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三论”*有力之代表作,文艺学领域*经典之文本20世纪80年代刘再复先生的“三论”,曾激发了无数人的思辩,那就是被夏中义教授称之为“刘氏三论”的“性格组合论”、“文学主体论”、“国魂论”。《文学的反思》即是此三论*有力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刘再复先生的重要学术论著,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主体论文艺学的*重要的文本。书中,作者对主体论文艺学的提倡与对“文化大革命”期间趋于僵化的文艺学体系的批判是合二为一的,他认为1961-1976年间中国文艺学的*大悲剧便是主体性的失落,表现为:崇尚物本主义和神本主义,信奉机械决定论,把人看作“被社会结构支配的没有力量的消极被动的附属物”。全书聚焦于学术探讨,论述精辟,见解独到,于今日读来仍获益良多。
《文学的反思》:文艺学领域的经典,曾激发无数人的思辨,“刘氏三论”中*有力之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主体论文艺学*重要之本。
《文学的反思》主要内容简介:“刘氏三论”*有力之代表作,文艺学领域*经典之文本20世纪80年代刘再复先生的“三论”,曾激发了无数人的思辩,那就是被夏中义教授称之为“刘氏三论”的“性格组合论”、“文学主体论”、“国魂论”。《文学的反思》即是此三论*有力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刘再复先生的重要学术论著,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主体论文艺学的*重要的文本。书中,作者对主体论文艺学的提倡与对“文化大革命”期间趋于僵化的文艺学体系的批判是合二为一的,他认为1961-1976年间中国文艺学的*大悲剧便是主体性的失落,表现为:崇尚物本主义和神本主义,信奉机械决定论,把人看作“被社会结构支配的没有力量的消极被动的附属物”。全书聚焦于学术探讨,论述精辟,见解独到,于今日读来仍获益良多。
杰·弗赖伊提出“表现的形式基础”学说,认为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主要着眼于形式。他宣告,审美的情感乃是一种关于形式的情感。前人所遗留下来的艺术珍品,全是以形式结构为主的作品。克莱尔·贝尔的观点与弗赖伊大同小异。他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即以线条和色彩组合成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引起我们的美感。贝尔说;除此以外,其他要素,如写实和叙事要素,均与绘画无关。贝尔这种观念引起人们对艺术形式美独立价值的重视,但也往往导致形式主义。因此,如何看待“有意味的形式”,就成为美学上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如何正确对待现代派的抽象艺术,就不能不涉及形式美的观念。一些现代派艺术,如毕加索的画,看起来抽象,但它所包含的意义却比一些写实的具体形象更广阔、更有力,它把具象再现变成抽象表现,表达的内容并不是弱化和简单化,反而是强化和复杂化,这种现象怎样解释呢?关于这个问题,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和其他一一些美学论文中,用他创造的“历史积淀”说作了解释。他认为,艺术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因此,那些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线条,实际是从写实的形象演化而来的。其内容(意义)已积淀(溶化)在其中,于是,才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线条,而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也正由于对它的感受有特定的观念,想象的积淀(溶化),才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感性、感受,而成为特定的“审美感情”。但是,随着时代的迁移,历史条件的变化,这种原来的“有意味的形式”就会因其重复和大量仿制而日益成为失去这种意味的形式,日益成为规范化了的一般形式美,原来颇有深刻含义的“有意味的形式”日益变成装饰品,人们已经不管它有什么含义,什么“本质”内容,好像就是为了好看,为了装饰。人们对它的感受已变成一般的形式感了。但是,当艺术变成一种纯审美或纯粹的形式美的时候,艺术本身就会走向衰亡。这时艺术就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要求注入新的、具体的、明确的内容,又走向再现或表现。因此,整个艺术史就形成这样一种“二律背反”运动,一方面艺术引向纯粹形式美、纯粹审美,艺术日益等同于审美,而审美又日益变成装饰。另一方面,艺术又突破纯粹形式,否定纯粹审美,反对装饰,要求具有非审美的、社会的(宗教、伦理、政治等等)具体内容,这种矛盾运动有着各种复杂的呈现形态,从而出现形形色色的文艺
刘再复,一九四一年生于福建南安,一九六三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后旅居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科罗拉多大学任教,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荣誉教授。著作有《性格组合论*、《文学的反思》、《论中国文学》、《鲁迅传》、《鲁迅美学思想论稿》、《传统与中国人》《罪与文学》。
作品有:
·读沧海
·阅读美国
·鲁迅传
·共鉴“五四”
·共悟人间
·文学的反思
·思想者十八题
·文学十八题
·人论二十五种
·传统与中国人
回家 本书特色 老实说,听鸿飞讲他写的是“我的家”、“我的故乡”时,我从内心涌出一种怀疑与担心。既非声名显赫的这样那样的“家”,又非家喻户晓的这样那样的“星”,...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三集:·文学理论卷二 本书特色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3集)(文学理论卷3)》是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无土栽培学 目录 序言**章概述**节无土栽培及其分类第二节无土栽培的发展历史第三节无土栽培的特点和应用第四节无土栽培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第二章植物根系生理**节植...
