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纯粹实践理性要素论和纯粹实践理性方法论二大部分。
注释一
令人奇怪的是,有些原本敏锐的人居然会相信,只要分清与快乐相联结
的表象起源于感觉,还是起源于知性,就可发现低级欲求能力与高级欲求能
力的差异。当我们探究欲求的决定根据,并且在对于任何事物皆可期待的愉
悦感中发现它们时,问题就不在于这一令人愉悦之事物的表象源自何处,而
仅在于这一事物能在何种程度上被享受。一个表象,即便居于且发源于知性
,它也仅能通过预设主体中的快乐情感来决定意愿,那么表象之所以是决定
意愿的根据,完全取决于内感觉的性质,也就是说,取决于后者能否被表象
愉快地激发起来这一点。无论事物的表象是如何不同,是知性表象,甚至于
是与感性表象相对立的理性表象,构成意志决定根据的快乐感受总是相同的
(因为毕竟是人们从对象中所期许的那种愉悦、那种享受激发出创造这一对
象的活动)。此种相同不仅是因为所有快乐感受仅能被经验地认知,而且更
多地是因为这些快乐感受总是刺激着同一个在欲求能力能够显现的生命力,
而在这一方面,所有的决定根据仅可以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别。否则,我们将
如何能够在程度上对植根于不同欲求能力的决定根据进行比较,进而选择那
种更能刺激欲求能力的决定根据呢?一个人会为了不错过一次打猎,而在尚
未阅读的情况下归还一部他再也不能得到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书籍;他会在一
场精彩演讲的中途离开,以免迟赴宴席;他离开自己平时相当钟爱的知识性
活动而去参加牌局;他甚至会因口袋中的钱只足以购买一张歌剧门票而斥退
自己原本乐于周济的穷人。如果说意志决定建立在他出于随便什么理由皆可
期许快乐或不快这一基础之上,那么刺激他的无论是何种表象,对他而言都
是完全一样的。他在决定意愿时所需考虑的仅是这一快感有多大,能够延续
多久,是否容易获得,又以何种频率重复。需要开销的人只要金钱在所有的
地方都能以相等的价值流通,就不会在意金子是采自深山,还是淘自黄沙;
同样,仅考虑生活愉悦感的人,也不会去追问表象来自感觉,还是来自知性
,他只会去追问这些表象在*长的时间内所能够提供给自己的快感有多少,
有多大。
只有那些乐于否认纯粹理性在不设定任何情感的情况下具有意志决定根
据的人,才会背离自己的观点而误入歧途,甚至将自己业已置于同一原则下
的某种东西重新诠释为完全不同的。譬如,一个人可以只在施展力量中获得
满足,可以因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时所意识到的精神力量而愉悦,也可以
在对心智的培养中感到幸福。我们可以恰如其分地将他们称为高雅的兴致,
因为较之其他快乐而言,它们更受我们的权力支配,并且,会增加我们获取
此种愉悦的能力而不是逐步地加以磨损;也就是说,它们在愉悦我们的同时
也培养着我们。但是,没有理由将这些愉悦冒充为不同于仅仅通过感觉决定
意志的另外一种模式。因为,这不同,甚至在种类上与理性不同。这样,即
便掺杂以*少量的受本能决定之欲求能力的刺激,理性的力量和优越性也会
因之而被削弱,这就如同以任何经验性的存在作为数学证明的条件都会降低
和破坏这一证明的力度和价值一样。在实践法则中,理性直接决定意志,而
不必借助快乐或不快之感受的介人,即便此种愉悦是就法则本身言的。这仅
是因为作为纯粹理性,它只有在能够给出法则的前提下,方是实践性的。
注释二
追求幸福,必然是每一个理性的然而却有限的存在者的愿望,也因而是
他的欲求能力一个不可避免的决定者。对于我们存在的满足,并非是生来具
有的,或者说天赐的,因为这些将预设存在独立自足的意识;它是作为存在
者的需要而由我们的有限性所强加给自己的问题。这些需求指向欲求能力的
质料,也就是说,指向那些与作为基础性主观情感的快乐或不快相关联的存
在,正是这些情感决定着我们为了满足于自身状态所需要的东西。但是,正
因为此种质料性的决定根据(动机)只能经验性地被主体所认识,所以它就不
可能将这种对于幸福的追求视作法则,因为法则必须正确地包含在所有情况
下对于全部理性存在者的意志而言的同一个决定根据。虽然,幸福概念总是
担当着对象与欲求能力之实践联系的基础,但是它仍然只是主观的决定性根
据(动机)的一个通名,它并不专门决定在某一给定的实践问题中所应做的任
何事情;但是在这一实践问题中此种决定又因其重要性而必须单独地加以处
理,因为,没有某些特定的决定根据,问题将无法得到解决。每个人将其幸
福置于何处,取决于每个人自身独特的快乐与不快的情感,甚至也取决于同
一个人内部因情感的变化所导致的需要之差异性。这样,一个主观性的必然
法则(作为自然法则)在客观上却是一个非常偶然的实践原则,可能而且必然
因不同的人而大相径庭,并由此不能充当任何[实践]法则。因为,就追求幸
福的愿望而言,具有决定性的并非是与(法则相一致的)形式,而仅是质料;
问题的关键仅在于我能否从对这一法则的遵守中期望愉悦,如果能够的话,
这一愉悦又有多少。自爱原则确实能够包含具有普遍性的技术规则(即如何
发现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但是这些规则仅仅是理论上的原则,例如,想
吃面包的人应当建造一个磨坊。但是建立在这些原则基础上的实践规范始终
不能具有普遍性,这是因为欲求能力的基础是快乐和不快的情感,而假定情
感被所有的人指向相同的对象又是决不可能的。
但是,即使假定全体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就他们快乐与痛苦的情感的客体
的种类,甚至于趋乐避苦的手段达成了一致,他们也不能设立作为实践法则
的自爱原则,因为这种全体一致仅仅是偶然的。这种决定根据将仍然仅是主
观有效的和经验的,并且也不会具有在每个法则中为人们所想到的必然性,
即源自先天根据的必然性,除非我们主张这种必然性根本不是实践的,而仅
是自然的,也就是说,行为是被禀赋不可避免地强加给我们的,就好像看见
别人打哈欠时我们也不由自主地打哈欠。与其将单纯的主观原则提升到实践
法则的行列,还不如主张没有实践法则,仅有为我们的欲求服务的劝告,因
为实践的法则必须具有客观的而非单纯主观的必然性,必须是被理性先天地
认识到的,而不是通过经验被认识到的,无论这种经验是如何地普遍。甚至
相互一致的现象的规则之所以被命名为自然法则(例如,力学法则)也是因为
