度,也有先后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
特点,而且充满了各种内外的矛盾。这种先后也有思想自身发展的原因,我
们不能割断历史发展,不能说佛教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信仰。
后来大乘佛教信仰者由于轻视或贬低实行更接近释迦牟尼时代的早期佛
教,说它是小乘。同时信仰小乘佛教的人也公开批评大乘佛教,说大乘佛教
非佛说,即大乘佛教这一套理论不是佛说的。其实,双方的指责都各自片面
地反映了一部分的历史事实。由于佛教的发展本来是一种非常错综复杂的历
史,如果我们简单地看这个问题,就难免会损害佛教历史的真实性,那我们
了解的佛教历史就不可能是真实的。
后来佛教传播到国外,由于文字方面的隔阂,必须通过翻译。但是在当
时的条件下,如中国,懂汉文的未必精通古代印度的一种文字(梵文),懂印
度这种语文的外国和尚又多不懂汉文,在这样的情况下,翻译就不可能完全
忠实于原文。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这种外来
的佛教,开始就有不同的理解,这种不同的理解又有所发展。所以,就很难
完全相同于它本来的面目和完全符合它本来的意义。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历
史现象。而且,由于过去不同时期统治阶级的不同需要,对佛教的经典也不
免有意识地加以篡改或者删除,那就更不用说了。比方说,印度佛教的有些
经典,它因为轻视妇女,乃至对于母亲也说了许多不像样的下流的话,这种
不礼貌的态度与中国传统的尊亲思想是根本不相容的,所以有的翻译者遇到
这种情况就把它删除了。这样,在中国过去生根和发展起来的佛教思想,必
然有其自己的特点,这不足为怪。这种由于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不同而形成的
信仰和思想的差异以及不同点是很自然的。但是,过去有一些迷信印度佛教
的学者,简单地根据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差异来贬低中国佛教。他们说,
中国佛教是一种假佛教,只有印度古代的佛教才算“真佛教”。又胡说什么
真正的佛教的理论价值大大超过了所谓中国的假佛教,因此中国古代佛教学
者关于佛教方面的理论著作似乎就不值得加以认真研究了。这是国外一部分
人轻视中国古代文化和不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而产生的一种似是而非的见解。
因此,今天研究中国佛教思想史的学者是决不能接受这种观点的,也不值得
我们认真地加以驳斥。中国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者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各个
民族、各个国家的不同特点、它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是完全应该的,非常必
要的。中国佛教思想之所以有不同于原来佛教的特点,这正反映了中国传统
思想文化的特点,所以是更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的。至于一切思想文化
的科学评价,哪一种思想文化更高,哪一种不高,价值如何,这都要依据不
同的社会历史条件来具体分析,一般抽象的空洞的议论,那是很难解决问题
的。
刚才我们提到,印度古代的正统思想是婆罗门教,尊《吠陀》为神圣的
经典,而不是佛教。关于婆罗门正统思想,有长期影响的、在印度占统治地
位的是六派哲学。所谓六派哲学,一是数论,二是瑜珈论,三是胜论,四是
正理论,五是前密曼差论,六是吠檀多论。这种正统派的哲学和信仰演变为
印度教,它们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在印度,佛教过去只是在个别朝代由
*高统治者加以提倡,奉为国教,释迦牟尼死后两百年左右,或者是一百年
,那是印度历史上所谓著名的阿育王时代,那是一种个别的现象。到了公元
九世纪,外来宗教侵入印度,佛教基本上被消灭了。一直到今天,也很难说
印度是佛教徒比较多的国家。大家知道,目前世界上保存佛教经典*多的地
方是中国,不是印度或其他什么地方。因此,我们要研究世界佛教史,*有
条件的是中国。现在社会上不专门研究佛教的人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误解,以
为印度佛教的经典都是其开创人释迦牟尼一个人的著作,这种说法是根本不
了解佛教发展史的人说的。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国外的、也有少数国内的
佛教学者著书立说,往往都是冒充佛祖释迦牟尼来说话的,那可是个事实。
如果按照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说,佛教的经典绝大部分都是后来的人伪造的
。当然,他是佛教学者。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来就没有写过什么书,他生
前的一些演讲录,先是口口相传,以后再经过整理,就是佛教*早的经典。
就是那些经典,也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其中真正可能由释迦牟尼本人说的
东西,应该说并不太多。
P26-27
中国传统社会宗教的世俗化研究-以金元时期全真教社会思想及传播为个案 本书特色 夏当英编著的《中国传统社会宗教的世俗化研究》从社会学角度,透视了全真教代表人物及其...