阿乙目前最佳之作,其精准的语言、动作性情节,流动的人物心理,无一不精彩之极。他为我们带来一个抵抗生命虚无的“勇者”与“恶
伊索寓言的人生启示 内容简介 《伊索寓言》超越现实、以寓言的形式述说人性的种种,尤其耐人寻味,给人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是一本脍炙人口、充满人生哲理与智慧的伟大著...
文学史二十讲 本书特色本书体现了作者近年来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思考,内容涉及文学史研究的框架问题、重要概念的生成、作家创作的思想资源以及文本细读的方式等。它将...
词学史料学 目录 绪论 词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章 词体研究的史料**节 词乐第二节 词律第三节 词韵第二章 词人研究的史料**节 年谱传记第二节 其他历史文献...
中国现当代文学80家评介 内容简介 龙熙银、文君等编著的《中国现当代文学80家评介》主要是为初等教育、学前教育以及高职院校开设文学教育课的学生提供一本“弱史强文...
同性恋亚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同性恋这一存在事实的形成原因作了详实的探讨。同时在接触研究对象时,作者试图给我们展现一真实而有感性的特殊群体……同性恋亚文化...
山水与古典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林文月教授所撰有关六朝及唐代之田园、山水、官体诗等论著,以及她的外祖父连雅堂之为人与文学生活,并兼及中日古典文学的比较研究。六朝诗...
南宋亡国-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连环画-第七辑 宋史篇-第三册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连环画(第7辑·宋史篇)第3册·南宋亡国》是**部以五千年国史故事为题材的...
世说新语.八周刊 本书特色 戏说历史,八卦古人,jq满天飞,猪乐桃编著的《世说新语八周刊》激情上市,带你领略魏晋基风潮雨!随书附赠精美卷轴画卷《穿越之世说上河图...
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民国时期老地图 本书特色 《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比例尺为1:15000,尺寸为(61.5X82.1cm),些图为再版图,时间为民国十年十二月...
外国文学名著选介·第三分册 本书特色 《外国文学名著选介(第3分册)(修订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外国文学名著选介·第三分册 内容简介 《外国文学名著选介(...
“自由阅读家”阅读盲盒--浮生一页 本书特色 “自由阅读家”阅读盲盒--浮生一页 内容简介 阅读盲盒购买须知1、阅读盲盒中书籍总定价高于盲盒售价。2、因盲盒类产...
《4444》内容简介:一位著名作家的过世,唤起了对她花样年华的回忆。一个叛逆儿子的悼念,展现出母子之间所有的感情。一部世界文
美国众神 本书特色 神异、嘲讽、性、恐怖,加上诗歌一般优美的文字,以这些手段,《美国众神》让读者一捧读便不忍释手。 ——《华盛顿邮报书评版》[内容介绍]《美国...
《人生若只如初见(彩图本)》内容简介:现世安稳,隔不断他对亡妻的思恋,泼天富贵,难掩他壮志未酬的落寞。他就是活在《饮水词》
易人北 醜皇番外《咱家不是權閹》忘不了張公公與皇甫桀這一對陰險的主僕嗎?另一半是皇帝他就可以成為天下最囂張的宦官?不不,
看图学基于MastercamX塑料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含光盘) 作者简介 p> 吴光明,男,1 969年2月生,安徽滁州人,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1991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