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鼓吹:圣贤的光荣与漏洞》可以为儒学的价值目标做一个粗略的排序:君王(同于朋友)→社稷(邦吲)→爽夏之辨(恪守华夏本体文化;变夷为夏)→天下→公道→仁德理念(儒学根本理念)。所滑“公道→仁德”理念,是包括“修身”各项目在内的。这是儒学生死以之,必须恪守的东西。在这个逻辑中,现实的书写可以表述为这样一个关系:君主不仁,为社稷计,可以背之。邦国有道,须守死善道;邦国无道,敛夷夏纷争,以变夷为夏为重?邦国无道,可行汤武之事儒学核心“公道→仁德”理念不能须臾离之。——参14-09章鼓吹孔学要做的,其实是在没有宪政的目度实行类宪政功能,推动封建帝制成为“有限政府”模态,在政治人力资源的源头上,殳除种种可能的激进倾向而代之以中道理念。孔学从来没有赞同或怂恿过君王的无限权力,相反,总是通过清议(德治教化、政治监督、理性批判)来削弱或限制君王的权力。——参11-16章鼓吹现代儒学将是一种理性儒学,有限儒学、儒学的确正在依据着“曲阜→中原→中→中国→东亚→世界”的轨迹传播着自己的理念。但是不能因为这个事实而生成堂皇情绪,以为儒学可以“拯救世界”,可以成为全球性质的“普适理念”。儒学是发源于中国的世界诸子之一,是学术,是思想,不是宗教,不是大众事业,毋宁说,儒学还小过是土大夫的事业。在现代这个多元化时代,尤其不是多数人的事业,不能将儒学推动为“宗教传播”和“群众运动”,……现代儒学可以参与建构全球伦理,但不可能独家建构全球伦理。以现代儒学“启蒙”全球,是不可能的。——参8-07章鼓吹
简介本书非辞章之学,也非考据之学,乃是义理之学。本书是一部以《论语》为基点,以先儒为主体,以后儒为参考,体悟圣贤原典意义系统的义理之作,该书借用“鼓吹”概念,有“弘道”之意。《论语》所言,当然无须侍人“鼓吹”而能远达,但笔者犹来“鼓吹”,是有“弘道”之愿。所欲“弘”者,在讲述圣贤之同时,寻求现代儒学之可能。
《论语鼓吹:圣贤的光荣与漏洞》非辞章之学,也非考据之学,乃是义理之学。《论语鼓吹:圣贤的光荣与漏洞》是一部以《论语》为基点,以先儒为主体,以后儒为参考,体悟圣贤原典意义系统的义理之作,该书借用“鼓吹”概念,有“弘道”之意。《论语》所言,当然无须侍人“鼓吹”而能远达,但笔者犹来“鼓吹”,是有“弘道”之愿。所欲“弘”者,在讲述圣贤之同时,寻求现代儒学之可能。
孔子所谓的“好学”,不仅仅是读书,还包括求道。求道在践履,所以本章所论实践性活动,在孔子看来就是“好学”。二孔子一方面要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方面又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两个话头似乎矛盾,但是《乡党篇》中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个字,在有些版本中,是将上章末的“斋必变食,居必迁座”列于本章之首,与之连读。这样就能知道,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其实是在特殊环境下的一种特殊要求,那就是“斋事”中的食居要求。所谓“斋事”,其实就是“祀与戎”的“祀”,这样敬拜鬼神祖宗的重大场合,与“君子”平时的生活当然要有区别。斋事中要求盛馔,“君子敬其事则盛其礼”(刘宝楠《论语正义》)。这既是礼制的规则要求,也是对祖先神内心诚敬的自然反应。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孔子一方面有克己求道,重精神生活、不重物质生活的道德追求,一方面又有尊重传统,精心维护礼制的思想倾向。要之,“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是日常生活中的孔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祭祀活动中的孔子。这样,对孔子以及孔子的话语就有了深入、准确的认识。“食无求饱”的“饱”,应该理解为“过分”;“居无求安”的“安”,应该理解为“安逸”;舍此,可能都不算正解。孔子不可能要求“好学”者必须处于饥饿和不安状态。本章可与《里仁》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同观。二、“慎言”,是孔子儒学很重要的命题。《论语》中有多处讨论。与“慎言”相反,就是“高论”或“放言”、“夸夸其谈”。儒学不欣赏这类行为。朱熹说:“今之学者,多好说得高,不喜平;殊不知此乃合当做底事。”(《朱子学的》)程子有一譬说很精彩:“学者好为高论,犹贫人谈金,辨其体色,权其轻重,商其贵贱;其言未必非也,然终不如富人之有金未尝自言金之美也。”(《二程粹言》)懂得一个道理,高谈阔论,以为自家得道,是道浅者大言;君子有道,言其所当言而已,此之谓慎言。后记写作《论语鼓吹》,许多人给我助力。他们从不同的方面——精神的、道德的、思想的、行为的,等等——影响我完成了这一部书。少蒙庭训,有幸与《论语》“相遇”(马丁·布伯用语)。我少年时代有冥顽之气,顽梗之习,先严先慈屡以《论语》教诲。稍长,严慈即嘱我读他书之外须读《论语》。更于耳濡目染间,我学习到了严慈那种源于儒家传统的生活方式。五十年来,我于儒学差有所得,能恪守士大夫习气不稍浮躁,应当感谢圣贤道种之所孕育;而所以孕育,严慈为我植入耳根,引我力行,当为第一因。就传统义理之诠释而言,孔子、孟子、二程、朱熹、王夫之、顾炎武之外,我尽可能地注意到了唐君毅,以及美国汉学家H.G.顾利雅、赫伯特·芬格莱特,韩国大儒崔根德等人的意见。圣贤话语让我看到《论语》之历史图像,海外之声让我看到《论语》之世界图像。视阈融汇下的纵深与平面,它们的边缘所及,共同构成我研究的半径。将《论语》仅仅讲述为“修身”,有两种可能:文化阴谋或肤浅无知。《论语》或儒学,还应该是政治的。弘道,应有政治哲学的介入。这样,孟德斯鸠、阿克顿、托克维尔、埃德蒙·柏克、哈耶克、以赛亚·伯林、卡尔·波普尔、福泽渝吉、古斯塔夫·勒庞、塞缪尔·亨廷顿
