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1月31日,梁启超先生在北京大学作讲演,北京大学校“之所以异于普通学校而成为*高学府者”,“日研究高深之学理,发挥本国之文明,以贡献世界之文明是焉”,大学校之目的,既在研究高深之学理,大学校之学课,又复网罗人类一切之系统智识,则大学校不仅为一国高等教育之总机关,实一国学问所在,可视为一学问之国家也。且学问为文明之母,幸福之源。一国之大学,即为一国文明幸福之根源,其地位之尊严,责任之重大,抑岂我人言语所能尽欤!”蔡兀培先生长北京大学后,对北大的**个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把上大学作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的陈旧观念,明确“大学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他解聘了一批不学无术、误人子弟的教师,推行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不拘一格地聘请了一批学有专长的中外教师,建立研究所,组织学术社团,举办学术讲座,创设学术刊物,鼓励教师和学生研究学问。他还在校行政会议下设立由专家组成的大学出版委员会,协助校长审查出版图书,规划出版事务,并设立独立的出版部,公开出版大学的讲义、学术著作和文献资料。北大的学风为之一变,很快成为中国的学术研究中心。李大钊先生在《本校成立二十五年纪念感言》中说:“只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作大学的纪念,只有学术上的建树,值得‘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
《郭象与魏晋玄学(第3版)》:中国文库·哲学社会科学类
《郭象与魏晋玄学(第3版)》介绍了1912年11月31日,梁启超先生在北京大学作讲演,北京大学校“之所以异于普通学校而成为*高学府者”,“日研究高深之学理,发挥本国之文明,以贡献世界之文明是焉”,大学校之目的,既在研究高深之学理,大学校之学课,又复网罗人类一切之系统智识,则大学校不仅为一国高等教育之总机关,实一国学问所在,可视为一学问之国家也。且学问为文明之母,幸福之源。一国之大学,即为一国文明幸福之根源,其地位之尊严,责任之重大,抑岂我人言语所能尽欤!”蔡兀培先生长北京大学后,对北大的**个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把上大学作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的陈旧观念,明确“大学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他解聘了一批不学无术、误人子弟的教师,推行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不拘一格地聘请了一批学有专长的中外教师,建立研究所,组织学术社团,举办学术讲座,创设学术刊物,鼓励教师和学生研究学问。他还在校行政会议下设立由专家组成的大学出版委员会,协助校长审查出版图书,规划出版事务,并设立独立的出版部,公开出版大学的讲义、学术著作和文献资料。北大的学风为之一变,很快成为中国的学术研究中心。李大钊先生在《本校成立二十五年纪念感言》中说:“只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作大学的纪念,只有学术上的建树,值得‘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
(1)何、王的学说来源于老庄。《三国志·魏书·曹爽传》附《何晏传》谓:晏“好老庄言”,《世说新语·文学》“何晏为吏部尚书”条注引《魏氏春秋》:“晏少有异才,善谈易老”,同条引《弼别传》:“好庄老,通辩能言。”《三国志·魏志·钟会传》:“初,会弱冠与山阳王弼并知名。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又注引何劭《王弼传》:“弼注《老子》,为之《指略》,致有理统,著《道略论》,注《易》,往往有高丽言。”《老》、《庄》、《易》合称“三玄”。(2)何晏、王弼的思想(立论)是“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王弼《老子》第四十章注:“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列子·天瑞》张湛注引何晏《道论》谓:“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种种准则都是靠“无”得以形成和维系,所以“无”为“体”。(3)“无”(本体)的作用非常之大(以无为用),它并非因为什么爵位而贵重。意思是说:它并不是什么人格神(如天帝)那样而贵重,“无”并无意识,它只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和道理,“物无妄然,必由其理”,就这点看玄学有反汉学目的论的意义。据各种史科看,何晏、王弼虽好老庄,但在曹爽当政时,由于从汉刚过渡到魏未久,儒学虽衰,但余势犹存,所以何晏于注《老子》未毕而作《道德论》外,并撰《论语集解》;而王弼于注《老子》外,又注《易》,并撰《论语释疑》,可见他们也很重视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从现存的史科看,何、王虽立论根据《老》、《庄》,重在发挥道家思想,并用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但他们齐一儒道,调和“自然”与“名教”的意图也是很明显的,故可谓为“不废名教而任自然”者也。何晏、王弼虽都是“贵无派”,他们的思想大体相同,但也有若干差异,大概王弼哲学的本体论意味比何晏对《老子》的阐发更深刻,且对《周易》和《论语》的义解颇多创新。在这里,我想只对何晏思想作点简单介绍,重点讨论王弼的思想,这样可以使我们更便于抓住魏晋玄学发展的内在关联。
