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佛教艺术》16开盒精装2册,铜版纸印刷,全彩图文。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考古发掘资料、佛教研究资料,对中国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作了一个比较全面介绍,使广大读者对中国佛教及佛教艺术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16开盒精装,华龄出版社出版
★ 资深收藏图书策划人谢宇主编
★ 铜版纸印刷,全彩图文,图片清晰
★ 全书包括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佛教建筑艺术、佛教造像艺术、佛教绘画艺术、佛教雕塑艺术、佛教书法艺术六个方面
★ 丰富的图片资料、考古发掘资料、佛教研究资料,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佛教艺术泛指与佛教相关的建筑、造像、雕塑、绘画与书法等艺术作品。佛教艺术发源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左右的印度次大陆。之后,随着向亚洲其它地区和世界传播过程中与其它文化的接触,佛教艺术也随之不断演变。
佛教子西汉时期从古印度传入中国,佛教的传播是以佛像、教义、僧人三种方式进行的。其中以佛像*广为流传。佛教自西汉传入中国后,受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逐渐走上了中国化道路,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佛教寺院和石雕都是印度西域风格,佛像面相丰盈,肢体肥壮,表现庄严。自东晋以来,中国式的佛像才出现雏形。到了南北朝初期,佛教得到了魏孝文帝支持,佛教艺术发展到了隆盛时期,佛像逐渐转向“秀骨清像”的风格,充满飘逸高迈的艺术效果。隋唐时期,佛像变得雄健饱满,雍容华丽。五代两宋佛像则走向人间化、世俗化,比唐代更为写实逼真。元明清时期,佛像艺术进一步走近生活,进入了装饰工艺与民间戏曲之中。
从建筑上来说,中国的佛教寺庙可称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在中国佛教寺庙中,至今还保存着一千多年前唐代修筑的殿堂。山西省五台南禅寺大殿,是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的建筑。山西省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857年)。还有辽、金时期修建的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善化寺,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宋代修建的浙江亍波保国寺大雄宝殿、河北正定县的隆兴寺摩尼殿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现今尚存的、不可多得的佳品。中国佛教寺庙中,还有古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就是塔。塔原本是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保存和供奉舍利的建筑物,是佛教徒们崇拜的对象。它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建造于中国佛教寺庙中~中国的佛塔,分布广,种类多,形态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随处都可以看到佛塔的踪影。这些佛塔,从形态上说,有楼阁式塔、亭阁式塔、密檐式塔、花塔、覆钵式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宝箧印经塔,也有过街塔和其他异形塔,如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相组合的复合式塔等等。’
在雕塑方面,中国的每一座佛教寺庙,都拥有数量不等、大小不同的各种佛像。这些佛像,从公元一世纪中国修建**座佛教寺庙白马寺时开始塑造,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各个佛教寺庙中的各类佛像,少者几尊、几十尊,多者成百尊、上子尊。山西平遥双林寺,拥有宋、元、明、清时代的各种塑像二干零五十二尊,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塑博物馆。.
佛教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东汉到六朝,佛教绘画不但成为整个中国艺术的主流,而且在六朝时期,凡从事绘画的艺术家几乎都能创作佛画,佛画已然是绘画的中心。除此,享誉世界的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等石窟中的壁画,更为中国绘画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在中国的绘画史上,以唐代的佛教绘画*为兴盛,尤其壁画一时蔚为绘画艺术的主流。闻名于世的敦煌壁画,就是一部中国唐代绘画史的缩影。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在甘肃省的鸣沙山千佛洞,又称为“莫高窟”。莫高窟建于魏晋南北朝,至今尚有四百九十二个石窟,石窟內有二千躯以上千姿百态的塑像和许多瑰丽的壁画,被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莫高窟的壁画主要为经变、本生故事、尊像图、供养人像、图案装饰五种。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的作品,更点缀出现实社会的景象,从帝王的仁慈或残暴,到人间生活的情趣,庶民的喜怒哀乐等等,内容非常广泛。因此,佛教藉由壁画与社会的情感愿望相结合,融入子当代的社会生活,使得佛教绘画艺术开拓出更宽广的空间。
我国的书法艺术从商周草创,到魏晋南北朝隋唐发展到极盛,又经宋元明的过渡,直到清代的复兴,纵观其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书法艺术与佛教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自佛教传入中国,僧人、禅师在读经之余常挥毫抄写所读经文,以此来传播佛教的教义和扩大佛教的影响;书法家在临池研修过程中也多涉足佛教,或以此静心养性,或借佛参悟书道,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隋唐之后,佛理禅趣更是大量融入书理之中。到了清代,佛教再次开始兴盛.从皇亲国戚到黎民百姓人人拜佛,文入学士参佛盛行,书法艺术也开始复苏,出现了子佑任、释弘一这样的书法大家。
佛教虽然从未成为中原王朝政治生活的主流意识形态,但佛教的影响至深至远。细数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历史遗存,直接和间接与佛教有关的文物就占了相当大的数量。研究佛教艺术,实际上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部分总结。
有鉴于此,为了使广大读者对中国佛教及佛教艺术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特邀请相关专家精心策划和编辑了本书,全书包括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佛教建筑艺术、佛教造像艺术、佛教绘画艺术、佛教雕塑艺术、佛教书法艺术六个方面。并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考古发掘资料、佛教研究资料,对中国佛教艺术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力争使读者能对中国古代佛教艺术有一个总体的、全新的认识。全书图文并茂,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出版的相关作者关于古代佛教艺术研究的相关作品,并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在本书付梓之际,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另外,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错漏桀误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朋友和专家斧正。
历史与启示-莱辛神学文选 内容简介 这个“莱辛注疏集”旨在扩展莱辛著述的汉译范围,虽然我们仍然仅能先就在要:集中力量编译著述中迄今尚未有汉译的部分要著,并做了必...