我们确实能够先天地理解它们,或者至少是认定(就如在化学法则中那样):
在我们的洞察力进一步深化之后,能够以这一方式认识它们。唯有在主观实
践原则那里才会清楚地产生了下述情形:它们以主观的而非客观的意愿条件
为基础,从而必须总被描绘为单纯的准则,而非实践法则。
这一评论也许初看起来只是拘泥于细节;但事实上,它详细说明了那在
实践研究中能被考虑的*为重要的区别。
P11-21
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 内容简介 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决定了其从形式到内容的独特性;同时,作家们的创作思考又丰富和发展了东正教哲学...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 10-17) 本书特色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 10-17...
可爱的哲学 本书特色 日本知名广告策划人 手绘31篇脑洞小漫画 蔡康永金石堂新年荐书!台湾《达文西》杂志读者票选*喜爱的图文书1. 1.日本知名广告策划人倾心撰...
悲剧的诞生 内容简介 该书是德国哲学家尼采**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写于1870-1871年间。从书名来看,本书是对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的悲剧的探讨,但实际上...
境由心生 本书特色 《境由心生(精)/大家写给大家》收录了熊十力的学术专论、随笔、短论、讲词、语录等,涉及到中国学术领域的方方面面,其所讨论的问题,如哲学与科学...
走向精神科学之路(狄尔泰哲学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19世纪的西方文明,经过急风暴雨般的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不仅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孝就是道 本书特色 曾仕强,祖籍福建,生于1935年,教授,中国式管理之父,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培训大师。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英国莱斯...
本焕长老传奇-(全二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海南出版社出版★ 本书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畅销书作家温雪以无限的悲心愿力写成★ 本书以平视的角度,用读者所喜...
周易精解 本书特色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古人把《易经》称为群经之首、三玄之冠、六艺之源,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钥匙,是一部既简易又深奥的哲...
木犁书系/我思文丛:直观 本书特色 “风雨文丛”,是一批德高望重,极有影响的前辈学者(以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主)学术随笔自选集,或是对现当代文坛的风风雨雨作些梳理和...
深渊与巅峰:论尼采的永恒轮回学说 内容简介 尼采哲学一直是我国和西方学术文化界关注的热点,但是被尼采自己视为“天命”和核心思想的“永恒轮回”学说,却始终没有得到...
皆是灵山花下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 本书特色 《皆是灵山花下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一部佛教与文人相遇的罗曼史!有关信仰、有关理想、有关生活、有关...
步行哲学家 本书特色 对显而易见的事实进行质疑,向深信不疑的事物发出诘问;唯有打破稳定,才能称其为哲学。这与抬脚迈步、阻止跌倒、稳定再前进的行走机制何其相似。行...
在岸边-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 本书特色 这是了解生命真相的智慧,究竟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这是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它能勘破无明时代的文明包装,开释浮躁世间的人心归向...
论证:2 本书特色 本书并没有把解构朝代的手术刀霸道地操在手中,我们只是本着愚公的精神打磨着这个日益光怪陆离的社会,简单地说,我们只是提出了个人的思考,一种哲学...
圣号论衡(晚清《万国公报》基督教“圣号论争”文献汇编) 内容简介 “上帝”?还是“神”?《万国公报》上这场轰动一时的圣号之争,渊源于英、美两国传教士的利益和观点...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8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尤在剖辨六祖慧能与神会之异同,其次乃属禅宗与此下理学之关系。全书以考据方法来陈述思想,即是以历史演变来阐述思想史承先启...
无名集-石衍丰宗教研究论稿 内容简介 《无名集:石衍丰宗教研究论稿》是关于宗教学、道教研究的论文集,共收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内容包括《浅析宗教和迷信的关系》《社会...
曾子研究-附《大戴礼记》曾子十篇注释 本书特色 罗新慧所著的《曾子研究——附大戴礼记曾子十篇注释(中国上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考察了曾子对于孔子仁学的发展以及...
宗镜录略讲-(卷二) 本书特色 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