汤一介(1927~),原籍湖北黄梅。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儒藏编纂中心主任、中国文化书院创院院长,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主席。著有《郭象与魏晋玄学》《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新轴心时代的中国文化定位》等。魏晋玄学是我国哲学发展史一个重要阶段,而郭象的哲学思想堪称这一阶段哲学发展的最高点。本书围绕郭象的哲学思想,分析了魏晋玄学内在发展的逻辑过程,阐释了魏晋玄学中的有、无、体、用、本、末、一、多、言、意等哲学概念、范畴,尤其研究了郭象以“言意之辩”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本书使用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本。
无名集-石衍丰宗教研究论稿 内容简介 《无名集:石衍丰宗教研究论稿》是关于宗教学、道教研究的论文集,共收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内容包括《浅析宗教和迷信的关系》《社会...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论辩:哲学卷 内容简介 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工作者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理论创新发展。被恩格斯称...
古兰经 内容简介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马坚先生的汉译本,一直畅销不衰,并远...
国民经典文库:中国人的修养 内容简介 《中国人的修养》主要收录了蔡元培先生的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中学修身教科书》等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现...
季羡林真实人生 本书特色 年轻时习得人生大智慧 前行中不一样的思考与洞察本书为“人生之思”丛书之一。与另外两本(朱光潜、冯友兰)书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学贯...
道德情操论-经典珍藏大字版 本书特色《道德情操论(经典珍藏大字版)(精)》是斯密的伦理学*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
本书是李零教授的代表作之一,第一次结合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了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
圆善论 内容简介 牟宗三,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梁漱溟-中国人 本书特色 《中国人:理性早启的人生》辑录了梁漱溟关于“中国人”的经典论述,旨在传播中国文化的精华,传播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梁漱溟的哲嗣梁培宽、梁培...
量子力学的哲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专著,回顾了从量子力学建立到成书时方方面面对20世纪*前沿的物理学科量子力学之哲学问题所做的全面阐...
新书--庄子今注今译(最新修订版)全两册(精装)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广陈鼓应教授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2015年时逢陈教授八十寿诞,商...
你可以.爱-[插图典藏本] 本书特色 世界**禅宗大德 一行禅师与张德芬、梁文道、奥普拉一起聆听一行禅师的入世佛法一行禅师的*佳幸福配方修习慈悲喜舍,破迷开悟...
中国哲学史大纲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史大纲》是胡适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一部著作,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引起轰动,后多次重印、再版,畅销近百年。...
庄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内容简介 《庄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介绍了:庄子《逍遥游》探微,庄子是天人合一型思想家,庄子天人合一观的形成与批判,庄子与罗丹的艺术观,庄子平等...
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作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作文言
周易应用经验学 本书特色 《中国易学博览:周易应用经验学》适合于研究中国哲学史、文化思想史、教育思想史的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易经爱好者及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道家的人文精神 本书特色 见解犀利,异彩纷呈的思想精品极具人文情怀的大家小书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体悟老庄的精粹力作——中华书局《道家的人文精神》道家的人文精神 内...
申鉴注校补 内容简介 《新编诸子集成续编:申鉴注校补(繁体竖排中文)》东汉荀悦撰,明代黄省曾注,今人孙启治校补。《申鉴》凡五篇,曰《政体》《时事》《俗嫌》《杂言...
中国佛教 内容简介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极为广泛。印度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迄今已逾两千年。在这样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本土固有...
现象学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许茨文集第三卷。讨论了众多主题,包括詹姆士思想的现象学解释,胡塞尔思想研究,本书花了较大的篇幅在胡塞尔研究上,该书在其生前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