读柏拉图 本书特色 斯勒扎克,德国古典语文学家、哲学家,“图宾根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本书为其关于柏拉图对话录释义的综述之作。全书文字优美流畅,这能使读者毫不...
《金刚经》的帮助 本书特色 《《金刚经》的帮助》:《金刚经》为当代人的精神困顿提供了一剂清凉的解药《金刚经》的帮助 目录 佛是心理医生煮刀人生是一把刀连小草都全...
中国抒情美学论要 本书特色 《中国抒情美学论要》全面发掘、总结和阐述中国抒情美学的传统理论,着重梳理了中国抒情美学的文学传统、理论传统、创作传统,从中国抒情美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梁漱溟所著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民国学术文化名著)》共5章,分别对中国、印度、西方三个文化系统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化...
在岸边-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 本书特色 这是了解生命真相的智慧,究竟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这是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它能勘破无明时代的文明包装,开释浮躁世间的人心归向...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女性问题 本书特色 本书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希望将其放在20世纪末的语境中进行再定位。在陀氏宠大的思想资源中截取与女性问题...
本书收录了章太炎一九〇九至一九一〇年间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所作的一系列白话演讲录,最初发表于一九一〇年东京《教育今语杂
《另类胡塞尔》一书是道恩·威尔顿(DonnWelton)潜心研究胡塞尔思想三十余年的成果,是英语世界第一部专门重构胡塞尔方法之整体性
《五行大义》是隋代著名学者萧吉的一部专论五行的著作。该书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五行学说最为权威的读本。书中对我国传统的五行思想
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观 本书特色 作者在书中致力于将生物学与量子力学协调起来,尽管写于1944年,但书中关于生命、分子生物学、心灵等主题的评论今天看来仍十...
中国古代瘟病频发、疫情肆虐,人们在采用医疗措施予以应对的同时,也催生出各种驱瘟逐疫的宗教仪式。北宋以降,中国部分地区尤其
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美学 本书特色 本书选取了齐美尔思想中的三个关键词:现代性、碎片和距离来对齐美尔的美学思想展开探讨。与国内外学者将齐美尔...
王阳明全集(精装插盒4卷) 本书特色 ★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以民国万有文库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并参考旧刊其它版本★ 收录...
北大逻辑课 本书特色从古时起,很多智慧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的重要性,逻辑思想在中国的先秦时代被叫做“名辩之学”。时至今日,我们更加不能轻视逻...
孔子的魅力:重温孔子圣迹图 本书特色 追寻孔子的生命轨迹,揭示孔子的多面魅力,选取一百零四幅精彩片断,还你一个有泪有笑、有血有肉的孔子。一个现实中的失败者,为何...
伊索寓言中的伦理-经典与解释-46 本书特色 本书为“经典与解释”第46期,论题为“伊索寓言中的伦理”。&ldq...
道藏炼丹要辑研究,南北朝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有两层意思:**层意思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这是一项涉及面颇广的综合性的学术研究,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素养,...
庄子今注今译-(全三册)-最新修订重排本 本书特色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又是优秀文学作品,几千年来流传甚广,影响极大。由陈鼓应注释的这本《庄子今注今译(...
大师们的家风.第三辑 本书特色 他们是这样一些名字: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陈垣、鲁迅、吕思勉、陈寅恪、陶行知、胡适、陈鹤琴、梁漱溟、叶圣陶、钱穆、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