金纲,原名李金纲、李作乾,ID:老金在线。下过乡,渎过书,现为自由撰稿人、民间学者。致思方向为中国思想史、文化史。自诩为现代士大夫。“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一语常置座右。
《金刚经讲义》为民国时期著名佛学家江味农居士遗著,由后学据其讲解金刚经的笔记整理而成。自1940年正式出版以来,以其殊胜渊博
米歇尔.福柯:个人自主与教育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七章,**章主要讲述了福柯思想所受到的影响。第二章,介绍的是自由主义和自由的教育。第三章论述了个人自主性。首先,...
传奇是深为世人喜爱的一种小说体,它始自唐代裴鉶所撰短篇小说集《传奇》,多以神怪、剑侠、爱情为题材,是宋以后历代文言短篇小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梁漱溟所著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民国学术文化名著)》共5章,分别对中国、印度、西方三个文化系统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化...
《贾题韬讲般若》内容简介:六祖大师的《坛经》见地是“一切发空”的般若智慧,同《金刚经》的宗旨是一致的。而六祖大师大悟到:
《剑桥哲学史(1870-1945)》由60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著述。作者以新康德主义、美国的实用主义和英国维新主义为起点,追溯了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自由社会中的科学 内容简介 本书继《反对方法》之后,进一步阐发了作者关于科学的本质及其作用的独特见解,并将之引申到整个社会,反对科学沙文主...
《周易禅解》研究 目录 序一序二绪论一 《周易禅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二 《周易禅解》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三 《周易禅解》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章 《周易禅解》的作者概...
导读弗洛伊德 本书特色 重点聚焦精神分析作为一种解释性策略对文学和文化理论的影响第1章介绍了弗洛伊德早期的医疗实践。在这期间,他治疗了很多中层和中上层阶级的女患...
陶冶性的讲演集-克尔凯郭尔文集-8 本书特色 本书稿为《克尔凯郭尔文集》的第八卷。该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丹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大型文集,全书共分十卷...
本书是对《周易》包括《易纪》全文的注释。作者继承象数学的传统,认为《易》辞皆观象而累,故重在以象释《易》。除了依据《易傅
《楞严经》是我国禅宗、净土宗依奉的一部重要经典。自唐以来,光是它的注疏就有一百多种,至于寺院内外的诵持讲习则更为普遍,有
丹道今诠-(上下册)-(增订本) 本书特色 《乐育堂语录》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丹经,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朴实说理,大畅玄风”,系统阐述了道教内丹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哲学家波伏娃 本书特色 本书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开始推出的“西方思想文化译丛”之一。◆ 对于当代西方哲学研究和女权主义理论研究来说,本书将是珍贵的参考资料...
身体与情感 本书特色 赫尔曼·施密茨编著的《身体与情感》汇集了当代哲学史上重要的身体哲学研究者赫尔曼·施密茨关于身体与情感的专题论文。作者将人本身的经验作为出发...
这本通信集由一位哲学家和一名女孩间的真实信件组成。哲学家名叫维托里奥・赫斯勒。女孩叫诺拉・K,时间是一种幻觉吗?动物有意识
庄子囗齐口义校注 目录 前言校注说明发题卷一内篇逍遥遊**内篇齐物论第二卷二内篇养生主第三内篇人间世第四内篇德充符第五卷三内篇大宗师第六内篇应帝王第七外篇骈拇第...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本书特色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是一部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的作品。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目录 序言**章 乡村宗教乡村生活圣地和乡村节日古代信仰民间...
云南上座部佛教史卷-中华佛教史 本书特色 张公瑾、杨民康、戴红亮所著的《中华佛教史(云南上座部佛教史卷)(精)》共十三章,详细地梳理了佛教的起源和传播,云南上座...
《荀子》一日一语-学不可以已 本书特色 荀子是稷下学宫儒家的一位大师。后来荀子逐渐发展成主持学宫各项事务和活动的领导者,可见,他当时在教育方面的名望之高。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