一个古代公务员的沉思录 本书特色 绝妙华章《千字文》无死角解读,1000个字,通晓古今,看天下,补上国学**课。一个古代公务员的沉思录 内容简介 读此书,您可以...
如何修证佛法 本书特色 南怀瑾先生在台北时,曾以“如何修证佛法”为主题,开设系列讲座,共二十八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了本...
方东美与中西哲学 目录 序缘起绪论作为“世界主义者”的方东美**章诗哲的生命之舞——方东美小传第二章方东美的《哲学三慧》及其哲学体系第三章方东美的美学方法和问题...
人神之际 内容简介 为使国人更多和更深地了解基督教文化,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在2006年编辑出版的六本书的基础上,2008年又把*新的一些研究成果汇集成四本书,...
论语真智慧 本书特色 深入解读中国原典精神,重估中华文化过人之处,让你醍醐灌顶的人生智慧质指引书。论语真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是学者董子竹先生的*新力作,继向国学...
《赵敦华讲波普尔》对波普尔思想作全面和公正的介绍,全书分两部分,前四讲的内容主要是谈作者对波普尔思想的理解,第五讲谈作者
鲁多夫•贝尔奈特(RudolfBernet,1946—),现任比利时卢汶大学哲学教授及卢汶胡塞尔档案馆馆长(自1997年起)。国际著名现象学学
哲学的故事-文明之门 本书特色 哲学是一门晦涩的学问,但《哲学的故事》一书,却以鲜活的语言告诉你,哲学并不难懂。通过本书,你不仅可以认识每个时期的中外重...
亚里士多德使形式逻辑从哲学、认识论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一门以推理为中心,特别是以三段论为中心的独立的科学--形式逻辑学。《工
亚瑟·叔本华的经典传世之作:人生的智慧(全译本) 本书特色 本书中“人生的智慧”完全是意识领域里的概念:所谓“人生的智慧”,指的是能够让我们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的...
儒学传统与时代-新儒学与新世纪 内容简介 《儒学传统与时代(新儒学与新世纪)》主要内容包括:新儒家的精神方向、如何了解儒家学问、儒家精神与道德宗教、儒学的时代性...
憨山大师佛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憨山大师是我国晚明佛教四大高僧之一,曾在晚明佛教的复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把大师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憨山大师...
FamiliarStrangersnarratesahistoryoftheMuslimsofnorthwestChina,attheintersectiono...
论语全解-插图本 内容简介 “国学基础读物,插图本”是一套雅俗共赏、通俗易懂的国学读本,它专为初学者或初具国学基础知识的读者量身定做。选目精当准确,讲解深入浅出...
《蒋扬钦哲旺波传》是十九世纪西藏不分教派运动领袖──蒋扬钦哲旺波大师中文版完整传记的首度面世!伟大的智者──了知一切的蒋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中国历史人物研究论辩(精 历史卷)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20世纪历史人物研究论辩述略、人物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探讨、中国古代人物研究中的...
历史上的理学 本书特色 在这部书中,包弼德教授不仅将理学视为对历史现状的一种回应,更将其视为塑造着中国过去数百年历史的一种“主要角色”。在他看来,中国的理学运动...
好用的哲学 本书特色 《好用的哲学》收集与汇总了哲学进行区别、论证及批判的工具,也讲述了哲学的局限性,涵盖了著名哲学家提出的前沿概念和原则。文中配以哲学大师字...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本书特色 笛卡尔的哲学历程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历程。他的哲学追求的起点是对人类认知能力*根本、*彻底的怀疑。笛卡尔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思维历程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