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佛教艺术》16开盒精装2册,铜版纸印刷,全彩图文。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考古发掘资料、佛教研究资料,对中国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作了一个比较全面介绍,使广大读者对中国佛教及佛教艺术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16开盒精装,华龄出版社出版
★ 资深收藏图书策划人谢宇主编
★ 铜版纸印刷,全彩图文,图片清晰
★ 全书包括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佛教建筑艺术、佛教造像艺术、佛教绘画艺术、佛教雕塑艺术、佛教书法艺术六个方面
★ 丰富的图片资料、考古发掘资料、佛教研究资料,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佛教艺术泛指与佛教相关的建筑、造像、雕塑、绘画与书法等艺术作品。佛教艺术发源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左右的印度次大陆。之后,随着向亚洲其它地区和世界传播过程中与其它文化的接触,佛教艺术也随之不断演变。
佛教子西汉时期从古印度传入中国,佛教的传播是以佛像、教义、僧人三种方式进行的。其中以佛像*广为流传。佛教自西汉传入中国后,受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逐渐走上了中国化道路,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佛教寺院和石雕都是印度西域风格,佛像面相丰盈,肢体肥壮,表现庄严。自东晋以来,中国式的佛像才出现雏形。到了南北朝初期,佛教得到了魏孝文帝支持,佛教艺术发展到了隆盛时期,佛像逐渐转向“秀骨清像”的风格,充满飘逸高迈的艺术效果。隋唐时期,佛像变得雄健饱满,雍容华丽。五代两宋佛像则走向人间化、世俗化,比唐代更为写实逼真。元明清时期,佛像艺术进一步走近生活,进入了装饰工艺与民间戏曲之中。
从建筑上来说,中国的佛教寺庙可称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在中国佛教寺庙中,至今还保存着一千多年前唐代修筑的殿堂。山西省五台南禅寺大殿,是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的建筑。山西省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857年)。还有辽、金时期修建的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善化寺,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宋代修建的浙江亍波保国寺大雄宝殿、河北正定县的隆兴寺摩尼殿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现今尚存的、不可多得的佳品。中国佛教寺庙中,还有古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就是塔。塔原本是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保存和供奉舍利的建筑物,是佛教徒们崇拜的对象。它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建造于中国佛教寺庙中~中国的佛塔,分布广,种类多,形态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随处都可以看到佛塔的踪影。这些佛塔,从形态上说,有楼阁式塔、亭阁式塔、密檐式塔、花塔、覆钵式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宝箧印经塔,也有过街塔和其他异形塔,如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相组合的复合式塔等等。’
在雕塑方面,中国的每一座佛教寺庙,都拥有数量不等、大小不同的各种佛像。这些佛像,从公元一世纪中国修建**座佛教寺庙白马寺时开始塑造,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各个佛教寺庙中的各类佛像,少者几尊、几十尊,多者成百尊、上子尊。山西平遥双林寺,拥有宋、元、明、清时代的各种塑像二干零五十二尊,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塑博物馆。.
佛教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东汉到六朝,佛教绘画不但成为整个中国艺术的主流,而且在六朝时期,凡从事绘画的艺术家几乎都能创作佛画,佛画已然是绘画的中心。除此,享誉世界的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等石窟中的壁画,更为中国绘画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在中国的绘画史上,以唐代的佛教绘画*为兴盛,尤其壁画一时蔚为绘画艺术的主流。闻名于世的敦煌壁画,就是一部中国唐代绘画史的缩影。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在甘肃省的鸣沙山千佛洞,又称为“莫高窟”。莫高窟建于魏晋南北朝,至今尚有四百九十二个石窟,石窟內有二千躯以上千姿百态的塑像和许多瑰丽的壁画,被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莫高窟的壁画主要为经变、本生故事、尊像图、供养人像、图案装饰五种。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的作品,更点缀出现实社会的景象,从帝王的仁慈或残暴,到人间生活的情趣,庶民的喜怒哀乐等等,内容非常广泛。因此,佛教藉由壁画与社会的情感愿望相结合,融入子当代的社会生活,使得佛教绘画艺术开拓出更宽广的空间。
我国的书法艺术从商周草创,到魏晋南北朝隋唐发展到极盛,又经宋元明的过渡,直到清代的复兴,纵观其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书法艺术与佛教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自佛教传入中国,僧人、禅师在读经之余常挥毫抄写所读经文,以此来传播佛教的教义和扩大佛教的影响;书法家在临池研修过程中也多涉足佛教,或以此静心养性,或借佛参悟书道,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隋唐之后,佛理禅趣更是大量融入书理之中。到了清代,佛教再次开始兴盛.从皇亲国戚到黎民百姓人人拜佛,文入学士参佛盛行,书法艺术也开始复苏,出现了子佑任、释弘一这样的书法大家。
佛教虽然从未成为中原王朝政治生活的主流意识形态,但佛教的影响至深至远。细数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历史遗存,直接和间接与佛教有关的文物就占了相当大的数量。研究佛教艺术,实际上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部分总结。
有鉴于此,为了使广大读者对中国佛教及佛教艺术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特邀请相关专家精心策划和编辑了本书,全书包括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佛教建筑艺术、佛教造像艺术、佛教绘画艺术、佛教雕塑艺术、佛教书法艺术六个方面。并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考古发掘资料、佛教研究资料,对中国佛教艺术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力争使读者能对中国古代佛教艺术有一个总体的、全新的认识。全书图文并茂,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出版的相关作者关于古代佛教艺术研究的相关作品,并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在本书付梓之际,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另外,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错漏桀误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朋友和专家斧正。
柏拉图《美诺》疏证 本书特色 》:“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是续修中国古代典籍,同时...
