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孔子的委托信,信分9章,还附有《论语》的全文与大意,主要讲述了孔子认为这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一生为何而来。这是一封基本接近孔子真实想法的信,因为信的执笔者是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钱逊先生。
虽然孔子生活的时代距今已经很远了,但两千多年来孔子从来没有离开,他一直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已经成为集体无意识,也将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承下去……
如果你真诚地读了这封信,你会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先哲无法跨越孔子,孔子提供了他认为的一种可能,他自己也那样做了。
《论语》的思想代代相传,它已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中,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中国人,它是中国人“日用而不知”的信仰,是中国文化的“心魂”所在。在当下,我们更需要通过阅读《论语》、了解孔子,找到解决当代人生存和心灵问题的钥匙。
《论语》这本书和孔子这个人
一、《论语》其书
《论语》是一本语录体的书,是由孔子的弟子们记载的,主要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及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有的从政,有的从事教育,传授孔子的思想学说。他们都是根据自己所听到所记得的来讲,讲授内容有所不同。后来就商量着把各人所记集中起来,编在一起,成为一本,书名就叫《论语》。“论”是编纂的意思,“语”是指与他人讨论应答中所说的话,《论语》就是把孔子在和弟子对答时讲的话编纂在一起。《论语》确切的成书时间,现在已说不清了,有的说是在孔子去世后几十年之内成书,有的说是在孔子去世之后二百年才成书的。现在我们从史书中可以看到的比较确切的记载,是《汉书》所记。《汉书》记载,西汉的时候有几个本子,一个叫《鲁论》,还有一个叫《齐论》。另外还有一个《古论语》。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到汉初,在孔府的墙壁里面发现了一批古书,其中有一部《论语》,就称作《古论语》。这些本子大同小异,都早已佚失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部流传下来的《论语》,它的基础是东汉时候郑玄的一个注本。郑玄根据他当时还能看到的《鲁论》《齐论》等本子,给《论语》做了一个注,这个注本成为后来流传本的基础。
《论语》成书以后,成为儒家非常重要的经典,历代研究《论语》的人很多。有个叫程树德的人对此做过统计,他所做的集释里征引的关于《论语》的著作有680种之多。日本学者著录过一部《论语》年谱,说有3000种。历代《论语》的注本,现在一般认为比较重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魏何晏的《论语集解》、宋朱熹的《论语集注》和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分别代表了不同年代、不同思潮学派研究《论语》的成就。当代学者的著本也有很多。一般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本是在大陆出版的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另一本是当时在台湾出版的,钱穆(宾四)先生写的《论语新解》,这本书现在内地也有出版。除了这之外还有很多,反映了不同学者研究的成果和观点。近几年出的书也有很多关于《论语》的,但是这些书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在选读的时候要慎重。
二、孔子其人
孔子是2500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和当今世界,起了*重大影响的有四种思潮。一是佛教,一是基督教,一是伊斯兰教,还有一个就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或叫做儒学。孔子生于春秋末鲁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51年,晚于释迦牟尼6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他死后479年而耶稣生;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则更晚一些,在孔子死后1100年。
孔子的先祖是殷商时期王室的成员。殷灭亡以后,西周时把殷朝的后裔分封到宋,孔子的先祖成了宋国的贵族。之后经历了很多代,到了孔子的曾祖父孔防叔的时候,因为宋国动乱成灾,孔子的族人就离开宋国,到了鲁国。这时他们失去了贵族的身份,成为平民,属于士族。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e),是鲁国陬(zou)邑(今山东泗水)一位职位不高的武官,力气很大,是有名的勇士。一次,他随军去攻打倡(bi)阳。倡阳的城门有内外两道,一道普通城门,一道闸门。倡阳人打开了城门,攻城的士兵进了城。倡阳人突然放下闸门,把攻城的队伍截成两段,进去了的出不来,在外边的进不去。此时叔梁纥上前,用双手一拉,把闸门拉住,不让闸门落地。被关在里面的士兵才得以退了出来。
叔梁纥娶妻姓施,生了九个女儿,没有儿子。一个小妾,生了个儿子,是残疾。后来叔梁纥把施氏休了,娶了颜征在。夫妻俩曾到尼丘山脚下祷告,祈求生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生下了孔子。孔子的生日,换算成公历是九月二十八日,2010年是孔子诞生2560年。
因为他父母曾在尼丘山求子,所以就给孔子取名为丘,字仲尼。仲是老二的意思。《史记》说叔梁纥与颜氏“野合”而生孔子。为什么说是野合?有各种解释。其中一种说,古代认为圣人是感应于天而生的,往往在传说中给他带上神秘的色彩。关于商和西周的祖先,都有感天而生的传说,说契是母亲吞玄鸟蛋而生,后稷是母亲踏巨人足迹而生。又如后来还有说刘邦是他母亲梦与大蛇相交而生等等。说叔梁纥与颜氏野合而生孔子,也类似于这些。
孔子出生后不久,叔梁纥就去世了。母亲颜氏去世得也早,确切时间已不可考,《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是在孔子17岁前。父亲去世时孔子年幼,当时的习俗,也不到坟上祭祖,所以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里。母亲去世后,按礼的规定要与父亲合葬。但孔子不知道父亲葬的地点,只好先将母亲临时葬在一个叫五父衢的地方。但这个丧葬事办得很周到,见到的人都认为是正式的。后来有一位参与过叔梁纥葬事的人的母亲,把叔梁纥葬的地方告诉了孔子,孔子才把父母亲合葬了。
孔子生在鲁国的陬邑,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泗水县。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是平民,所以家境很贫寒。
钱逊,1933年生。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1953—1981年在清华大学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1982年后转攻中国思想史,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曾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著有《论语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国传统道德》(全书副主编、《理论卷》主编)《(论语)读本》《论语初级读本》等。1999年退休。校外学术兼职: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生命信仰 本书特色 《生命信仰》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流畅的语言叙述生命信仰,用生命的本质,重新阐释了世界和人的本质,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将宇宙、国家、万物和...