萨迦格言 本书特色 《萨迦格言》成于13世纪上半叶,全书共分9篇,包含格言诗457首,既有安邦治国之道,也有为人处世之方。作者以格言诗的形式,观察评论各种社会现...
中古卷-东方哲学史 目录 引言 **编 南亚**篇 印度哲学(前6世纪至10世纪)**章数论哲学 **节 数论哲学的发展 第二节 《数论颂...
晚明思想史论-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嵇文甫在思想史方面主要专注于先秦段,以及晚明清初段。明末清初思想研究,嵇文甫是奠基者之一,也影响*大。《晚明思想史论》,充满激...
民国居士佛教研究1912-1937 内容简介 本书剖析了民国居士佛教的肌理结构、存在样态、运作模式。书中初步回答了民国居士主要有哪些人,做了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梁漱溟所著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民国学术文化名著)》共5章,分别对中国、印度、西方三个文化系统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化...
“食、色,性也”。性与人类生存繁衍的关系极为密切,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性并非单
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学的反思与开展 本书特色 《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学的反思与开展》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学的反思与开展 内容简介 本书...
经验的限度: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从美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入手切入对象,站在当代人文逻辑的立场审视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研究视阈及其阐释限度,英国经验主义...
珞珈思存录-珞珈中国哲学 目录 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学对一个哲学史方法的思考中国辩证法史研究刍议中国传统哲学史方法发微方以智的哲学观与哲学史观谢无量与中国哲学...
国学典藏书系---尚书 礼记 本书特色《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其中的商代作品是现存*早的历史散文。书中所录文诰结构完整,后世官方文书体式多受其影响。全...
到 芬兰车站-历史写作及行动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批评大家埃德蒙威尔逊的早期代表作,从历史写作与历史行动的关联入手,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了社会主义的观念是怎样...
诺奖得主人文译丛生命物语 本书特色 《生命物语》对灵魂的孜孜不倦的探求一直贯穿于梅特林克全部的创作生涯之中,在这个重物质轻精神的时代,他的作品总能以童话的方式展...
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梁启超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近代研治老子、孔子、墨子的大家,其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本书是梁启超先生的重...
老子解读(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 本书特色 《老子》是中国道家思想的*重要、*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黄朴民编著的《老子解读(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是对《...
《道德·上帝与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问题》内容简介:由于作者深深的问题意识,当他从陀思妥耶夫斯基本身扑朔迷离的众多作品和浩如
儒教政治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从自然法说、国家观念、君主论、政务、社会组织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儒教的思想内核,颇得儒教之真义,作者五来欣造是日本著名政治学家,曾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新体系-基于实践思维方式的阐释 内容简介 本书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思维,力图体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体系的创新...
原型批判与重释(修订本) 本书特色 《原型批判与重释(修订本)》的目的是,一方面试图对以往原型研究中所常用的概念术语进行辨析,另一方面,试图对荣格原型理论体系进...
析波普尔政治哲学之困境 本书特色本书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波普尔政治哲学的进一步反思和批判。主要有如下内容:考察方法论的困境;透析波普尔功利主义思想的困境;考察...