布伦塔诺价值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立足于对布伦塔诺把握价值的方式的研究,探讨布伦塔诺价值哲学的观念与方法,期望通过对布伦塔诺价值哲学的研究,寻找到对当代价值重...
禅学与佛教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禅学与佛教文化研究(第二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论文集)》由黄夏年主编,禅是佛教的法门,生活禅是根据当代社会发展的情况而建立的契理契机...
本书原名Japan:AnAttemptatInterpretation,是小泉八云研究日本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他亦自称为研究日本的最后一份答卷。作者以令人
立命·究底·理政三道综论集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思想者的研究视域从来没有离开过对中国社会的人文关注。 如今,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新时期呼唤新人文,也...
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 内容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研的重镇之一,目前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到教师培训等系统的...
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分:史料问题;生平及政治活动;哲学思想。作者在广泛地搜集、吸收国外的有关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或倾向性的意...
中国哲学主体思维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主体思维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与哲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解决人的问题上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本书透过思维方式的研究,深入地揭示了...
方言校笺,ISBN:9787101010091,作者:周祖谟校笺目录 羅序自序凡例方言校箋方言校箋附录附:方言地名简要图方言校箋索引凡例汉
中国哲学十二讲 内容简介 哲学作为本源意义上的“爱智之学”,是人对于更好存在的追求,我们以此“哲学观”来讲中国哲学。本书围绕中国哲学在各个历史时期讨论的主要问题...
周易的历程-从数字卦到《易》卦-从决疑到医理 本书特色 冯昭仁编著的这本《周易的历程:从数字卦到卦从决疑到医理》试图通过对《周易》这部传统文化开山之作的剖析,使...
阳明洞天 本书特色 1.阳明心学通俗读别于深邃的哲学道理,别于惜字如金的史料典籍。这是一套以史实为骨,史话为肉的通俗普及读物,抛开深邃的迷雾,初步了解一个有血有...
大思想家的人生观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曾对德国哲学及文学产生过广泛影响。他用文学家的笔调写出优美的哲学著作。我们今天处在来自过去而又常常是相互敌意的各种各样倾向的...
增注新修道藏目录 本书特色 《增注新修道藏目录》编著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术研究服务,特以目录之学为主,而以版本之学次之.但因参考明清时代版本目录之便,亦借鉴其法,兼...
推开哲学的门 本书特色 维特根斯坦说:“一部严肃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这本书里,哲学大家们的经典名言、不朽故事,则足以让现世浅薄的文化为之汗颜。哲...
易图明辨 内容简介 胡渭(一六三三——一七一四年生,初朏明,德清人。年十五為縣學生,入太學,篶志經羲,尤精輿地之學。曾參輿編修一統志,著禹貢雛指二十卷,固四十七...
杨雄与《太玄》研究 内容简介 《杨雄与太玄研究》把考察杨雄的人生经历与研究他的重要著作《太玄》结合起来,通过考察杨雄其人的人生遭际,帮助读者理解《太玄》...
指月录-(上下册) 本书特色 《指月录(上下)》由瞿汝稷编撰,自问世以来十分流行,“甚至斗大茅庵,亦皆供奉,腰包衲子,无不肩携”,广为僧俗两界奉读,是参禅证道、...
理想主义的困惑 内容简介 日本著名纪录片大师小川绅介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践行者,作者对之充满敬意;却也困惑于他的理想主义群体在维持八年后为何突然溃散,这两种情感和思...
易经解析与致用-(修订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四章,**章阐述易理的道理,世间一切变化皆源于其阴阳的变化,可简为:阴阳和则生,阴阳离则灭,阴阳错则变,阴阳平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